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偿问诊两年收了4800,反被罚了18000,医生到底冤不冤?
导读
据了解,该医生数月内共收取550元微信红包,而医生本人也在群里发了150元的红包。
微信有偿问诊约2年,共收4828元,却被罚了1.8万。
近日,广州中山大学某附属医院的杨医生遇到了这么一件事。
广州市卫健委通报,2018年10月,患者首次在杨医生处就诊。为方便后续病情的沟通,患者及其家属分别添加了杨医生的微信,并在此后数年内多次通过微信问诊。
据统计,2020年2月19日至2021年9月18日,杨医生共通过微信收受患者红包48次,共计4828.64元。
医生本人承认接受红包,并认为上述费用是患者在互联网诊疗平台就诊的诊金。
图源:网页截图
但互联网诊疗平台有相应收取诊金的规则。杨医生的情况显然不符合正规网络诊疗。
因此,广州市卫健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师法》对该医生做出“警告并罚款1.8万元”的行政处罚。
有偿网诊颇具风险
互联网诊疗并不是新鲜事。
早在20年前左右,互联网医疗就开始崭露头角。约2015年起,得益于国家政策及资本支持,互联网医疗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各大互联网医疗平台应运而生。
2020年至今,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互联网医疗发挥出了巨大的优势。
新冠疫情中,线下医疗压力巨大。而互联网医疗大大优化了医疗资源配置,让患者足不出户就可以线上问诊。
另一方面,公立医院医生利用微信等互联网平台进行咨询并不少见。为了维护患者,及时了解患者病情,医生微信里的“医患群”逐渐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但由于许多互联网医疗的细节还未落实,医生进行网诊便利与风险同在。
早些年,有网友举报温医大某附属医院一名医生通过微信群回答患者问题,并收取咨询费。
据知情人透露,微信群公告为:“本群咨询原则上属于有偿的,如果只想免费咨询可以不问或退群,一点零钱也是对我们的尊重,我会更好地服务群里的宝妈宝爸们,谢谢”。
据此,网友质疑医生“借此捞钱”。
被举报后,该院纪检监察部门暂扣当事医生收取的咨询费,责令该医生退群并对他进行批评教育。
经查,这名医生自从前一年12月起加入一个由患者家属建的微信群,利用业余时间回答患者问题,之后群里成员增至300余人。
那么,医生在几个月内回答患者提问,到底收了多少咨询费呢?据了解,该医生数月内共收取550元微信红包,而医生本人也在群里发了150元的红包。
私下网诊收费,违法吗?
在非正规互联网医疗平台进行有偿网诊,算违法吗?显然是算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师法》第三十一条规定“医师不得利用职务之便,索要、非法收受财物或者牟取其他不正当利益。”
五十六条规定,“医师利用职务之便,索要、非法收受财物或者牟取其他不正当利益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健康主管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暂停六个月以上一年以下执业活动直至吊销医师执业证书。”
而私下问诊后收取红包,虽然看似属于“劳动所得”,不同于线下的红包、礼金,但仍然被归类于“非法收受财物”——收了就是违反执业规则,一经查处,很难避免行政处罚。
对医生来说,除了微信问诊,网诊有着更正规的途径。
互联网平台问诊相对风险较小。国家出台的《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互联网医院管理办法(试行)》等,均对以医疗机构为主体,有资质的互联网医院提供了政策保障。通过平台担保实施医疗行为,对医生来说无异于是一种规避风险的好方法。
也许有人觉得医生很冤,利用休息时间提供医疗咨询,却无法得到报酬,这合理吗?
但也有不少医生认为这其实是一种保护:收费咨询会让医患间成为“事实诊疗”,一旦诊疗过程中出现什么异常,很有可能造成更为严重的后果。
可是,免费网诊就一定没有风险吗?也不尽然。虽说微信免费咨询还处于法律的真空地带,但微信对话也可以作为证据。如果某次咨询导致病情延误,责权不好明确,赔偿无法界定。
前些年某儿科医生倒赔2万的消息想必不少人还有印象。
某儿科医生的朋友由于“孩子眼睛发红”,通过微信向该医生咨询是否为发烧引起。该医生回复“可能是吧,可以先用些眼药水观察看看。”结果后来孩子眼睛肿的厉害,就医后确诊为眼眶蜂窝组织炎。由于住院花费较多,家长找到该医生要求赔偿。
由于有微信消息截图、通话记录,这名医生只能认栽、赔钱。
好心好意帮人解答,反被倒打一耙。
图源:网页截图
究竟如何规避网诊风险?
对于网诊,医生看法各不相同。
一部分医生对此较为赞同。他们认为,网诊对部分患有慢性病的患者来说,线上诊疗完全可以替代线下诊疗,来帮助医生更便捷、快速的了解患者病情,也能帮助患者节省大量的时间成本。
也有相当一部分医生反对网诊。不可否认的是,网诊具有必然局限性,信息不全面、信息呈现不直观,以及患者表达能力的差异等,都无法让诊疗达到最佳效果。
另外有一些医生对网诊的认识并不全面,较少依托互联网诊疗平台。这部分医生出于对患者的负责态度添加患者微信后,很容易就把自己放在了风口浪尖上,风险很大。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到头来却面临极大的风险,不知何时就会被举报,不免让人十分寒心。
那么,究竟该如何处理网诊呢?
“患者咨询问题看到后就会回复。”某位加入“医患群”医生如是说,“虽然牺牲了不少私人时间,但既然患者有问题,也不能不理会。”
医生是否加入微信“医患群”,或是否添加患者微信,都属于医生的个人行为,大多数医院并没有明确禁止甚至乐见其成。但收取红包,还是被命令禁止的。
有医生提出,私下网诊对医生来说执业风险过高。如果有患者私下通过微信等问诊,可以将患者引导前往所属医院的“院内平台”或者相关互联网诊疗平台进行有偿问诊,可以降低后续风险,避免被认定为“非法牟利”。
当然,网诊有利有弊。但不可否认,互联网诊疗的普及是必然趋势。
不过对医生来说,网诊还是要以规避风险为主。毕竟目前还有许多细节尚未落实,稍有不慎,医生的职业生涯就可能受到严重的打击。如果具有能线下问诊或者通过其他正规平台问诊的条件,还是建议患者到医院门诊就诊更为放心。
封面图来源|视觉中国
精彩回顾
➤ 一省发文,取消三级医院普通门诊!对医生有什么影响?一、二级医院接得住吗?
☟戳这里,更有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