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半月内两位优秀医生相继离世!每一位医者的猝然离世都是“蓄谋已久”……
导读
医生,如果你觉得太累了,就坐下来歇歇吧。
来源:医脉通
作者:小脉
11月临近尾声,噩耗再次传来,又有一名优秀医生离开了我们。
2021年11月20日晚,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呼吸治疗科副主任浦其斌医生因病医治无效永远离开了我们,享年47岁。
不想以这样的方式认识你,却还是通过这样的方式认识了你。
而就在半个月前,刚刚有一位同样优秀的医生离开我们……
11月17日,一则#医生离世前最后一个快递是压缩饼干#的话题连续2天上了热搜榜,令人忍不住破防。
11月4日,山东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的杨文军医生因病去世,年仅49岁。他常年为救治患者加班加点工作,饿了吃个饼干充饥,生前的最后一个快递是一箱压缩饼干……
有同为医务同行的网友在网上留言心痛的回忆道:“那天,是个平凡的中午,下午刚下班,120就拉来了一位猝死的患者,后来才知道是杨大夫。几经抢救,终回天乏力。希望同行一路走好。”
两位正值壮年的优秀医生的接连离世,令人心痛的同时也令人惊心!
当优秀成为一种习惯:医者难自医,渡人难渡己
浦其斌医生与杨文军医生,这两位医生的生平事迹让我们见证两位优秀医生的职业轨迹,但遗憾的是,他们都在中途匆忙地画上句点。
浦其斌医生去世后,媒体与官方多次提到: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陨落了一颗闪亮的星”,中国呼吸治疗领域“损失了一位领军人物”……
浦其斌,1974年生,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呼吸治疗科副主任、学科带头人。1994年参加工作,在机械通气、气道管理等呼吸治疗相关技术方面具有极高的造诣。2009年,浙大一院成立呼吸治疗科, 浦其斌是浙大一院呼吸治疗科的创始人,也是浙江省乃至全国呼吸治疗的领军人物 。
浦其斌还是一位“战疫老将”,他曾多次参与SARS、重症甲流、H7N9禽流感、新冠肺炎危重患者的救治工作。
2003年SARS,他是第一批进入杭州隔离病房的医生;
2009年H1N1甲流,他临危受命,赶赴外地参与浙江省第一例危重患者的救治;
2013年H7N9禽流感,他义无反顾地奔赴抗击病毒、抢救危重患者的战场;
2020年新冠肺炎,他始终坚持坚守在抗疫一线。
有同事评价道:无论是日常工作还是抗击新冠疫情的紧张时期,只要是他做完的事情,你可以绝对信任他。
在同事们眼里,浦其斌对病人的病情关心到了极致的程度,他的手机里存了很多病人家属的电话,会问询家属患者发病前的所有细节。
有同事在接受采访时提到:“浦主任极其热爱工作,不是一般意义上把本职工作做好,而是发自内心的热爱,全身心投入。我给他打电话讨论病情,完全不需要顾虑是几点钟,他随时都会接电话一起交流、探讨。”
专业技术过硬,为病患呕心沥血、废寝忘食……如此优秀的一位医生,如此闪亮的一颗星却就此陨落。
浦其斌医生在患病住院治疗期间,浙大一院多次组织国内外专家大会诊,调遣全院精兵强将组织抢救,但终究无力回天,浦其斌医生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49岁……
浦其斌去世的消息传出后,全省乃至全国医疗圈的同行纷纷发朋友圈悼念。
与浦其斌医生类似的是,杨文军医生虽然没有闪耀的学术背景,但他的从医生涯积累了无数患者的好口碑。杨文军医生去世的消息传出后,他的感人事迹连续2天上了各大社交平台的热搜Top榜,他的生前事迹感动无数人。
