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晋升副高须下基层1年、看够6000个病人!评审困境下,国家卫健委推荐的协和经验或成新出路

医脉通medlive 医脉通
2024-12-05



导读

职称改革道长且阻,还需要多加探索。


来源:医脉通
作者:亦一
本文为医脉通编辑撰写,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跟随着秋天的脚步,高级职称评聘又来了。


职称制度是我国公立医院卫生技术人才评价和管理的基本制度,对于凝聚和激励卫生技术人才、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增强人才活力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现阶段我国职称评审制度并不完善,导致实施过程中问题频现。



多地规定:医师晋升副高级职称前须下基层1年


10月19日,湖南卫健委发布关于《湖南省卫生系列执业医师晋升副高级职称前下基层服务工作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稿中对于医生晋升下基层,予以了明确的规定。


所有二级及以上公立医疗卫生机构、三级民营医院年龄50周岁以下(截止至申报当年12月31日)的执业医师在晋升副高级职称前,应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累计服务一年以上,每次连续服务不少于3个月。


事实上,除了湖南,近年来安徽、山东、陕西、重庆、云南等省市都发布相应的措施。


究其缘由,医管专家徐毓才表示,这是因为医疗资源分配不均衡,基层医疗服务留不住专业人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弱,所以需要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均衡布局。


那效果如何呢?


一位大三甲的主任医师表示,“我们科室的主治医生基本都安排下过基层,通过帮扶基层,有的县医院医疗服务水平得到提升。但在下基层的过程中,由于基层医疗条件技术差,部分基层医院科室建设不完备,有的医疗技术无法施展。”


站在现实的角度,基层医院的硬件设施肯定不如大医院,在这种较为局限的医疗条件下,上级医院医生往往有心无力,难以达到“输血”甚至是“造血”的目的。


另外也有基层医院的医生表示:“有些大医院的医生确实给我们带来了新技术、新理念,但不排除一些人像走过场一样,一周去一两天,而且他们又是我们对口上级医院,我们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因此,在这个下基层服务一年的规定中,在有些基层医院成效甚微的事实面前,难免让人担心这个规定会背离了初衷,会最终流于形式。



新的困境:看够6000个病人后才能晋升副高


为了破除“四唯”倾向,引导医生回归临床,2021年人社部发布了《关于深化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该文件对卫生技术人才副高、正高等高级职称的晋升门槛工作量进行了明确,门诊、住院都有所涵盖,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等需要在聘用年限达到5年以上、且工作量达成副高、正高的晋级要求后,方可报名申请职称晋升。


图源:人社部


据表格中显示,对于门诊工作量评价来说,晋升副主任医师和主任医师分别需要完成400和600个单元。根据4个小时接诊不少于15位患者为1个有效单元来计算,如果想要晋升副高,必须要完成6000个门诊工作量。


对此,许多医生对于这个工作量的设定提出质疑:


“二级医院门诊量本来就少,再加上还是康复科,一周出一天门诊,一个月都看不到10个,我哭死。”

“就算是三甲医院,一些边缘科室的门诊量也是凄凄惨惨戚戚。”

“我们医院主治都没有机会上门诊,难不成真要成万年老主治。”


不过也有医生表示:“高级职称本就应该要求门诊量。”


站在现实的角度,对于一些小医院,一些边缘科室,抑或是没有门诊资格的主治医师而言,5年以内想要满足这一指标存在挑战。


不过这个规定是面向所有医生的,因此难以满足所有人的期待很正常。对此有医生想出办法:“本科室门诊量不行的话,赶紧申请去急诊待着吧,保证完成任务”。


另外小编还发现,近些年多地还将“健康科普”纳入了医生职称评审。


不过据多位临床医生反应,目前当地虽然已经落实了科普作品也可申报职称晋升的新政,但科普暂时还没有形成类似科研论文那样相对公平且标准化的评价体系和运作模式,实际申报过程中,容易出现科普成果良莠不一等乱象。


由此可见,职称改革道长且阻,还需要多加探索。



国家卫健委开会:推荐协和经验!


