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位跳楼,1位割腕……重症高峰来临时,医护的心理问题谁来重视?
导读
对医护人员最大的善良,就是把他们当一个普通人。
昨天,刷朋友圈时无意中看到了一位博主发的视频,说湖南省某县级医院一名年轻护士在白天从医院9层楼跳下,据爆料者声称跳楼原因系压力过大。刚好有朋友在这家医院工作,我马上发了信息过去询问是否属实,没想到是真的。不过,朋友说跳楼的这个护士年龄42岁,并不是网传的20岁左右刚上岗的年轻护士,这位护士工作多年,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此外,这次发生跳楼事件跟近期医院工作压力较大可能有一定关系,但压力应该不仅仅来自于工作方面,跟其他事情也可能有一定关系。
“42岁的老护士了,身经百战,不至于单纯因为工作繁重就想不开”,至于跳楼的具体原因,这位朋友称不方便对外转述。
爆料者供图
在理清这位护士跳楼这一网传事件后,我感触颇深,随手转发了一个朋友圈,告诫医疗圈内的同学、朋友、同事们一定要注意调节自身心态。
没想到朋友圈刚发出去没多久,我就收到一位在某省会城市一家大三甲医院工作的同学的私信。这位朋友告诉我,最近他们医院有从普通科室支援重症监护室的两位护士,一位跳楼了,一位割腕了。据知情同事反映,平常这两位护理人员在高压下的心理承受能力就较差,有“类似于强迫症”的倾向,在疫情的冲击下,在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下,多种因素压垮了他们内心的最后一道防线,从而选择了轻生。
听到这三个消息以后,我的内心非常沉重。最近,在医护圈内最流行的一句话就是:对医护人员最大的善良,就是把他们当一个普通人。
疫情下医护人员的心理压力有多大?
新冠疫情的大流行,导致世界各地的医疗系统都面临严峻挑战。特别是,疫情感染高峰下,先是不断被打破纪录的急诊就诊量,紧接着各地相继出现了重症高峰。
“这是不敢想象的。这种量超出我们的接诊能力。”北京大学国际医院急诊科主任再接受采访时称,他正在遭遇从业20余年来最艰难的时刻。
日复一日的繁重的工作下,不止身体扛不住,很多医护人员的心理也扛不住了。
2022年美国知名医学网站Medscape发布了一份名为:A Tragedy of the Profession: Medscape Physician Suicide Report 2022 的调研报告,调查了来自29个医学专业,1.3万名美国医生的心理状况。
图源:Medscape
报告显示,47%的医生对职业产生了倦怠,其中急诊科、重症监护室、传染病科等科室的医生压力尤其大;21%的医生称自己患有抑郁症;10%的医生表示他们曾想过自杀或企图自杀。医生产生职业压力的主要原因通常是行政工作太多、工作时间过长、薪酬不足等。导致医生产生自杀念头的原因为工作压力大、职业倦怠与抑郁,以及新冠大流行肆虐带来的压力。
2022年4月5日,美国《普通内科杂志》(JGIM)刊登的一项研究表明,新冠疫情期间,一些医护人员已出现“道德伤害”(moral injury)。所谓的“道德伤害”,即医护人员因亲眼目睹与他们价值观相冲突的事件发生,会产生生气、愤怒、内疚、羞愧等的感觉。
连续3年的疫情,作为抗击疫情的主力军,医护人员正遭遇着大量“看不见、摸不着”的心理伤害,尤其是疫情高峰下,医护人员面临的心理压力超乎寻常。
在与新冠病毒的决战中,医院各科室被摁下了快进键,超速运转。终究是医护人员抗下了所有!
