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地放大招!鼓励公立在职医生开诊所,多点执业与诊所业绩可晋职称!医生:没那么容易……

医脉通
2024-12-05



导读

鼓励医生开诊所,光给政策还远不够。


来源:医脉通
作者:阿泰
本文为医脉通编辑综合整理,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8月31日,佛山市卫生健康局发布“关于征求《佛山市支持社会力量提供多层次多样化医疗服务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下简称《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以调动社会办医积极性,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值的一提的是,《征求意见稿》鼓励公立医疗机构在职医师和退休医师到基层开办个人诊所。


《征求意见稿》明确,计划到2025年,每千常住人口社会办医疗机构床位数达1.3张,诊疗服务量占比达到25%,建成一批有一定规模、一定社会影响和一定品牌特色的社会办医疗机构。


为此,佛山市对支持开展多层次多样化医疗服务做了多方位详细规定:


(一)鼓励发展全科医疗服务,支持社会办全科诊所;

(二)支持发展专科化专业化服务,引导支持社会力量举办眼科、骨科、口腔、妇产、儿科、肿瘤、精神、医疗美容等专科医疗机构;

(三)鼓励社会力量举办以名院、名科、名医、名药、名术为核心的中医医疗机构,促进优质中医药服务资源向基层延伸;

(四)有序发展前沿医疗服务,推动精准医疗、个性化医疗等服务发展;

(五)积极发展个性化就医服务,鼓励社会力量进入高端医疗服务领域;

(六)推动发展多业态融合服务;

(七)探索发展特色健康服务产业聚集区。



鼓励公立在职医生开诊所!业绩可晋职称……


《征求意见稿》还明确,佛山市将加强对社会办医的政策支持与法治保障,具体包括:


一、放宽市场准入;

二、简化优化审批服务;

三、促进投资与合作;

四、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五、加强人力资源保障;

六、落实完善保险支持政策、

七、推进医药新技术新产品研发;

八、加强财税和投融资支持;

九、合理加强用地保障;

十、加强全行业监管;

十一、提高诚信经营水平。


其中,在“加强人力资源保障”方面,佛山市七大举措可谓条条给力:


1.调整优化医学教育专业结构,加强全科医学、儿科、产科、精神科、急救医学等急需紧缺医学专业人才的培养,建立职业院校人才联合培养机制;


2.全面落实医师执业区域注册和多机构执业政策,医师在执业地点区域经备案后即可在其他医疗机构执业;


3.落实医疗机构、医师和护士电子化注册管理,为医疗机构执业许可和医师、护士执业注册提供便捷服务;


4.保障社会办医疗机构在科研、技术职称考评、人才培养等方面与公立医疗机构享有平等待遇;


5.外市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才流动到佛山市社会办医疗机构的,按照专业技术人才的条件优先办理积分入户,在保障房租赁、子女入学、家人就医等方面享受同等待遇;


6.鼓励公立医疗机构在职医师和退休医师到基层设立个人诊所;


7.完善多机构执业医师职称评审机制——


允许将医师多机构执业期间符合要求的资历和业绩成果作为职称晋升的依据;

允许将在职医师到基层开办诊所期间符合要求的执业资历和业绩成果作为申报基层卫生技术人员职称评审的依据。


鼓励在职开办个人诊所、多点执业与开办诊所的资历与业绩可作为职称晋升的依据……对公立医院医生来说,这可谓条条都是“红利”。


公立在职医生开诊所,这意味着放开了过去公立医院对医生个人创业时的身份禁锢。医生可以不用放弃自己背靠的医院平台的稳定工作,还可以自己开办诊所。


《征求意见稿》整体看下来,医生多点执业与开设诊所,可以说都是“轻门槛重监管”、“轻硬件重人才”,前期的投入时间成本大大降低,开办诊所变得更加容易。



多地发布利好政策,鼓励公立医院医生开诊所


近年来,国家与各个地区关于社会办医的利好政策均有不少,尤其是今年,各地鼓励医生开诊所的政策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2022年底,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印发诊所备案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引发全国医生们的普遍关注。


文件中,国家明确“取得诊所备案凭证后即可开展执业活动”,也就是说,医生开诊所由审批制变为备案制,不再需要繁琐复杂且等待时间过久的卫生行政部门的审批,医生开诊所不再受到城市医疗机构整体规划的限制,只要达到开设诊所的基本条件,医生只需到行政部门报备即可。


随后,今年多个省市地区均发布了鼓励社会办医发展的利好政策。


2023年2月,广东茂名卫健局发布了“关于印发茂名市医疗机构设置规划(2021-2025)的通知”,力求“完善多元化办医格局”;


3月16日,上海市浦东新区卫生健康委员会下发了《浦东新区社会办医疗机构举办指引(2023年版)》,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举办包括儿科类、精神卫生类、康复类等紧缺专业的优质医疗机构;


3月30日,湖北省鄂州市人民政府官网发布了《鄂州市医养结合服务补贴实施细则》,明确凡是运营满一年的民营医养结合机构,都将获得一次性建设补贴,其中设置诊所、医务室的,补贴5万;设置综合门诊部,补贴10万;设置一级综合医疗机构以及老年病医院、护理医院、康复医院的,补贴30万;设置二级以上综合医疗机构,以及老年病医院、护理医院、康复医院的,补贴50万。


此外,安徽省、辽宁、湖北等地也纷纷发文表示会支持社会力量提供多层次、多样化医养结合服务。


鼓励医生开诊所的政策不断,医疗行业内的讨论也十分热烈,那么,落地情况怎么样呢?



