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页病史、106页会诊记录、124页医嘱单后,他还是离开了……
导读
事情怎么变成了这样?
来源:医脉通
作者:苏沐
本文为医脉通编辑撰写,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在医院里,不管是月薪过万的白领,还是满手老茧的农民;不管是正值青春的年轻人,还是年过七旬的老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那就是——患者。
在医院里,即使患者的学历再高,知识再渊博,也可能会和医生脑中的知识产生不对等;即使患者的权力再高,经济再富有,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也可能都不如一个刚刚懂事的幼童。
过去一年,《人间世2》拍摄人员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蹲守记录了100例真实的医患关系案例,在握紧的拳头、眼眶里的泪水中,我们真真切切地能感受到:医生被患者所理解,真的是一种奢望。
许华琴,患有称为“天下第一痛”的三叉神经痛,被折磨了十年。在外院做过两次手术,五年前,病情复发了,这一次在瑞金医院的神经外科做了手术,面部又发麻了。
当赵卫国主任提到术后可能会出现难以预料的并发症时,不管他怎么解释,许华琴老公仍一直固执地认为:术后如果还是出现刺痛,便意味着手术是不成功的。
与他们恰恰相反的是,40岁的陈勇被面部痉挛同样折磨了近十年之久,但清楚地了解不管是什么治疗都没有百分之一百的疗效,不仅只是因为他是一名胸外科医生,曾经也无数次地给患者做相同的术前谈话。
深知外科医学永远是一个比例而迟迟不敢做手术的陈勇,手术很成功,没有滑到自己口中说的那个小概率事件中。
医学并不是一门完美的科学,除了技术和经验,医生有时更需要运气,但陈勇手术的成功,除了运气,最重要的还是他对术后产生并发症的理解与坦然,以及对医生的无条件信任与放心。
前年,美国加利福尼亚的医生做了一个“惊人”的手术:他们切开孕妇的子宫,将胎儿腹部的肿瘤切除后,又把胎儿放回到子宫内继续发育,直到胎儿顺利出生。
此事传开之后,很多人都觉得美国医生真厉害,其实这个手术单从技术上来讲并没有那么神奇,中国的医生完全可以达到这种水平,只不过中国医生没有遇到那个对自己无比信任的“搭档”罢了。
如若照医患关系这么严峻的形势发展下去,恐怕以后患者对医生的信任也就没有那么重要了,遇到治疗的紧急时刻时,最关键的还是医生相不相信“出现意外后患者不会反咬自己一口”了。
作为一名医生,经过5年本科、3年硕士、3年博士、3年规范化培训,外加各种职称考试,才能站到现有的岗位上,履行该有的救死扶伤的职责,过程之艰辛着实不易。
所以,每个医生都会把自己的医疗生涯与自己的声誉看得比生命还重要,没有一个医生不希望自己的病人能够百分之百的成功与痊愈,但是这是不可能的,这便是医学的缺陷。
因此,瑞金医院向外界敞开了处理患者投诉的部门——医务处的综合接待办,这个部门存在的意义就如同接待办的刘西英主任说的那样:医患双方有很多信息并不对称,在接待中,如果遇见可能会发生的医疗纠纷,解释和沟通就非常必要了,这样一些矛盾就能避免升级,甚至化解。
当不幸有患者离开我们时,很少有医生在家属面前哭,这可能会被误会为医生承认自己有了过失,但这次,胰腺外科副主任医师程东峰忍不住了……
“手术像个拳击一样,一拳打倒了,有些病人爬起来很快,有些人爬起来很慢,爬起来又摔倒。作为队友和家属,应该和医生站在一个战壕里,一起扶他站起来,到最后还是站不起来,是不是能理解这个过程。大家都希望能把她救回来,突然又终止了……”程东峰主任对这个病人满怀遗憾,想到临终前病人的表情,还是激动地留下了泪水。
