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五成医生为患者垫付过医药费,惊人数字背后谁在透支医疗信任资本?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健康界 Author 四喜
导读
电视剧里的好医生已经不像医生了,更像是慈善家和雷锋的综合体。
作者:四喜
“没钱就不给我看病了,你们医生还有没有医德”这句话格外刺耳。
2013年之前,患者看病需要自己先垫付医药费,看完病后走医疗报销程序。后来,国家原卫计委推行一项便民利民的医疗保险制度“先看病后付费”,这对患者来说,如一股春风。
医生在工作中,虽然难免会遇到患者无法支付医药费的情况,不少医生也会秉承着“先治病救人”的理念,主动为患者垫付医药,但为患者垫付医药费的背后,数字有些惊人。
主动为患者垫付医药费50年
提到中国妇产科学主要开拓者、奠基人之一的林巧稚,大家并不陌生。
1921年,高中毕业的林巧稚得知北京一所美国人办的医学院正在全国招生后,毫不犹豫约上同伴,从厦门乘船到上海,参加北京协和医学院的招生考试。
测试英语科目时,由于天气酷热,女伴余琼英在考场中暑晕倒,林巧稚立即中断考试,与另一女生将余琼英迅速抬往阴凉处。等处理完这起突发事件回到考场,考试已经结束。
那一年,在150名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考生中,只录取25名,林巧稚因为试卷没有答完,对考试结果已经不抱任何希望。然而万万没有想到,一个月后,她还是意外地收到了录取通知书。
当天考场上默默注视她的考官,在发现林巧稚具备一个优秀医生应该具备的品质后,将林巧稚的表现,写成报告附在试卷后面一同上交,最终被院方破格录取。
毕业后,林巧稚进入北京协和医院工作。
在之后的工作中,多次明确告诉患者“不用挂专家号,普通号一样是我给你们看,只是需要等一会儿”当时的专家号是普通号的10倍。
林巧稚看病不看人,她说患者出现重症才叫“特殊”,一次周恩来的夫人找林巧稚看病,病人走后,有人问林巧稚,你知道刚才那位病人是谁吗?
“她是周恩来总理的夫人!”
“是吗?”林巧稚拿过病历一看,果然是邓颖超。
她除了工作认真负责,也会时常帮助穷苦的病人,出诊的时候,还会随身携带个包,里面装了很多钱,碰到看不起病的穷苦百姓,她都会慷慨解囊,主动为患者垫付医药费,一垫就是50年。
超五成医生为患者垫付过医药费
回到现在,为患者垫付医药费的医生同样不在少数。
2016年,有媒体针对“医生为患者垫付医药费”做过一个调查。结果显示,有52%的医生都曾为患者垫付过医药费。
对比不同职称医生为患者垫付医药费情况发现,高职称的医生更容易出现垫付现象。从“初级职称”、“中级职称”到“高级职称”的医生为患者垫付医药费比重分别为44%、66%、78%。
从不同科室来看,全科、急诊科、肿瘤科等出现医药费垫付的情况较多;影像科、药剂科、麻醉科相对较少。
为患者垫付过医药费的医生中,57%是因为“当时患者钱没带够,举手之劳垫付”、35%是因为“患者确实家庭比较困难,自愿帮忙垫付”,另外还存在27%的医生被动垫付,“患者跑掉了没办法只能垫付”。
从医生垫付医药费的总金额来看,人均高达 3970 元,其中 8% 的医生超过 10000 元。从医生垫付医药费的单次最大金额来看,人均高达 1572 元,其中 2% 的医生单次垫付的金额超过 10000 元。
是谁在透支医疗信任资本?
无论是医生主动为患者垫付医药费,还是因为患者出于种种原因“跑单”,这都不应该成为患者“没钱就不给我看病了,你们医生还有没有医德”理所当然的借口。
有人这么评价电视剧《急诊科医生》。
称这个电视剧里的好医生已经不像医生了,更像是慈善家和雷锋的综合体。“并不是每一个好医生都必须为患者垫付医药费,带无家可归的患者住自己家,对好医生的标准应该是医术精湛,能从患者角度考虑治疗方案,仅此而已,医生也是人,请不要对他们有超出人类平均标准的道德要求。”
古代医生救死扶伤,被百姓称之为活菩萨。如今医疗手段更先进,反而医患之间有更多相互不理解。这其中有人们对疾病的态度和认知,更有医疗市场化、商品化带来的一些问题。
在怀孕、分娩、临终等现象被医学化之前,生老病死如同“落叶归根”被人们认为是件很正常的事。然而,在医学化后,人们却很难接受生病、死亡。
这里有人们对疾病的不了解,对目前医疗存在过高期待,更有“同样的病别人都能治好,为什么我的就治不好”的信息认知偏差。
再者,当医疗服务被推向市场,人们不再视医疗为一种治病救人的“仁术”,而将其与商品和服务划等号,也就意味着,顾客花钱买医疗服务,希望把病治好,而且在治疗过程中得有较好体验。
然而矛盾的是,在医疗服务被推向市场化的过程中,“救死扶伤”依旧被杂糅其中,被当成说辞。
到底是谁在透支医疗信任资本?
无论医生还是医院,IP都至关重要,医生被符号化成“白衣天使”、“救死扶伤”,而医院历久以来,变成“患者的救助场所”。
80年代,电线杆上,第一次出现各种“牛皮癣”,无数老中医在一个个小旅馆大通铺等着患者到来,这是莆田系四大家族的“杰作”。
到90年代,逐渐富裕起来的游医们从过去的游击战开始升级,进入了一些大医院。
2000年以后,整形美容医院已成为了莆田系的绝对主力。搭配传统的男科、妇科医院,加上各类门诊部,形成了完整的莆田系产业链。
随着政府对医疗电视广告的打击,以及公立医院的正规化,莆田系宣传主战场转向网络。
莆田系“十二字方针”:你有病,病很重,我有药,药很贵,那时已经开始透支医疗行业的信任资本。
随后百度竞价排名,“魏则西事件”、拜金女郭美美对中国红十字会的污名化,电视医疗广告老中医们纷纷“背离祖训”,各种浏览器上的虚假医疗广告……
中国医师协会人文分会副主任委员袁钟曾在一次演讲中提到,在中国,25%的医生和护士给患者垫付过医药费,10%的医生因为患者拖欠医药费而被扣工资。
医疗行业的信任资本被透支后,还会好吗?
袁钟在演讲中表示,这个行业的从业者都是最善良的人,帮助病人,所有医生都这么做,未来也的的确确会这样。
责编 小脉
精彩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