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告急!医护人员的朋友圈刷爆全网,条条破防!
导读
哪有什么“天选打工人”,只不过是一群普通的白衣战士与同事咬碎牙在坚守!
华山医院急诊医生高佳敏坚守了又一个急诊夜班后发圈:“容许我当两天逃兵”,她给自己的病假设定了一个期限:两天。
昨天,一则#上海医护朋友圈让人泪目#登上热搜,让我们了解到医护人员在这个特殊阶段的艰辛工作。
评论区,有网友们喊话医护人员:
“什么逃兵,我作为上海市民不允许你们这么称呼自己”
“加钱,啥也别说,给他们加钱,整点实在的。”
有医护人员自述:
“发烧了还在坚持工作,甚至希望躺在病床上的是自己”
“一边干活一边哭”
“凌晨三点吃晚饭”
有患者描述他们眼中的医护人员:
“门诊医生比患者还要严重,真的辛苦”
“带病打仗,太不容易了”
随着各地感染人数迅速增加,医疗机构面临巨大压力,医护“轻伤不下火线”、“带病坚持”……全国各医院眼下正全力应对就诊高峰,各医院医护人员现状让人心疼,令人泪目!
今天,我们汇集了全国各地医护人员的朋友圈,展现各地区最真实的一线战况。
图源:桂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虹桥院区急诊医生金鑫,短暂病假后返岗,心里惦记着97岁高龄的姥姥,一头扎进“人潮汹涌”的急诊大厅。
图源:华山医院
随着急诊老年病人增多,放射CT量也急剧上升,“孙军们”主动请缨返岗,投入战斗。
图源:华山医院
特殊时期,各类专科手术排除万难顺利开展。救治生命永不中断。
图源:华山医院
图源:兴化市人民医院
在全院,在每个科室,随处都能看到带病上岗的医护,当面对病患时,他们都毫不犹豫“全副武装”连轴转,化身“钢铁侠”全力以赴。三年前医护不能回家,三年后医护不敢回家;放开前最难的是医护,放开后最难的还是医护;即使他们自己都在淋雨,却依然想为你撑伞……
图源:杭州市萧山区第一人民医院
图源:南通市肿瘤医院
@Bx琑定_ZhanYbo:这么说吧,我们班教临床医学的老师只要是在医院工作的,全阳了……
@邻家有医正长成:不但上海的医护,整个中国的医护都让人泪目,哪个不是明明阳着还在上班,哪个不是家中小孩儿老人全部沦陷了以后依旧坚持上班,哪个不是喉咙痛的说不话来还得在科室不停沟通,哪个不是一把辛酸泪往肚子里咽,哪个不难,哪个不累,哪个不怕爆发性心肌炎,哪个不怕猝死?!
急诊大厅,抢救室,输液室里,坐着、躺着、排着队等待就医的患者,把所有空间占得满满当当。为了尽量多地收治病患,医院把手术台床,救护车用的折叠床都拿了出来。
一名护士在ICU病房看护病人一夜,因高烧全身酸痛,只能弓着腰走路……太心疼了!终究是一线医护人员扛下了所有。
视频截图 图源:见水印
对全国大多数医护人员来说,这还仅仅只是开始。
据海南、江西、安徽、浙江等多地疫情防控负责人透露:第一波疫情高峰将至,预测峰值在今年12月底至明年1月。
这是一群普通医务工作者的普通一天
每位医生和护士
都是普通人
他们为我们付出了太多太多
“Made of flesh, not iron”(本为肉身,却成铁打!)
《金融时报》如此评价当前疫情下的中国医生
他们正在带病上班
承受着高强度的工作压力
可能他们的家里也有生病的老人、孩子
照顾好患者与照顾好家人常常不能兼顾
但他们仍然舍小家顾大家
他们的付出应当被看见、被尊重
同仁医院抢救室一位医生一边忙着抢救病人一边说:我们全家全阳了,我们家老人,两个孩子,一个6岁,一个11岁,他们已经都习惯了,因为生病的时候我一般都不在……
视频截图
@平原公子赵胜:三年来,这是他们最艰难的时候,2020年初其实没有这么苦,因为有全国的支援,2022年上半年上海疫情期间其实也没有这么苦,因为那时候也有全国的支援,其他时候,我们都把疫情挡在了国门之外……我们的优势,是全国一盘棋,是集体主义。现在,所有的压力,都在一线治病救人的医生护士身上了,更严峻的是,他们自己还发着烧……还要照顾那些白肺、缺氧、在死亡线上挣扎的人们。
哪有什么“天选打工人”
只不过是一群普通的白衣战士与同事咬碎牙在坚守!
他们,是第一道防线
也是最后一道防线
所以,请保护好医务人员
致谢,致敬!
医脉通综合整理自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桂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兴化市人民医院、杭州市萧山区第一人民医院等。
责编|阿泰 米子
封面图来源|视觉中国
精彩回顾
☟戳这里,更有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