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美关系系列文章 | 6月27日更新

刘典 刘典
2024-09-16


点关注不迷路,加星标★更好找

Follow & Favourite

点击下方标题

点击下方图片

进入文章


01

宏观政策和中美外交


1. 面对全球治理困局,中国式现代化如何突出重围?


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格局加速演变,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全球性问题不断凸显。由于全球治理体系未能与国际实力格局相匹配,对全球发展作出显著贡献的新兴市场与发展中国家在全球治理中的话语权严重不足,全球治理机制效能下降,经济危机、公共卫生、环境问题等各项全球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全球经济的增长、国际社会的发展甚至于人类文明的存续都陷入瓶颈。这同时也意味着,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正迎来前所未有的重大契机。



2. “科技冷战”前夜,本次中央集体学习透露了什么信息?

1月30日,据路透社报道,美国正在停止向美国企业批准涉及华为的出口许可证,进一步尝试全面切断中国企业获取美国尖端技术的途径。而就在不久前,美国总统拜登刚刚推动荷兰和日本加入对中国芯片出口的限制协定中。2022年以来,美国在对华的科技策略中多方面持续发力,似乎对于“科技脱钩”势在必得,如今甚至打算对中国落下一幅跨越欧亚大陆的“科技铁幕”。在这样的背景下,1月31日,政治局就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进行第二次集体学习,对未来可能的“狂风暴雨、惊涛骇浪”做出研判、提出应对策略。


3. 一图读懂《全球安全倡议概念文件》,事关人类前途命运!

今年2月21日,“全球安全倡议:破解安全困境的中国方案”蓝厅论坛在北京举行。论坛由中国公共外交协会主办,来自有关国家的前政要、各国驻华使节和中外知名专家学者等以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参加。外交部长秦刚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了主旨演讲,宣布中方正式发布《全球安全倡议概念文件》(以下简称《概念文件》)。《概念文件》阐释了全球安全倡议的“六个坚持”核心理念和原则,明确了20个重点合作方向以及5个合作平台和机制,具有鲜明的行动导向。这标志着全球安全倡议向实践迈出了重要一步,展现了中方对维护世界和平的责任担当、对守护全球安全的坚定决心。



4. 制胜科技“黑暗森林”,中央集体学习释放了哪些重要信号?

前些日子电视剧《三体》热播,里面有两个设定很有意思,一个是三体人用“智子”锁死人类基础研究,再一个是“黑暗森林”体系。科幻不止是对未来的幻想,对现实生活也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我们可以看到,美国就像三体人一样,希望通过层出不穷的科技博弈手段,想要“锁死”中国的科技发展水平。而破解美国“科技质子”的解法,就在于加强基础研究。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科技自立自强”一词在中央文件中频繁出现,在1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进行第二次集体学习时也提到加强“科技自立自强”。而最新的中央政治局就加强基础研究进行第三次集体学习更是专门研究了如何切实加强基础研究、夯实科技自立自强根基的关键问题。


5. 【一图读懂】全网最快解读《个人信息出境标准合同办法》

《个人信息出境标准合同办法》已于2023年2月3日由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2023年第2次室务会议审议通过,自2023年6月1日起施行。相关内容国家网信办曾在2022年6月30日将《个人信息出境标准合同规定》(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该办法主要的出台主要目的是什么,对个人信息保护有哪些帮助,公布的办法与征求意见稿多了哪些内容?


6. 惊涛骇浪中实现自立自强——政府工作报告下的未来中国科技产业
3月5日,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出台,其中不管是回顾部分还是未来工作建议部分,“科技”板块都是浓墨重彩的一笔。在回顾部分,政府工作报告点出,(目前我国)科技创新能力还不强。这也是长期以来中国国际竞争力和长期发展所面临的关键问题。
2023年才过去三个月,国际上美国已完成了和荷兰与日本的对华多边技术出口管制谈判,国内也加强了对中国企业的监管和抵制。中国正在面临越来越大的科技竞争和挑战。


