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的第一个患者,出院第二天就结束了生命……

医脉通 2022-09-21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 Author 叶丹



导读

那是我第一次深切地感受到,医生应该帮助的不仅是躯体的疾患,还有心理的疾患。



来源:“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微信公众号

作者:叶丹





从医数年,在忙碌的工作环境中,时常觉得自己像个旋转的陀螺,也似乎忘记了初心。最近想起自己刚进临床时遇到的一个患者,她已过世,出于对逝者的尊重,就叫她小静吧。




 

第一个病人:爱笑爱吃糖的女孩

 

大概五年前,那是我独自接管的第一个病人 。

 

初次印象,这个小姑娘很瘦,19岁大学生,外地人,父母双方在家务农,家中独子,父母的骄傲。如果还能说印象深的,估计就是她的一口白牙和爱笑的眯眯眼。

 

 

但入院诊断是卵巢肿块:颗粒细胞瘤可能。

 

她很开朗,准备手术前,每天都会在走廊上散步。看到忙晕的叶子医生,还会偷偷走过来,递上甜甜的棉花糖。

 

爱笑爱吃糖的女孩子,刚进入心仪的大学,人生才刚刚开始,等待她的却是无尽的未知数。

 

她的肿块很大,有7-8cm,消瘦的她全身上下估计只有肚子那里是胖的。

 

从未想过会出现变故的她,以为开完刀就可以继续上学了,可是命运和她开了个玩笑。




 

手术无法切干净她的肿块

 

手术之后病理结果提示:幼年性颗粒细胞瘤伴腹腔弥漫性转移病灶,单靠手术无法切除干净。

 

可能普通人无法理解,这个结果有多严重?

 

颗粒细胞瘤是最常见的具有恶性潜能(即能够转移)的卵巢性索-间质肿瘤,占全部卵巢恶性肿瘤的2%-5%。颗粒细胞瘤有两个亚型:成人型和青少年型。成人型最常发生于中老年女性(发病年龄中位数为50-54岁),占这类肿瘤的95%。青少年型占所有颗粒细胞瘤的5%,通常在青春期前发生,因此更常见于儿童和青少年女性。青少年型的增殖速度通常比成人型快,如果肿块是局部的,完全切除可能实现长期控制。

 

但是,弥漫性肿块,就像小静这种无法完全切除 ,需要后续放化疗,结局通常不是很理想。

 

颗粒细胞瘤通常表现为巨大肿块,平均直径为12cm,其实在对女性行腹部或妇科检查时就可以发现无症状包块。

 

写到这里,我也非常想强调,女性无论年纪大小, 都需要定期体检,发现异常包块一定要及时就医。




 

那张卡片上写满了迷茫

 

手术后,小静得知了自己的情况,她在病床上虚弱地躺了两三天。我看着她的气色一天天更差,体型一天天更瘦 。查房的时候 ,她看到我还会露出她的小白牙 ,可是她的眯眯眼不再感觉出笑意 ,总觉得有点忧伤和无助……

 

 

在医院呆了一周,预约好下次化疗的时间准备出院时,她送给我一张贺卡 ,嘱咐我等她离开再打开 。

 

本来就160的小个头 ,瘦得像根竹竿,估计连80斤都不到。看到她在父母的搀扶下一步步离开医院 ,我心中凄凉一片 。老天爷就是很不公平,这么阳光灿烂的少女 ,却过早地接受了世间的残酷。

 

惋惜过后,不得不马上投入到繁忙的临床工作中 ,竟完全忘了贺卡。直到一天早查房的时候, 我看到小静的妈妈来医院开证明。

 

“估计想要报销什么的?” 我想。

 

“小静如何 ?啥时候可以化疗 ?”我赶忙问。

 

却得到了小静回家后第二天就自杀了的消息……

 

此时我才想起那张卡片,翻开它,字里行间充斥着迷茫。




 

当她永远地离开了

 

如果我早点看到去劝她安慰她,可能她就不会自杀。我不是没想过这样的可能性,但是似乎又是在自欺欺人。

 

小静是个再普通不过的小姑娘,没有太多社会阅历,对疾病的不充分认知,内心的绝望,没得到及时的心理疏导 ,她最终只能选择用最简单的方式结束躯体以及内心的痛苦。


 

这件事之后,我自责了很久 。如果当时我更加细心地去观察小静,如果我及时打开卡片,给予帮助和心理调节,是不是结局就不是这样?

 

那也是我第一次深切地感受到,医生应该帮助的不仅是躯体的疾患,还有心理的疾患。




 

总是去安慰 

 

几年后,我的另外一位患者,情况则相反。那是个时髦的上海老阿姨,一年前诊断出卵巢癌,期别较晚,因此手术化疗后没多久再次复发,又补充做了次手术,加做了化疗。

 

这位阿姨性格直爽,积极开朗,索性理了个光头,买了个炫酷的假发套,每次来院化疗前的都精神抖擞。

 

 

可是化疗后的她就会变得完全不一样。

 

脱下了假发和精致的妆容,加上化疗导致的顽固性呕吐、食欲欠佳、全身酸痛,一下子像苍老了十岁。她老伴身体貌似也不太好,偶尔会陪她过来,但是大部分时间是她一个人。她的子女很有出息,都在国外,之前手术的时候来过一次,之后再也没来过,一个人的时候她显得很落寞……

 

因此,工作之余,我会抽空陪她唠嗑。有时候阿姨躺在病床上还会给我看她年轻时候的照片,神情柔和地说着老伴当初追求她的美好回忆,大都时候我都只是个倾听者,也许此时的陪伴就是最好的关怀。

 

就这样,我陪伴她度过化疗的两天,出院时和她约好下一次化疗。以后每个月都可以看到坚强乐观的老阿姨准时赴约,我亦很欣慰。

 

在面对病魔时,医生最愿意看到的是,在自己的帮助下患者积极向上,坚强对战病魔。

 

再后来,我去考了ACI注册国际心理咨询师,未来无论是面对产科的产后抑郁,还是妇科肿瘤患者,有时我们能做的是治愈,但时刻需要的是帮助和安慰。 





精彩回顾


➤ 十年拉锯战!一场挟尸要价1个亿的医疗纠纷……

➤ 三甲贵州茅台医院明年投入使用,设床位1000张 | 医脉3分钟

➤ 全国整治来了!严查医生这几种行为,重则终身禁业

➤ “乡村医生的工作这么重要,我一直以为他们属于体制内”

戳这里,更有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