查看原文
其他

治愈!他用百余张照片记录母亲“抗癌日常”获摄影赛特等奖 | 医脉故事

医脉通 2019-01-01



导读

祝愿张希祉的这组作品能像他希望的那样,一直拍下去。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2018亚洲大学生摄影大赛上,近30个国家和地区的8万余件作品中,有一部脱颖而出,拿下大赛首次设立的特等奖,这部作品的名字就叫《妈妈》。


黑白的影调、憔悴的眼神、沉默的双唇;手术后的引流箱、木桌上的母子合照、母亲写给自己的信。这些瞬间一一定格,记录下的是一位母亲的抗癌日常。



第三届全国青年摄影大展策展人袁钦玲:他既饱含深情,又非常的克制这种深情,把煽情、滥情这样的一些成分剔除掉了。跟同类题材的作品相比,它有一种非常克制、非常冷静、非常饱满的力量在里面,所以评委就更深地被打动了。


四年的时间里,作者在陪伴自己母亲抗癌的过程中拍摄了数百张照片,这其中不仅有母亲的变化,还有自己在陪伴中的成长。他给这些照片取了个名字——《妈妈》。



在2018亚洲大学生摄影大赛上,这组照片获得了特等奖,照片的拍摄者同时还获得了第三届全国青年摄影大展导师推荐新人奖。


第三届全国青年摄影大展策展人袁钦玲:他(张希祉)就跟我讲说,我做这组作品其实初衷不是为了创作,而是为了治愈。这个治愈既是对我妈妈的一种陪伴,也是对我内心焦虑的治愈。



张希祉:陪伴是最好的治愈


大奖的作者叫张希祉,今年他刚研究生毕业,现在是《长江日报》的一名记者。四年前,刚开始拍摄这组照片的时候,他还是一个在读大四的学生。



张希祉:上面这个手是我的手,下面这个手是我母亲的手,还有一些病历,再下面就是她平常复查的CT片。当时我是想通过这个场景来传递我跟她之间的一种关系,我安慰她不要害怕。



张希祉:我母亲是14年发现的肺癌,到了16年之后往脑部转移,当时她接到医院对她下的诊断书之后,她就开始跟我说这个事情,然后就比了一个手势(就是把眼睛拨了一下)。她说妈妈可能不太好,这回又不太好了。


27岁的张希祉清晰地记得每一张照片背后的故事。4年前,读大四的他正在准备考研。不错的家庭环境让这个90后过着和身边大多同龄人一样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可就在那时,妈妈患病住院了。


张希祉:非常害怕,说实话在母亲生病之前,我是属于被照顾的很好的那种。她说她活了五十岁,就进过两次医院,第一次是生我的时候,第二次是得癌症。


2014年2月,张希祉的妈妈被确诊患有肺部腺癌。


张希祉:姨妈跟我说你要做好心理准备,这回情况可能非常严重。


进手术室前,妈妈把张希祉托付给了姨妈,害怕失去妈妈的张希祉也随手用手机拍下了这张照片,这也是他用拍照释放压力的开始。


张希祉:她从手术室出来,我看她躺在床上面,可能那个时候她头顶上面生命监控仪的数值在不断的跳动是唯一让我觉得她是活着的。那个时候就感觉这个事情确实是非常严重了,就是这样子,老妈突然一下就成这种状态了。


妈妈躺在病床上,爸爸又要忙于工作赚取医疗费,无法全天陪护。张希祉决定放下所有的事,全身心来陪着妈妈。



张希祉:家里的大人,他们肯定经济压力,工作压力都很大,那个时候只有我有这个时间和精力去做这些事情,我来负责这个家的基本运转。


负责家里的运转,说起来容易,可一直被父母呵护的张希祉,从来没有单独照顾病人的经验。一开始,他能做的就是寸步不离的陪伴。


张希祉:第一个晚上我守着她的时候,她是整夜的呕吐,我刚拍拍她的背把她放到床上,我躺上床准备休息,三分钟之后她又开始,我又得马上下床去扶着她,然后一整夜就这样循环,我这个人从来没有晚上没睡过觉,那是我活了二十几年第一次一整夜通宵都在干一件事情。



张希祉的妈妈朱建丽:半夜12点能进来喂一次水,别个医生一喊说可以进来喂水,我一下看到我儿子站在我面前,我当时眼泪流了,觉得我儿子好亲,看到亲人了,他都没敢睡。



苦练厨艺让妈妈吃上可口饭菜


妈妈病倒后,张希祉从零学起,慢慢掌握各项生活技能和陪护知识。在儿子的陪伴和一家人精心的照料下,妈妈的病情逐步稳定,转入了普通病房。


那时,请假来陪护的姨妈也要回去上班了,可这样一来吃饭就成了问题,为了让妈妈吃上家里的味道,张希祉又下定决心,学习做饭。



张希祉的妈妈朱建丽:儿子什么都没搞过,我怕他切到手啊,不会打煤炉子啊,要是烫到了油啊怎么办。他从小都没搞过,都是我端到他手上,大学放学回来星期六星期天我都是把饭菜做好了,盛好放到他跟前。