7. 中美脱钩,美国买单,全是幻觉,养肥中间商

美国对华脱钩愈演愈烈,虽然部分美国政府官员声称并不寻求对华脱钩,但观其行美国这一动作却从来没有停止。近期,美国及其七国集团 (G-7) 的盟友希望以不会损害全球贸易和投资的方式减少与中国的经济联系。在对华脱钩问题上打算“又当又立”。

但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两大经济体,中美真的可能脱钩成功么?对此有经济学家提出了“脱钩幻觉”概念,以为脱钩了,其实换了一条通道,结果让中间商赚了差价。


8. AI治理、数字主权…10句话看懂“中国关于全球数字治理有关问题的立场”

信息技术革命日新月异,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深刻改变着人类生产生活方式,对各国经济社会发展、全球治理体系、人类文明进程影响深远。与此同时,全球数字治理赤字日益凸显,数字领域发展不平衡、规则不健全、秩序不合理更为突出,个别国家将科技和经贸问题政治化、工具化、武器化,人为割裂全球互联网,危害全球数字发展与合作。


近日,外交部军控司在外交部网站发布《中国关于全球数字治理有关问题的立场(就制定“全球数字契约”向联合国提交的意见)》,在数据保护、人工智能治理、数字主权原则、反对分裂网等方面提出了具体建议。


9. 美债危机、鹰派离职,美国仍设对华专门预算,意欲何为?
美国总统拜登和国会众议院共和党籍议长麦卡锡27日晚已就提高债务上限达成一致。根据美国财政部公布的信息,美国联邦政府目前债务规模约为31.46万亿美元。在此次债务上限“濒危”前,据美国国会相关部门统计,自二战以来,国会已经102次对债务上限进行调整。近年来两党争斗日益加剧,债务上限谈判扯皮不断,造成市场动荡和政府停摆等乱象。
与此同时,中美关系好像进入新台阶,美国总统拜登连续对华释放积极信号,表示愿与中方交流。在这一趋势下,美国多位鹰派高官近段时间相继离职。加之新任中国驻美大使赴任美国,两国商务部长又在美见面。一面是内政上巨大的债务压力,一面是积极的对华政策,加上大量对华鹰派的离职,好像两国关系已经开始日趋向好。
但就在不久前,美国国务院和美国国际开发署公布了2024财政年度的海外业务及项目的705亿美元预算申请报告。其中部分资金用于加强美国在印太地区的作用、促进美国及盟友增强与中国竞争的优势。这不禁让我们想,未来的美国对华主色调到底是什么?



10. “惊涛骇浪,极限思维” 这些话,没那么“简单”
6月4日,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李尚福在第20届香格里拉对话会上就“中国的新安全倡议”议题作大会发言,备受全球瞩目。

近期,中央关于国家安全问题密集释放重要的政策信号。5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了二十届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本次会议因其话题的特殊性,加之一些新提法和亮点,引发众多关注和讨论。正因本次会议涉及的国家安全工作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因此正确理解这些新提法和亮点内容,就非常必要。


11. 莫迪即将访美,美国对华脱钩,产业链未来挂到谁家?
日前,美国政府宣布,美国总统拜登将于6月22日在白宫接待对美进行国事访问的印度总理莫迪。莫迪将成为接受拜登正式邀请对美进行国事访问的第三位外国领导人。此前5月27日,以美国为首的“印太经济框架”(IPEF)部长级会议在底特律举行,共有14个印太地区国家的代表参会,并在供应链领域达成一项协议。对于莫迪的此次访问,美印双方均有高度期待。
美国主导的“印太经济框架”于2022年5月正式成立,初始成员国包括美国、韩国、日本、澳大利亚、印度、越南等。美国方面称,“框架”将成为美加强同“印太”国家经济联系的重要平台,为地区提供中国以外的替代选项。


12. 日不落の复辟!美英联手,复兴大西洋联盟?图解美英《大西洋宣言》

美国总统拜登8日在白宫会晤英国首相苏纳克,双方发表《大西洋宣言》,宣布在人工智能、清洁能源、关键矿产方面开展合作,巩固两国的安全联盟关系,以应对所谓的“中俄威胁”、气候变化等新挑战。


这项名为《二十一世纪美英经济伙伴关系框架——大西洋宣言》的协议包括了多项倡议,是一个新的经济安全框架。整体来看,双方同意在确保经济安全的多个方面加强合作,包括供应链、人工智能、5G和6G、量子计算和绿色产业等重点行业。



13. 习主席会见布林肯,这9个关键词最为重要

6月19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美国国务卿布林肯。本次习主席会见布林肯,是在一个特殊历史时期的一次特殊会见。想了解本次布林肯访华都有哪些重要意义,必须抓住这9个关键词。


02

全球货币格局


1.沙特一小步,怎么给人民币国际化带来新机会?


