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又现“纱布遗留患者体内”,医院回应“沟通不到位”!有多少医生疲于奔命忘了这一课?

医脉通medlive 医脉通
2024-12-05



导读

在端午节当天看到这两则消息,想到屈原虽有心报国,却无力回天,只得以死明志,心情是沉重的。


来源:医脉通
作者:纪光伟
本文为作者授权医脉通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今天是端午节,很多人都在忙着与家人的团聚。但今天看到的两条与医疗相关的新闻,让笔者的内心久不能平静。笔者已经很久没有写医患关系相关的评论文章了,但今天看到的两则新闻,让人不吐不快。



一、女子术后发现3块纱布遗留体内26天,医院回应


近日,一则武汉同济医院光谷院区在一女性患者体内遗留3块纱布26天的新闻,引起广泛关注。不少网友表示疑问,同济医院这样的大医院为何会出现这种问题?


据封面新闻报道,昨天,也就是6月21日,同济医院宣传部工作人员回应,纱布是有意留置在患者体内,曾告知患方一周左右来医院取出,“因沟通不到位”造成了在体内26天,其他问题不便回应。


纱布遗留在病人体内,一般有两种情况:


一是医生的失误,手术中遗漏在病人体内,这个没有任何道理,属于医疗事故;


第二种情况是医生根据病情的需要,出于治疗的目的,有意将纱布填塞在病人体内,如:肝破裂出血,因病情严重,无法止血,或病人的情况不好,不能耐受长时间的手术,就会使用纱布或绷带填塞出血的部位,达到暂时止血的目的,手术后,等出血停止后,每天拉出几厘米,逐渐将完全纱布拉出来,达到止血的目的,或者等待病情稳定后,再次手术治疗,这些都是符合医疗原则的。


然而,同济医院的这例病人却出现了第三种情况,手术中凡士林纱布填塞止血,这是符合医疗原则的但纱布遗留在病人体内26天是没有道理的。如果是病人自己的原因,那么,责任就应该由病人自己承担;如果是医生没有告知,责任就应该由医院承担。


现在的问题是,医生说口头告知了,病人说没有告知,既没有文字记录,也没有视频证据,这就是一个无头案了。但笔者认为,医院是有责任的,病人的出院记录中的出院医嘱有4条,有的甚至是“不痛不痒”的医嘱,但就是没有告知何时来取纱布,这么重要的医嘱没有做记录,不能不说是一个疏漏。


手术记录单(受访者供图) 图源:封面新闻



二、老人手术台不停喊疼,病历却写“麻醉满意”


6月14日,74岁老人麻醉“满意”事件冲上百度热搜榜,引发全国关注。涉事的大同市第一人民医院麻醉科更是被推到全国的风口浪尖。这起事件的核心问题有两个:一是老人手术台不停喊疼,咬牙硬挺,嘴唇咬破,病历却写“麻醉满意”,医生回应麻醉没问题;二是家属称手术前给了麻醉医生红包。这让本来就非常脆弱易碎的医患关系,瞬间又降到冰点。


手术中治疗方案的改变,引起麻醉方案的改变,甚至是麻醉的效果不好,这些都是可以理解的,也是可以弥补的,现代麻醉技术是完全可以达到的。


图源:华商报-大风新闻


据华商报报道——


经询问当时麻醉医生、手术专家、主治医生及巡回护士发现,当时是因为临时更改手术方式,大家在集中讨论,被麻醉后的患者误以为聊天。麻醉医生李某对自己和患者的沟通不畅深表歉意,表示会向患者及家属充分解释沟通。


医院麻醉科将以此为契机,严抓医疗质量管理,并向患者及其家属表示诚恳歉意,感谢赵女士(患者家属)对医院工作的监督和提出的宝贵意见。


对此,赵女士认为避重就轻,不痛不痒。赵女士告诉记者:“医院副院长曾经到病房几回,也承认是个事故,说让老太太好好养病,等病好了再说,会让麻醉师跟我们联系,住院期间,他未向老太太道过歉。”


从这段文字看,至少医院承认了是有问题,但是是什么问题?有没有收红包?有没有退红包?这些问题都没有给出答案。



三大原因让就医感受变差,医院发展必须补上这一课!


