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九旬老太双腿先后骨折,没想到病根竟然在“心脏”上!

医脉通medlive 医脉通
2024-12-05



导读

很幸运,这位经历过两次骨折的老人,遇到了“良医”。


来源:医脉通
作者:王玉伟
本文为作者授权医脉通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01


老太太已经年近九旬,有高血压、糖尿病病史20余年,经过家属细心照顾,血压、血糖都控制得很好。


同时,老太太还患有严重的“阿尔兹海默症”,也就是“老年痴呆”。虽然她腿脚方便,但平日里糊里糊涂,想去哪儿去哪儿,家人能控制得了她的血压与血糖,却不能控制她人身自由,所以老太太经常趁人不备做出一些危险的事情。


半年前,老太太趁家人不备摔了一跤。来院一查,右股骨粗隆间骨折,医生给她进行了骨折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术。


当时手术效果还是很好的,老太太很快恢复了自由行动,但没想到不多久就又摔了一跤。来院一查,这次轮到了左侧骨粗隆间骨折


外科医生有些无奈,“难道怪我们手术做得不成功?”


老太太的儿子也有些尴尬,连忙解释,“医生不赖您,就是我们没看护好。”


老太太咿咿呀呀、胡言乱语,除了左腿三肢乱动,完全不理会别人在干什么。


啥也别说了,只能再做手术了。


术前检查心脏功能还不错,BNP正常,肌钙蛋白T略高(37.5ng/L,参考范围0-14ng/L),心脏彩超虽然发现了一些问题,但这都在意料之内,无关大局(二尖瓣、主动脉瓣钙化并少量返流,三尖瓣少量反流),入院后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律,一度房室阻滞。


其余检查异常的主要是感染指标:


降钙素原 0.084ng/ml(0-0.046ng/ml);超敏C反应蛋白 19.1mg/L(0-5mg/L);血常规,白细胞 12.52×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 80.5%,血红蛋白 82g/L;D-二聚体 4.45ug/ml。生化、甲功等检查都正常。


外科医生给安排了抗感染治疗,择期进行手术。然而,故事却发生了转折。


图1 入院心电图



02


老年人摔倒很常见,但对于患有严重“老年痴呆”的老太太,她根本无法提供明确的病史。为了保证手术的安全,也为了避免老人再次出现意外,外科医生决定给老太太戴上“遥测心电监护”。


说起心电监护,可真是折腾人。老太太极不配合,你给她戴上,她就自己“薅”下来,护士站的心电监护仪就滴滴地响个不停,护士也只能不厌其烦地一遍遍为她重新佩戴。直到老太太安然入眠,这警报声才停止。


当晚,寂静的病房里又响起监护仪的报警声,值班护士叹了口气,看着“毫无波澜”的监护屏幕,心里想着老太太肯定是醒过来又自己摘掉监护了。虽然内心有些不悦,护士还是尽职地查看了患者监护状况。


当发现老太太正安然入眠时,护士立刻意识到情况不妙,立即呼叫了值班医生,并准备心脏按压。


护士刚开始按压,老太太就醒了过来,现场有些尴尬。护士解释道:“监护显示心脏骤停了,我们正准备给您按压。”


医护人员回顾了心电监护,确认是心脏停搏后,立刻请心内科医生会诊。


图2 心电监护回顾


图3 心电监护回顾


图4  心电监护回顾


心内科医生很快赶到了现场,看着心电监护记录说:“有规律的P波,这是‘阵发性房室阻滞’。”


外科医生询问:“这比‘三度房室阻滞’还要危险吗?”


心内医生解释道,阵发性房室阻滞的名气不如三度房室传导阻滞,但危险程度绝不压于三度。


三度(完全性)房室阻滞时,所有的心房冲动都不能下传、引起房室分离。若出现心室夺获,即使只有一个,便不是完全性房室阻滞,而应当诊断为高度或几乎完全性房室阻滞。


阵发性房室阻滞是指在1:1房室传导(或偶尔2:1房室阻滞时),心房冲动骤然重复地被阻而不能下传,引起一过性房室传导完全中断,在房室传导恢复或次级起搏点产生逸搏之前,常有一段心室停搏时间,此时可出现显著血流动力学恶化和临床症状,甚至猝死。


后经医生检查确认,阵发性房室阻滞引起的意识丧失,就是老太太反复骨折的原因。


因为当事者本人的状态难以提供有效的病史,即便是在院外发现意识丧失,也有可能会因痴呆问题被掩盖。为了保障其生命安全,下一步应该植入永久起搏器。



03


老太太就这样被转到了心内科住院,完善术前检查时给予异丙肾上腺素静滴,但患者仍有阿斯发作,心室停搏时间最长近20秒。医生在排除手术禁忌后,行“双腔起搏器植入术”。


因为起搏器手术只是局部麻醉,所以手术过程像是一场战争。


手术时,先局麻下穿刺右侧股静脉进行保护性起搏(使用经静脉临时起搏器),对右侧肢体进行了保护性约束(使用绷带),可老太太在手术台上不断尝试翻身,为降低临时起搏器电极脱出风险,术中去除已经快被挣脱掉的鞘管,仅保留电极。


再于左锁骨正中下方放置永久起搏器,老太太更是想要手舞足蹈,嘴里胡言乱语。这些对医生的技术和心理都是挑战,还好医生们技艺高超且人多力量大,老太太最终双拳难敌四手,起搏器成功植入。


由于有永久起搏器的保障,外科医生手术时就可以放心选择全身麻醉了。手术很顺利,老太太最终康复出院。


当外科医生们回想起这次手术的经历,不由得还是一身冷汗。在没有起搏器护航的情况下,外科手术真是充满了风险,还好术中并没有出现阵发性房室阻滞。当然,要是术中出现阵发性房室阻滞,老太太可能也会免于第二次手术。


究其根本,对于老年患者,在住院期间只查一次心电图远远是不够的,心血管高危人群的心电监护也是必要的。


很幸运,这位经历过两次骨折的老人,遇到了“良医”。


参考文献:

[1] 陈新. 黄宛临床心电图学(第6版) [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


责编|米子  亦一

封面图来源|视觉中国





精彩回顾

➤ 年轻医生被传和漂亮护士有“绯闻”,为何惹得主任和护士长暴怒?|医学微小说

➤ 安家费最高60万元!一地将持续引进医疗人才 | 医脉3分钟

➤ 上海一名医生因纠纷在家掐死护士妻子!悲剧的背后,给我们敲响了怎样的警钟?

➤ 家属代购氯巴占被诉贩毒案一审宣判:不构成走私贩卖毒品罪

戳这里,更有料!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医脉通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