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医疗废物“再生”暴利:生产百亿元的“黑市”

苏浩 医脉通 2022-09-21



导读

正迈向年产值百亿元的特殊产业,将何去何从?



来源:健康界

作者:苏浩


 



一边是带血渍的医疗废物,一边是生活中的塑料盆碗,就这样被一条医疗废物处理黑色产业链“串联”起来,成为民众身边的健康威胁。



图片来源:摄图网

 

一再被曝光,斩草难除根。医疗废物的处理,为何总产生“漏网之祸”?


记者通过持续的调查,发现了这个产业中的一条“暗道”。这既是趋利的违规行为,某种程度上也是监管不力的体现。


正迈向年产值百亿元的特殊产业,将何去何从?





暗潮涌动的招标平台  


在笔者的调查中,本想通过找投标平台了解这类项目的概况,却意外发现,平台方在医疗机构和“服务供应商”之间,架起了一条“暗道”。


这是国内最大、覆盖行业最全的招标采购信息平台之一,其专家库覆盖60多个行业,有超过26000名专家承担并主管过多项国家重点项目。笔者尝试通过对该平台进行查询,试图了解医疗废物处理项目的招投标情况。


但令人意外的是,在注册后,笔者查询到的招标项目却寥寥无几。几乎就在同时,一名自称为该平台客户经理的女子,打通了笔者刚刚在该平台留下的电话号码。


当听说笔者这个“供应商”是在寻找医疗废物处理项目时,对方透露了一个信息 “私立医院、诊所一般不会公开招标”。


她进一步解释说:“不公开招标的项目多是前期项目,比如说,所有新建的医院、诊所、卫生室都会有医疗废物处置需求,因为这些项目都是需要提前跟进的,所以在前期我们就跟进,我们在这方面已经做了十多年了。”



图片来源:摄图网


那么,不公开招标项目的供需双方又是怎样对接的呢?


据其介绍,不走公开招标的民营医院或诊所,会由平台提供“供应商”。随后,她试图说服笔者跟平台“合作”,加入到他们的优秀供应商库,之后在民营医院或诊所有需求时,这些“供应商”就会对方被挑选。


她说:“若成为我们VIP会员,我们会有专人进行项目推荐,在项目没有公开招标前独家委托到采购方。双方协商后价格合适,即可直接签约。若涉及金额较大,需进行公开招标,我们可以联系两家随标企业与您一起进行公开竞标。”


她还表示,需求方的项目“全国都有”,且不止于民营医院或诊所,“只要去发改委报批的项目,无论大小,都可以提供来做。”


由于不公开招标不会被公示,这意味着供应商的“准入门槛”也相对较低。


笔者通过查询过往中标公告,发现公开招标的项目对于企业资质要求大致如下:


具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

具有良好的商业信誉和健全的财务会计制度;

具有履行合同所必须的设备和专业技术能力;

有依法缴纳税收和社会保障资金的良好记录;

参加政府采购活动前三年内,在经营活动中没有重大违法记录;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而这位平台工作人员口中的“暗标”,则只需要“供应商”提供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记录以及三年内没有重大违法记录资质即可。两相对照,这意味着成为该平台的“供应商”,在专业设备、能力和规范上,几乎没有监管。


此外,工作人员还表示,由于每年的市场情况不同,各地的需求量也随之不同。按之前的数据来看,全国范围内基本能够达到全覆盖。


事实上,国内医疗垃圾的违规处理现象一直存在。


在今年的315晚会上,央视曾曝光河南省濮阳县子岸乡的医疗垃圾违规处理点。其医疗垃圾大都来自于周边医院,在那里使用过的输液管等被加工成破碎料后,用于生产生活类塑料制品,处理点每月加工量二、三十吨,差不多相当于一个中等城市医疗机构每月产生的废旧输液管总量。


2018年7月甚至更早,广东等多地也多次曝出处理医疗垃圾的企业资质不全、流程违规等问题。


那么,医院为何会将医疗废物“轻率”的交给资质不全的企业呢?