日前,“世界超市”义乌和沙特首笔跨境人民币支付业务通过快捷通“义支付Yiwu Pay”贷款完成。这一突破,也被多方解读为中国同阿拉伯国家贸易投资便利化的生动缩影。


近年来,中国始终将提升人民币跨境支付的便利化程度作为重点工作推进。2021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发展外贸新业态新模式的意见》,提出要积极运用新技术新工具赋能外贸发展。这次义乌在日常支付场景中启用人民币跨境支付,既是中国持续推动人民币跨境支付高水平便利化的努力,也象征着人民币国际化正焕发出旺盛生命力。



2. 一觉醒来,跌没了

3月9日,硅谷银行的母公司SVB Financial Group,其股价暴跌60%。3月10日周五早间,有消息称,美国监管机构派出大量人员突击寻访SVB,以评估其资产状况。随后不久传出消息,加州金融保护与创新部关闭了SVB,并将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指定为接收方,介入后续存款保险事宜。这使得SVB成为美国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宣布倒闭的最大银行。所以,到底发生了什么?




3. 硅谷银行的警钟为谁而鸣

当地时间3月9日,硅谷银行的母公司SVB Financial Group,其股价暴跌60%。3月10日,根据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发布声明,美国加州金融保护和创新部(DFPI)当日宣布关闭美国硅谷银行,并任命FDIC为破产管理人。这将成为2023年美国第一家倒闭的投保银行,也是自2008年华盛顿互惠银行以来最大的银行倒闭事件。


4. 巴西总统访华再提“去美元化”,美元霸权的掘墓者是美国人自己
当地时间4月8日,《货币战争》作者詹姆斯·里卡兹在福克斯新闻网节目中表示,“美元作为储备货币的最大敌人并不是所有这些国家,而是美国财政部。” 近年来,一些国家接踵减少使用美元,星星之火渐有燎原之势……
而就在昨天(4月13日),新任巴西总统卢拉在来华访问的第一站新开发银行总部参观时讲到“为什么这么多国家都要用美元结算,为什么不能用我们自己国家的货币结算?为什么不能用人民币结算,用巴西货币结算?用新开发银行成员国的货币结算?我们想要一个不一样的世界。”


5. 美元正在被“抛弃”,等于人民币的“春天”来了吗?
可以看到不少人将“去美元化”简单地理解为“人民币国际化”,这是个很大的误区。
“去美元化”的进程,对“人民币国际化”确实有着催化作用,但也只是加速效应,没有“人民币国际化”,全球“去美元化”的浪潮也会进行。同样地,“人民币国际化”也并非是出现“去美元化”的现象后才开始进行的。我们身处中国,更应该看清这一层,避免主观带入,这也是在中国探讨“去美元化”的前提。



6. “去美元化”原罪是美国“自食恶果”,人民币国际化迎来新机遇
“去美元化”,正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潮流。
今年以来,阿根廷、巴西、印度、伊朗、马来西亚……从南美到中东再到东南亚,多个国家和地区公布或宣布将制定旨在减少对美元依赖的政策,“去美元化”进程不断加速。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正达成共识:“去美元化”将是各国共同推动建立一个更加公平、有效、安全的国际货币体系的机会。



7. 两个月三家银行倒闭,美国银行业为何拉响“红色警报”
近期,美国第一共和银行被联邦储蓄保险公司接管,并出售给摩根大通,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二大银行倒闭案。这也是自今年3月份硅谷银行、签名银行倒闭后,第三家倒闭的美国区域性银行。随着市场信心降至冰点,美国多家区域性银行股价出现暴跌,投资者的恐慌情绪持续蔓延。
美国银行危机出现的原因是什么?第一共和银行轰然倒下,是危机的尾声,还是升级的前兆?这场危机将走向何方?


