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痛惜于铁夫,又别胡卫锋!一天之隔,两位抗疫医生相继去世

苏沐 医脉通 2022-09-21




导读

后疫情时期,当万物都复苏时,他们却接连倒下了……这,到底是哪里出现了问题?


来源:医脉通
作者:苏沐
本文为医脉通编辑撰写,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很突然,6月1日9时许,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消化病研究中心普外科八病区主治医师于铁夫,在完成支援任务隔离休整期间突发呼吸心脏骤停,被立即送医,终因抢救无效于12时许去世,年仅42岁。

 

曾在今年4月25日,作为该院抗击绥芬河口岸输入性疫情医疗队队员,他随队奔赴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开展医疗救治工作。

 

 

仅仅相隔一天的时间,那位“黑脸”医生也走了。

 

6月2日早晨5点45分,武汉中心医院泌尿外科副主任医师胡卫锋,因感染新冠肺炎,经治疗4个多月后不幸离世,生命永远地定格在了43岁。

 

他的病情曾一度好转,苏醒并能讲话。在援助湖北医疗队撤离时,他还写下了“医学史上的奇迹”几个字,然而最终在他身上并没有发生奇迹……

 

 

国内疫情已趋向稳定,上班族复工了,上学族复学了,民众的日常活动几乎已恢复到了以往,只是多了一层口罩,其他的并没什么两样,这是多少医务人员用生命为我们换来的人间太平。

 

后疫情时期,当万物都复苏时,他们却接连倒下了……这,到底是哪里出现了问题?

 


过劳,让医护的健康亮起了红灯

 

一名医生因工作太累,睡倒在手术室,还记得2016年这张迅速“蹿红”朋友圈的照片吗?没错,这就是于铁夫。

 


2005年7月,于铁夫毕业于齐齐哈尔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2008年9月,他被分配到第一医院普外一科工作;2015年9月,他又获得佳木斯大学普外微创外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位。连续六年获得院先进个人,连续两年出席局嘉奖。

 

在他实习时,他的老师经常对他说:“选择医生,就是选择奉献;选择普外,就是选择辛苦!


就是这句让他铭记在心的话,才成就了后来的他。

 

2016年4月11日,于医生上一台手术刚刚完成,而下一台手术还未开始,他利用中间短暂的等待时间,倚在墙上打着盹。就是这一幕,被他同事用手机拍了下来,一夜之间就红了。

 

但他对此事却看得很淡,他说:“我只是众多医护人员的一个缩影,身穿这身衣服,每天都在经历这些,是很平常的事。

 

自新冠疫情发生以来,于医生连续多日奋战在防控救治一线。带着本就疲惫的身躯,他又于4月25日,作为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抗击绥芬河口岸输入性疫情医疗队中的一员,整装待发奔赴牡丹江。

 

5月27日,圆满完成支援任务返回齐齐哈尔,在酒店进行集中隔离。

 

这次支援,他本想为年仅5岁的女儿做个榜样,却在还未把给女儿准备的六一礼物送出去时发生了意外,带着遗憾走了。

 

 

我们多么希望,于医生还是和上次一样,只是因为劳累睡着了而已……

 

在隔离休整期间,突发心脏骤停离我们而去的医生,我们第一时间想到了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的张静静,在抗击疫情期间不幸猝然离世的医生还有很多。这些白衣英雄,为何会频发猝死呢?

 

曾有项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国内几乎所有医生都曾连续工作24小时以上,半数人曾连续工作超过36小时,约有两成医生甚至曾连续工作48小时以上。中国的医护人员劳动总量居全球第一,这个数据让人不寒而栗。

 

工作量大、强度高、耗费心神,平时的工作状态就让很多医生的健康亮起了红灯,此次疫情期间,他们的工作量和压力更是成倍地增加,结果便可想而知。

 

医护人员也是血肉之躯,他们还能撑多久呢?这个问题没有答案。

 


职业暴露,躲也躲不掉的“职业病”

 

胡卫锋医生,曾因药物治疗导致“面容变黑”被大家所周知,病情也一直备受公众的关注和关心。

 

 

2020年1月16日下午,胡医生出现了咳嗽的症状,次日下午便开始发烧,后因CT检查结果显示肺部异常直接住了院。

 

在1月底前后确诊新冠肺炎,当时病情很重,做了气管插管,上了ECMO。

 

3月5日,胡医生出现了感染的症状。因感染情况未见明显好转,他更换了ECMO导管,在这过程中,曾出现血管破裂、大出血的情况,一度还差点做了肺移植。

 

3月14日,胡医生病情明显好转,并在22日撤下ECMO。

 

4月6日,在撤离武汉的前一天,在武汉鏖战了70余天的北京中日医院国家援鄂抗疫医疗队的白衣战士们在病房里与胡医生告别。胡医生很激动,想表达感激之情,但还无法说话,他拿起手中的笔,写下了“医学史上的奇迹”几个字。

