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聊个有点敏感的话题:护士算学医的吗?

医脉通medlive 医脉通 2022-09-21




导读

“受不到作为专业人士应有尊重”,这是护士群体普遍的感受。


来源:医脉通
作者:施剑翘
本文为作者授权医脉通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很多护士在读书期间都有过类似的经历,明明和临床专业学生一样接受着正规的医学教育,却不敢理直气壮地说一句自己是“学医的”。

 


因为在很多人眼里,护理似乎是独立于医学之外的学科,尤其在2017年之后,护理学专业的毕业生将不再被授予“医学学位”(改授理学学位),更印证了那些人的观点。

 

那么,护士群体真的不算学医的吗?

 


摆脱刻板印象,医学≠医生

 

要想回答护士算不算学医的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确“医学”这个词的概念。

 

据百度百科,医学(Medicine)是处理生命的各种疾病或病变的一种学科,促进病患恢复健康的一种专业。

 

护理专业主修的课程有: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健康评估、护理学基础、内科护理学(含传染病护理)、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急救护理学、康复护理学、社区护理学、老年护理学、护理心理学等。

 

这还只是理论基础,在实践中一个病人从入院到出院所需的各项处理中约有90%是与护士执行和配合完成。护理人员在医院技术人员中占的比例最大,专业性强、涉及面广,工作量大,与病人接触的时间最长。

 

医疗和护理是一家医院的两大核心,缺一不可。某三甲医院院长曾经说过这样的话:一个护理不强的医院,在医疗上不可能强。由此可见护理的重要性。

 

由此可见,护理不仅属于医学的范畴,并且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再从专业分类来看,根据教育部(教高司函[2011]164号)《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护理学被明确列入医学门类,学科代码1011,属一级学科,与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平行。

 


综上,尽管目前护理学专业的毕业生被授予理学学位,但无论从主修课程和专业分类来看,都是实实在在的“医学生”。

 


偏见从何而来?

 

核心问题在于“阶层”。

 

不是“阶级”,而是“阶层”。不在明面上,只在人心中。

 

有位护士朋友这样告诉我,再繁重的工作她都能克服,但当患者屡次喊她“服务员”后,她真的动了辞职的念头。

 

“受不到作为专业人士应有尊重”,这是护士群体普遍的感受。

 

喜欢划分“三六九等”是人的天性,在社会现有认知中护士往往被放置在鄙视链的较低阶层。造成这一现状的主要原因是“历史因素”造成的低准入门槛,早些年护理学高等教育培养体系尚不健全,为了满足用人需要,大批低学历护士涌入医院。尽管近几年新护士的学历水涨船高,但刻板印象已经形成。

 

在临床上,许多患者对于医生和护士的态度截然不同,在他们眼中医生是具有专业性的“脑力劳动者”,而护士只是打针换药的“体力劳动者”。甚至还有不在少数的人认为护士是医生的下级,其实这是完全错误的观念,医护之间是平等关系,只是分工不同,并不存在上下级关系。

 

除此之外,很多影视作品也要承担相应责任。在诸多电影、电视剧中,护士被塑造成了“花瓶”角色,用于制造戏剧冲突。更有甚者,则会直接忽略这个群体。

 

去年,抗疫题材电影《中国医生》就曾遭到质疑:为什么是《中国医生》而不是《中国医护》?是不是在大家的心目中,中国的医疗事业里只有医生没有护士。

 



这也许是导演主创的无心之失,但背后却反映出深刻的社会问题:护士群体确实没有受到与付出匹配的尊重。

 

据统计,在疫情最严重的时候,各地驰援武汉的医务人员中护士占据了7成的比例,远远高于医生。除此之外,在疫情稳定后,日常的防疫工作(核酸检测、量体温)也主要是由护士承担的。由此可见,在这场抗疫斗争中护士的贡献非但不比医生差,甚至在很多时候比医生还要重要。

 

一名经验丰富的护士是患者康复的关键。众所周知,病情的变化的快速和隐匿是导致很多住院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比如病人手术后,护士对切口、病人生命体征等各个方面的变化进行观察,及时发现各种问题,而这些往往是医生做不到的。


希望随着时代发展,护士群体能够收获他们应有的尊重,可以不被患者和家属区别对待,可以作为“专业人士”而不是“花瓶”出现在影视作品中,可以理直气壮地说自己是“学医的”。


这本就不是过分的奢求,只是应有之义罢了。


责编 阿廖沙




精彩回顾


➤ 雪道尽头是骨科?被誉为天才少女的谷爱凌,只有医生知道她无数次接近失败

➤ 警惕!这种病累及心脏是患者主要死因

➤ 补贴1000元?这个调查火了!医生却哭了:你以为我缺的只有钱

➤ 医生的7个新年愿望,最后一个简直泪奔!

戳这里,更有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