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确认接诊2名鼠疫患者!避免感染鼠疫,我们可以做什么?
导读
鼠疫这种古老的疾病到底是一种怎样的传染病?传播途径有哪些?该如何进行科学防治?来源:医脉通综合
本文为医脉通编辑综合整理,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11月12日晚,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卫生健康委和北京市朝阳区卫生健康委联合发布信息:
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左旗2人经专家会诊,被诊断为肺鼠疫确诊病例。目前,患者已在北京市朝阳区相关医疗机构得到妥善救治,相关防控措施已落实。
当晚,面对经济观察网记者问询时,北京朝阳医院相关负责人回复,“患者目前已经不在朝阳医院,转去了别的医院,具体情况请等待官方正式通知。”并表示“没有必要恐慌,一切尽在掌控中”。
鼠疫是国际检疫传染病之一,这次事件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当面对突然爆发的鼠疫疫情时,我们不可避免地会感到恐慌,但要对其有所更多的了解:这种古老的疾病到底是一种怎样的传染病?传播途径有哪些?该如何进行科学防治?
鼠疫的流行历史是怎样的?
说起鼠疫,这个古老的传染病,曾经在人类历史上的三次大流行,造成的死亡总人数接近1.7亿人。
1.查士丁尼瘟疫
查士丁尼瘟疫也就是第一次鼠疫大流行,是指公元541到542年地中海世界爆发的第一次大规模鼠疫,它造成的损失极为严重,死亡人数约1亿人。
此次瘟疫对拜占庭帝国的破坏程度很深,其极高的死亡率使拜占庭帝国人口下降明显,劳动力和兵力锐减,正常生活秩序受到严重破坏,还产生了深远的社会负面后果,而且对拜占庭帝国、地中海、欧洲的历史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这次鼠疫引起的饥荒和内乱,彻底粉碎了查士丁尼的雄心,也使东罗马帝国元气大伤,走向崩溃。
2.黑死病
黑死病也就是第二次鼠疫大流行。在1346年到1350年大规模袭击欧洲,导致欧洲人口急剧下降,死亡率高达30%,约5000万人死亡。
黑死病被认为是蒙古人带来的,约1347年,往来克里米亚与墨西拿(西西里岛)间的热那亚贸易船只带来了被感染的黑鼠或跳蚤,不久便漫延到热那亚与威尼斯,1348年疫情又传到法国、西班牙和英国。1348年-1350年再东传至德国和斯堪的纳维亚,最后在1351年传到俄罗斯西北部。估计欧洲有约2500万人死亡,而欧、亚、非洲则共约5,500万-7,500万人在这场疫病中死亡。
当时无法找到治疗药物,只能使用隔离的方法阻止疫情蔓延。此后在十五、十六世纪黑死病多次再次侵袭欧洲;但死亡率及严重程度逐渐下降。有人认为,这场黑死病严重打击了欧洲传统的社会结构,削弱封建与教会势力,间接促成了后来的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3.第三次鼠疫大流行
第三次鼠疫大流行1855年始于中国云南。这次鼠疫在全世界范围内广为传播,仅在印度和中国就夺走了12万多人的生命。据世界卫生组织分析,这次大流行一直到1959年才结束。
直到20世纪70年代之后,鼠疫流行才有所控制,呈散发流行状态,20世纪70-80年代,全世界每年报告鼠疫病例约1000例左右。20世纪90年以来,鼠疫疫情有上升趋势。如1989年至2003年,全球25个国家报告鼠疫病例38310例,其中2845例死亡。2010-2015年全球共报告3248例鼠疫,其中584例死亡。
我国也是深受鼠疫影响的国家之一。19世纪末到新中国成立,我国发生过6次大流行,波及20多个省(区),发病人数约115万,死亡约100万人。
2009年-2018年十年间,我国虽然没有爆发过大规模的鼠疫,但仍然有散发病例发生。
虽然鼠疫得到了有效控制,但由于我国目前在多个省区仍然存在着不同种类型的鼠疫自然疫源地,所以我国对鼠疫防控工作也一直没有放松。
关于鼠疫,我们应了解什么?
