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陈康:我眼中的方舱医院奇迹
特殊战役·星记录
瀚海同心,暖春朝晖
导语
“特殊战役·星记录”系列报道深度采访来自二十家医院的医护工作者,记录他们的抗“疫”心路历程,汇总他们的临床诊治和管理经验,用最真挚和朴实的话语讲述他们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来倾听他们内心的声音。01
特殊战役·星记录
“应收尽收”的方舱医院
是如何建成的
陈康所在的四川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参与过很多次地震灾害的救援,但这次针对武汉疫情的城市灾害救援还是第一次。
“本次驰援武汉,我们救援队的工作不仅仅是对病人的救治,还涉及方舱医院的建设和运维。本次是应对传染病,防控更是重中之重。”
陈康说,接到驰援武汉任务的第一件事,便是把创伤型救援队改造成传染病救援队,12小时内完成了传染病专业人员的配置和人员培训、物资装备的筹备和集结。
▲国家(四川)紧急医学救援队部分成员
2月4日,救援队兵分两路,驰援武汉。一路为后勤保障分队共29名队员,驾驶医技检查车、医疗物资车、水电保障车、宿营车、远程会诊车、救护车等12台专业车辆,携带相关医用物资,经高速赶赴武汉。另一路为医疗分队,共43名队员乘火车赴武汉。
救援队接到的第一个任务是建设武汉客厅东西湖方舱医院。国家对方舱医院的定位是收治轻症患者,目的是切断传播途径,传染源隔离集中收治的问题。提到建设这样一家由展览馆改建的临时性医院要怎样落实,陈康说他们做了很多。
“方舱医院的建立,不仅仅是一家医院,它是个传染病医院。对病人的集中管理,不仅仅是救治,也要管理病患的生活、心理、安全,同时还要防控医院对周边环境的污染,此外,更要保障医务人员、安保、保洁、场所维修人员的健康安全,保证这些人不被感染。”
▲方舱医院的规划讨论
对于建设过程中遇到的挑战,陈康队长并没有过多阐述,反而是从学术方面分享了很多经验,并强调“防控第一”是他们自始至终强调的原则,希望能为同行提供更多的参考。我们整理后总结为三个方面,足以反映出这项任务的艰巨。
1. 收治场地的规划
因为方舱医院本身是一个展览馆馆,并没有完善的强排风性系统,建设的时候救援队首先需考虑建筑物的风向和形成空气压力来解决通风的问题,保证舱内相对较低的病毒浓度。
建设医院的具体过程,不仅仅是设立院感三区二通道,还涉及到院内院外防疫布控,比如不同工作人员的分流、人车分流、进出分流、货物与人员的分流等问题。
2. 医院管理模式
在医院运作流程方面,如何收治病人、重症病人如何转送、医疗药物的配送、食物的配送、以及其他疾病传染等等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都建立了管理制度。
3. 团队的组织建设
陈康说他们前期面临的最大难题是,如何让医者成为管理者,在几天之内掌控整个医院的运行。因为方舱跟日常医院里面的就诊模式差异很大,也需要多家医院的医务人员协作磨合。队伍核心骨干引入灾难批量患者的救治理念,引导各方队伍边工作边组织边调整,大概用了两三天完成了医疗流程和医院运行模式的矫正。虽然面对的是前所未有的困难,陈康所带领的团队还是彰显了国家救援队的速度,2月6日下午,武汉客厅东西湖方舱医院A区开舱收治570名患者,7日-9日,B区和C区开舱收治1200名患者,救治工作步入正轨。
救援队在2月10日下午5点接到命令建设汉阳方舱医院,而这家容纳6000名患者的方舱11日上午便搭建完成,创造了“20个小时再造方舱医院”的奇迹。孙春兰副总理在巡检时,对救援队开展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
02
特殊战役·星记录
方舱是一个
大家庭
在方舱医院,救援队分管了480张床位,平均每班、每个医护人员大约需要管理80-120名患者。虽然收治的是轻症患者,但因为大家都知道没有特效药,难免会出现对疾病恐慌、对陌生环境排斥的情绪。因此,心理疏导成为救援队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
▲心愿墙
▲心愿墙
陈康同救援队的成员说:
“我们是来感恩的。因为2008年汶川地震的时候,湖北救了我们,而且四川雅安汉源县城也是湖北帮我们建立的。所以我们是来回馈湖北人民的。”
▲四川美食文化
▲四川风景仓
▲一起来跳舞
带着这份爱,队伍医护组26人整合其他医疗队600名医护人员,借鉴四川灾难救援经验,开展病区家庭式互助管理,系统性对批量患者开展一系列群体心理干预活动,建立医患大家庭共同战胜病魔。
03
特殊战役·星记录
最严格的条律,
是为了保证我把队伍
平安地带回来
对于病患而言,方舱是一个温情的家庭氛围;对于救援队而言,指挥组却制定了“史上最严格的条律”。比如,有一项规定:队员中两个人交流的时候,若其中有一个人脱了口罩,另一个人要一起受罚。这些纪律和制度包揽了队员们工作和生活的每一个场景和步骤,并发送到了每个队员及其家属的手机上,要求准确执行并进行监督。
对于这些,陈康说纪律是为了保障所有队员能在一个安全的环境和制度下开展工作。
“队伍这次是到疫区工作,无论是前线的医务工作者自身,还是他的家属都是很担忧的。有纪律的约束,会让队员和家庭更安心。此外,习惯的养成也不是一天就能完成的,需要一个形成肌肉记忆的过程,这个过程要有监督机制,不仅要有组织来监督,还要有具体的监督措施来保证大家完成。”
或许正是因为有很多这样的条律,才让救援队实现零感染,才让4万多名援鄂的医护人员平安归来。
04
特殊战役·星记录
战疫成果来自于
武汉人民和医护人员
的共同努力
继方舱医院全面休舱后,陈康带领的救援队已返回四川。而后,武汉的新增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也实现归零,WHO称赞:这为全世界抗击疫情带来了希望。
在采访的最后,陈康队长也对这次战疫成果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这次灾害救援是我们国家国力的体现,但更多的是靠我们武汉老百姓的自律,医护人员做的主要是帮助工作。首先,我们民族的文化很好很强大,这才是我们真正的根本。其次,从我们医疗体系来说,因为每次灾害的条件不一样,救援队伍不可能具备全面的经验,但只要共同的灾难救援理念,有一个强有力的组织,一个好的医疗团队和它的运作模型,那么应对任何灾难都会无往不胜,这得益于我们国家医务人员的医者本心。”
“这次驰援湖北的行动中,16个方舱医院,国家级的医学救援队伍都有参与主导工作,这是灾害救援队伍综合能力的体现。希望我们这个体系在这种灾害救援的训练更多一些,核心骨干的组织一代传承一代,这个在下一次或者再下一次灾害救援过程中我们发挥更多力量,实现更高的效率。”
“特殊战疫 · 星记录”系列采访
【第1期】:灾难医学管理专家王东:从灾难总结挖掘,以人类进步为补偿【第2期】:援汉医疗队队员陈凯:逆行,坚守!【第3期】:90后担当翁晨黔:我在防疫一线负压病房做护士【第4期】:坚守一线,无微不至——记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援助武汉护师战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