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提了26年的“无假日医院”,为何实现不了?这个还得听医护的!

医脉通
2024-12-05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健康界 Author 罗志刚医生



导读

这种无假日医院难免给人这样一种感觉:“无假日医院是将我们希望的一切,不管医务工作者是否愿意,用道德激励或者道德绑架的方式强加给医务工作者。”


来源:“健康界”微信公众号
作者:罗志刚(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曾任三甲医院党委书记、院长)



今年全国两会,一位全国政协委员提出“医疗机构常态化开设午间门诊、夜间门诊,鼓励普通医院开设延时门诊或无假日医院,让患者就诊和医生接诊无缝衔接”的建议,在医疗圈内外引发不少的议论。

他还提出了一些细则,比如,在开设午间、夜间门诊的同时,医疗机构的放射、检验、收费等科室应同步开放,保持正常上班时间标准,满足诊疗、检查和交费需要。


对午间、夜间门诊不额外或加价收取费用,所有费用均按日常标准收取,同时确保正常的诊疗质量,不得借机涨价,增加患者负担。


加强医务人员的调班休息和其他福利待遇支持保障,防止医务人员过度加班、值班,损害医护人员健康;加大医疗人才培养力度,增加医务人员数量;加大投入,增加医疗机构设施建设。

不出意外,网上拥护这位政协委员建议的民众占了绝大多数。长期以来,社会舆论充斥的几乎都是医院该怎么做,医生该怎么办。少有人关注是否真的具有可实施性,甚至部分医院管理者也附和这些观点。

其实这就是一个持续了有20多年的“无假日医院”的话题的反复亮相,也许互联网有记忆,但是网民们脑中的储存已经沉底。


作为医生、作为曾经的医院管理者,也是这些“新闻”的当事者、见证者,笔者从历史角度做一些回顾。



一项提了26年的举措

 为何迟迟不能落地?


“无假日医院”的提法,是1996年我国开展“以患者为中心”的医院管理与改革的出发点。在此基础上,有人提出了“一切为了病人,为了病人的一切”的口号,接着开始了“三好一满意”的医院医疗服务模式。


那些年,这种活动口号不断出现,一部分医院管理者由此探讨如何让病人满意,于是有了“无假日医院”的提法与做法。

1998年春,河北省中医院开始推出“无假日医院”服务,在原先工作日早七时至晚八时应诊的基础上,又实行了全年365天天天照常上班,门诊全天候开放,化验、药房、手术等科室全部应诊的便民措施,受到了工作生活节奏日渐加快的城市群众及几乎没有节假日概念的农民患者的欢迎。

随后,在全国各地,夜间门诊、午间门诊、节假日门诊不断被当成新闻爆出,也许已经成了几代记者报过的“新闻”了。

实际上这里的无假日医院,内涵就是“无假日的门诊”。

而在去年年底今年年初,疫情社会面管控开放以后,又有部分部门、医院以及社会人士再提“无假日医院”。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基于以病人为中心提出病人“一日一清单”、“病人选医生”等等带有口号性的措施。如今,每日清单已经形成了每个医院的自觉规则了,选医生也可以通过阳光台进行选择。


而夜间门诊、午间门诊、无假日医院则是不断被社会或者医院管理者提起,但是却难于形成一种共识。


靴子不停响,却无常客来。

无假日医院的来源是“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理念。有些人认为这个口号是我国医务工作者的创举,其实这是英美“专利”。不过我国与英美的“一切以病人为中心”存在内涵不同。

1988年,美国Picker机构研究出的“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服务”包括8个方面:就医途径、尊重患者的价值观和偏好、沟通和患者教育、医疗服务的协调、情感及心理上的支持、生理上舒适感的支持、家人和朋友的参与、出院和后续治疗转换的准备。在这里我们看到的是:“病人进入医院后,医院医生应该提供什么样的医疗服务”。

我国的“以病人为中心”,出发点有点取悦病人,“为了一切病人,为了病人的一切”,所以,潜在假设前提是“病人的需求,就是我们应该满足的”,而较少考虑病人的需求是否合理、是否合法。


换言之,决策者自己、媒体都忘记了合理合法、尊重医务工作者的合法权益,保护医务工作者的生理需求这个基本道理。

我们不妨将午间门诊、夜间门诊等统统归纳到无假日医院的名目下。实际上我们可以看到这一项提了26年的举措迟迟不能落地,肯定有着其内在的尴尬。         



不能追求虚假政绩

“无假日医院”的定义得听医护的

   
还是从医护人员说起吧,每个医护都会说现在的医院就是无假日医院了:“急症科24小时应诊,每个病区都有值班医生,遇到紧急情况,科室甚至全员所有资源都可以得到调动。病人的病情变化随时可以得到相应救治。”从就医者生命救治角度,医院确实已经是无假日医院。

从患者或者社会角度来看,目前医院的急诊与值班制度够不上无假日医院的称号。包括提出这个提案的政协委员在内,“我看病要方便,什么时候去什么时候看”,这是他们设想中的无假日医院,就是24小时全天候全方位的医疗服务。

这种无假日医院难免给人这样一种感觉:“无假日医院是将我们希望的一切,不管医务工作者是否愿意,用道德激励或者道德绑架的方式强加给医务工作者。”

医院管理者,院长们怎么想呢?这个人群有一些分裂,一部分领导认为医务人员也是社会成员一份子,与社会成员有着共同的个人与家庭情感,身体有着共同的生物节律,所以坚守着正常工作时间之外只有值班与急诊。

有一些领导,善于跟踪舆论潮流,跟踪社会需求——不管合理不合理,社会眼球扣得住的,我就上。我们可以看到,有一些医院无假日医院反反复复搞了多少轮,这就是其原因。

其实这种领导需要的是政绩,而这种政绩实际上是一种虚假政绩。

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无假日医院”定义,我觉得还是医护的定义最为科学。         



道德化的无假日医院

实际上是一种道德绑架


为什么说医护定义的无假日医院最科学?且听我道来:

第一,这种作息与社会同步,与世界运行模式共振,符合人的生物节律与本能。人是群居生物,如果你的每一个休息日都没有同伴相随,会是怎么样的心理呢?

