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政经观察·科技巨头系列文章 | 7月18日更新
点关注不迷路,加星标★更好找
Science & Technology
点击下方标题
或
点击下方图片
进入文章
进入文章
★
全球政经观察·科技巨头系列文章
10月25日,特斯拉首席执行官马斯克与Twitter董事会达成最终协议,以每股54.2美元的价格对其进行收购,交易价值约为440亿美元。自此,马斯克成为Twitter的实际掌控者,而他走马上任后,所作出的第一个决定就引起了全球关注——恢复美国前总统唐纳德·特朗普的Twitter账号,伴随着这个重磅消息一同袭来的还有Twitter决定放宽内容审查机制和开启大规模裁员。笔者认为马斯克成为Twitter实际管理者背后,更重要的是其潜在的深刻政治影响,因此值得特意开辟一个特别原创系列“全球政经观察·科技巨头系列”对此进行长期的跟踪观察。“懂王归来:Twitter“王位”空缺的682天”是该系列的第一篇作品。
在马斯克“复活”美国前总统特朗普的Twitter账号后,特朗普的Twitter账号在短短几天内粉丝上涨至8700万,与禁言前最高点8900万粉丝已经所差无几。但特朗普表示,他没有兴趣重返Twitter,目前也未发布任何动态,唯一的变化是不断上涨的粉丝关注量和留言。对于马斯克来说,“复活”特朗普只是他重塑政治和社会格局的一个“前戏”,真正的“重头戏”在于将资本与技术深度结合,形成能够影响政治格局的新“旋转门”。而这值得我们长期的关注与深度研究。本文发表于11月26日观察者网,部分数据由知微海纳团队提供支持。
作为美国最大的社交媒体平台之一,推特对于美国政治的影响与日俱增。这一趋向,在马斯克入主后变得更加明显。从美国中期选举前一天,马斯克在推特上建议“在国会议员选举中投票支持共和党,因为总统是民主党人……”,到“解封”前总统特朗普推特账号,莫不在美国社会和政界激起不小震动。
今年以来,美国硅谷科技企业已经历多轮大裁员,截至目前,全球范围内约有12万科技岗位受到影响。在严重通货膨胀、美联储多次加息、科技行业内部周期变化等因素的影响下,美国科技企业不得不采取由扩张到收缩的结构性转型策略,启动大裁员,为未来不确定的企业和行业状况做准备。硅谷的凛冬是否会演变成一场灾难性的经济大衰退,成为当下许多人思考的问题。本文发表于《经济日报》2022年12月3日。
据彭博社报道,从2024年开始,苹果必须在欧洲地区允许第三方应用商店在iOS设备上运行,以此符合欧盟《数字市场法案》的要求,这也标志着苹果对于其应用生态系统的垄断,即将被打破。而就在几周前,马斯克才公开喊话苹果公司,表达了对苹果对于应用商收取最高30%抽成费用的不满,甚至扬言眼做一款新手机来和苹果竞争。此话一出引起了硅谷的轩然大波,许多科技公司甚至国会议员都加入这场“隔空论战”,表达对于苹果垄断的不满。科技凛冬之下,刚刚经历过大裁员的硅谷科技巨头们,或开启新一轮惨烈的厮杀,而这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美国五角大楼和司法部的官员正在推动政府强制TikTok出售其美国业务。与此同时,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也在继续向TikTok施压,要求其保证中国政府不会访问或使用美国消费者的数据。一场针对TikTok的大网正在缓缓拉开。TikTok夹在一个全球化新旧逻辑转换的中间地带,曾经收获了中国企业从未有过的国际化成功,但也遭遇了异常险恶的地缘政治困境。从2020年开始,TikTok在美国引发争议不断。TikTok的遭遇背后,是一种应该被关注到的新的融合型政治风险。本文发表于《观察者网》2022年12月30日。
2023年1月4号,跨国零售巨头亚马逊宣布将裁员1.8万人,远高于去年年末曝出的1万人裁员计划,也成为此轮科技行业裁员潮中规模最大的一次裁员。自从2022年开始,美国的科技巨头们已经陆续在全球范围内裁撤掉超过20万个岗位。这场科技凛冬波及范围之广程度之深,让人不寒而栗。更可怕的是,这场科技凛冬已然形成一种中期趋势,将在2023年继续席卷更多的科技企业。在市场对于科技企业预期逐渐转弱的背后,实则是科技行业长久以来生产力停滞之殇。
美国总统拜登在《华尔街日报》上的一篇“共和党人和民主党人,联合起来反对大型技术滥用”的文章点燃美国的科技和政治圈。在美国科技监管两年来“雷声大雨点小”的态势之下,拜登今年究竟是不是要动真格的了成为热议话题。目前美欧对于科技监管纷纷亮起了红灯,而中国却在此时突然亮起了绿灯,对平台经济放出积极信号。全球数字监管政策俨然呈现一种周期错位的局面。而正是这样的局面,或许正是我们最大的“时与势”。
2022年年末,紧随着硅谷的科技凛冬,有着“印度硅谷”之称的班加罗尔也同样遭遇严寒。其中一个最明显的表现就是相比前一年,印度初创企业融资量大幅下降。多年以来,硅谷和班加罗尔共同形成了全球科技产业版图中一种密不可分的合作模式,两国科技企业高度绑定,以至于当美国科技产业遭遇凛冬,直接就传导到了印度。在硅谷-班加罗尔模式的背后,既有数字全球化时代硅谷支配全球市场的缩影,更有对于中国发展数字经济和科技产业的宝贵经验。本文发表于2023年1月28日《观察者网》。
《流浪地球2》中,人工智能计算机MOSS经过理性计算,认为只有毁灭人类,才能延续人类文明。再次将人工智能话题推上风口浪尖。而与此同时,微软公司1月23号宣布向OpenAI公司投资百亿美元,看好ChatGPT系列人工智能的发展。一时间,ChatGPT是否会接替元宇宙成为新的资本风口成为各方关注的问题。福布斯新闻甚至评论道,“ChatGPT可能是人工智能的‘iPhone’时刻。”AI革命蓄势待发,中国应当如何应对?