8. 全球多地央行“囤黄金、抛美元”,背后没那么简单……

对货币政策、经济和地缘政治等挑战,全球央行“购金热”持续,对美元的悲观看法也折射出全球去美元化的大潮。

当地时间5月30日,世界黄金协会(WGC)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在央行黄金购买量达到历史高位之后,有24%的央行计划在2023年增加黄金持有量。新兴经济体的央行更热衷于增加黄金储备,71%的受访央行预计,今年的总体黄金持有量将增加,而去年这一比例为61%。

在去年大举购入黄金之后,很多央行今年依然在买入。根据世界黄金协会的数据,今年第一季度各国央行的全球黄金储备增加了228吨。



03


科技封锁与企业监管


1. 坐在美国监管火山口上的TikTok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美国五角大楼和司法部的官员正在推动政府强制TikTok出售其美国业务。与此同时,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也在继续向TikTok施压,要求其保证中国政府不会访问或使用美国消费者的数据。一场针对TikTok的大网正在缓缓拉开。TikTok夹在一个全球化新旧逻辑转换的中间地带,曾经收获了中国企业从未有过的国际化成功,但也遭遇了异常险恶的地缘政治困境。从2020年开始,TikTok在美国引发争议不断。TikTok的遭遇背后,是一种应该被关注到的新的融合型政治风险。本文发表于《观察者网》2022年12月30日。


2. 智子拜登,“锁死”科技巨头?


美国总统拜登在《华尔街日报》上的一篇“共和党人和民主党人,联合起来反对大型技术滥用”的文章点燃美国的科技和政治圈。在美国科技监管两年来“雷声大雨点小”的态势之下,拜登今年究竟是不是要动真格的了成为热议话题。目前美欧对于科技监管纷纷亮起了红灯,而中国却在此时突然亮起了绿灯,对平台经济放出积极信号。全球数字监管政策俨然呈现一种周期错位的局面。而正是这样的局面,或许正是我们最大的“时与势”。



3. “美国一感冒,印度就高烧”


2022年年末,紧随着硅谷的科技凛冬,有着“印度硅谷”之称的班加罗尔也同样遭遇严寒。其中一个最明显的表现就是相比前一年,印度初创企业融资量大幅下降。多年以来,硅谷和班加罗尔共同形成了全球科技产业版图中一种密不可分的合作模式,两国科技企业高度绑定,以至于当美国科技产业遭遇凛冬,直接就传导到了印度。在硅谷-班加罗尔模式的背后,既有数字全球化时代硅谷支配全球市场的缩影,更有对于中国发展数字经济和科技产业的宝贵经验。



4. 百亿补贴“拼一刀”,微软对ChatGPT下重注意味着什么?


《流浪地球2》中,人工智能计算机MOSS经过理性计算,认为只有毁灭人类,才能延续人类文明。再次将人工智能话题推上风口浪尖。而与此同时,微软公司1月23号宣布向OpenAI公司投资百亿美元,看好ChatGPT系列人工智能的发展。一时间,ChatGPT是否会接替元宇宙成为新的资本风口成为各方关注的问题。福布斯新闻甚至评论道,“ChatGPT可能是人工智能的‘iPhone’时刻。”AI革命蓄势待发,中国应当如何应对?



5. 拜登国情咨文打造对华科技铁幕,中国如何接招?
美国东部时间2月7日晚,美国总统拜登在众议院发表年度国情咨文。长达一个小时四十分钟的演讲过程中,不管是拜登本人的情绪还是演讲内容都透出一种纯粹的乐观。2022年,美国经历了疫情反复的冲击、科技凛冬的多轮大裁员、中期选举的扯皮,尽管目前包括民主党内部的许多美国人都对拜登没那么看好,但老牌的拜登仍然以最充沛的活力在他政治前途的关键时刻完成了演讲。

