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前份重要文件低调发布,事关内外贸一体化发展,6个要点详解

刘典
2024-09-16



点关注不迷路,加星标★更好找

Follow & Favourite


前言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1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在重要讲话中全面总结2023年经济工作,深刻分析当前经济形势,系统部署2024年经济工作。


而在此之前,一份非常重要的政策文件低调发布,其中的内容,在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也有大量提及。12月7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的若干措施》的通知,从促进内外贸规则制度衔接融合、促进内外贸市场渠道对接、优化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环境5个方面提出了18条具体措施,要求各地方及各有关部门积极推进各项政策措施落实,打通阻碍内外贸一体化的关键堵点,助力企业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顺畅切换。


以下是《措施》的要点内容及全文标注。

01

要点内容

  1. 加快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是

  • 构建新发展格局
  • 推动高质量发展内在要求

  • 加快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的三个作用
    • 促进经济发展
    • 扩大内需
    • 稳定企业

  • 加快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措施五个方面
    • 促进内外贸规则制度衔接融合
    • 促进内外贸市场渠道对接
    • 优化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环境
    • 加快重点领域内外贸融合发展
    • 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力度

  • 刚刚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也有提及要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同时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 本文提到:要“支持外贸企业拓展国内市场”
    • 本文中“促进内外贸标准衔接”、“加快内外贸品牌建设”的措施均与之相对应
    • 本文提到:要“促进“跨境电商+产业带”模式发展,带动更多传统产业组团出海。”
        
      具体而言,其中提到:
    • 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巩固外贸外资、基本盘,拓展中间品贸易、服务贸易、数字贸易、跨境电商出口。
    • 放宽电信、医疗等服务业市场准入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认真解决数据跨境流动、平等参与政府采购等问题,持续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打造“投资中国”品牌。
    • 切实打通外籍人员来华经商、学习、旅游的堵点。
    • 抓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八项行动的落实落地,统筹推进重大标志性工程和“小而美”民生项目。

  • 其中,在加快重点领域内外贸融合发展方面,本措施特别提到:
    • 推动商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促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内外贸相关产业深度融合。
    • 促进“跨境电商+产业带”模式发展,带动更多传统产业组团出海。

  • 促进内外贸市场渠道对接方面,主要是:
    • 培育一批内外贸融合展会、内外贸融合商品交易市场
    • 推动境外经贸合作区提质升级
    • 外贸企业“引进来”:支持外贸企业拓展国内市场
    • 内贸企业“走出去”:支持内贸企业拓展国际市场
    • 内外之间搭好桥梁发挥平台交流对接作用。


    02

    全文标注


    关于加快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的若干措施


    加快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是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对促进经济发展、扩大内需、稳定企业具有重要作用。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快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提出如下措施。




    注:过往中央关于内外贸一体化的部署
    • 2020年10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 2022年1月19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的意见》。同年4月18日,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部际工作机制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同年5月9日,商务部等14个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内外贸一体化试点的通知》。
    • 2023年1月11日,商务部等14部门办公厅(室)发布了《关于内外贸一体化试点地区名单的公示》的通知。同年5月份,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部际工作机制第二次全体会议在京召开。

    一、促进内外贸规则制度衔接融合


    (一)促进内外贸标准衔接。对标国际先进水平,建立完善国际标准跟踪转化工作机制,转化一批先进适用国际标准,不断提高国际标准转化率加强大宗贸易商品、对外承包工程、智能网联汽车、电子商务、支付结算等重点领域标准外文版编译,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帮助企业降低市场转换的制度成本。完善“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标准信息平台,进一步发挥《出口商品技术指南》作用,优化国内国际标准服务。推进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商贸流通专项)工作,加强标准创新




    注:

    • “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标准信息平台:我国首次从标准化领域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有关标准信息进行分类和翻译。平台针对35个国家及ISO等5个国际组织的标准题录信息进行数据集成,并提供精准检索服务。


    (二)促进内外贸检验认证衔接。完善合格评定服务贸易便利化信息平台功能。鼓励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提供“一站式”服务推动与更多国家开展检验检疫电子证书国际合作。深化共建“一带一路”、《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等框架下检验检疫、认证认可国际合作推动内地和港澳地区检测认证规则对接和结果互信互认,推进“湾区认证”鼓励符合资质要求的检验检测机构参与进出口商品检验采信,扩大第三方检验检测结果采信范围加强对出口转内销产品强制性产品认证绿色通道的政策宣传