医疗废物外流的“罪与罚”  


在解析医疗废物流向之谜之前,笔者先以东北某市为例,看看正规的医疗废物运出流程是怎样的。



图片来源:摄图网


以当地的一个街道卫生室为样本,该机构产生的医疗废物有专门的收集车负责运输,每一到两天,收集车到所辖各个卫生机构分类收取医疗废物,转存到指定的暂存处,最后统一运输到该市唯一指定的处理公司进行无害化处理。


据了解,为保证各个环节有序进行,医院设置专人专车进行医疗回收工作。收取时需称重、登记,并由交接双方进行签字。每个袋子都有称重标签,每个卫生室都有详细登记记录。医院也会有留存,并且会不定期随机进行统计核对,这样就能确保医疗废物不会出现外流。


根据凤凰网公开报道,这家处理公司是该市唯一一家具有集中运输、处置医疗废物的正规企业。2018年该公司处置了全市一万五千余吨的医疗废物。目前,全市已有2000多家医疗机构与该公司签约。同时,记者从该市生态环境局2018年发布的通告中获悉,这家公司在2017年完成了全市全部的医疗废物,市区医疗废物集中处置率达到100%。


在该省另外一家三甲医院,感染科管理科科长曾向媒体介绍,医院每天要产生600至700公斤的医疗废物,全院各科室的医护人员在临床操作结束后,都会按照医疗废物分类目录上的要求将医疗废物分类,并存放在设在科室的医疗废物站里,再由后勤专职人员取走并送至医院的医疗废物暂存间。


“医疗废物全部都要分类存放在相应的医疗废物袋中。待盛装的医疗废物达到包装袋或容器的四分之三时,及时进行封扎,并在包装袋上标记种类、重量、交接时间、人员等信息,以防运送过程中遗散。”科长说。


那么,看似已非常完善的医疗废物处理流程,为何又会有医院钻空子呢?


其一,高额利润诱惑不法分子私自买卖医疗废物。根据此前的报道,河北保定某医疗废物黑作坊主曾直言:“知道这样是违法的,但是一吨医疗废物处理完可赚4000元,一吨普通废物只不过1000多元,这个(医疗废物)利润高。”


其二,医疗废物源头关没有把住,分类体系仍需完善。多个受访的医疗机构的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医疗废物回收存在现实困难。一方面,个别医疗机构内部管理混乱,对医疗废物未按照规定进行处置。另一方面,医疗废物分类收集体系不完善,医疗机构分拣工作不到位,易将医疗废物混同生活垃圾处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为违规回收医疗废物开了口子。


其三,地方医疗废物处置收费标准上涨,医疗机构不愿承受额外经济压力。以哈尔滨为例,2006年8月,由于哈尔滨市环保局一纸通知曾遭当地医院抵制。其原因是,具有核定资质的公司,如果按物价部门核批的标准收取医疗废物处置费,医院的成本大幅上升,一家三甲医院称每年就要支出200多万元,而按之前该院与其他公司的合作,一年仅需支出十多万元。


综上可看出,若想从源头切断医疗废物外流,仅靠医疗机构“自觉”是不够的,还需从监管层面持续“施压”。


事实上,在国务院2003年6月颁布的《医疗废物管理条例》中,已经明确医疗废物监管职责,包括:


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与医疗废物处置有关的监督管理工作。


不具备集中处置医疗废物条件的农村,医疗卫生机构应当按照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要求,自行就地处置其产生的医疗废物。自行处置医疗废物的,应当符合下列基本要求:


(一)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器具和容易致人损伤的医疗废物,应当消毒并作毁形处理;

(二)能够焚烧的,应当及时焚烧;

(三)不能焚烧的,消毒后集中填埋。


条例中还明令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转让、买卖医疗废物,但此前曝出的一系列医疗废物外流事件,则反映出在监管实施层面,卫生、环保的“双保险”并未完全奏效。


对于医疗废物的处理,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国对于执行环节有着详细而严格的流程制度。


而在日本,监管则更为细致:95%以上的医疗垃圾是医院委托给外部处理的,其委托和处理情况必须有详细的书面报告;对于垃圾处理企业的管理实行注册制度,把各处理企业的具体情况向垃圾排出单位提供;在容易违法投弃垃圾的地点安装摄像头并鼓励居民举报,一旦发现违法丢弃的情况,警方将开展调查,可处以相当于60万元人民币的罚款,法人代表可能被处罚600万元人民币的罚款并吊销营业执照。





市场规模正迈向百亿元  


实际上,对于医疗废物的不规范处理,一方面在于“堵”,更重要的在于“疏”。


根据测算,到2023年,这一市场的产业规模将过百亿元。


根据环保部发布的《2018年全国大、中城市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年报》数据显示,2017年,202个大、中城市医疗废物产生量78.1万吨,处置量77.9万吨,大部分城市的医疗废物都得到了及时妥善处理。


