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患这病,医生要求分床睡!没想到剧情反转——她被误诊了……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听李医生说 Author 李鸿政
导读
她,究竟得了什么病?
大家好,我是李医生。
37岁女性患者,姓柳。
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情况下开始出现发热,自己在家量了体温最高达38.5°C,一开始以为是普通感冒,在药店买了药吃,有点效果,但反反复复,且后面出现乏力、轻微咽痛,容易出汗。
这严重影响了工作和生活。
只好上当地医院就诊,内科医生看过柳女士后,说发热这个症状原因太多了,比如普通感染,感染也分细菌、病毒、支原体、立克次体等等,还有一些血液病、结缔组织病、肿瘤等等疾病都会发热,得做些检查。
“本来一些疾病的发热是有规律的,但因为柳女士自己先后吃过好几种退烧药,那就不好观察了。”内科医生说。
“有没有咳嗽、咳痰、胸闷、气促、胸痛等等?”医生问。“如果有的话,要警惕肺炎可能,拍摄胸片是必不可少的。”
“都没有,就是发热,感觉整个人很累,嗓子轻微疼痛,还有,我很容易出汗这段时间,医生,感觉到整个人里面都是热烘烘的。”刘女士皱着眉头跟医生抱怨。
“出汗?”医生提高了警惕。
本来一个发热的病人出汗是很常见的。但是几乎所有的医生对一个发热患者出汗都会表示警惕,因为这往往让医生想到一个特殊的疾病。
结核病,比如肺结核。
结核病的典型表现就是发热、盗汗、乏力、胃口不好,但是事实远远不止结核病会有这些表现,其他很多疾病都会有。
“什么叫做盗汗?”柳女士问医生。
“盗汗,就是你睡一觉醒来发现自己身上都被汗水浸湿了,清醒后很快又不出汗了,一睡着又出汗,这就是盗汗,偷偷摸摸地出汗就称之为盗汗。”医生形象的给她解释。
“对对对,就是这样,我就有盗汗,睡觉的时候特别容易出汗。”刘女士有点兴奋,说话的语调都高了起来。
“还有你这个全身热烘烘的情况是整天都有,还是某段时间才有,比如说下午特别明显?”内科医生问。
刘女士迟疑了一下,才回答说,“多数是吃了午饭后有这个感觉。”
“那就是午后潮热。”内科医生点点头,满意的记录下了这条症状。
“家里有人有肺结核之类的疾病吗?”内科医生又问。
“没有,没听说过哦。”
“先拍摄一个胸部CT吧,看清楚一点肺部,看看有没有肺结核可能。”医生说。
“我有肺结核?”刘女士不敢相信。“我没有咳血啊?”
在她的认知里,肺结核是会咯血的。她说的没错,但是事实上很多肺结核患者都没有咯血。“肺结核没有侵犯到大的血管,那就不一定会有咯血。”医生解释说。
“同时做个PPD试验吧。”医生说。
PPD试验(结核菌素试验)广泛应用于检出结核分枝杆菌的感染,护士会在患者手臂上注射一点结核菌素,然后观察72小时后的局部反应。如果到时候局部有明显的结节或者或者水泡等,那就是阳性。阳性对诊断有一定意义。
医生还让柳女士留了几个痰标本,查找结核分枝杆菌。如果真的是肺结核,痰液里面是可能有结核分枝杆菌的。但可惜的的是,大多数结核病人的痰液里面都找不到结核菌。
不管如何,CT时必须要做的。
CT结果马上就出来了,提示左上肺有小结节样影,放射科医生考虑是左上肺结核灶。
“果然考虑结核啊。”医生拿到报告后有些激动。
本来肺上有一两个结节的原因很多,可能是一些良性的增殖改变,也有可能是结核灶。内科医生自己看不准,但既然放射科医生做出这个判断了,加上患者有发热、午后潮热、盗汗等经典的结核表现,那诊断应该是有可能的。
内科医生马上找了感染科医生会诊,感染科医生看过后也表示肺结核不能排除。告诉柳女士,这个肺结核啊,我院不是定点医院,你得转到市里面传染病医院继续治疗才行。
柳女士被吓蒙了。
没想到自己一个小小的发热,到头来竟然是肺结核。肺结核听说地多了,但是第一次跟自己联系上来,难免害怕。
“听说肺结核治不好的,是么?”刘女士忧心忡忡问医生。
“胡说八道,大多数肺结核都是可以控制甚至是治愈的,只不过需要注意防止传染给其他家属而已。”医生正色道。
“那,我要不要跟丈夫分房睡?会不会传染给他。”刘女士问医生。
“那是肯定的。但你现在要住院了,不适合回家。”医生说。
