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觉醒来,跌没了

刘典 2023-03-24




点击上方蓝字 关注我们




这两天的大事儿挺多的,国家开两会开启新一轮机构改革,新一届国家领导班子逐步确定,在中东王毅当了回和事佬把伊朗和沙特又“撮合好”了,还有就是美国那边……

硅谷银行的股东一觉醒来发现,公司跌没了。

3月9日,硅谷银行的母公司SVB Financial Group,其股价暴跌60%。

爆雷的美国硅谷银行(后简称SVB),很快被监管机构盯上了。
3月10日周五早间,有消息称,美国监管机构派出大量人员突击寻访SVB,以评估其资产状况。随后不久传出消息,加州金融保护与创新部关闭了SVB,并将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指定为接收方,介入后续存款保险事宜。
图片来源:第一财经

这使得SVB成为美国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宣布倒闭的最大银行。截至2022年12月31日,SVB拥有约2090亿美元资产,账下的存户储蓄规模达1754亿美元。

这也是本周美国第二家地区性银行陷入危机,此前Silvergate Capital Corp.宣布自愿清算银行业务,引发银行股抛售及市场对更多机构可能倒闭的担忧。

稍早,外媒援引消息人士的报道称,该行母公司SVB金融集团计划通过发行普通股和优先股筹集资金的自救举措宣告失败,公司正在探讨出售公司等多个选项。SVB金融集团在盘前交易中应声下跌,跌幅一度达69%,随后停牌宣布倒闭。

所以,到底发生了什么?

3月10日,人们在加利福尼亚州圣克拉拉关闭的硅谷银行 (SVB) 总部外排队。盖蒂图片社

01

钱多了,就会乱花


我们要先把时间调回到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打破了美国政府的正常规划,为了应对这一百年一遇的黑天鹅事件,疫情前两年美联储采取的“无上限”量化宽松政策带来流动性“大放水”,大量的资金以近乎“零成本”的状态涌入美国各行各业,其中最大一部分流入量硅谷科技类公司。作为硅谷创业公司最好的合作伙伴,硅谷银行被存入了大量现金。

2020年商务部援引新华社报道的美联储“无上限”量化宽松政策新闻截图

与其同时,拥有大量资金的SVB选择将这笔钱进行一些投资,美联储利率是零,把钱趴在账户上基本就是没有什么收益,于是决定将钱买大量的美债和MBS。2020年年中到2021年末,SVB增持了120亿的美债,持有量从40亿增长到了160亿,更重要的是,SVB增持了大约800亿美元的MBS,持有量从200多亿增长到了1000亿。

这是什么概念呢?SVB总资产规模大约2000亿美元,相当于它将一半的资产配置在了MBS上,或者认为它将2020-2021年新增流入的超过1100亿存款中的70%配置在了MBS上。这对于一家以贷款为主营业务的商业银行而言几乎是难以置信的,甚至是荒唐的。

02

投资?赔本!


如果说在低价时购买了黄金这种商品作为投资品,后面涨价了你就赚了。但如果买了低利率的债券,后面利率涨了,你就赚少了。但是如果除了你大家之前都没买但后面买了,你就不是赚少了而是赔了。SVB就遇到了这样的问题。

由于SVB的资产购买集中在2020-2021年低息期间,因此AFS和HTM资产的平均收益率非常低。从10-K看,其AFS的平均收益率只有1.49%,HTM的平均收益率只有1.91%。
伴随美联储2022年的快速加息,这些低息时期购买的AFS资产在2022年给SVB带来了超过25亿美元的未实现损失。
而如果将1000亿以HTM计量的MBS的未实现损失考虑进去,总的未实现损失高达175亿美元。

这些未实现损失只要你不卖,就不会成为损失,因此往往被视作“浮亏不是亏”。问题是,2022年美联储快速加息导致全球科技初创企业的日子都不好过,融资融不到,股价一直跌,但研发还得继续,就只能持续消耗它们在SVB的存款。再叠加美联储缩表等因素,SVB的存款自2022年3月触顶后就一直流出。