    注:
    •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是以发展中经济体为中心的区域自贸协定,也是全球规模最大的自贸协定,由东盟十国于2012年发起,成员包括东盟十国、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于2020年11月15日正式签署。
    • “湾区认证”是在市场监管总局和粤港澳三地政府相关部门指导下,由内地和港澳地区合格评定机构等经营主体联合开展的高端品质认证项目,致力于推动检测认证规则对接和结果互信互认。

    (三)促进内外贸监管衔接。着力破除各种形式的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促进内外贸资源要素顺畅流动,促进内外资企业公平竞争。探索完善短缺药品供应保障应急机制,建立医疗器械紧急使用有关制度,便利药品、医疗器械等商品在发生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等突发情况下快速进入国内市场。简化用于食品加工的食药物质进口程序。支持监管方式成熟、国内需求旺盛的进口展品在境内销售。

    (四)推进内外贸产品同线同标同质。优化同线同标同质(以下称“三同”)产品认定方式,鼓励企业对其产品满足“三同”要求作出自我声明或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认证,鼓励各方采信“三同”认证结果,加强“三同”企业和产品信息推介

    二、促进内外贸市场渠道对接


    (五)支持外贸企业拓展国内市场。组织开展外贸优品拓内销系列活动,加强市场对接和推广,鼓励开展集中采购,支持优质外贸产品进电商平台、进商场超市、进商圈步行街、进工厂折扣店、进商品交易市场。

    (六)支持内贸企业拓展国际市场。加强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及相关政策宣传和业务培训,支持内贸企业采用跨境电商、市场采购贸易等方式开拓国际市场。推动高质量实施RCEP等自由贸易协定,拓展企业的国际发展空间。

    (七)发挥平台交流对接作用。发挥好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等展会作用,培育一批内外贸融合展会,促进国内国际市场供采对接。培育一批内外贸融合商品交易市场,完善国内国际营销网络,强化生产服务、物流集散、品牌培育等功能,促进国内国际市场接轨。推动境外经贸合作区提质升级,鼓励内外贸企业以合作区为平台开展跨国经营。

    三、优化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环境


    (八)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大对外贸企业商标权、专利权的保护力度,以服装鞋帽、家居家装、家用电器等为重点,开展打击侵权假冒专项行动。落实电商平台对网络经营者资格和商品的审查责任,完善投诉举报处理制度,及时纠正制止网络侵权行为。

    (九)完善内外贸信用体系。发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作用,推动企业信用信息共享应用,帮助企业获得更多信贷支持。鼓励内外贸企业使用信用报告、保险、保理等信用工具,防范市场销售风险。推动电商平台、产业集聚区等开展信用体系建设试点,营造有利于畅通国内国际市场的信用环境。

    (十)提升物流便利性。加强与境外港口跨境运输合作,鼓励航运企业基于市场化原则拓展内外贸货物跨境运输业务范围。加快发展沿海和内河港口铁水联运,拓展主要港口国内国际航线和运输服务辐射范围。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开展内外贸集装箱同船运输,推行集装箱外贸内支线进出口双向运作模式。加快建设跨境物流基础设施,支持在重点城市建设全球性和区域性国际邮政快递枢纽。

    十一)强化内外贸人才支撑。加强内外贸一体化相关专业建设,发布一批教学标准,打造一批核心课程、优质教材和实践项目。支持开展内外贸实务及技能培训,搭建线上线下融合、内外贸融合的人才交流对接平台。

    四、加快重点领域内外贸融合发展


    (十二)深化内外贸一体化试点赋予试点地区更大改革创新自主权,加快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促进内外贸规则制度衔接,复制推广一批创新经验和典型案例。更好发挥自由贸易试验区、国家级新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保税区等开放平台示范引领作用,鼓励加大内外贸一体化相关改革创新力度。

    (十三)培育内外贸一体化企业。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内外贸并重的领跑企业,增强全球资源整合配置能力,支持供应链核心企业带动上下游企业协同开拓国内国际市场。建设农业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基地,培育壮大内外贸一体化农业企业。支持台资企业拓展大陆市场,支持港澳企业拓展内地市场。对受到国外不合理贸易限制措施影响的企业加大帮扶纾困力度,支持其内外贸一体化经营。