之后还完善了很多检查,痰培养结果也出来了,都是阴性的,没发现结核菌。这很正常,没几个结核病的病人痰液里面能找到结核菌,除非那些结核引起空洞的,菌量特别大的的结核患者才容易被捕捉到。还查了好几个结核方面的检查,都是正常的。
3天后观察柳女士手臂上的PPD试验,果然是有比较大的结节、红肿,直径有8mm。这算是阳性了。阳性可能符合结核病的诊断,证明柳女士体内是有结核菌的。
办了手续,通知了自己丈夫,柳女士被安排到了市里面结核病医院继续治疗。
市里面结核病医院接到柳女士后,也同意肺结核诊断。诊断肺结核并不是因为这个PPD阳性,而是因为病人典型的表现和胸部CT的表现。PPD试验其实没什么意义的,对成年人来说我们都不做这个检查,阳性不代表是,阴性不代表不是。因为我们成年人基本都接种过卡介苗,接种后就可能阳性的啊。还有很多人是反应不起来的,那就是阴性啊,所以这个检查对成年人来说没有实质意义。
柳女士的病情跟绝大多数结核病患者都是类似的。
市结核病医院直接给予了左氧氟沙星、异烟肼、丁胺卡那等等药物抗结核治疗。如果患者是肺结核,很快就会有疗效才对的。
可是用药1个多星期,柳女士依旧有发热,依旧是下午发热明显,而且还会盗汗、潮热。体温最高达到38.6°C。
这是怎么回事呢?上级医师查房,期间也做了更多的结核方面的检查,包括T-SPOT(T细胞斑点试验),结果是阳性的。这个T-SPOT检查意义还是蛮大的,它总体的敏感性、特异性都比较高,上级医师说。
科里面医生讨论,有些人认为结核病的诊断太草率,还是有很多地方不符合结核病诊断的,比如患者从始至终都没有明显的咳嗽咳痰咯血。轻易给抗结核治疗似乎不妥当。
这是个重磅的质疑。
讨论没有结果,最终达成共识,转省结核医院继续治疗。把难题交给上面的专家吧。到底是不是肺结核,后续分晓吧,毕竟很多人的诊断都是比较困难的。简单的肺结核谁都会诊断,但要做好误诊的心理准备。因为肺结核太诡异了,变化多端而且莫测。
加上柳女士的丈夫比较强势,说话比较冲,搞不好就是医疗官司了。为了安全,想办法送她去更高级的医院继续治疗是合适的。
转到省结核医院。
最初给的诊断:左上肺继发型肺结核,痰涂片(-)初始治疗。
几个专门搞结核病的医生聚在一起讨论了,认为肺结核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大,完善了其他一些检查,又不能完全确定。最后还是决定,先治疗,观察疗效,如果有效,那就是结核,如果无效,那就不是结核。
签字。
第二天上级医师查房,带着一批实习生、研究生来到柳女士床旁。本来上级医师是想让各位年轻的医生熟悉肺结核的一个诊治流程。但一进病房,一看到柳女士,上级医师的注意力就被分散了。
“你们觉得患者这个脖子是不是有点大?”上级医师沉着脸问。
管床医生围绕着患者左瞧瞧右瞧瞧,有点不好意思地说,“好像是有点大。但,又不是太明显。”
此时正好是冬天,柳女士之前都是穿着厚厚的衣服,而今天可能是稍微热了点,她穿少一些了,露出了脖子。
正巧被上级医师看到了。
“患者脖子大,说不定甲状腺是有问题的,查过了没有?”上级医师发问。
“患者刚入院,没来得及查。”管床医生一边狂冒汗一边回复问题。
“这不应该啊,入院常规应该包括甲功能、免疫方面检查的。上级医师继续说。虽然患者是有肺结核可能,但病人不总是只有一个毛病,说不定还会有甲亢,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等,这些都要警惕啊,咱们结核病医院不单只结核病吧?要被传出去,咱们结核病医院就只会看肺结核,那多丢人?”
上级医师显然是发怒了。直接在病人面前数落管床医生。
哎,这是个脾气不好的上级医师。一般上级都会在病人面前维护管床医生面子,维护医生的权威。
他不会。也不知道是好事还是坏事。
管床医生除了冒汗,只能一个劲的点头。
“你们说,甲亢会不会发热、出汗?”上级医师回头问一圈跟着查房的年轻医生。
大家唯唯诺诺,几个胆子大的直接回复“会的”。
这是非常基础的问题,不能掉了基础啊。上级医师这时候才压低了声音。
上级医师让开了甲状腺B超,还有抽血查甲功七项,现在就执行。结核病的诊断先放一放,看清楚甲状腺,确定患者没有其他诊断可能再说。
甲状腺B超马上推出去做了,结果出来了——
双侧甲状腺弥漫肿大!
