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这句话,让一位抗疫医生成为“顶流”?
导读
他最初的“走红”,有点出乎意料,却在情理之中。
来源:“中国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最近,张文宏又上热搜了。还是因为预测疫情。
这位“金句”频出、善用大白话解读新冠疫情的上海医生,如今已是中国社交网络上的“顶流”,而他最初的“走红”,有点出乎意料,却在情理之中。
资料图:张文宏接受媒体采访。杨浦东 摄
2020年1月29日,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国肆虐之际,作为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党支部书记、科主任,一直在战疫一线的张文宏因为一段“共产党员先上,没有讨价还价”的采访视频,一夜之间成了“网红”。
“火”得出乎意料,是因为他凭一句最朴素的话,在中国年轻人中成功“圈粉”;“火”在情理之中,是因为那句“党员先上”,在当时的中国,的确字如千钧,最能抚慰人心。
彼时的中国,正与传播力极强的未知病毒艰苦鏖战,“党员先上”,就是奔赴与病毒短兵相接的战场。
彼时的世界,西方舆论甚至抛出“中国的切尔诺贝利时刻”论调,声称疫情会拖垮中国的国家体制。
然而,随后几个月,疫情发展在东西方出现巨大反差。率先控制疫情的中国,不仅是2020年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还成了支援全球抗疫的中坚力量。
“中国为什么能做到?”这是去年以来,国际舆论讨论最多的话题之一。
如今,剖析让张文宏“出圈”的那句“党员先上”,或许就能找到破题之钥。
面对前所未知、来势汹汹的疫情,“党员先上”就是遇难事时的决断力。
从中国农历庚子年大年初一到武汉“解封”,中共中央政治局在75天内召开9次常委会会议,频率之高前所罕见。
让规模巨大的春运客流踩下“急刹车”,让14亿人口的社会按下“暂停键”,让千万级人口的城市“自我隔离”76天……这每一个决定,都考验着执政者的政治勇气和历史担当。
面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党员先上”亦为办大事时的动员力。
资料图:医护人员驰援武汉。中新社记者 张斌 摄
从4万余医务人员逆行驰援,到19省份对口支援16地市,从“扫楼”敲门的社区工作者,到话风“接地气”的村口大喇叭……如此大规模的组织调动能力,在其他国家,几乎无法想象。
那段“全民居家”的特殊时期,中国共产党的九千多万党员中,有近三分之一都站到了战疫一线。
钟南山资料图。中新社记者 陈骥旻 摄
他们中,有“敢医敢言”84岁再次迎疫而上的钟南山、以“渐冻”之躯与病毒竞速的张定宇、把“胆留在了武汉”的张伯礼、以行动捍卫生命攻克新冠疫苗的陈薇……
他们中,有很多“火线”入党的平凡面孔,被称为“生命摆渡人”的“85后”快递员汪勇,骑行4天3夜赶回医院的“95后”医生甘如意……
迎战一场百年不遇的全球性大流行病,“党员先上”,归根结底是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
无论是襁褓中的婴儿,还是百余岁的老人,应收尽收、应治尽治;所有救治费用全部由国家承担;疫苗接种全民免费……
“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我们可以不惜一切代价。”执政党如此承诺,也如此践行。
2020年2月末,一家澳大利亚媒体谈及“中国的切尔诺贝利时刻”观点时,曾提出一个思考:如果到头来是中国共产党给我们都上了一课,那可咋办?
事实证明,这场全世界遭遇的严重危机没有成为“中国的切尔诺贝利时刻”,反而成了国家制度的“高光时刻”。
最近,两张反映“党员先上”的照片又上了网络热搜。
在又现零星病例的广州,一辆装着防疫物资的三轮车在雨中疾驰,车上坐着三位身穿防护服的防疫人员,还有一面迎风飘扬的党旗。
一位网友留言:“从没见过哪张照片,能把三轮车拍出这种气壮山河的感觉。”
还有件重要的事跟你说
最近微信文章不再按时间顺序排列。
这可能让你无法及时看到我们的文章。
为了以后我们能每晚6:30见面,我想邀请你
将医脉通设为“星标”,或经常为文章点“在看”
不见不散哦!
精彩回顾
➤ 刚刚!中纪委再发通报!安徽太和骗保案19人问责,56人被拘,80余家医院被罚!
➤ 突发!南沙封闭!广州一家6口感染,最小者1岁;全民核酸大筛查,医务人员累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