第二,现在社会是高度契约社会,国内外多数医院的门诊都已实行预约制,这样可以保证患者科学安排时间,提前预留时间。


而在目前的医院数据来看,几乎没有预约午间、节假日、夜晚的。


门诊看病能够在预约状态下实行,是一种进步,是一种文明。国家卫生主管部门在《三级医院评审手册(2011版)》中就要求,门诊预约率达到门诊量50%以上。如果大家都是预约,医院还有那样折腾的必要吗?

第三,要尊重医生作为普通人的权力与需求,这一点社会甚至医院领导都非常容易忽视。我们曾经遇到过医生午夜值班,病人大骂“为什么只有值班医生,其他的医生都死绝了?”他不知道医生也要休息。

我国的医院医护配备数量长期不足,病人一排队,就要求医生看别的病人快,看自己的病慢。我也在周末曾经接到亲友电话要求立即安排xx医生来给他看病。他们认为医生的休息权力在行政权力面前,没有任何讨价还价的余地。

在口口声声重视病人的生命权中,医生的休息权被褫夺了。医生没有必要的休息,体能与精力无法恢复,医生自己的生命权也难得到维持,何以为社会普罗大众生命保驾护航?


说句实在话,中国医生英年早逝者不在少数,甚至还有不少是猝死在工作岗位上。

作为医生与曾经的医院领导者,我一直反对采用道德或者经济目的的“无假日医院”口号的具体化。

道德化的无假日医院,实际上是一种道德绑架。站在生命的制高点上,要求医务人员放弃人的生命基本需求,实际上是将生命权力差异化、分级化、甚至是“主仆化”。

而这样一种道德绑架却非常容易为大众所接受拥趸,甚至变成一种社会未经思考的口号与短暂潮流。甚至变成那些钻营投机者获取个人政治利益的敲门砖。

作为领导者,应该思考的是社会需求的“无假日医院”为什么不能真正常态化,就能走出自己的思维误区。并且还要理直气壮说一句话:“医务工作者也是平凡人,需要休息、需要吃饭睡觉。”

至于经济目的,主要是医院管理者,在医院的财政拨款不足的情况下,采取的一种增加收入的措施与方法,提高医院的业务收入的同时,也让医务工作者可以在超额工作中得到一部分回报收入。

一部分员工对法定假日与周末的二倍、三倍薪酬(一般是基本工资)还是认可并且愿意接受的。但是从经济目的出发的无假日医院,是谁也不敢以医院角色身份提出的。


医院管理者可以考虑在满足节假日加班医务人员的合法报酬前提下,设立节假日门诊的志愿工作体系。合理、合法、尽人意。



尊重医务人员的合理需求

是医院管理者的基本管理素养

随着就业者年龄向“00后”转化,一些年轻人不愿意在周末以及节假日加班,现在有许多年轻人因为周末或者996的工作选择了辞职。


这也就说明了,医院管理者对于员工的约束力已经开始出现下降了,单纯的说教与道德制高点的势能,也无法让每个员工认可。

尊重医务人员的合理需求,实际上是对病人的最大保护,是我们每一位管理者的基本管理素养。

这里又出现一个隐性的值得关注的概念,其实不仅仅是无假日医院,而且又出现了“无假日医生”或者“无假日医务工作者”。我们可以确定两个概念:


第一,无假日医院,医院的运营是根据病患轻重缓急选择与社会主流工作时间同步的运营方式。对于危急重症的救治,是全方位全天候的。

第二,无假日医务工作者,这个命题有些宽泛,任何人都有休息的权力、有休息的必要与必需。工作者可以根据身体情况以及价值取向,在一定的时间段选择合法工作时间以外的增量工作,并且其对于增量工作有根据有关法律获取报酬的权利。

对于这种报酬的需求,可以在道德制高点上进行点评,也可以根据组织自身情况进行说明,但是一味地从道德高度进行绑架,是一种有悖法律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行为。


在这个世界上不可能也不应该提倡“永动机”似的无假日工作者。


医生与患者都是老百姓,是利益相关的、唇亡齿寒的共同体,这一点希望大家都记住。


责编|阿泰

封面图来源|视觉中国





精彩回顾

➤ 医护每月必须门诊就诊一次,每晚必须无偿加班到8点才能回家…这样的考核评审有意义吗?

➤ 不剖开病人肚子,他们三个医生恐怕都会“死不瞑目”……

➤ 补贴1000元?这个调查火了!医生却哭了:你以为我缺的只有钱

➤ 医护每月必须门诊就诊一次,每晚必须无偿加班到8点才能回家…这样的考核评审有意义吗?

戳这里,更有料!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医脉通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