笔者在端午节当天看到这两则消息,想到屈原对前途感到绝望,虽有心报国,却无力回天,只得以死明志,心情是沉重的。


几年前,笔者写过大量的文章为医疗行业呼吁,呼唤和谐的医患关系,但最近几年基本上不写了。看到湖南某医生的手术造假,看到山东某医生和患者的对话,这些毫无底线的行为,可谓道德沦丧,令人伤心,有的医生为了利益,什么事情都可以做得出来,这是医疗过度市场化的产物。尽管有关部门三令五申禁止医生收红包,甚至让病人入院签署不送红包的协议,但效果如何呢?只能说收效甚微,甚至愈演愈烈。这些行业的潜规则已经严重地制约了医学的发展,严重地影响了医患关系。


现在人们看病都愿意去大型医院,大医院的医疗技术过硬,手术质量高,这是不可否认的,但病人几乎没有得到人文关怀,这不是医学的本质。手术前看不到自己的医生,手术后也难见到医生,通常只能见到实习医生和进修医生,更谈不上病情的观察了,这样的例子真是太多了。很多人可能会说“医生太忙了”。确实,教学医院的医生每天几乎呆在手术室内,一天要做许多台手术,哪里有时间去观察病情?!


要知道,手术前的准备和手术后的处理都是很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手术的成败,笔者就曾遇到过手术前医生没有发现肝功能异常,经过笔者的提醒才发现化验异常;笔者还遇到过,入院前和医生商量的是要做白内障和青光眼的手术,术前谈话的下级医生只谈白内障手术,经过笔者的提醒才增加上去,可见医生对手术的随意性。


做手术对医生而言是工作,对病人和家属而言却是一个天大的事情,如此随意的手术,能够保证高质量的服务吗?能够获得病人和家属的信任吗?如果出现了问题,是不是医疗纠纷的隐患?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医院的经营压力:医院的过度市场化,过度追求经济效益。笔者1983年读大学的时候,当时我国的人口是10亿人左右,学校的附属医院只有一幢楼,只有几百张床,也没有什么加床;40多年过去,我们的人口只增加了40%,这家医院已经变成了十几幢楼了,而且有三个院区了,床位达到了数千张,而且依然人满为患,这是为什么?


二、过度医疗:病人数量的增多,有多种原因,如环境污染、检查技术的进步等,但过度医疗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也是医疗资源紧缺的原因之一。如果把医疗当作生意来做,我们的病人只会越来越多,而我们的健康水平不一定会提高。


三、医生疲于奔命:由于大量的手术,导致医生每天超负荷的工作,甚至是流水作业,不但没有自己的生活,更无精力去管理病人,俨然就成为了一个“开刀匠”,甚至出现了专科能力很强,综合能力很差的怪现象。此外,还会有越来越多的医生英年早逝。


这样的医疗环境,导致了病人向往大医院,但就医感受很差。笔者认为,医学是一项不能重复的试验,没有两台完全一样的手术。如果我们按照工厂生产流水线来做手术,无论对于病人,还是对于我们医生的进步,甚至医学事业的发展,都是不利的,这样的人文环境势必会加剧医患关系的恶化。


医院应该加强人文环境的建设,真正做到以病人为中心,而不是以手术为中心;真正做到以质量为中心,而不是以效益为中心。这样,我们医患关系是会出现改善的,也更有利于医学事业的发展。


责编|阿泰

封面图来源|视觉中国





精彩回顾

➤ 那个三甲医院的男护士长,辞职当网红了

➤ 2分钟取出鱼刺花52元,女子吐槽医院“赚大钱”!看完评论区真解气……

➤ 瞳孔突然变成三角形,是新冠后遗症?这些新冠真相一次性说清楚!

➤ 警惕!多地医院接连确诊!一女子抢救近7小时仍不幸去世,这个病致死率极高!

戳这里,更有料!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医脉通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