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课题的2个名额,医院已经有意向给谁了……
导读
成果必定建立在努力的基础上,但愿在今后的道路上没有那么多的泥泞!
来源:医脉通
作者:亮叔
本文为作者授权医脉通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我所工作的医院,是一家从街道卫生院慢慢发展至区级二甲的公立医院,一路走来,与同事们风雨同舟、荣辱与共。转眼间在这里已经工作了6年,在与医院同成长、同进步的两千多天的日子里,我已经认定了这里就是自己的第二个家,未来的每个昼夜都希望在这里给予当地居民最好的服务,也为这个“家”奉献出更多的汗水。
医院是个能呈现人性、见证生死的地方,尽管这里充满了不安全的因素,尽管我们每日工作辛苦不堪,但日复一日的工作让我更加热爱自己的岗位,更加喜欢身边的同事。
然而相处的时间越久,越发现“家长”的一些管理模式和决策不合理,慢慢地让我失去了在这里继续工作的信心。
“区课题的2个名额,已经有意向给谁了”
医院是从基层慢慢发展上来的,不管硬件还是软件,真实实力都没那么强,新鲜的高学历血液也屈指可数,所以医院内科研氛围并不是很浓,对于医院的每一位医护人员来说,申报立项一个课题着实不易。
近几年,通过从不同途径学习科研知识,我逐渐对科研产生了兴趣,尝试撰写并发表了几篇论文,希望能在未来的课题申请上有所帮助。
最近好不容易等到了一项区级课题,结合目前正在研究的点,我打算认真地去写标书。但就在前天晚上值班时,一个关系不错的医生对我说:“听说这次区课题医院只有2个名额,而且已经有意向给谁了。”
截止日还没到,申报通知才挂出来一周,就有这种内幕消息了?
平时领导让全院医护人员在科研上多花功夫,争取有更大产出,但医院根本没有相关培训提高科研能力,现在部分医护人员有兴致了,却听到这样的内幕,这对于医院来说难道是好事?百花齐放不应该才是利好之事吗?
印象里连续3年,医院职代会发布文件将学术科研方面的奖励连连下调,这对于部分搞研究的人来说,简直是泼了一盆盆冷水。
科研实力是提高医院知名度、社会效益的一个主要因素,国家在自主科研与创新转化方面投入了大量的经费,培养了各领域的人才,医院若想在学术层面有所成就与突破,势必需要投入一定经费用以培养、鼓励人才,设立适当的激励机制将医护人员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如果只是象征性地标上一个连正眼都不想瞧一眼的数字,还要找N个领导来回跑N次才能签完字,我想大部分的医务工作者是不情愿在这样的环境下做学术的。
“新技术评审获奖人员,只因为他们是主任?”
去年的院内新技术、新项目评审,是我萌生辞职想法的另一个主要因素。
医院职代会文件上规定:通过院方申报,完成10例以上的新技术、新项目可获得相应的奖励。然而,在我年终提交资料审核时,科教科的工作人员说医院规定今年入选的项目与去年的一起参与评审。我就纳闷了,为何这个规定从来都没有见过,也没有听过呢?为何不在职代会文件中公示出来呢?
既然要评审,那就凭实力说话吧。
评审会上得知A同事的项目成果有4篇论文,B同事有1篇大会交流论文和1篇正在审核中的论文,其他同事无实质性科研成果与社会效益,我有1篇论文,从评委的在场反应来看,让我更加多了一份信心。
最终评审结果并没有当场揭晓,而是出现在了2天后的院内网上。公示结果赫然在目:B同事二等奖,A同事与另外两位同事三等奖,一等奖空缺,我的名字未出现在榜单上。
A同事看到通知后过来安慰我,我们互相吐槽:为什么他4篇论文才拿三等奖,严格来说B同事还在审核中的论文都不算成果,单凭一篇学术论文就独享二等奖?
技不如人没办法,只能再努力、再学习,而这样的结果至少不能让我信服。就因为那几个获奖的是主任?因为他们是中层?因为是自己人审核自己人?
这样的项目,以后不报也罢……
后记
或许,医院根本不会太在乎一两个普通医护人员离职,因为招人很容易;或许,职工的幸福感对某些院领导来说,远没有经济效益那么重要;或许,医院只要有人拿下荣誉就行,而不管是否机会平等、制度公正。
但如果员工真的有了离职的想法,那只能说明对医院的失望了。
医院工作不比自主创业,一般都会在这个医院工作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直至退休,职工与医院、同事的感情也可想而知,几百甚至上千号人在这个大家庭里最重要的就是氛围,而院领导就是领航人,带领大伙走哪条路、怎么走都直接关系到了所有职工的身心利益与内心感受。
我很理解不管在哪里处事,都没有一杆天平会绝对平衡,但是现在的文明社会、阳光社会应该更多地呈现出公平、公正、公开,每个人做好自己的工作,建立良好的社会环境,才能真正在各领域有实质性的提高。
成果必定建立在努力的基础上,但愿在今后的道路上没有那么多的泥泞!
精彩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