面对鼠疫疫情,大家应该冷静、理性地看待这次事件,等待后续调查结果。同时,我们还需要了解一些鼠疫的相关知识。
1.鼠疫的传播途径
鼠疫是一种传染病,由鼠疫耶尔森菌引起,这是一种动物源性细菌,通常可在小哺乳动物及其跳蚤上发现,它通过跳蚤在动物之间传播。
人类感染的途径是:染病跳蚤叮咬;在未加保护的情况下接触传染性体液或受感染物质;吸入肺鼠疫患者的呼吸道飞沫/微粒。
鼠疫可造成非常严重的人类疾病,特别是败血性(细菌通过血液循环引起全身感染)鼠疫和肺鼠疫,如果不加治疗,病死率为30%-100%。除非得到早期治疗,否则肺鼠疫向来是致命的。肺鼠疫传染性极强,可以通过空气中的飞沫在人际传播,从而引发严重的疫情。
历史上,鼠疫是导致高死亡率的大流行病,14世纪时它被称为“黑死病”,如今,很容易用抗生素治疗鼠疫,并可采用标准防范措施预防感染。
2.感染鼠疫的体征和症状
感染鼠疫的人通常在1-7天潜伏期后,出现急性发烧以及其他非特异性全身症状,例如突然发烧、寒战、头痛和身体疼痛、虚弱、呕吐和恶心。
鼠疫感染可按感染途径分为3种:腺鼠疫、败血性鼠疫和肺鼠疫。
腺鼠疫:最为常见,除全身症状外,主要表现为急性淋巴结炎。在蚤叮咬的局部出现疼痛、红斑,可以形成疱疹、脓疱甚至发展形成疖、痈。叮咬附近区域的淋巴结出现肿大、疼痛,治疗不及时可以迅速化脓、破溃,使病人疼痛难忍,无法活动。最常发生的部位是腹股沟区的淋巴结,其次是腋下、颈部及颌下的淋巴结。
败血症型鼠疫:最为凶险,病人出现神志不清、谵妄或昏迷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可有皮肤黏膜出血、鼻出血、便血、血尿等。病死率几乎达到100%。
肺鼠疫:病人病情进展迅速,病死率高。以呼吸道症状为主,起病24-36小时内出现胸痛、咳嗽、咳大量鲜红色血痰,呼吸困难和发绀迅速加重,抢救不及时2到3天内死亡。
3.鼠疫的诊断和治疗
确诊鼠疫需要实验室检测,最好的办法是确认淋巴结炎的脓液、血液或痰液样本中是否含有鼠疫耶尔森菌。
一种特定的鼠疫耶尔森菌抗原可通过不同技术进行检测,其中一项办法是实验室验证快速试纸检测,目前世卫组织正支持在非洲和南美洲广泛应用这一方法。
不加治疗的鼠疫可能迅速致死,因此及早诊断和治疗对于存活和减少并发症至关重要。如果患者得到及时诊断,可使用抗生素和支持性疗法有效对抗鼠疫。
若不及时治疗,肺鼠疫可能在发病18-24小时内致命,但如果及早使用常见抗生素对付肠道细菌(革兰氏阴性杆菌),即可有效治愈该病。
避免感染鼠疫,我们可以做什么?
除了了解鼠疫的流行历史,以及鼠疫如何传播、如何诊断治疗等外,对于我们大众来说,知道如何避免鼠疫,变得尤为重要。
灭鼠、灭蚤,保护易感人群是预防鼠疫的主要措施:
1.控制传染源
消灭动物传染源,广泛开展灭鼠运动;旱獭在某些地区是重要传染源,也应做好控制工作;对疑似或确诊病例坚持就地、就近隔离治疗原则,对疑似或确诊病例分别予以单间隔离。同时应对直接接触者在单独隔离状态下进行医学观察。
2.切断传播途径
彻底灭蚤,减少被叮咬的机会;避免接触染病或死亡动物;疫区实行“三报三不”制度。“三报”:报告病死鼠、报告疑似鼠疫病人、报告不明原因的高热病人和急死病人。“三不”:不私自捕猎疫源动物、不剥食疫源动物、不私自携带疫源动物及其产品出疫区。
3.加强个人防护
参与治疗或进入疫区的人员必须穿着防护服,戴口罩、帽子、手套、护目镜、穿胶鞋及隔离衣。
世卫组织不建议接种疫苗,但高危人群(例如经常暴露在感染风险下的实验室人员以及卫生工作者)除外。
为大力和高效地管理鼠疫疫情,极为重要的是,必须有一支了解情况和保持警觉的卫生工作队伍(和社区)来快速诊断和管理已感染的患者,识别风险因素,持续进行监测,控制媒介和宿主,通过实验室检测确认诊断,并向有关当局通报结果。
精彩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