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患者过河拆桥?“飞刀”医生收钱被偷拍被网曝被要求退还专家费!

医脉通medlive 医脉通 2022-09-21



导读

公对公定价过低,完全不能体现专家的劳动价值。


来源:医脉通
作者:亮叔

本文为作者授权医脉通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近日,一起“飞刀”医生收钱被偷拍的事被网曝,18日登上知乎科学热榜第一,引起医疗界和社会广泛关注。

 

图源:知乎截图

 


事件起源

 

某患者父亲称儿子在某二级医院做斜颈手术前半小时,被告知因手术难度大,需请上海专家做手术,并支付3000元“专家费”,费用由家属以现金方式交给了医生助理。

 

图源:中国网医疗频道截图

 

术后,医院费用清单上显示手术费用400多元,未见“专家费”项目,患者父亲觉得自己既没见到专家本人,还在手术前才被告知要外请专家,就求助媒体介入以维权。

 

重要的是患者父亲在医生办公室缴纳3000元“专家费”时进行了偷拍,事后医院院长表态此事确有不妥,“专家费”也退还了家属。

 


专家坐镇共赢互利

 

随着医改的不断推进,上级医院专家越来越多地下沉到二级医院和基层服务机构参与坐诊、医疗操作和手术,这种主要是区域内的制度提升与改革。另一种方式是与外市、外省甚至国外的医院建立合作关系,由他院专家定期来坐诊开刀。

 

这种合作、帮扶关系的优势不明而喻。

 

对患者来说,可以减少和节约去外地知名医院看病的时间、精力和费用支出,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名医资源,疑难杂症可以在二三线城市就能获得一流的就诊体验和精湛的手术治疗。

 

对医院来讲,可用名医为亮点吸引更多病源,打响医院社会品牌,提升专科技术能力,为学科长期发展奠定基础。

 

对专家而言,也能凭自己的经验与学术能力获得额外的经济报酬,尤其是手术获得的报酬远远大于在自家医院手术所能获得的绩效。

 


开飞刀拿报酬是否合法合规?

 

如此看来,专家到外院坐门诊、开刀确是三方共赢的好事,但为何总有新闻爆料医院违规操作呢?

 

图源:医师报截图

 

这主要分两种情况,一种是医院层面签订的合作关系,通过正常流程给予专家做手术的报酬,这种情况患者觉得合情合理,但这种报酬金额较少。另外一种情况也是通过外院专家会诊、手术备案,但劳务费是由临床科室向患者收取现金后转交给专家,这种相对隐秘的方式就会使患者产生送红包的感受。

 

不过,根据《执业医师法》规定,医生只能在其注册的医疗机构进行执业活动,“飞刀走穴”这种拿技术换报酬的方式一直处于灰色地带。

 

请外援收取专家费,医院会与患者和家属提前沟通,然而事后也有患者“变脸”、投诉,甚至有人要求医院按照3倍退还专家费。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块有网友投诉医院收取“专家费”问题,主要集中在县医院。

 

文中案例为什么家属会曝光媒体,个人认为原因可能在于:

 

1.家属未见到专家本人。这就让人家觉得心里没底,到底是不是专家做的手术?还是你自己拿专家当幌子私下收受红包?所以临床上一般都是在术前、术后让家属和专家见面并简单交待病情,主要为了让家属安心。

 

2.告知时机不当。术前半小时才告知家属要请专家手术,之前查房、手术讨论时为何没有确定?就好比上了手术台才说要加费用,换成谁都接受不了。一般临床上都会在术前一两天提前与家属谈话并告知专家费用的事项。

 


飞刀走穴暗含风险:与其禁止,不如规范

 

说到底,飞刀走穴对于专家来说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享受的是专家待遇,做完核心手术步骤、取得所谓应得的劳务费后基本与这个病例没什么关系了。但对医院、主管医生和患者来说,风险和收益却不确定了——若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或不良事件,不管是不是和专家手术相关,患者及家属也同样会站在更高的技术标准与道德伦理上来要求医疗服务。


摄图网


又或如上述案例般,患者或家属在交付专家劳务费时留取了视频、录音等资料,后续出于各种原因曝光于媒体或监管部门时,医院同样要遭受相应的处理。

 

飞刀走穴处于灰色边缘地带,也从另一个角度反映了我国医疗技术的专业价值在公立医院未得到充分体现。一般上级医院专家通过医院流程收取的劳务费相当微薄,低则百来元,高则一两千,这样的经济报酬远比不上飞刀走穴获得的报酬来得多;而且“飞刀”时间自由,外地医院都以专家行程为主导,省去了很多流程和时间。

 

但目前“专家费”由个人说了算,相关部门并未制定规范条例和定价机制,这就衍生了很多不确定性。

 

而且很多专家都携带自己专属的手术器械甚至当地医院所没有的植入物,在医院人力、设备不足以供应支持的时候,这些器械往往会通过快速灭菌合格后进行使用。

 

根据我国WS310.1-2.16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要求,外来器械不但需要提供相应的说明书、灭菌参数,同时也不建议用快速灭菌方式来应对常规择期手术的器械处理。这种临时性的医疗操作势必也为手术带来了更多的风险,而这恰恰是临床发现不了且容易忽视的细节。

 

近年各地出台了医生多点执业细则,不少医生集团应运而生,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的“大路”已经铺就。然而据2019年相关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多点执业的医师为11万余名,仅占全国执业医师总人数(339万)的3.2%。

 

在某平台发起的一项3000多名医生参与的调查显示,55%的医生称“所在医院的医生‘飞刀’现象普遍”,说明医生多点执业离全面普及仍存在不小的差距。比如,县医院如果通过正规、官方途径开展院际会诊,公对公定价过低,完全不能体现专家的劳动价值。所以医生利用周末“飞刀”的情况依旧存在,只略呈减少的趋势。

 

因此,与其放任自流,不如由政府制定“飞刀”章程规范,在确保医疗安全的前提下充分体现专家的技术价值,让患者的钱交得安心、专家拿得放心,使国内一线城市的优质医疗技术也能惠及地方百姓。


责编 | 苏暄


还有件重要的事跟你说


最近微信文章不再按时间顺序排列。

这可能让你无法及时看到我们的文章。

 

为了以后我们能每晚6:30见面,我想邀请你

将医脉通设为“星标”,或经常为文章点“在看”

 

不见不散哦!




精彩回顾


➤ 按医嘱服用十倍药物后昏迷,有医生自曝:曾开数百倍剂量!
➤ 张文宏凭什么值得追捧?看完此文你或许能明白……
➤ 武汉抗疫护士夫妻看慰问演出身亡!熬过了疫情,却没躲过意外
➤ 又一巨星陨落!新医正骨疗法创始人冯天有逝世 | 医脉3分钟



戳这里,更有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