利率上升的时候,居民都愿意慢慢换贷款而不会提前还贷款,因此MBS的久期会拉长,这导致SVB持有的大量HTM的MBS的久期越来越长,越来越难以应对负债端持续的资金流出。所以去年末以来的SVB面临这样一种局面:资产端MBS有大量浮亏,一时半会到期不了,而现金储量也不太充裕;负债端存款一直在流出,负债成本持续上升。

03

亏损!拆了东墙补西墙


为了填窟窿,SVB在3月8号发布声明宣布出售一批价值约210亿美元的证券。这210亿美元证券几乎是硅谷银行所有目前可供出售的证券,但这会造成约18亿美元的亏损。为了支撑银行的资本基础(capital base),硅谷银行希望通过出售普通股和优先股,来募资22.5亿美元补上。

然而,这种举措非但没有拯救硅谷银行的危机,反而让这家金融机构的股价暴跌。《金融时报》对此评价称,这是一种抛售资产和稀释股权的行为。随后国三大信贷评级机构穆迪公司(Moody’s Corporation)的分析师,已经宣布将硅谷银行信用评级下调一级

04

挤兑!墙倒众人推


如果只是经营不善,倒也不至于暴跌两天就直接宣布破产,毕竟股市里面SVB的股票总市值也仅仅只有不到200亿美元。但最大的问题是SVB的客户大多是科技企业,因此不在存款保险覆盖范围内,很容易发生挤兑,不少科技企业高管在刚刚的12个小时里就纷纷表示要从SVB提取出所有的资金。

如果这个故事发生在20年前,可能需要一周甚至一个月的时间慢慢发酵,可是现在信息太快了。一方面,包括“硅谷风投教父”彼得·蒂尔创办的风险投资基金Founders Fund在内,VC们开始疯狂从硅谷银行中撤资,“越快越好”:

另一方面,初创公司也开始紧急从硅谷银行中取出资金。据路透社介绍,一家旧金山初创公司已经紧急将资金从硅谷银行中汇到另一个银行的账户上。

也不知道是巧合还是啥的,比特币周四(3月9日)清晨快速跌破22000美元,美国加密友善银行Silvergate控股母公司Silvergate Capital在新闻发布会上突发宣布,将有序地依照监管程序关闭旗下银行业务、自愿清算资产。

作为币圈银行的Silvergate与硅谷投资银行SVB有着高度重叠的用户,恐慌迅速从币圈向科技圈蔓延,导致投资者担心硅谷银行重蹈币圈银行的覆辙,纷纷取款,导致账面现金被提光,后续无法继续提款。

而硅谷银行的主要客户是硅谷企业,不在个人存款保险的保障范围内,无法取款迅速引发恐慌和踩踏式的挤兑,引发了股价的跳水。

对银行的恐慌中99%都是FUD(瞎恐慌),但剩下的1%的成真恐慌往往会演变成杀伤力巨大的金融危机。多方综合因素导致了最终SVB被加州监管机构冻结资产,并由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接管。今日(3月11日)早上,硅谷银行继续盘前暴跌68%,现已停牌。这将成为2023年美国第一家倒闭的投保银行,也是自2008年华盛顿互惠银行以来最大的银行倒闭事件。

05

危机!“踩踏式”撤资即将出现?


资本市场向来都是残酷而野性十足,非常讽刺的是,就在SVB暴雷的两天前,3月7日硅谷银行官方刚刚宣布“很荣幸连续五年登上福布斯年度美国最佳银行榜单”。

仅仅2天后,就遭遇“膝斩”式大跳水。前脚创始人一边呼吁市场“stay calm”,后脚银行就直接倒闭了——资产冻结,监管方接管。除了听闻少数投资机构嗅觉灵通眼疾手快,在落定之前从硅谷银行转出了存款和托管基金,更多机构和公司没有在高速反转中搞清状况,资金就锁在里面了,现在正忙着“维权”。

现在整个投资圈都非常紧张,生怕十五年前雷曼兄弟破产风波再次在上演。但是有件事情是板上钉钉的,“恐慌”已经形成了。如果不能迅速的给投资者建立信心,“雪崩”或者更确切的说是“踩踏”式的全面撤资危机即将发生。

怕什么来什么,一家名为CastleHall的尽职调查机构列出一份40多页的名单,该名单列出了托管在硅谷银行的基金,数量在千只以上,涉及机构几乎囊括风险投资行业所有有头有脸的一流机构,甚至包括数十个活跃或创办于中国的美元基金。如果这份名单属实的话……

06

但是,古尔丹,代价是什么?