 

4月11日,胡医生已经拔除了气管切开套管,能够正常讲话,之后转入了普通病房。

 

4月22日,胡医生首次出现脑出血,经过医护人员的全力抢救,病情被及时控制并相对稳定,但在随后的治疗中,他的病情又有反复,并于5月29日再次出现脑出血。

 

这次,他终究没有逃过新冠病毒的魔爪,离开了我们。

 

在这长达4个多月的治疗时间里,胡医生被转运多次,抢救多次,希望多次,失望多次,他所承受的痛苦令常人无法想象。

 

 

胡卫锋是继武汉市中心医院眼科医生李文亮、副主任医师梅仲明、甲状腺乳腺外科主任医师江学庆、眼科副主任医师朱和平、伦理委员会成员刘励等五位医生感染新冠肺炎不幸离世后,第6位因感染新冠肺炎离世的医生。

 

疫情期间,因感染新冠肺炎离世的医生远不止这些,他们全部败在了“职业暴露”上。

 

在刚刚过去的两会上,结合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思考,全国人大代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老年呼吸科主任刘荣玉也提出了“将感染性职业暴露疾病列入职业病分类目录”的建议。

 

可见,“职业暴露”问题已经引起了医疗界人士的高度关注,但即使戴上了手套和口罩,穿上了防护衣,只因他们长期身处一线,有时候想躲都躲不掉。

 


缺乏心理干预的悲剧,已敲醒了警钟

 

和胡卫锋医生一起被关注的是同样“面容变黑”的易凡医生,他比胡医生幸运很多,在5月6日已经康复出院,但出院后的心理干预同样不容忽视

 

因为,半个月前的惨案已经给我们敲醒了警钟!

 

2020年5月12日,全国都在致敬护士的时候,一个让人痛心的悲剧发生了:上午,湖北宜昌一男子带着6岁的儿子跳楼身亡。

 

1985年6月出生、2013年7月参加工作的马麟,是宜昌市中医医院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在今年2月1日,被选为该院的救援志愿者前往宜昌市三院参与全市疫情救治工作。他专业技术过硬,参加疫情救援也是自己主动申请的。

 

从那天起,马医生开始了每天不吃不喝连续工作6个小时,为病人进行气管插管、上呼吸机和血液净化治疗的日子,他曾说,他最希望早点和家人团圆。

 


这次席卷全球的疫情,让他不得不面对让整个世界都恐惧的病毒,让他不得不面对大量的死亡及威胁,经历过无数生命生死存亡关头的他终于熬到了回归家庭的日子时,不幸却发生了。

 

据当地卫健委称,马医生带孩子跳楼的原因,可能源自于家庭矛盾。

 

那些有惊无险回到正常生活的医生,心中的记忆可能并不会随着回家而消失,他们都是经历过心理创伤的人。他带着心底积累的压力和创伤,刚刚从抗疫一线回来,可能一次看似很普通的争吵矛盾,也就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曾经,医脉通采访过的一位抗疫医生说:“与其他援鄂人员一样,我回归后需要隔离14天,当真正安静下来的那一刻,我情绪彻底崩溃了,总是忍不住想哭。

 

有研究表明,大型灾难后,全社会患“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人群可能达到10%,而在重灾区,例如武汉,这个数值可能会达到20%以上。以救死扶伤为天职的医护人员极易替代感受患者的创伤,而这种感受并不只局限于大型灾难后,已经渗透到了他们的日常工作中。

 

一项涉及1563名医护人员的研究发现,一半以上的人有抑郁症状,44.7%的人有焦虑症状,36.1%的人有睡眠障碍。而过往的医患纠纷事件也曾让他们心寒心伤。一项全球调查表明,医护人员抑郁症和自杀的发生率,要比普通民众高数倍。

 

中科院院士、北大六院院长陆林认为,对经历抗疫的医护人员,要防止“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社会不仅是在抗疫之时,才给予他们支持与尊重,改变需要全面持续地进行。

 

于铁夫与胡卫锋两位医生的去世,这个结局我们已经无力改变,我们能做的只有致敬他们,愿他们一路走好。

 

同时,如何避免更多医生的不幸发生,更是日后需要我们去不断思考的。


责编 | 苏沐 小脉





精彩回顾


冠脉造影刚开始患者突发脑出血,法官“霸气”推翻鉴定意见拉高赔偿比例 | 医眼看法

➤ 上海曾被预测或有80万人感染,然而并未发生!张文宏透露秘诀 | 医脉3分钟

➤ 花了14亿“续命”的何鸿燊,终究还是走了……

➤ 当医生月入2000的那些年,我是如何破局的?

戳这里,更有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