近些年,关于废除职称评审,抑或是按工龄认定职称呼声不断,但当前并无明显进展。不过,此次国家卫健委推荐的协和经验或将成为医院职称改革的新出路。


2023年10月19日,国家卫健委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的相关情况。


据国家卫生健康委体改司副司长薛海宁介绍,为了推动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我们是采取点面结合的方式在统筹推进。从国家层面我们联合有关部门印发了在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医保支付改革、薪酬制度改革、医务人员职称制度改革等等方面的政策文件,同时实施推进了一系列的高质量发展行动,来引领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方向。在医院层面选择了14家大型高水平公立医院开展高质量发展的试点。本次发布会,协和医院和华西医院作为14家高水平试点医院的代表。


针对记者提出的“协和医院在人才培养和激励方面有哪些举措”这个问题,北京协和医院副院长韩丁回答到:


坚持适才适所,适类适法,健全人才工作体系。医院编制了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配套了相适宜的待遇,改革薪酬分配制度,主要体现岗位职责和知识价值,实行了协议工资制和项目薪酬制,引育体制更加完善,激励机制更加灵活。同时改革职称评聘制度,试点医师类职称增设了医疗型、教学型、医教研复合型岗位。我们也开展了科研人员自主评审,使职称晋升的通道越来越宽,医师的职业前景也更加多样。


这一点,对于当前大多数医院单一、狭窄的晋升通道而言,确实是一个值得借鉴的新出路。


关于职称改革,今年3月份,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联合发布的《北京市深化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制度改革实施办法》,进一步规范和细化了制度体系、评价标准、评价机制、结果运用、管理服务等内容,相信北京协和医院也是在此基础上进行的改革,我们一起学习一下:


1.对不同岗位的卫生人才制定分类分层评价标准


对于二、三级医疗卫生机构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按照临床为主和科研为主分类评价:以临床为主的,重点评价临床医疗医技水平、实践操作能力和工作业绩等;以科研为主的,重点评价科研创新、成果转化应用、新技术推广应用等能力和专业贡献。


对于基层卫生专业技术人员,重点评价服务基层水平、接诊量和解决基层实际问题能力,突出实践和实操能力考核,常见病、多发病诊治专题报告与病案分析,新技术新项目推广与应用等。


2.破除“唯学历”“唯论文”,引导医生回归临床


破除“唯学历”掣肘和“唯论文”一刀切倾向,将临床工作质量作为重要评价指标,分类分层开展职称评价。制定医疗、护理、药学、医学技术、中医药、预防医学、基层卫生以及卫生科研、卫生管理研究等9类高级职称基本评价标准,真正实现干什么评什么。


3.注重医风医德考核,对学术造假“一票否决”


进一步强化监督管理,在现有基础上畅通日常监督、评价、医疗投诉等渠道,建立医德医风档案。对在职称评价中伪造学历、资历、论文著作、业绩成果、获奖证书、工作业绩等弄虚作假行为,实行“一票否决制”。


我们都知道,想要做好一件事,是不可能一步到位的,它需要在曲折的探索中累积有效的经验,在有效的经验中提炼长效之策,继而推广开来,医院的职称改革亦是如此。因此,相信在协和经验的带领下,我们的职称改革会找到更合适的路子。


责编|亦一 米子

封面图来源|视觉中国


医脉通是专业的在线医生平台,“感知世界医学脉搏,助力中国临床决策”是平台的使命。医脉通旗下拥有「临床指南」「用药参考」「医学文献王」「医知源」「e研通」「e脉播」等系列产品,全面满足医学工作者临床决策、获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




精彩回顾

➤ 江苏一医院被指误诊致患者失明:只是充血却让手术,官方已介入 | 医脉3分钟

➤ 北京长峰医院重大火灾事故调查报告公布!分管卫生健康的副市长被问责

➤ 将新增床位1200张!郑州又一大医院要来了

➤ 6万国人研究发现:45岁前有这个“特征”的人,多年后更易得癌!

戳这里,更有料!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医脉通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