对于我们来说,拜登的演讲透露出最大的信号就是:2023绝不会是中美关系一帆风顺的一年,而更有可能成为一场中美科技持久对峙的开启之年。包括美国对于科技巨头的监管政策终于出现落地的曙光,美国更积极推动盟友对中国的出口管制,等等。美国正在为即将到来的中美持久战进行着大规模的战略动员。



6. 印度!又是印度!美国对华科技封锁线的关键节点


美国正在从国际供应链出发,建立针对中国的地缘科技铁幕,而印度,就是其中的重要支点。印度是美国在印太地缘政治和地缘科技棋盘上的重要棋子,帮美国扼守着产业链和地理上至关重要的位置。现在,一种更有利于印度自主产业的新硅谷-班加罗尔模式逐渐显现……

据华盛顿邮报报道,1月31日,美国和印度宣布正式启动“关键和新兴科技倡议”(iCET)。倡议旨在加强美国和印度政府、企业和学术机构之间的科技和国防工业合作。包含了六个领域,分别为美印创新生态系统的合作、国防创新与技术合作、半导体供应链合作、太空技术合作、人才交流合作以及下一代通信合作。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杰克·沙利文 (Jake Sullivan) 称该倡议为对民主伙伴关系的“战略押注”。


7. 美国新衙门欲关TikTok,就因为“垃圾化”?

自2022年以来,美国和欧盟对于科技监管立法一直处于一个加强态势。美国针对TikTok的批评尤为激烈。2023年1月,美国众议院新成立对华“新衙门”:众议院中国问题特别委员会。2月1日,美国众议院中国问题特别委员会主席加拉格尔(Mike Gallagher)倾向全面禁止TikTok在美使用。2月12日,美国纽约州参议院多数党领袖同样对全面禁止TikTok表达了支持。


对于中国出海企业来说,这个“新衙门”在这个特别的时期有着不同的意义。该委员会在互联网监督的政治逻辑上与中国互联网监督部门不同,美国式网络监管更加善于利用“暗操作”对互联网平台进行管理,尤其是非常善于滥用“国家安全”的说辞向互联网平台扣大筐。重压之下,中国企业须警惕新融合型政治风险。



8. 30天内卸载TikTok,美国又双叒叕掀桌了(╯‵□′)╯︵┻━┻


不出意外,玩不起的美国“又”掀桌子了(╯‵□′)╯︵┻━┻。而且还是拖家带口有那种……路透社27日援引一份白宫备忘录报道称,白宫要求美国政府机构在30天内,卸载联邦设备和系统中的短视频应用TikTok(抖音海外版)。白宫行政管理和预算局局长沙兰达·扬在该备忘录中表示,“为了保证美国的数据安全,所有联邦机构必须从手机和设备系统中删除TikTok,以避免该中国企业取得美国公共部门设备的网络使用信息。”


9. ChatGPT又放大招,有个“鹰爸”,不会以后AI都跟它姓吧?

近日,ChatGPT所属公司OpenAI又放大招,将允许第三方开发者通过 API 将 ChatGPT 集成到他们的应用程序和服务中,让开发者可以接触到前沿的语言(不仅仅是聊天!)和语音转文本功能;同时通过一系列系统范围的优化,已经为ChatGPT实现了90%的成本削减;未来将这些节省下来的成本传递给API用户。


ChatGPT的爆火,让将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在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和它的未来应用上。在中文人工智能领域,百度、360、科大讯飞等人工智能公司纷纷发力,华为也放出话来“在这方面早有布局”。关于“中国版ChatGPT”最终将花落谁家不断引起业内热议,但当我们把眼光放远,会发现这个问题绝不止步于谁会成为行业霸主这么简单。



10. 一场针对Tik Tok的鸿门宴正在美国上演

TikTok首席执行官周受资于当地时间3月23日(北京时间3月23日22:00)参加在美国国会举行的听证会。周受资将就对用户隐私和消费者信息安全的保护措施,平台对未成年人的影响,以及“与中国方面的关系”等问题作证。

