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级地震,66人遇难……管理员却让居民“不准跑”?防疫和地震,究竟孰轻孰重
导读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昨日,四川泸定发生了高达6.8级的地震。中国地震台网已经认定,这次地震,是2017年九寨沟地震后四川最大地震。
截至目前,本次沪定地震中遇难者已经达到66人。其中,甘孜州38人,雅安石棉县28人。这个数字背后,又有多少支离破碎的家庭。
又一次满目疮痍,又一次成为了国人心中的痛。
生命太脆弱,抵不过天灾人祸。满屏的“愿平安”无一不是对受灾群众的真挚祈祷。
四川今年真的太难了,高温、限电……又在疫情最严重的时候出现了地震。
但由此,也出现了一个让人觉得颇有些魔幻色彩的问题:居家隔离遇上地震,到底能不能出门避险?
疫情下遭遇地震,该如何是好?
昨日中午,一张“不准跑!!”的微信截图被曝出。
在第一次地震发生后10分钟左右,物业管理员在群里通知居民“1、2栋都是高风险,大家不要下楼!”在居民询问物业管理员“摇凶了也不能往下跑吗?”后,答复是带有很多个感叹号的“不准跑!!!!”
图源:网页截图
这张聊天截图引起了很大的争议,不少网友对这种不顾居民生命安全的发言感到十分愤怒。
随后,在当日下午,有自称是当事业主的网友在社交平台上进行澄清。该业主表示“从物业管理员的立场上来说,她那句‘不准跑’还是欠妥,但我们一群年轻人平时说话就是这个样子,所以都知道她在说玩笑话”,并称这是被人恶意截图后引起了误解。
尽管如此,那些令人感到有些不悦对话,仍然引起了不少人情感上的共鸣。要知道,“不准跑”并不是个例。
由于疫情原因,成都正在“静默”。地震发生时,不少居民本能地往楼下跑去,但“想要出去,但是发现单元门已经被锁上了”。
图源:网页截图
面对这明晃晃的大锁,当时崩溃绝望的心情可想而知。
尽管有网友表示:成都人民都很淡定,居家隔离中,也不能出门。但更多的人们面对无法预知伤害、无法预知次数的地震,感到恐慌、力求保命无疑都是本能反应。
“万一”会出事呢?“万一”后果更严重呢?拿什么赌这一旦发生就危险极大的事件?锁住消防通道、焊丝单元大门……这些措施在实行的时候考虑过突发情况吗?
正如法律博主“法山叔”发布的一条微博“人在成都,一个必须迅速解决的法律问题来了:居家隔离期间,发生地震时市民可不可以外出紧急避险?”
图源:微博截图
对此,河南豫龙律师事务所付建律师表示“居家隔离属于行政命令,而宪法作为根本法,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因此,为了保护公民的人身安全,在地震期间可以积极采取措施进行自救。同时也需要戴口罩做好个人防护措施。”
大概是注意到了舆情的发酵,“健康成都官微”在昨日夜间发布了“本次本土疫情防控热点问题答疑”。
本次答疑一共有七条总结,除了解答常规的疫情防控措施外,还有一条“疫情防控期间,遇到地震怎么办?”
对此,官方给出的回答是“疫情防控期间,发生地震、火灾、洪水等对市民群众生命造成伤害的灾害时,应优先保障市民群众生命安全。条件允许情况下,个人应做好防护,安全撤离。避难时,应尽量减少聚集和接触。高风险场所灾害结束后,应及时做好疫情传播风险评估,做好后续处置工作。”
总结一下:优先保障生命安全,可以跑!
“成都发布”在今日上午发布的《最新通知!切实做好疫情防控期间群众地震避险工作》中也提到,“各区(市)县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切实做好疫情防控期间群众地震避险工作。”
图源:微博截图
疫情下遭遇地震这样的自然灾害,对大家来说还是一个陌生的话题。
近期,随着奥密克戎的不断变异和疫情反复,疫情防控措施更加规范和法制。如疫情防控期间刻意隐瞒真实行程,有可能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居家隔离期间擅自外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可被处以行政拘留。
而发生紧急事件后该如何是好,无疑需要更为完善的应急预案。
疫情防控讲究的是精准防控,是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其目的正是为了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而非为了防疫而防疫的措施。
我国疫情防控措施在世界范围内无疑都是极为优秀的。但不能否认,在抗疫期间,“疫情至上”让部分遭遇到自然灾害的人群,以及部分特殊群体成为了薄弱环节。而对于这些人,管理方式还存在一些疏漏。
疫情下,被忽略的特殊患者
前不久,大庆发生了一件由于黄码导致孕妇被拒诊流产的事件。对此,“微大庆”微信公号在9月3日发布通报,称“针对近日网民反映的大庆孕妇就医流产问题,大庆市成立调查组进行全面调查,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布”,事件目前还在调查中。
而这与年初的“西安孕妇流产”事件如出一辙。
在今年年初西安疫情猖獗时,西安一名产妇家属发微博称,1月1日,自家小姨肚子疼打不通120,随后打110将小姨送往医院。晚上8点多到达西安高新医院,在门口由于核酸问题无法入院,一直等到晚上10点多。在门口等待期间小姨大出血,8个月的婴儿流产。
同样因为疫情导致病情延误的还有5月26日,一位父亲在网上公开举报,称“顺义区120疫情中拖延急救,32岁青年管控区苦等54分钟死亡”。
所有医务人员都了解,病情发展、变化无法一概而论,患者状况瞬息万变。在这种前提下,简单粗暴、“一刀切”的行事作风,在医疗界是万万行不通的。
疫情已经持续三年,在抗疫和防疫过程中,国家相关部门也一再强调,要避免出现一刀切和“层层加码”现象。疫情之下,小到社区单元、大到城乡街道,应该坚持以人为本,依法、科学防疫,当突发事件叠加发生时,如果真正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很多问题的优先级排序和解决路径就会变得非常清晰。
就像习近平主席说的话“把抢救生命作为首要任务。”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综合自:央视新闻、健康成都官微、成都发布、天目新闻、“微大庆”微信公号、中国青年报客户端、“法山叔“微博等
封面图来源|视觉中国
精彩回顾
➤ “以前月薪要1万5,现在1万2都有人来”!疫情之下,这一科室该如何自救?
☟戳这里,更有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