1月30日,据路透社报道,美国正在停止向美国企业批准涉及华为的出口许可证,进一步尝试全面切断中国企业获取美国尖端技术的途径。而就在不久前,美国总统拜登刚刚推动荷兰和日本加入对中国芯片出口的限制协定中。2022年以来,美国在对华的科技策略中多方面持续发力,似乎对于“科技脱钩”势在必得,如今甚至打算对中国落下一幅跨越欧亚大陆的“科技铁幕”。在这样的背景下,1月31日,政治局就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进行第二次集体学习,对未来可能的“狂风暴雨、惊涛骇浪”做出研判、提出应对策略。
美国东部时间2月7日晚,美国总统拜登在众议院发表年度国情咨文。长达一个小时四十分钟的演讲过程中,不管是拜登本人的情绪还是演讲内容都透出一种纯粹的乐观。2022年,美国经历了疫情反复的冲击、科技凛冬的多轮大裁员、中期选举的扯皮,尽管目前包括民主党内部的许多美国人都对拜登没那么看好,但老牌的拜登仍然以最充沛的活力在他政治前途的关键时刻完成了演讲。
美国正在从国际供应链出发,建立针对中国的地缘科技铁幕,而印度,就是其中的重要支点。印度是美国在印太地缘政治和地缘科技棋盘上的重要棋子,帮美国扼守着产业链和地理上至关重要的位置。现在,一种更有利于印度自主产业的新硅谷-班加罗尔模式逐渐显现……
这两天的大事儿挺多的,国家开两会开启新一轮机构改革,新一届国家领导班子逐步确定,在中东王毅当了回和事佬把伊朗和沙特又“撮合好”了,还有就是美国那边……
硅谷银行的股东一觉醒来发现,公司跌没了。
2023年4月14日,美国美中经济安全审查委员会 (US China Economic and Security Review Commission)发布了关于来自中国广州的快时尚电子商务公司(Shein)和拼多多海外电商平台Temu的报告。在该报告中,美中经济安全审查委员会认为这两大中国电商平台对美国构成了安全风险。
这或许是继美国政府对Tik Tok展开打压之后,美国对中国互联网公司展开的新一轮“战争”……
日前,美国政府宣布,美国总统拜登将于6月22日在白宫接待对美进行国事访问的印度总理莫迪。莫迪将成为接受拜登正式邀请对美进行国事访问的第三位外国领导人。此前5月27日,以美国为首的“印太经济框架”(IPEF)部长级会议在底特律举行,共有14个印太地区国家的代表参会,并在供应链领域达成一项协议。对于莫迪的此次访问,美印双方均有高度期待。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近日公布了13个重大典型垄断案件。其中5起发生在药品领域,8起发生在燃气、供暖、垃圾处理等公用事业领域,每个领域都对接着老百姓的生活刚需,关乎着群众的切身利益。个别企业甚至被市场监管部门开出了亿元级“天价罚单”。
美国总统拜登8日在白宫会晤英国首相苏纳克,双方发表《大西洋宣言》,宣布在人工智能、清洁能源、关键矿产方面开展合作,巩固两国的安全联盟关系,以应对所谓的“中俄威胁”、气候变化等新挑战。
今天,美国总统拜登正在出访欧洲,并将参加在立陶宛举行的北约峰会。而就在同一时间,欧盟委员会正式官宣通过了欧盟-美国数据隐私框架的充分性决定。这也标志着因2020年7月欧盟法院判决“隐私盾”框架无效而受阻的跨大西洋数据流动重新恢复。欧盟把宣布的时机选在了美国总统拜登访问欧洲的第一天,给了拜登一份见面礼。
那么此次的隐私框架协议对美国和欧洲有着怎样的意义,对全球数据跨境又有怎样的影响,中国如何应对未来世界数据格局的新变化?
——END——
点关注不迷路,加星标更好找
其它系列内容
点击图片,查看更多
加入全球政经观察员
刘典
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副研究员
主要研究领域为数字经济、数字货币、网络与数据治理,国际政治经济学等。
个人专著包括《非常法史》、《法眼看民国》、《政策沟通:国际合作引擎》;参与编著《“一带一路”大百科》《读懂“一带一路”》《破解中国经济十大难题》、《中国改革大趋势》等。
在《中国金融》、《文化纵横》、《人民论坛》等核心期刊发表十多篇研究论文,在《光明日报》、《经济日报》、《解放军报》、《北京日报》等数十家权威纸媒发表近百篇评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