就目前掌握的信息来看,还很难判断未来SVB破产余波的具体走向,但可以预知的是,很多风险早已种下,未来不断暴雷可能只是时间问题。

在去年年底的巨头观察系列文章硅谷巨头大裁员背后的美国科技凛冬(←戳,查看文章)中就已经预言了,“全球经济下行压力颇大,全球性通胀蔓延、美联储多次加息、疫情反复、地缘政治冲突等诸多因素,给科技行业造成巨大冲击,美国科技企业掀起裁员潮。科技行业面临由扩张到收缩的结构性转型、为未来不确定的经营情况和战略转型留足空间,以及宏观经济变化造成科技公司融资环境日益恶化等,是美国科技企业大裁员背后的原因。或许对于科技公司来说,凛冬的痛苦才刚刚开始。

对于美国科技巨头和资本投资圈来说,类似的情况其实早就在先前的经济下行、通货膨胀、疫情反复、地缘冲突中逐渐酝酿。负面情况一般的公司和投资者都会稍有心理预备,更危险的其实隐藏着看似无害甚至利好的一些事件当中,比如疫情前期的科技牛市,美联储“无上限”量化宽松政策等等。

风险不光伴随着负面情况,有时候也隐藏在利好里面。这不禁让我想到那句著名的台词:

“喝吧,地狱咆哮——这是兽人的命运,你们都将为王。”

但是,古尔丹,代价是什么呢?

内容综合自:量子幂、量子位、私募工场、科工力量、
华尔街见闻、第一财经资讯、政事堂、东四十条资本等

——END——


全球政经观察·科技巨头系列:


1.俄乌冲突: 一场被严重低估的“科技巨头交锋”

2.懂王归来:Twitter“王位”空缺的682天 | 系列一
3.马斯克捅破了美国政治旋转门的窗户纸 |系列二
4.推特正在推开美国新的政商“旋转门”5.硅谷巨头大裁员背后的美国科技凛冬 | 系列三
6.硅谷凛冬之下的科技巨头战争|系列四7.坐在美国监管火山口上的TikTok |系列五8.亚马逊史诗级裁员:科技凛冬背后的生产力之殇 | 系列六
9.智子拜登,“锁死”科技巨头?| 系列七10.“美国一感冒,印度就高烧” |系列八11.百亿补贴“拼一刀”,微软对ChatGPT下重注意味着什么|系列九12.“科技冷战”前夜,本次中央集体学习透露了什么信息?| 系列十13.拜登国情咨文打造对华科技铁幕,中国如何接招?|系列十一14.印度!又是印度!美国对华科技封锁线的关键节点|系列十二15.美国新衙门欲关TikTok,就因为“垃圾化”?| 系列十三
16.ChatGPT:是玩具还是生产力?| 系列十四17. 30天内卸载TikTok,美国又双叒叕掀桌了 | 系列十五18.ChatGPT又放大招,有个“鹰爸”,不会以后AI都跟它姓吧?| 系列十六



 

刘典

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特邀副研究员

观察者网公共与战略事业部总监


主要研究领域为数字经济、数字货币、网络与数据治理,国际政治经济学等。


个人专著包括《非常法史》、《法眼看民国》、《政策沟通:国际合作引擎》;参与编著《“一带一路”大百科》《读懂“一带一路”》《破解中国经济十大难题》、《中国改革大趋势》等。


在《中国金融》、《文化纵横》、《人民论坛》等核心期刊发表十多篇研究论文,在《光明日报》、《经济日报》、《解放军报》、《北京日报》等数十家权威纸媒发表近百篇评论文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