做饭可不是一天两天学得会的,为了让妈妈吃上可口的饭菜,张希祉没少下功夫。


张希祉:就是炒菜的时候,有时候油温过高,火突然一下子从锅里面燃起来,吓得还是惊慌失措,赶紧把锅盖往上面一甩。


武汉的夏天,室外有接近40度的高温,加上厨房里的热气,张希祉第一次体会到了曾经妈妈在厨房里为自己准备一日三餐的辛劳。


张希祉的妈妈:他给我做的第一个菜是西红柿炒蛋,当时不是很好吃,因为他才学,很咸,那个鸡蛋就是搞得很碎,没有泡起来那种,第一次他端来,但是我很感动,我哭了。



从番茄炒蛋开始,张希祉慢慢学会了做鱼、煲汤,每学会一道菜他都会拍下一张照片,到现在他已经记录下了为妈妈做过的50多种菜品,妈妈也逐渐依赖起儿子饭菜的口味。


张希祉的妈妈朱建丽:餐馆里我不爱吃,我就喜欢吃我儿子炒的,因为他炒的我觉得不咸不淡,外面的菜我吃不了,油太厚,又很咸又很辣,他知道我喜欢吃什么口味。


白天要买菜做饭,晚上要贴身陪护,父母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想着要给儿子减轻点负担。


张希祉的妈妈朱建丽:先头有个想法,如果扛不住还是请一个人。


张希祉:不可能的,必须我来。她那时候就脆弱的像张纸一样,怎么说呢,我放不下我妈,我也不安心,包括连我爸(都不放心),我不安心把她交到别人手里面,就是最根本的一个原因,就是我来做肯定对她是最好的。




照顾妈妈一度放弃考研


从早到晚,所有的时间都给了妈妈,张希祉的学业免不了要受影响。母亲生病的时候张希祉正在读大四,读研究生是家人对他最大的期望,可研究生考试当天,妈妈发现他并没有去。


因为自己生病耽误了儿子的学业,朱建丽总觉得对不起儿子。从那天起,张希祉也发现妈妈经常闷闷不乐,言语中透露着愧疚。


其实,在张希祉的心里,也有一架天平,一边是对母亲的担忧,一边是对学业的渴望。为了让妈妈安心,也为了心里的梦想,张希祉决定拼一次。


张希祉的妈妈朱建丽:我打吊针他就看书,他说妈妈你看我在坚持,等你安稳了以后我一定能考上的,我也要把你的愿望实现了。


复习了两年,在妈妈的病情逐渐稳定后,2016年,张希祉报名参加了研究生考试。



张希祉的妈妈:通知来了,他就告诉我,他说妈妈我过考线了,我的心里当时就觉得特别幸福,我觉得我儿子给我增光了。


如愿以偿考过了研究生分数线,准备去远方心仪的学校参加面试的时候,张希祉又犹豫了。


张希祉:火车票都买了,但是还是退了,就是想老妈当时(病了),她其实不想让我到远方去,她当时就说,那你这回个家火车票都要一千块钱什么的,但她其实就不想我去,我就把它退了,就留在武汉了。


张希祉选择了家乡的学校,这样既能照顾妈妈,也不耽误完成学业。过去的四年里,正是这样的陪伴,让朱建丽在抗癌之路上越来越坚定。



张希祉的妈妈:有妈妈在他就觉得有家在,这是他的最初的那种心,就是觉得妈妈只要在,这个家就能幸福,他有安全感,要不他是慌的。我也是儿子给了我这个勇气,我看到他能够有这些成果,儿子都能够这么努力,我当妈妈的为什么不能给他一个安全温暖的港湾呢?让儿子好好地工作,能够好好地学习,能够成家立业,所以我要努力的活着,我就是这样的心态。


目前,朱建丽的病情控制得还算平稳,正在接受靶向药物治疗,身体的不良反应已经减轻了许多。已经参加工作的张希祉每天下班后,仍然把所有时间都留给妈妈,在朱建丽看来,儿子的陪伴比任何药物都重要。


张希祉的妈妈朱建丽:我儿子就是我最好的药,比靶向药都好,就是我的良药。没有他,说实在的我觉得生活就一点兴趣都没有,他就是我的希望,我就是为他而活。



一份沉甸甸的摄影大奖,让这对母子的故事广为人知。现在,只要周末天气好,张希祉都会带着妈妈去逛公园、拍照片,这部作品里的内容还在不停增加,照片也从黑白慢慢变得有了更多的色彩。


张希祉:这个作品我肯定会继续拍下去,我希望再拍个十几年,甚至二十几年,三十几年都好,它的结尾希望就是,能有多远有多远。




母亲坚定抗癌儿子收获成长


张希祉记录母亲抗癌的这组照片为什么能获大奖,看完他的故事我们知道了。回想我们的生活,翻开相册一张张照片看下来,心头会涌起温馨的感觉,会感恩来之不易的一切,无形之中获得了继续前进的力量。他的照片首先给了他自己希望,让自己平静下来,面对现实,负起责任。母亲看到这样一个稳定而坚韧的儿子,心里也有了安全感,从而更积极地进行抗癌治疗。


完成了从“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到“十八般家务样样精通”的蜕变,儿子也从小男孩成长为了男子汉。这就是血浓于水的亲情的力量。祝愿张希祉的这组作品能像他希望的那样,一直拍下去。





精彩回顾


➤ 基层医生生存现状,第一个问题就扎心了!

➤ 产妇坚持顺产致婴儿伤残后索赔47万,医生能怎么办 | 医眼看法

➤ 急诊室来了一位男患者,用100块钱让医生左右为难!

➤ 你知道吗?每伤害一位医生,将有六万人得不到救治

戳这里,更有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