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释放大量经济政策信号,10个要点读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点关注不迷路,加星标★更好找
Follow & Favourite
☆
前言
12月11号至12号,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习近平在重要讲话中全面总结2023年经济工作,深刻分析当前经济形势,系统部署2024年经济工作。
以下是讲话的要点内容和全文标注,欢迎收藏转发!
01
要点内容
上周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本账号已经有两篇内容进行分析,其中多条预测今天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内容都被证实。具体内容见往期:
从词频上看,本次会议“发展”出现了36次,“稳”字出现了14次。(以上数据为新闻联播版,新华社通告版为:“发展”50次,“稳”字25次)
对比来看,2022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稳”字出现了31次。
会议提出了“新时代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提出了“五个必须”,尤其是最后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定位到了“最大的政治”高度。
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 必须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着力扩大有效需求协同发力, 必须坚持依靠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 必须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
在上周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中,“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与“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两部分与后面的“科技引领”“扩大内需”等内容,并列为明年经济工作的10项内容。
而在本次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这两条内容单独拿出来作为一段。
除了之前就经常说的“稳中求进”,本次特别加了“以进促稳、先立后破”。这部分分析认为,未来经济政策,尤其是财政和货币政策上,促进发展的政策可能回优先于监管限制政策。 财政政策上,除了开源节流外,特别提到了“党政机关要习惯过紧日子。” 货币政策中,具体的点出了“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创新、绿色转型、普惠小微、数字经济等方面的支持力度”这部分内容说明,未来的货币政策将利好科技、双碳、普惠、数字经济这几方面。 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虽然不是一个全新的词,最早在去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有提到“要更好统筹经济政策和其他政策,增强全局观,加强与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但并没有具体展开。本次对这一概念进行了具体的展开,即:“加强财政、货币、就业、产业、区域、科技、环保等政策协调配合”尤其是有一个新提法:“把非经济性政策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说明了当前中央对于非经济性政策对经济的影响有了新的认识,对从全局角度来宏观统筹经济工作有了全新的判断。 非经济性政策中,特别点到了“加强经济宣传和舆论引导,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中国经济“光明论”在过去的中央政策中应该是没有提到的,这个概念明显是可以对冲中国经济“崩溃论”的。未来的经济工作,“信心不足,社会预期偏弱”是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
在本次的会议中,“数字经济”无疑是个特殊的词汇。分别两次出现在稳健的货币政策之“金融机构加大支持力度”以及经济工作具体9项内容之“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说明了中央对数字经济的重视。
对比:
在去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对数字经济的描述为“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提升常态化监管水平,支持平台企业在引领发展、创造就业、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
而今年的会议中,没有对数字经济“监管”等方面的说法,一方面说明了明年促进数字经济发展是主旋律,另一方面也从侧面说明了之前的常态化监管政策落实到位,不需要再加码。
同时,本次的数字经济是放在了“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这一部分,并同“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放在一起,说明当前数字经济已经成为未来“现代化产业体系”与“新型工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次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与2022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提到了“人工智能”。今年是生成式人工智能爆发之年,人工智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们从这两次会议对人工智能的表述上可以看出中央对人工智能的认识变化。
2022年的表述“加快新能源、人工智能、生物制造、绿色低碳、量子计算等前沿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 2023年的表述“要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发展。”
自习近平总书记今年考察黑龙江并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连续两次提到“新质生产力”后,这一新概念成为了全网热议的内容。但在此之后的重要会议和中央领导讲话中似乎再没提到。本次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对明年经济工作进行部署中,第一条就提到了“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
关于什么是新质生产力,怎样发展新质生产力,本号之前已有多条解读内容:
戳↓跳转链接阅读 |
本次会议将房地产放在了防范和化解重点领域风险部分。并给出多条政策方向:
要统筹化解房地产、地方债务、中小金融机构等风险,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积极稳妥化解房地产风险,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的合理融资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 完善相关基础性制度,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统筹好地方债务风险化解和稳定发展,经济大省要真正挑起大梁,为稳定全国经济作出更大贡献。
在上周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三农”工作和推动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发展是放在一起说的。而本次会议则将二者拆开来。尤其是在第四部分做好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的“三个统筹”中就有“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更加说明明年这项工作的重要性。
本次会议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连续说了4个抓落实:
要不折不扣抓落实,确保最终效果符合党中央决策意图。 要雷厉风行抓落实,统筹把握时度效。 要求真务实抓落实,坚决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要敢作善为抓落实,坚持正确用人导向,充分发挥各级领导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说明此次的经济工作会议,不单是对来年的经济工作做了部署,更会在未来的工作开展中紧抓落实。
02
全文标注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
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 李强作总结讲话
赵乐际王沪宁蔡奇丁薛祥李希出席会议
12月11日至1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社记者 姚大伟 摄
全面总结2023年经济工作, 深刻分析当前经济形势, 系统部署2024年经济工作。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做好明年经济工作
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 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
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加大宏观调控力度, 着力扩大内需, 优化结构,提振信心, 防范化解风险。
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 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统筹发展和安全,
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必须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着力扩大有效需求协同发力,发挥超大规模市场和强大生产能力的优势,使国内大循环建立在内需主动力的基础上,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 必须坚持依靠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内生动力,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 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以高质量发展促进高水平安全,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发展和安全要动态平衡、相得益彰。 必须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在党的统一领导下,团结最广大人民,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把中国式现代化宏伟蓝图一步步变成美好现实。