据统计,疫情下,医护人员的压力大致来源于以下几方面:
工作强度大。连续工作时间超长、强度大,并且现在,多数医生都在带病坚持工作;
家庭顾虑。医护人员也是普通人,疫情下,超高强度的工作使得他们无暇顾及家庭。一位在抢救室忙碌的医生说,他们全家全阳了,老人、两个孩子(一个6岁,一个11岁),而作为医生,她在医院忙的团团转,根本无暇顾及家里;
社会期待与舆论关注催生的压力。这一点,我们前面提到过,社会与医院赋予了医务人员极高的期待,但是,他们毕竟也是有血有肉的普通人,这样的拔高与“捧”,对他们来说既是动力,也是压力,他们在负重前行的路上,不得不克制自己的负面情绪。
过去,北方疫情散发,南方可以支援;华东有疫情,华西可以支援;上海有疫情,江浙可以支援。过往,很多城市有疫情,自己省的兄弟医院支援一段时间就能缓过来,但现在,疫情高峰下,全国各地的医院都在超负荷应对感染高峰与重症高峰,谁也支援不了谁。
重压之下的“捧杀”
疫情三年,医护人员付出的太多太多,但对他们的更大的伤害反而是各种“捧杀”。近期,我认识的一名有10余年工作经验的急诊科医生,在微信朋友圈发了大概300多字的留言,吐槽医院宣传部门对于他们科室的高度赞扬和宣传,据他本人说,这还是已经删除了100多字过于负面的内容。
他之所以忍不住发朋友圈吐槽,起因是他们医院的宣传部门在其医院的公众号上高调称赞了该院急诊科,内容大致是这样的:急诊科全员带病坚持工作,科室主任带头带病坚持奋战在一线,护士放弃产假提前回岗位工作,护士长39度高热一边输液一边坚持协调一线工作,连保洁阿姨都在带病清理卫生间。然而,他们医院除了高调宣传“无我奉献”以外,既没有补贴,也没有关爱,甚至连句慰问都没有。相关领导在开会的时候还表示:医院各层领导全力的支持急诊科的工作,但是,医院目前财力有限,人力有限,物资有限,急诊科的相关医护人员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努力去自己克服困难,医院是你们坚强的后盾。有的领导还补充道:比待遇越比心胸越窄,讲奉献越讲境界越高,在疫情当前,你们不要问医院能为你们做什么,你们要想想能为医院做什么!了解后我才知道,为什么这位急诊科的同仁会如此愤怒的在朋友圈发长文吐槽,真是画了好大一张“饼”啊。
按照这家医院行政领导的说法是:疫情当前,医院是有困难的,我们既没有钱,也没有人,医院领导是支持你们的,你们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你们是白衣天使,要讲奉献,再说其他的。这些话从“道德的制高点”上来看,无懈可击,但医护人员在重压之下啊,他们似乎忘记了:医护人员,也只是普通人。
疫情这三年,每个人都过得很艰难:患者难,一药难求,有时在急诊排队连站着的地方都没有;医院难,发不出工资,很多医院干脆直接都破产了……
然而,其实医护人员更难。
医护人员首先也只是普通人,也有身心俱疲的时候,在家里也是儿子、闺女,也是爸爸妈妈,而且他们还更容易被媒体道德绑架。这3个自杀的护理人员,虽然我们不知道在他们身上具体发生了什么,但他们之所以选择这种极端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一定是他们的心理防线崩溃了,不知道哪一根稻草压垮了他们最后一道防线。
我希望,能看到这篇文章的患者朋友们——
在急诊的时候对医护人员多一份耐心,多一份体谅,因为坐在你对面的医护人员,他的病情可能比你的还重,多一点包容,大家都是普通人;
我希望,看到这篇文章的医院行政领导们——
少一点捧杀,多关心一下在临床一线的医护人员,如果有条件,多给他们发一些补助或物质奖励,最不济,与其花时间去做“捧杀”医护人员的宣传,还不如开通针对内部医护人员的“心理专线”,多对他们做一些心理辅导,疏导一下那些压力大的一线同仁。
不管是工作多年的老人,还是新上岗的新人,在这个特殊时期,请领导们多关心一下他们,哪怕仅仅是从语言上,也许就会少几个想不开的医护人员。我们知道,不是每个地方都像上海、浙江一样,对于医护人员能发抗疫补贴,有些医院真的很久都没有发工资了,但是对于员工基本的关心,还是可以做到的,少一点捧杀式的宣传,把医院的职工当普通人来看待,才是对他们最大的爱护。
我们其实可以预料到,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面,医护人员还是会面临到各种各样的“捧杀”。但是,当你想不开的时候,感觉自己有心理问题的时候,可以多跟亲朋好友聊聊天,多想想开心的事情,或者,来“医脉通”找小编吐槽一下。
同时“医脉通”也呼吁,如果有可能,心理健康专业的相关医护人员,在自己本院内部建立一个互助的心理健康交流平台,可以通过互联网,比如QQ匿名聊天功能,来帮助身边的人。
就像很多年前,我在社交平台上看到的一个如今已经被关闭回答的问题。
问题是:请问,怎么找手腕上的动脉?
我的留言是:傻瓜,别找动脉了,给我个地址,我给你寄瓶“脉动”,很好喝的,你试试!
责编|阿泰
封面图来源|视觉中国
精彩回顾
➤ “感染”“重症”双高峰之下,医护“拼命硬扛”,但是现在更残酷的问题来了……
☟戳这里,更有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