    (十四)培育内外贸融合发展产业集群。在重点领域培育壮大一批内外贸融合发展产业集群。推动商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促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内外贸相关产业深度融合。促进“跨境电商+产业带”模式发展,带动更多传统产业组团出海。引导产业向中西部、东北地区梯度转移,提升中西部等地区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水平,支持边境地区特色产业更好衔接国内国际两个市场。

    (十五)加快内外贸品牌建设实施“千企百城”商标品牌价值提升行动,推进全国质量品牌提升示范区建设,支持发展区域品牌,发展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和名特优新农产品公共品牌。支持内外贸企业培育自主品牌,鼓励外贸代工企业与国内品牌商合作,支持流通企业、平台企业发展自有品牌,与制造企业开展品牌合作。鼓励发展反向定制(C2M)。培育一批中国特色品牌厂商折扣店。建设新消费品牌孵化基地,增强内外贸领域品牌孵化创新活力。加大中国品牌海外宣传力度,鼓励老字号走向国际市场。培育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支持企业发挥专利、商标等多种类型知识产权组合效应,提升品牌综合竞争力。

    五、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力度


    (十六)落实有关财政支持政策。在符合世贸组织规则前提下,用好用足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等现有中央和地方财政资金渠道,积极支持内外贸一体化发展。允许地方政府发行专项债券支持符合投向领域和项目条件的国家物流枢纽等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畅通内外贸商品集散运输。

    (十七)更好发挥信用保险作用。加强出口信用保险和国内贸易信用保险协同,按照市场化原则加大内外贸一体化信用保险综合性支持力度,优化承保和理赔条件。鼓励保险机构开展国内贸易信用保险业务,推动保险机构在依法合规前提下,通过共保、再保等形式,提升国内贸易信用保险承保能力。鼓励有条件的地方以市场化方式支持内外贸一体化企业投保国内贸易信用保险。

    (十八)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充分利用全国一体化融资信用服务平台网络、国家产融合作平台,强化金融机构对内外贸企业的服务能力。在依法合规前提下,鼓励金融机构依托应收账款、存货、仓单、订单、保单等提供金融产品和服务,规范发展供应链金融。推广跨境融资便利化试点政策。扩大本外币合一银行结算账户体系试点范围。支持更多符合条件的支付机构和银行为跨境电商等新业态提供外汇结算服务。

    各地方、各有关部门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分工积极推进各项政策措施落实,打通阻碍内外贸一体化的关键堵点,助力企业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顺畅切换,争取尽早取得实质性突破。各地方人民政府要完善工作机制,优化公共服务,因地制宜出台配套支持政策,大力推动本地区内外贸一体化发展。商务部要会同有关部门密切跟踪分析形势变化,充分发挥相关工作协调机制作用,加强协同配合和督促指导,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及时总结推广各地好经验好做法。


    ——END——


    点关注不迷路,加星标更好找

    近期内容 ●●

    // 1

    重磅!释放大量经济政策信号,10个要点读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 2

    教育数字化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数字技术赋能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现状观察

    // 3

    衡阳18亿拍卖政务数据遭暂停,公共数据资源的开发利用应如何发展?

    // 4

    从中央政治局会议【6个关键词】,前瞻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重点

    // 5

    6个关键词详解最新中央政治局会议,事关明年经济工作部署【提振信心】【防范风险】【量力而行】【跨周期调节】

    往期系列内容

    点击图片,查看更多


    加入全球政经观察员
    加微信“x-923604517”拉你入群


     

    刘典

    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副研究员


    主要研究领域为数字经济、数字货币、网络与数据治理,国际政治经济学等。


    个人专著包括《非常法史》、《法眼看民国》、《政策沟通:国际合作引擎》;参与编著《“一带一路”大百科》《读懂“一带一路”》《破解中国经济十大难题》、《中国改革大趋势》等。


    在《中国金融》、《文化纵横》、《人民论坛》等核心期刊发表十多篇研究论文,在《光明日报》、《经济日报》、《解放军报》、《北京日报》等数十家权威纸媒发表近百篇评论文章。

    素材来源官方媒体/网络新闻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刘典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