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医学院校停招学硕!专硕是如何“反超”学硕,成为医学生首选的?
导读
学术性硕士不断缩招或停招,已经成为近几年的趋势,医学专业也不例外。
前段时间,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发布的一则公告引起热议。公告称,从2024年开始,不再招收统计学专业(专业代码020208)硕士研究生。此外,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等多家高校也纷纷宣布停招部分专业学硕。
学术性硕士不断缩招或停招,已经成为近几年的趋势,医学专业也不例外。
2022年9月13日,教育部突然重磅发文,继2011年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修订的11年后,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三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了《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2022年)》。其中医学大类下的医学技术方向有了重大调整:
医学技术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学科专业代码:1010)调整为医学技术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学科专业代码:1058)。
自此,温州医科大学、南京医科大学、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等多家医学院校在招生公示上也进行了相应调整,取消了部分专业学硕,并改为了专硕。
这是否意味着,学硕要“退场”了?
临床医学专硕和学硕的“前世今生”
近三十年来,我国研究生教育体系不断在改革和发展,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培养也在不断摸索着新模式。
1991年,我国开始实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以培养适应社会特定职业或岗位的实际工作需要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自此形成了以硕士学位为主,博士、硕士、学士三个层次并存的专业学位教育体系。医学教育中,临床医学专业是核心。
1998年,实行增加传统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与学术型研究生分庭抗礼。
2010年,试点实行增加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相结合的专业学位研究生。
2015年,实行取消传统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正式实现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专业学位(住院医师)与学术型分流,我国逐渐形成“5+3”为主体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
“5+3”为主体,就是指5年临床医学本科教育+3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或3年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专业型硕士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轨,毕业后即可获得硕士毕业证、硕士学位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证、执业医师证,简称“四证合一”。
也就是说,专业型硕士毕业后不再需要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而是实现专硕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并轨。
从传统的注重科研能力的培养,到科研能力与临床实践技能的培养并重,为了适应多元化社会,我国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不断在创新,但是新模式下两种类型的研究生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新培养模式下,专硕与学硕的新挑战
我们先来说,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以下简称“专硕”)。
专硕与规培并轨,虽然有效地解决了以往“高学历、低技能”的就业现状,但仍然存在一些客观的问题:
专硕和规培的课程内容是不一样的,虽然都是安排在夜间和周末进行,但专硕除了要掌握基本的二级学科知识外,还需要安排很多科研基础课程和人文知识课程,而规培主要是学习相应二级学科的前沿进展。另外,在临床轮转中,专硕和规培都被看作是科室的一线医生,所以考核安排是相似的。
这也就意味着,专硕在完成住院医师工作的同时,还有面对额外的课程和科研训练,所以导致很多研究生三者不能兼顾,压力沉重。
面对医患矛盾日益激烈的现状,目前医院和学校亟待解决这类研究生的问题是:专硕如何才能像住院医生一样保持较高的临床专业度来避免医疗纠纷?
而对于学术性硕士研究生(以下简称“学硕”),他们最大的问题就是就业问题:
与非医学专业不同,大多数临床医学学硕的就业走向还是从事医疗工作。在读研阶段,他们更多从事的是单纯的细胞或分子水平的研究,虽然具备扎实的科研创新能力,但是在临床工作中并不实用,也可以说在就业后科研与临床出现了严重的脱节现象。
另外,专硕毕业可以直接持规培证立即上岗,而学硕毕业后还需要单独规培后再上岗,培养期限过长,这让很多医学生对学硕的培养模式望而却步。再加上,很多医院的临床岗位在招聘时明确要求只收专硕、不收学硕,这也导致学硕报考比例越来越低。
所以,医学院校缩招或停招学硕,或许是当下不得不做出的选择。
专硕正在逐渐成为大趋势下的主流
“如果是医学类,如果将来想做一名临床医生,似乎只能选专硕。”面对专硕和学硕分流明确的现状,不少临床医学院应届本科生表示,更倾向于报考前者。
中国教育在线发布的《2020全国研究生招生报告》显示,2009年专硕占比仅15.9%,2017年首次超过学硕招生人数。
另外,教育部于2020年发布过相关公告称:到2025年,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扩大到硕士研究生招生总规模的2/3左右。
专硕是如何“反超”学硕,成为医学生首选的?
2021年5月,教育部再次传递了两个重要信息:(1)研究生招生规模会持续扩大;(2)扩招的研究生名额将向专硕倾斜。
从国家相关政策可以看出,倾斜“专硕”或已成为未来的一种发展趋势。
我们再来看一份对全国110个研究生培养单位开展的研究生满意度调查报告,结果显示专硕的就读体验满意度高于学硕。
同时有研究挖掘深层面的因素还发现,尽量专硕和学硕在个体特征和入学动机上存在明显差异,但是两类研究生在招考制度上区分度并不高,同时在招生时没有紧密结合就业需求,甚至部分导师按照学硕的毕业标准来要求专硕。换一种说法就是,一些医学院校存在培养目标混淆、培养模式类同等问题。
这背后的原因,其实是可以理解的。从新模式的试点培养到现在正式全面实行,期间经历的探索与试验时间尚短,改革还在不断完善。
新改革下,学硕的未来到底在哪儿?
缩招或停招,这可能不算是一个“坏消息”,但不太利于“学硕”的未来。
一般情况下,学硕的竞争会小于专硕,如上所说,让很多人放弃学硕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规培证”的问题。但如果想继续读博的话,学硕相比专硕是更有优势的,因为学硕对科研比较擅长,更容易出文章,所以读博的机会就大很多。
虽然学硕没有“四证合一”,但在校期间如果能发表SCI等研究性论文,对日后进入工作岗位的晋升会大有帮助,因为三甲医院的晋升职称都需要发表科研论文。
不管是继续深造,还是日后发展,不可否定,学硕有着自身的优势。但对于这类医学生来说,这些优势明显微乎其微,最终还是离不开的国家的支持与改革,重视“专硕”的同时,也不要忽略了“学硕”。
比如,培养学硕时,尽可能多地进行与临床医学相关的课题研究,除了在实验室利用各种实验手段研究临床中发现的问题,还应积极在临床开展前瞻性研究,比如高质量的RCT、前瞻性队列研究,尽可能避免就业后科研与临床脱节。
另外,对于学硕的招生情况也应该给予重视,鼓励基础医学等相关专业本科生报考,鼓励临床上有一定工作经验的需要获得硕士学位的医生报考,以及增加学术型研究生研究课题与临床的相关性,这些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学术型研究生报考比例。
如果个个医学生都选择专硕,那医学的某块领域必将有所缺失;如果人人都惧怕学医,那离医疗变革的初衷也将会越来越远。
所以,要从全局看医学教育,准确识变、科学求变、主动应变。
参考资料:
[1] 吴红斌,赵悦,李春青.殊途同归——临床医学学术型硕士和专业型硕士的比较[J].中国大学教学,2023(03):56-65.
[2] 黄骥翀,童煜,屈艺等.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专业学位(住院医师)与学术型分流的机遇与挑战[J].西北医学教育,2016,24(1):81-82,105.
责编|米子 阿泰
封面图来源|视觉中国
医脉通是专业的在线医生平台,“感知世界医学脉搏,助力中国临床决策”是平台的使命。医脉通旗下拥有「临床指南」「用药参考」「医学文献王」「医知源」「e研通」「e脉播」等系列产品,全面满足医学工作者临床决策、获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
精彩回顾
➤ 职称制度有重大调整!规培女医生哭“死”了:白白丢了男朋友?|医学微小说
☟戳这里,更有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