其中,医疗废物产生量排在前三位的是浙江、广东、江苏。



数据来源:

2018年全国大、中城市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年报


202个大、中城市中,医疗废物产生量最大的是上海市,产生量为50770.0吨,其次为北京、杭州、广州和重庆,产生量分别为36800.0吨、28300.0吨、25146.7吨和21186.2吨。



2018年前瞻产业研究根据医疗机构的病床数、病床使用率以及单位病床平均每天产生的医疗废物量估算,中国2018年的医疗废物总产量可能会突破206.01万吨,医疗废物市场规模将达到76.9亿元。到2023年,医疗废物处理市场规模将达到107.37亿元,产量预计达到249.56万吨。



数据来源:

前瞻产业研究院,健康界整理


正是看到了中国医疗废物处理市场的巨大潜力,环保企业也加入到医疗废物处理行业当中。但由于国内医疗废物处置项目投资成本高等问题,龙头企业迟迟没有出现。


此外,虽然国家鼓励医疗废物高温灭菌处置技术,但是至今尚未出台相关规范,这也导致业内对相关技术线路难以抉择,对于未来发展方向缺乏明确、可遵循的目标。这就直接影响了企业的投资和发展热情。





落实“健康中国”的应有之义  


笔者查询了多年来关于医疗废物处理的相关法规,发现从监管层面的强调力度并不小。


2003年6月16日,国务院已经颁布并实施了《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要求各地对医疗废物收集、运送、贮存、处置活动中的疾病防治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组织建设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转让、买卖医疗废物。


2003年7月11日,国家环保总局发布《关于贯彻执行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通知》,要求各级环保部门要加强对医疗废物处置单位的监督,严肃查处和严厉打击转让、买卖医疗废物以及将医疗废物混入其他废物、生活垃圾或向环境排放医疗废物的违法行为。


2003年12月26日,国家环保总局发布《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技术规范》,明确指出,国家推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现阶段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应采用高温热处置技术,该技术适用于除化学性废物以外的所有医疗废物。


2017年9月19日,国家卫计委、中宣部、发改委等8部委联合下发《关于在医疗机构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的通知》,要求到2020年年底,所有医疗机构实施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实现准确分类投放、暂存,并与各类垃圾回收单位按分类进行运输、处理。


2019年3月27日,生态环境部举行3月份例行新闻发布会。生态环境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司司长邱启文表示,将联合相关部门加大对医疗废物处置的管理,今后还将把医疗废物处置情况纳入中央环保督查范畴。


业内人士认为,长远来看,医疗废物处理的行业前景较为广阔,但必须解决法规监管不健全等诸多痛点。


如何才能冲破医疗废物行业发展的桎梏,从而寻求新的出路?


“没有调研是没有发言权的。”精鼎医药亚太区研发战略咨询技术副总裁程龙告诉笔者,虽然国家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但315仍然出现违法违规事件,侧面也说明,从实施、监督、责任处置、追责等方面均有可提高空间。


如何去做?程龙表示,处理好医疗废物,在监管过程中落实“健康中国”是核心,首先要明确监管的主体责任,而不是“谁都管,谁都管不好”。至于医废处理产业如何发展,他认为还是应首要考虑无害化,而不是再利用。


前瞻产业研究院则预测,随着政府对医疗环保事业的重视和支持,政府会在医疗废物处理领域引入市场竞争机制,解决地方市场普遍存在的垄断和收费过高现象。随着外部环境的趋好,届时在这个行业可能会出现龙头企业。


就在笔者截稿之际,5月29日,北京市宣布将在重点区域强制实施垃圾分类,其中医院是重点检查范围。


6月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对垃圾分类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习近平强调,实行垃圾分类,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关系节约使用资源,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


这意味着,医疗垃圾分类、处理作为其中重要而又特殊的一类,或将迎来新一轮的规范化。





精彩回顾


➤ 半天只看8个病人,美国医生是怎样看病的? | 心路医路

➤ kaws优衣库联名遭疯抢?不如来看看kaws医护联名T恤……

➤ 任务表来了!2019年医改重点工作任务发布

➤ 护士输错液体5分钟后紧急撤下,医院发文:将其除名!

戳这里,更有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