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三甲医院招聘医生博士起步!内卷之下,本科毕业生的害怕与心酸

医脉通 2022-09-21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健康界 Author 隔壁老赵




导读

失落、缺乏成就感,可能会伴随大多数实习医生五、六年的光景。


来源:“健康界”微信公众号

作者:隔壁老赵




李毅,首都医科大学在读,刚过了24岁生日。 迎面走来时,可以明显察觉到这个年轻人隐藏不了的疲惫。经过简单寒暄后,他又马上多出了一丝羞涩。 “最近北京下雪,滑倒造成骨折的病人突然增多,工作量更多了。”李毅终于挤出了一个笑容。 和大多数学医的学生一样,李毅即将进入规培阶段。未来他需要在33个月的时间内,完成北京某大三甲医院外科各科室的轮转。 在这个阶段,李毅每月只能领取2400元补贴,由学校和实习医院共同发放。 由于他上级医生的手术和接诊病人数量很大,因此他的实习生涯并不轻松。 刚刚交谈了半个多小时,李毅就被紧急召回了手术室。他的任务是协助上级医生完成一个小型手术的助理工作。 匆忙离开,只喝了一口的咖啡都没有顾上带走。

不能返乡的春节 这些实习医生的工作量,完全取决于他们所在科室和上级医生。 一些冷门科室,如内科、皮肤科还算清闲。不过,李毅所在的骨科,在他们眼中被视作“热门”科室,工作自然比较繁重,有时周六、日也会被临时叫来应付急诊。 工作时长也不固定,一般从早上8点开始,最早到晚上6、7点结束工作,加班到夜里两点也都是家常便饭。 “最近北京下雪,滑倒造成骨折的病人突然增多,工作量更多了。”李毅终于挤出了一个笑容。 不过,在随后谈到刚过去的这个春节时,这个勉强的笑容也转瞬即逝了。 由于疫情的缘故,实习医生回家需要经过三层审批,学校、科室主任和医院。 前两天,李毅所在的医院明确告知:所有实习医生不允许回家。 “其实学校审批不严,但由于是高危人群,主要是科室主任不会批准我们回家的。”李毅说。 还好,李毅出生在北京,父母都在北京工作。但其他实习医生,就不那么幸运了,春节不仅不能与家人团聚,还要留在医院继续工作。