光有政策还不够,医生开诊所没那么容易……


2019年4月,国家卫生健康委等五部门联合发文,在北京、上海、南京、杭州、武汉等10个城市开展诊所备案管理试点,鼓励在医疗机构执业满5年、取得中级或以上职称的医师,全职或兼职开办专科或全科诊所,同时也鼓励不同专科医师组成合伙制医生集团,开办联合诊所。


如今,四年过去了,这些地区公立医院的医生是否愿意开办诊所呢?


上海的一位医生无奈地说:当前虽然政策上给予医生的执业灵活度越来越高,但真正想“自由”却没那么容易!尤其是对于在职开诊所的医生,如何平衡医院和诊所的工作,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而实际情况确实如此,这种平衡并不容易找到。而从目前的案例来看,大部分医生也都选择了辞职后全职开诊所。因为在职医生如果想开办诊所,势必会与所在的医院产生利益冲突。医生开设诊所,一则会将一部分病人分流,二则也会影响自己的精力。


另一位上海三甲医院的医生则表示,他的同学跟同事对开办诊所感兴趣的并不多。他说,大医院的医生平时的工作就很忙,再加上还要做科研等其他事项,自己早已是超负荷工作,根本没时间也没精力再去开诊所了。


有这些担心的医生群体,并不在少数。


日前,广东省中医院大妇科副主任医师黄艳辉在接受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的采访时说出了自己的担忧:“虽然有想法,但筹备了5年了还没启动,与多位同行探讨,都建议自己开诊所要三思,现阶段只是给了政策,但具体的引导和激励政策仍然不明朗,医生需要思考的问题和面临的难题很多。”


医生如何处理诊所与医院的关系?时间上如何分配?医院会不会反对?职称评审和职位晋升会不会受影响?在医院坐诊,把病人往诊所里引导,会不会受到惩罚?这些疑问得不到解答,医生开办诊所的后顾之忧就难以消除。


除此之外,也有医生表示,即使自己可以抽出一些时间来开办诊所,但也苦于没有资金支持。


开办诊所,对于医生来说,毕竟是一个投入不小的创业行为。虽然有政策激励,但创业本身就绝非易事,需要考虑方方面面的因素,如租房、装修、组建团队、风险评估、盈利考评机制制定、管理成本、人员成本等等,对医生来说,前期需要投入的资金并不是个小数字。


那么,开诊所多久才能开始赚钱?健康界曾采访过多家诊所运营者,大多数诊所运营者给出的答案集中在3到5年。这对医生来说,并不是人人都能承担的。


前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网红医生于莺就曾表示,开办诊所的前三年,可能不会挣钱。


即使跨过了前述的重重阻碍,诊所开起来了,那么接下来,如何实现盈利、让诊所长期活下去又是另一个难题。


因此,鼓励医生开诊所,光给政策还远不够。单纯的政策鼓励仅仅算是为医生指明了一个方向,缺少细化的落实政策,一切也终究是空谈。


有医生提议,各地区卫健部门可以牵头成立一个独立于各医疗机构之外“共享诊室”,医生可以选择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坐诊,以此来获得额外的阳光报酬,也可以实现医生的资源互通,这未尝不是一个折中的思路。


公立医院在职医生开办诊所,如果有配套的政策细则,你愿意尝试吗?欢迎留言分享。


参考来源:民营院长俱乐部、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等。


责编|阿泰 米子

封面图来源|视觉中国


医脉通是专业的在线医生平台,“感知世界医学脉搏,助力中国临床决策”是平台的使命。医脉通旗下拥有「临床指南」「用药参考」「医学文献王」「医知源」「e研通」「e脉播」等系列产品,全面满足医学工作者临床决策、获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




精彩回顾

➤ 惊,医生挂自己的号还得找黄牛!买不到的专家号,是如何跑到“号贩子”手里的?

➤ 北京大三甲医护降薪50%?医生:没想到降薪比提高阳光收入来得更快

➤ 患者心跳停止半小时,120急救人员到达后因未携带抢救设备,赔偿12万元

➤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颁出最高荣誉,4位教授获“终身荣誉教授”称号 | 医脉3分钟

戳这里,更有料!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医脉通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