12月11日至1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李强、赵乐际、王沪宁、蔡奇、丁薛祥、李希出席会议。新华社记者 姚大伟 摄
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 完善新型举国体制,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新提法),加强质量支撑和标准引领,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要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发展。 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开辟量子、生命科学等未来产业新赛道,广泛应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和前沿研究,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鼓励发展创业投资、股权投资。
要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推动消费从疫后恢复转向持续扩大,培育壮大新型消费,大力发展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积极培育智能家居、文娱旅游、体育赛事、国货“潮品”等新的消费增长点。 稳定和扩大传统消费,提振新能源汽车、电子产品等大宗消费,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优化消费环境。要以提高技术、能耗、排放等标准为牵引,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 发挥好政府投资的带动放大效应,重点支持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基础设施、节能减排降碳,培育发展新动能。 完善投融资机制,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支持社会资本参与新型基础设施等领域建设。
要谋划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重大举措,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持续注入强大动力。 不断完善落实“两个毫不动摇”的体制机制,充分激发各类经营主体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 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 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壮大。在市场准入、要素获取、公平执法、权益保护等方面落实一批举措。 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 加快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着力破除各种形式的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 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 要谋划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落实金融体制改革。
要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巩固外贸外资、基本盘,拓展中间品贸易、服务贸易、数字贸易、跨境电商出口。 放宽电信、医疗等服务业市场准入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认真解决数据跨境流动、平等参与政府采购等问题,持续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打造“投资中国”品牌。 切实打通外籍人员来华经商、学习、旅游的堵点。 抓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八项行动的落实落地,统筹推进重大标志性工程和“小而美”民生项目。
要统筹化解房地产、地方债务、中小金融机构等风险,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积极稳妥化解房地产风险,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的合理融资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 完善相关基础性制度,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统筹好地方债务风险化解和稳定发展,经济大省要真正挑起大梁,为稳定全国经济作出更大贡献。
要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为底线,以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提升乡村建设水平、提升乡村治理水平为重点,强化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强化农民增收举措,集中力量抓好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探索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改革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提高高标准农田建设投入标准,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把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
要把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有机结合起来(新提法),促进各类要素双向流动,推动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 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充分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按照主体功能定位,积极融入和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 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加强国家战略腹地建设。 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国。
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打造绿色低碳发展高地。 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快打造绿色低碳供应链。 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落实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加强资源节约集约循环高效利用,提高能源资源安全保障能力。
要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 要更加突出就业优先导向,确保重点群体就业稳定。 织密扎牢社会保障网,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 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发展银发经济,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
要深刻领会党中央对经济形势的科学判断,切实增强做好经济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利用一切有利条件,看准了就抓紧干,能多干就多干一些,努力以自身工作的确定性应对形势变化的不确定性。 要全面贯彻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注意把握和处理好速度与质量、宏观数据与微观感受、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发展与安全的关系,不断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 要准确把握明年经济工作的政策取向,在政策实施上强化协同联动、放大组合效应,在政策储备上打好提前量留出冗余度,在政策效果评价上注重有效性、增强获得感,着力提升宏观政策支持高质量发展的效果。 要讲求工作推进的方式方法,抓住主要矛盾,突破瓶颈制约,注重前瞻布局,确保明年经济工作重点任务落地落实。 要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胸怀“国之大者”,主动担当作为,加强协同配合,积极谋划用好牵引性、撬动性强的工作抓手,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
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经济工作的决策部署。 要不折不扣抓落实,确保最终效果符合党中央决策意图。 要雷厉风行抓落实,统筹把握时度效。 要求真务实抓落实,坚决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要敢作善为抓落实,坚持正确用人导向,充分发挥各级领导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要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并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成效。
——END——
近期内容 ●●
// 1
// 2
// 3
// 4
// 5
往期系列内容
点击图片,查看更多
刘典
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副研究员
主要研究领域为数字经济、数字货币、网络与数据治理,国际政治经济学等。
个人专著包括《非常法史》、《法眼看民国》、《政策沟通:国际合作引擎》;参与编著《“一带一路”大百科》《读懂“一带一路”》《破解中国经济十大难题》、《中国改革大趋势》等。
在《中国金融》、《文化纵横》、《人民论坛》等核心期刊发表十多篇研究论文,在《光明日报》、《经济日报》、《解放军报》、《北京日报》等数十家权威纸媒发表近百篇评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