不后悔的选择 当一名外科医生,是李毅从上学起就有的梦想,高考前就已将第一志愿锁定在了“医学院”。 不过,在拿到650分的成绩单后,李毅不得不将北京大学医学院改为了首都医科大学。 “就是单纯的感兴趣,外科医生需要工匠精神。”这是李毅对于自己梦想的诠释。
当年的很多同学都已经开始工作,那些考入金融专业的,甚至已经获得了一份体面且收入很高的工作。 但李毅还需要完成三年的研究生学业,毕业后才能拿满从业资格。 而如果未来想要进入三甲医院工作,还要再读3年博士。 这意味着,李毅还需要6年才能成为一名正式医生。目前,他最多只能在一些小手术上,以医助的身份出现在手术室中。 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29岁才能正式进入编制,这中间或许早已被同龄人拉开了差距。 “偶尔也想过放弃,但事已至此,还是需要坚持下去。”李毅说,“从来没有后悔过选择医生这个职业。” 
“考博”是唯一的规划 在实习医院里,他更多的是要时刻掌握病房里病人的具体情况,并根据病情,与各科室医生进行对接,同时还要应付很多的文书工作。 尽管能力已经可以基本胜任,但李毅仍然没有自主诊断和进行手术的权利,所有病人情况都需要汇报,由上级医生来决定治疗方案。 对于未来,李毅并没有规划。不过,他清楚的知道,6年后将要面对的将是多么严峻的就业形势。 春节期间,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最新一批拟聘工作人员名单公布,均为博士学位。在拟聘的15人中,除了4人来自本校,其次是北京大学医学部3人,日本大分大学2人,首都医科大学2人,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山东大学、四川大学各1人。 此次拟聘人员来自“双一流”高校的有7人,海归2人,尤其是来自北京协和医学院和北大医学部。2020复旦版中国医院排行榜中,河北无一家医院上榜,在华北地区排行榜上,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上榜,排名第12名,也是河北唯一上榜医院。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没上榜。 “还是想留在三甲医院里,但这类医院要求太高。博士学位仅仅是基础,还要最好发表过权威性的论文。现在二甲医院的要求也很高,很多也强调必须是博士学位。”李毅无奈的说,“估计未来工作会很难找,博士太多了!” “只能继续学习,先考上博士再说。”这是他目前最清晰的规划路径。 对于科室的选择,实习医生这个群体早已在心里分出了“三六九等”。 骨科、普外都是临床类实习医生心中首选的热门科室,但同时也是竞争最为激烈的。其次是工作轻松、医患纠纷少、患者满意度高的科室,比如皮肤科、整形科等。 不过,由于医学领域更细致的学科划分,即使是轻松、热门的科室,专业不对口,也很难进入。 
没人知道的名字 2022年1月,李毅发了一张照片在他的朋友圈,照片中他举着的一面锦旗上,有他的名字。 尽管被排在了最后一位,但他依然笑得很灿烂。 “送锦旗的患者也是一个20多岁的年轻人,可能大家比较聊得来。”李毅马上解释道,“锦旗都是送给上级医生的,一般上面都没有我的名字,因为患者根本不知道我是谁。” 这些被遗忘在角落里的实习医生,实际上付出的工作量与上级医生相差无几,但患者几乎永远也不会主动问起他们的名字。 失落、缺乏成就感,可能会伴随大多数实习医生五、六年的光景。 “没有自豪的事,但更容易受到打击,有时心情会很低落。”这是李毅对于自己实习阶段的评价。 尤其在医患关系中,实习医生一直都是弱势群体。 年轻,是最容易被患者针对的一个理由。
“实习过程中,会受到很多的委屈。明明自己尽心尽力,但有时候仍然不被理解。”李毅说。 由于疫情,很多患者家属不能进院陪同,这就导致患者在治疗的全部过程中,都需要自己与院方沟通,有的家属甚至不知道患者已经完成了手术。 这种特殊时期的信息不对称,会大大提高纠纷的概率。 实习医生需要在这样的情况下,在患者与家属间、在上级医生与各科室医生间徘徊,其中滋味或许外人很难感同身受。 此外,即使参与了手术过程,但也没有渠道能够掌握患者愈后的情况,到底病人恢复的如何,无从知晓。 无法从工作中获取成就感,还要不断的重复枯燥的病房文书工作,对李毅这样的年轻人,似乎过于苛刻了。 
走一步看一步 不过,在实习过程中,确实可以获得在学校无法得到的经验。 “在实际临床中,和学校里完全不一样。前者更注意细节,书本会告诉你什么病可以用什么药,但不会告诉你怎么用。书里还会介绍手术的步骤,但对细节的把握上,是完全不能从书本里获得的。”李毅说。 但是,这并不足以让实习医生彻底完成从校园到社会的脱变。 “在学校时,对医生这个职业有着无限的遐想。但真正从业后,会发生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李毅停顿了三秒,“现在已经完全没有了幻想。” 在实习之前,这个年轻人将收入、医患关系、社会地位想象成了一副美好的画面。 如今,搞科研、处理复杂医患关系、繁重的文书工作,冲淡了一心只想做手术、给患者治病的初衷。 “未来只能走一步看一步。”这是李毅当下最真实的想法。 李毅的同学们,同样处于这样的纠结中。回到学校寝室,室友们除了讨论自己最近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外。还会相互吐槽各自实习医院中那些令人费解的流程、人际关系。 对于未来,不知他们何时开始的迷茫。 据李毅透露,目前在首都医科大学里,籍贯是北京的同学居多,但那些非京籍的同学,大部分可能会在毕业后选择回家乡就业。 生活成本高、没亲人、没关系,让他们感觉到了太大的压力,回家就业,可能竞争力更强。 “未来首选当然是骨科,换科室也能接受。实在不行,离开北京,去别的城市。”李毅说,“全国各地的博士都来北京,竞争太激烈!” 内卷已侵入到了实习医生的群体中,他们还将在梦想与现实、留下与离开中,挣扎很多年。
责编 亦一




精彩回顾


➤ 3天99例,含医务人员!全市居家隔离,多家医院停诊……广西疫情有多严峻?

➤ 在家自测的新冠试剂盒中国造,国外卖疯了,为什么中国买不到?

➤ 补贴1000元?这个调查火了!医生却哭了:你以为我缺的只有钱

➤ 医生的7个新年愿望,最后一个简直泪奔!

戳这里,更有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