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感染者日增破万,北上广同时“沦陷”?卫健委:动态清零和经济发展并不对立

医脉通 2022-09-21




导读

中国抗疫为何不能“躺平”?最新回应……


来源:医脉通
作者:阿廖沙

本文为医脉通编辑撰写,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国家卫健委29日通报,28日0时至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新冠肺炎本土确诊病例5646例,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9942例。 劳动节假期将至,疫情形势依然严峻。 
北京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病毒感染者“31+3”,涉及6个区 4月29日,北京市召开第319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记者从现场获悉,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全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专家组成员庞星火通报,4月28日15时至29日15时,本市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病毒感染者34例,其中确诊病例31例、无症状感染者3例;房山区12例、通州区8例、朝阳区7例、丰台区5例、海淀区1例、大兴区1例。社区筛查2例、主动就诊2例、主动检测2例、风险人员28例。 
上海昨日新增本土死亡病例52例!直接原因均为基础疾病 上海市卫健委今早(29日)通报:2022年4月28日0—24时,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5487例和无症状感染者9545例,其中5062例确诊病例为既往无症状感染者转归,418例确诊病例和9444例无症状感染者在隔离管控中发现,其余在相关风险人群排查中发现。新增境外输入新冠肺炎确诊病例2例和无症状感染者2例,均在闭环管控中发现。 2022年4月28日0—24时,新增本土死亡52例。平均年龄84.02岁,最小年龄58岁,最大年龄99岁。52位患者伴有多脏器严重的基础疾病,包括晚期恶性肿瘤(食道癌,胰腺癌、脑膜瘤、黑色素瘤)、冠心病、心功能不全Ⅳ级、心律失常、高血压3级(极高危)、神经系统疾病(脑出血术后、脑梗后遗症、帕金森病、阿尔兹海默病)、糖尿病及尿毒症等。患者入院后,原发疾病加重,经抢救无效死亡。死亡的直接原因均为基础疾病。 
广州新增20例本土阳性感染者!离穗出省须持48小时核酸阴性证明 4月29日,广州市举办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会上,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陈斌通报,4月28日12时至29日12时,本次疫情新增20例新冠病毒本土阳性感染者;其中,确诊病例12例、无症状感染者8例。上述20例感染者均在隔离场所密接人员、重点人群和管控区域内排查发现。 截至目前,本次疫情累计报告感染者24例,均收治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全部为无症状或轻症,目前病情稳定。 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基因测序比对显示,本次疫情为一起境外输入关联的独立疫情,病毒为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BA.2分支,初步研判为机场工作人员在工作中意外暴露感染所致。目前,该聚集性疫情主要发生在机场及周边区域,相关的流调溯源工作仍在进行中。 
中国抗疫为何不能“躺平”?最新回应 两年来,中国实行的疫情防控政策成果斐然,但随着时间流逝,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逐渐不满足于现状,试图进一步摆脱新冠病毒的控制,彻底回归正常生活。 有一部分“躺平派”认为,继续坚守清零政策不利于建立“群体免疫屏障”,奥密克戎本质上是大号流感,重症和死亡率都不高,所以开放是必然趋势,否则将会落后于世界。 对此国家卫生健康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表示,目前,我国已接种了33亿多剂新冠疫苗,90%的人口已完成疫苗接种,但还存在着接种率不平衡问题,“一老一小”疫苗接种率总体上还不够高,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反复冲击,如果采取与病毒共存的所谓“躺平”的策略,医疗卫生资源将会面临严重挤兑风险,大量有基础病的患者、老年人、儿童、孕妇等人群的身体健康将会受到威胁。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要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坚持我们的策略和措施不动摇。当然,也要不断优化完善防控措施,这也是一个时间窗口。如果我们加强疫苗接种,加快药物、疫苗等研发,就有可能抓住这个时机。 当我们具备了一些相关条件,比如疫苗接种覆盖率较高,尤其是老年人等脆弱人群接种覆盖率进一步提高,各地都做好了医疗资源、隔离床位、有效药物、物资供应、应急机制等方面的准备,同时有效药物可以广泛使用,病毒不出现更坏的、新的变异,而是更加温和,死亡风险是我们可以承受的范围,利用“动态清零”给我们留出的时间窗口,做好这些相关的准备,我们一定能够战胜新冠肺炎疫情。 
国家卫健委:“动态清零”和经济发展并不对立 “动态清零”的最终目标是最大限度地保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同时也要最大限度地来保护社会经济发展和正常的生产生活。“动态清零”和正常的经济发展、生产生活之间是相互协同的,不是相互对立的。 梁万年表示,“动态清零”有三个方面的子目标:一是身体健康、生命安全的保护;二是有效地来保护经济发展、促进经济发展,使经济发展免受病毒和疫情所造成的冲击;三是有效保护老百姓的正常生产生活。 为战胜疫情所采取的一些具体防控措施,会造成短暂性的生活不便和短暂的社会经济活动影响,这也是客观存在的。 但是“动态清零”总方针特别强调的是精准,要精准平衡抗疫和经济发展、正常生产生活之间的关系。如何做到精准?实际上就要求各地结合疫情特点,结合疫情发展的不同阶段,结合当地社会经济等方面的情况,在有效的前提下,努力精准平衡抗疫和经济发展、正常生产生活之间的关系。 梁万年指出,我们必须要认识到,疫情、病毒才是拖累经济的罪魁祸首。 教训需要牢牢铭记,新冠疫情早已不是单纯的自然科学问题,学术上提出的假设再合理,放到现实中也未必适用。我们渴望早日回归正常生活,但现在各方条件还不够成熟,盲目开放只会“自食恶果”。 愿疫情早日结束。
医脉通综合自澎拜新闻、央广网、新京报、央视新闻等


责编|阿廖沙  亦一封面图来源|视觉中国





精彩回顾


➤ 北京朝阳医院停诊引争议:全世界只有新冠一种病?疫情之下,医院停诊是小题大做吗?

➤ 死亡高峰来了,上海的重症资源撑得住吗?

➤ 迫不及待希望病人早点“离世”,急诊医生的话让人沉默!

➤ 上海新增死亡47例,最大101岁 | 医脉3分钟

戳这里,更有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