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名教授的话让身处黑暗的患方看到了光明,但我却隐隐不安……

陈卫春 医脉通 2022-09-21



导读

给重病患者家属以希望,是件好事情吗?



来源:医脉通

作者:陈卫春  江苏省宜兴市第二人民医院  

本文为作者授权医脉通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在进修结业汇报会上,G医生以这样两个病例开头,做了如下分享。

 


病例一

 

八个多月大的婴儿,确诊患有“心肌致密化不全”的先天性心肌病,入住三甲A儿童医院,所在医院的医生对此没有太多的经验。

 

家属一次又一次地被严肃告知这种病的凶险和不良预后,以让他们对此心理上有所准备,后请首都X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小儿心内科L教授会诊。

 

L教授在离开之前,和患儿家属进行了沟通:这种病确实凶险,但并不是说不能治了,药物控制好的小朋友也有长大成人,甚至为人父母的。

 

患儿的妈妈听完后破涕为笑,这无疑给了她无限希望。

 


病例二

 

14岁的男孩因反复抽搐入住A儿童医院,但入院后一次次的镇静药等治疗不能控制其抽搐,在PICU又反复抽搐持续了半个多月。

 

神经内科的主任们一次又一次去PICU会诊,认为预后不佳,男孩可能永远醒不过来,或醒来也可能瘫在床上,生活不能自理,男孩母亲眼中尽是迷茫与绝望。

 

但是,一个多月后,男孩神志清醒,只是动作比较迟缓,语言不那么顺畅,睡眠比平时多了些。渐渐地,男孩可以下床走动,可以自己吃饭。

 

最后,这位医生以“生命的力量”点题,呼吁医务工作者做好自己。

 




给重病患者家属以希望,好还是不好呢?

 

听了G医生的分享,我深感欣慰,却又思绪万千。

 

医生每天都要面对变化莫测的疾病和病人,信息不充分,基础理论(病因、病理)也不明了,医生个体的知识、能力、经验均不平衡,但无论资深人士,还是毛头小子,却都要做出近乎完美的临床应对,达到患者对疗效的最优预期。医学这种不确定性和高风险性的特点与患者对完美结局的高期望值,构成了医学的永恒迷思。

 

医生有“三宝”:语言、药物、手术刀。其中语言的力量容易为医生忽视,医患之间的交流即医患沟通如果不畅,常常会出现意料之外的莫名其妙的障碍或歧义。很多时候医生认为自己已经把话说得很透彻,患方也表示理解,可一旦发生患方不满意的情况,后果就找上门来了。

 

病例一而言,L教授的话说的一点没有错,也正如这位医生的感言,给一直身处黑暗的患方从缝隙中突然重见了光明,但我却有种隐隐不安,这是因为:

 

1. L教授不是该院医生,是外院的顶级高手、国家级知名专家,如果在他们医院,病人在其指导下治疗,无论是何种预后(可能是最好的,也可能是最坏的),患方都会认可,也会心安。但现在病人是在A医院,同样是在他的指导治疗下,若预后好,患方可能认为是一样的;若预后不好,患方就有可能认为完全两样,就会心有不安,拒绝接受。

 

2. 这里是A医院,患者经过治疗,预后要么恶化,要么像L教授所言,如果是后者则皆大欢喜,病人对L教授感激和信服;如果是前者,病人恶化或死亡了,家属会不会“不高兴”,就有可能会向医院讨说法,是用药不当,还是疏于观察?家属会不会后悔没有去北京让L教授亲自治疗,质疑当事医院和医生为什么收患儿住院,而不是建议到北京或其他有经验的医院治疗,这不是耽误治疗,害人性命吗?

 

3. 如果是本院专家这样沟通,应该没有任何问题,但因为本院专家已经一次又一次地被严肃告知这种病的凶险和不良预后,突然的希望后面如果还是绝望,患方会不会破罐子破摔?

 

这一个又一个的疑问,一次次地在我的脑中盘旋,甚至晚上躺在床上,我都在想患儿现在到底怎么样了,久久不能入睡……

 




医学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我们必须接纳!

 

病例二中的沟通方式与病例一恰恰相反,让我们看到了生命的力量和生命的脆弱一样不可思议,奇迹无处不在。

 

G医生的分享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思考医学不确定性和高风险性的范本,提醒各位在行医生涯中要具有以下四点

 

1.要有精湛的医术,能正确判断病情、评估预后,而不是带给患方更多的不确定性。虽然病人的病情变化、疾病转归有着太多的变数,但我们必须朝着这方面努力。

 

2.要有周到的服务,让患方满意和信服。

 

3.要掌握好沟通技巧,且一定要到位和有效,要学会换位思考,与其把所有疾病都谈到死作为保护自己的法宝,不如留有余地对自己更加负责。对各种病情的交代尽量做到客观和留有余地,既让患方清楚地了解病情,对医生充满信心,又不致吓跑病人。

 

4.善待同行,才能保护自己。兄弟医院之间,上下级医院之间,医生与医生之间……我们要辩证,要充分考虑对方与自己,要给对方和自己留有余地。在医患关系处处充满信任危机的今天,医生自己千万不能迷失方向,必须理智、冷静,切不可固执己见、一意孤行,对科学、对生命充满敬畏的同时,也应看到它的另一面。

 

无论是医生,还是患者,都要接纳临床的复杂性,预设一份豁达,才能体验技术征服、超越后的愉悦,才能体验到医术是心术,不可先知、不可全知的不确定性。

 

虽然医学不可能完美,但我们可以做得更好。





精彩回顾


➤ 警惕!一个被误诊3次的病例……

➤ 花季少女反复心脏骤停,背后原因竟是漂亮的植物

➤ 至此,我已离开医院5年了……

➤ 学医的找不到对象?该!

戳这里,更有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