一看到这个结果,管床医生就更虚了。毕竟自己漏诊了这个问题,这是不应该的。入院查体的时候说明不够仔细。而且,不能否认的是,结核病医院真的多数情况首先考虑的是结核病,其他的问题真的会漏掉。
如果不仔细的话。
柳女士和丈夫知道这个结果后,不知是喜是忧。不满意那是肯定有的,折腾了这么久,甲状腺有问题都没人知道。
现在管床医生担心的是,万一上级医师说对了,患者可能是甲亢引起的发热、乏力、胃口不好,那么肺结核这个诊断就要打问号了。
“可是我没有脾气暴躁啊!”柳女士说。“我听说甲亢的人都会脾气暴躁的。我只是有点咽痛,这两天好像脖子也有些痛了。”
脖子痛?管床医生立刻提高了警惕。
是啊,这两天才开始,我也忘了跟你讲了。吞口水的时候更痛。柳女士说。
哎呀,那可能还不一定是甲亢呢。甲亢不会有脖子疼痛(甲状腺区域)的,但是甲状腺炎是会的。只有炎症才会有明显的疼痛。
“甲状腺炎?甲状腺还会发炎的?”刘女士疑惑了。
会的。等结果出来再看看吧。
甲状腺相关检查出来了。真是有问题!
甲状腺激素T3、T4都是很高,TSH降低,符合甲功能亢进表现,但是碘131摄取率是降低的。
如果患者真的是甲亢,甲状腺细胞都是亢进的,那么碘131摄取率应该是高的,现在这个指标是降低的,说明甲状腺细胞的功能并没有亢进,而是被破坏了,甲状腺细胞被炎症破坏了,所以摄取碘的能力下降了,而甲状腺细胞里面存储的甲状腺激素会直接涌入血中,所以查到的甲状腺激素是升高的。
这是典型的亚急性甲状腺炎的表现啊,不是甲亢,是甲状腺炎啊!
管床医生终于醒悟过来了。赶紧把内分泌科医生请过来会诊。
亚急性甲状腺炎是一种与病毒感染有关的、自限性的甲状腺炎症疾病,多见于女性,起病前1-3周会有病毒性咽炎等表现,会有全身不舒服、食欲不好、发热、肌肉疼痛、心动过速、多汗等等表现,尤其是甲状腺区域会有明显疼痛(脖子痛),可放射到耳部,吞咽时疼痛加重。
问题是,患者不总是会有典型的脖子痛,而且可能是疾病到一定程度才会有明显疼痛,最初可能仅仅是发热、出汗、胃口不好、乏力等等非特异表现,非常容易误诊。
这不,柳女士就直接被以为是肺结核了。
幸好及时发现了问题,找到了真凶。柳女士被诊断为亚急性甲状腺炎,而不是肺结核,为什么不是肺结核,因为太多检查不符合了。只有一个所谓的“典型”的临床表现,加上一个CT,不足以诊断。
最后按照甲状腺炎治疗,用了2天泼尼松(激素),马上退烧,疼痛也缓解了。后面用了布洛芬抗炎镇痛,治疗1周后,效果立竿见影。
柳女士终于喜笑颜开。也顾不上找医生的麻烦了,找到问题,治好疾病就行。否则,若真的按肺结核治疗下去,恐怕又是一个悲剧了。
医学是复杂的,医生也是个复杂的个体,患者更加是复杂的,要想一下子抓住主要矛盾并不容易,犯错难以避免。但如果医生不懈努力、增强责任心、多一些时间跟病人沟通,肯定能降低误诊率。
多给医生理解,医生也多理解病人。
祝福。
责编|亦一
封面图来源|视觉中国
医脉通是专业的在线医生平台,“感知世界医学脉搏,助力中国临床决策”是平台的使命。医脉通旗下拥有「临床指南」「用药参考」「医学文献王」「医知源」「e研通」「e脉播」等系列产品,全面满足医学工作者临床决策、获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
精彩回顾
➤ 明明有更好的治疗方案,家属非要选医生不建议的那个,原因是……
➤ 生两个孩子最长寿?有研究证实,促进生育的基因突变往往会缩短人类寿命
☟戳这里,更有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