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吃烧烤导致七窍流血?不要以“科普”的名义制造恐慌!

烧伤超人阿宝 医脉通 2018-12-30



导读

科普工作,不仅要传达科学知识,更要传播科学的思维方式。



来源:“烧伤超人阿宝”微信号

作者:烧伤超人阿宝





今天,一篇题为《吃烧烤致10岁男孩七窍流血!医生的呼吁为所有人敲响了警钟》的文章,在网上小小地火了一把。

 

文中报道了一个这样的案例:


一个10岁孩子突然出现腹痛和严重出血倾向,被送到医院,医生考虑中毒导致。经检查血液中检测出了大隆(溴鼠灵)成分,确诊为鼠药中毒。经反复询问患儿发现,孩子腹痛当天曾放学后在校外吃了几串羊肉串。于是真相大白:是不良商贩为节约成本,用老鼠肉充当羊肉销售,而这些死老鼠肉多半是用抑制凝血功能的老鼠药毒死的,鼠肉内残留了大量的毒鼠药导致了孩子中毒。


这样的不良商贩以毒鼠肉冒充羊肉导致中毒的“案例”或者故事,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出现一次,阿宝已经记不清这是第几次听到了。而今天我想要告诉大家的是:这种惊悚故事,基本都是胡扯。


这种胡扯的故事从医生的嘴里讲出来,是非常不应该的。



第一,中毒原因的认定,是一个极其严肃的事情,绝不能随便想当然。


二代抗凝鼠药中毒,是不明原因全身出血的常见原因。临床出现疑似病例之后,医院应当立即报卫生行政部门以及国家各级疾控中心进行现场调查,查明原因以防止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必要时需要市场局和卫生局介入。

 

中毒的可能性,有很多种。家长平时性格温和从不和人吵架,并不能作为排除有人投毒的理由,更何况,还有很多的其他可能性,比如误食等。

 

仅仅因为孩子中毒前吃过羊肉串,就在并无确凿证据情况下认定孩子是吃羊肉串导致的中毒,进而脑补出经营者用中毒老鼠冒充羊肉的故事,这种思维方式,和医闹们“好生生的人打一针就死了”的荒唐逻辑没有本质的区别。

 

医学可能是最严谨的一个行业,正因如此,医生也应该是一群最严谨的人。这种基于想象脑补和臆测的“真相大白”,是缝肛门事件和丢肾门事件中媒体的做派,绝不应该成为医疗从业者的行事方式。



第二,以毒鼠肉冒充羊肉,除非“不良商贩”脑子里有包。


老鼠肉冒充羊肉,在经济上是完全行不通的。老鼠体量很小,一只老鼠想做成肉串,得断头去尾扒皮剔骨掏内脏,加工非常麻烦,而且加工完后根本剩不下多少肉,根本不够人力成本。

 

而且,商贩虽然无良,也必定会权衡风险收益的比例。一只死老鼠,费劲心思花费大量时间,投入巨大人力成本,顶多加工成一串“羊肉串”,卖不了几块钱,却要承担毒死人的风险。这种生意,不会有人做的。

 

白粉生意有人做,因为成本(主要是风险成本)虽大但收益同样巨大。白菜生意有人做,因为收益虽小但成本(资金风险技术)也很小。

 

毒老鼠肉冒充羊肉串,这样的生意,风险不亚于卖白粉,收益不如卖白菜,没有哪个“不良商贩”会去做,除非他脑袋里有包。

 

事实上,市场上的假羊肉,大都是廉价鸭肉猪肉等冒充。

 

这并不是不良商贩道德水平高,而是经济规律在起作用。



第三,毒鼠肉的故事,不符合科学常识。


这个毒鼠肉故事的理论依据,是抗凝血类的鼠药在老鼠肉内大量存积,导致患儿中毒。但实际上,这非常困难。

 

阿宝就这一问题请教了有关专家,对方表示:鼠药的安全性问题,尤其是二次中毒问题,是国家高度关注的问题,容易导致二次中毒的剧毒性的鼠药(氟乙酰胺等神经毒),国家已经禁止或停止生产。目前使用的二代抗凝类鼠药,并不容易引起二次中毒。


阿宝查阅相关资料也证实了这一点。

 

以文中提到的大隆(溴鼠灵)为例,这款鼠药之所以成为使用最广泛的灭鼠药物,主要因为它不仅口感好,而且食用后不会立刻出现不适症状,需要经过一段时间后才出现毒性反应,让老鼠可以放心大胆吃毒饵。

 

溴鼠灵确实毒性很强,根据网上数据:大鼠急性经口LD50=0.26mg/kg,小鼠0.4mg/kg,兔0.29mg/kg。

 

但问题是,市场上允许销售的溴鼠灵成药,其药物含量一般是0.005%,也就是十万分之五。市场上也能买到0.5%含量的溴鼠灵母液,但使用前要求稀释一百倍,稀释后含量也是0.005%水平。

 

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这个浓度的毒饵,体重100克的大鼠达到半数致死量需要吃0.5克以上,小鼠需要吃0.8克以上。10岁孩子平均体重30kg左右,假定药物对人类毒性和大鼠相同,那一个体重30kg的孩子要达到半数致死剂量,需要吃150g,也就是整整3两毒饵,这是一碗米饭的分量。

 

中毒的老鼠,在死亡前会将毒物代谢掉一部分,加工过程中需要去头去尾去内脏,相当一部分毒物会被去除。

 

由于毒饵的毒物含量有限,老鼠的食量有限,毒物在鼠肉中的分布存留有限,老鼠加工后保留的可食用部分有限,想引起二次中毒并不容易。

 

2018年,衡水市政府开展灭鼠工作是,曾有群众对鼠药投放表示顾虑。衡水市卫生计生委在关于市民反映的溴鼠灵问题的回复中是这样回答的:

 

 

而且,如果不良商贩贩卖的羊肉串中有大量的毒物含量足以致死的毒鼠肉,那中毒的不太可能只有一个人。

 

此外,发病时间也不对。溴鼠灵中毒后,一般12-24小时发病,3-5天病情达到高峰。孩子放学后吃了羊肉串,然后当天发病,这同样不符合溴鼠灵中毒特点。

 

所以,如果孩子真的是溴鼠灵中毒的话,应该首先考虑直接大量误服毒饵,或少量误服含量高达0.5%的溴鼠灵母液,以及被人投毒的可能性。

 

科普工作,不仅要传达科学知识,更要传播科学的思维方式。希望医学同行们,在“科普”的时候,脚踏实地,严谨细致,不要以“科普”的名义人为地制造恐慌。





精彩回顾


➤ “有些人活着,被你一按就死了……”

➤ 医生!脖子上的吻痕怎么除掉?我老婆马上回家了!

➤ 几度落泪!93岁老人严重头皮撕脱伤,看病过程刺痛无数医生的心

➤ “天书病历”的背后是医生责任感的缺失?!| 一则“未经调查”的新闻报道

戳这里,更有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