他为了这个病人足足写了46页病史,开了106页会诊记录、124页医嘱单,最终这些努力还是白费了。
在我们医生群体中,其实有很多人会和程东峰主任一样,即使在医疗行为中没有过错,仍然也会内疚,这个艰难的过程几乎是每一个医生的必经之路。看多了生死,但是医生并没有比大数人更坚强,更抗压。
最终,程东峰主任很幸运得到了离世病人家属的理解,但并不是每个医生都能这么走运……
2017年11月9日,某病人因粘连性肠梗阻入住创伤外科,第一次手术时,X医生切除了病人成团的小肠,把余下粘连的肠子分开,缝合连接,11月22日病人排气排便,顺利出院了。
出院一周后,病人因腹胀再次入院,因为刚开过刀,只能选择先保守治疗,但病人感染严重,不见好转,只好再次开刀。X医生打开病人肚子后,发现肠子再次梗阻,手术进行了8个小时,粘连的肠子一碰就出血,没有办法分离。
X医生还想努力挽救病人的生命,勉强把70公分的小肠拉了出来做了造口,但最后,还是没能挽回病人的性命。
不是恶性肿瘤,为什么在短短二十几天内,病人经历了两次手术,最终还是走向了死亡?为什么这次病人的粘连性肠梗阻病情进展这么快?对于这两个疑问,大家都觉得这次手术的确很蹊跷,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病人的主治医生X医生正处于中级阶段,这件纠纷会直接影响到他的晋升,同样怀着两个疑问去探索病人死亡的缘由,但身上背负的压力却是无人能及的。
经过对病情的复盘,专家讨论认为:X医生两次手术的选择和时机,还有入院出院的判断,都是正确的,只是两次肠梗阻间隔时间太短,没有给他太多的机会。
X医生没有原则性的过错,专家们分析完后很清楚,但是家属们对这个结果理不理解,谁又能知道呢?
不过结果,并没有想象得那么糟糕,在医生一点点讲病情的过程中,家属们努力克制着自己的情绪,没有拍桌子,没有摔门,只是哭着听,努力理解着:事情怎么变成了这样?
理解太难了,但最终,患者和医生还是达成了和解,一起医疗纠纷就这样避免了。
虽然在这场医疗纠纷中,没有人指责X医生,但他自己的包袱依然很大。幸运中的不幸是,两个月后,X医生查出来得了甲状腺癌。
他躺在自己最熟悉不过的病床上发了一条朋友圈:一直在做医生的角色,明天就换成病人了,一时之间,有些不大适应。
手术后不久,X医生又做回了医生,但谁也没想到,他又遇到了一位粘连的病人,这次对于他来说,最大的挑战便是他自己的心理障碍。
医生要成长,必须心甘情愿地长时间接受千锤百炼,这一次,X医生经受住了考验。
片尾,一个不想按照预约时间拿病历单的病人,无理取闹,赖在地上不肯走,在他熟练地拨打投诉电话的期间,三个送锦旗的患者依次出现了。
一方,摊坐在角落的椅子上拨打着电话,虽然脸部被马赛克掉了,但还是能想象出这位“老赖”患者的表情与神态;而另一方,三位患者及家属举着送给医生的锦旗,洋溢着感恩和慈善的笑脸。鲜明的对比,也彰显了“命由己造,相由心生”的真谛吧。
有人说,医生这辈子一定要做一次患者,这样才能对患者的身心有更深刻的感悟和认知,才能做到真正地换位思考。
但,当患者术后出现不可避免的并发症时,他们能够真正地理解医生吗?当患方不认可医生的临床决策时,他们能够真正地理解这是在为他们着想吗?当患者看到医生通宵达旦坚守岗位时,他们能够真正地理解医生们的艰辛吗?
而这些,我们都不得而知……
参考资源:
1.《人间世2》第4集纪录片
2.https://mp.weixin.qq.com/s/NcLTRZ8EODwedQeepZCniA
精彩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