杨文军,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山东省中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副教授,杨医生生前一直从事中西医结合对内科疾病的诊治,致力于用最便宜的药,取得最好的治疗效果。
杨文军的学生说:杨老师经常四五点钟就起来学习,为能给病人开具便宜好用方剂,杨老师空余时间几乎都在学习。
杨文军是一位患者至上的医生,面对患者,他总是有求必应。为了给更多患者看诊,他常常延长自己的门诊时间。为了挤出更多时间工作,他很少到医院食堂吃饭,而是把他的餐卡交给学生,叫学生去食堂吃饭,自己拿压缩饼干充饥。他生前的最后一个快递就是一大箱压缩饼干,这箱饼干杨文军只吃了几块,剩下的,他再也没有机会吃了。
杨文军医生去世后,很多患者在网上发文悼念。
记者去杨医生工作的医院,不少患者得知杨文军医生骤然离世的消息后,经过医院荐医栏前,都会驻足,追忆杨医生为自己诊病的经历。随机采访的几位患者,在谈到杨医生时,都忍不住落泪。
图源:闪电新闻
每一位医生的猝然离世,都是“蓄谋已久”
曾经在网上看个一个段子,问:那些比你优秀还比你拼命的人,最后怎么样了。
有人答,比我先死了。
这个看似好笑的段子,放在医疗圈却是那么的令人感到扎心。
医疗剧《心术》中,一位老主任曾说过这样一段话:“医生和法官和警察一样,从穿上制服那天起,你就不代表你自己。你是拯救的化身。医生要训练出一种素养,一种本能,就是死的要往活里拉,活的要往好里拉。每救活一个人,都是对自己的挑战。”
救死扶伤,轻飘飘的四个字的背后,对医生这个职业是近乎苛刻的要求,为了这四个字,医者背负的太多太多了。
作家六六曾感言:我在医院采风的这一段,觉得医生很可怜。我不说医院,因为医院是一个机构。我只说医生。医生的工作和体操运动员一样,是个10分起评,有差错就减分的职业。
背负拯救生命的重担,再加上患者多、工作量大、人手少,医疗行业的内卷异常严重。
公立医院年年扩张,病人数量不断增多,与此同时,虽然医护人员的数量也在增加,但其增长幅度却远远落后于病人和病床的增加比例。
在这种情况下,多数医院的医生不得不加班加点救治病人,尤其是大医院的医生。他们常常连续几小时甚至几十小时高强度工作,得不到足够的休息,长此以往,身体逐渐被消耗,正值壮年的医生再经不起这种长期高负荷工作。
2018年,中国医师协会曾发布一份《中国医师执业状况白皮书》,白皮书显示:多数医生平均每周均工作50小时以上,工作强度大,经常熬夜、晚睡,仅 8.1%的医生从不熬夜,因为值夜班已经成了医生工作的常态。
每一位医生的猝然离世,都是“蓄谋已久”。
压榨和透支,正在耗竭着每位医生的健康,一个本可以服务患者数十年的优秀医生,却在数年的高强度临床工作中倒下。医生猝然离世的新闻频频被报道,可怕的是这些离世的医生大多为正值事业上升期的优秀中青年医生。
繁重的工作、巨大的压力下,自己却不能拯救自己。
医生每天都是拿自己的健康换取别人的健康,他们救死扶伤,却保障不了自己生命安危,这是何其悲哀?
新冠疫情期间,无数白衣战士冲在一线,为国家和人民挡在病毒前面,医生已经为全面健康付出太多太多了。
医生也是凡人,也需要休息。大众理应给予这个职业以理解,国家也应该给予其补偿——加大医生人才培养投入,引入更多的医生,给予更合理的待遇,减轻临床负担……
医生,如果你觉得太累了,就坐下来歇歇吧,不要勉强自己,既是对患者负责,更是对家人、对自己的负责。医生是一份神圣的职业,但到底还是一份职业,不是拼命牺牲,不该英年早逝。工作是无限的,只有活得健康长久,才能让延续对这份工作的奉献与付出。
与所有医疗同行共勉。
责编 小脉 敬敏
精彩回顾
➤ “屁大点事儿就要喊上级,你们还配拿钱?”上级医生发文怒怼下级——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 刚刚!2020复旦版《中国医院排行榜》重磅发布!(包括专科综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