一场针对Tik Tok的鸿门宴正在美国上演。



11. TikTok来到了他的“至暗时刻”,了吗?

当地时间3月23日上午十点,TikTok CEO周受资出席美国国会听证会。面对国会议员长达五个小时的刁难和质询,周受资的回答简单直接,极力辩称TikTok并不对美国国家安全构成任何威胁,甚至在部分内容监管上做的比本地的科技巨头还要出色。

 

但可以肯定的是,从一开始美议员就没有打算好好听周受资的辩解,而是带着极强的预设答案对周进行质询。包括不停地从各个方面质问TikTok与字节跳动和中国政府的联系,不管是公司的资金还是周的个人联系,也包括不停地从网上找来TikTok的内容问题,用来证明TikTok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产生了巨大影响。TikTok 发言人在听证会后称,“这一天(听证会)被政治哗众取宠所主导。”

 

此时,TikTok在美国的命运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不确定。


12. 美国人把TikTok老板当中国外交部发言人了
最近最热的事儿莫过于3月23号Tik Tok的CEO接受美国众议院听证会听证了。本来还对此次听证会充满期待的,结果倒好,一边是咄咄逼人的美国议员,一边是看着很帅,但回答内容全是车轱辘话的周老板。看听证会直播的时候感觉蛮生气的,但看了看舆论发酵情况,再静下心来一想,好像琢磨出点别的味道。在这种背景的听证会上,议员们都把这个“黄种人直男”当成了“出气筒”,把对中国的政治刻板印象夹杂着他们固有的傲慢与偏见一股脑的怼到了他的脸上。或者换句话说,他们拿这位周老板当做中国外交部新闻发言人了。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13. 马斯克等千名大佬呼吁暂停超强AI研发,中国机遇与挑战并存

突然间,马斯克、图灵奖得主等千名专家呼吁暂停超强AI研发,至少6个月。

3月15日,OpenAI发布了多模态预训练大模型GPT-4,帮助ChatGPT功能再升级。随后第二天,百度正式发布了备受瞩目的“文心一言”,并开启了第一批内测。中美两家企业一前一后推出自主研发大模型人工智能,将这波全球人工智能浪潮推上了高点。然而就在此刻,网上曝出了一封千位大佬的联名信,要封杀所有比GPT-4强的AI。



14. 美国越禁TikTok,广告收益反而越多?本质还是个政治问题

美国众议院对Tik Tok“无厘头”式的听证会之后,相关新闻好像也开始了逐步降温。近期的两则消息中看到美国Tik Tok广告逆势上涨11%,英国对Tik Tok的罚款比去年降低了一半儿,种种迹象看似表明Tik Tok问题朝着一直“非政治”的方向进行,但我们仍需清醒认识到,美国政界各方仍拿其当做其政治博弈中的“砝码”。


15. 从操作系统之争看AI大模型之战:大国博弈进入关键时刻
一时间,数百亿、千亿乃至万亿级参数规模的人工智能大模型相继涌现,这场ChatGPT引发的全球大模型竞争趋于日趋激烈,这也意味着其背后的人工智能大模型开始进入市场激烈争夺和技术快速迭代的关键博弈期。而这场大模型的竞争很可能像九十年代PC操作系统的竞争一样,具有“垄断性”的倾向和趋势,一旦输掉竞争,就可能会失掉整个市场。


16. 新的“战争”?美国对2家中国公司APP展开调查,下一个Tik Tok?

2023年4月14日,美国美中经济安全审查委员会 (US China Economic and Security Review Commission)发布了关于来自中国广州的快时尚电子商务公司(Shein)和拼多多海外电商平台Temu的报告。在该报告中,美中经济安全审查委员会认为这两大中国电商平台对美国构成了安全风险。

这或许是继美国政府对Tik Tok展开打压之后,美国对中国互联网公司展开的新一轮“战争”……




17. TikTok之后,美国又盯上了中国电商

5月4日,美国众议院“中国问题特别委员会”主席加拉格尔(共和党)与资深委员拉贾(民主党)致函拼多多海外电商平台Temu,质疑其供应链中或存在由新疆“强迫劳动力”制造的产品,并要求平台于5月15日前作出答复。

就在上月,美国美中经济安全审查委员会 (US China Economic and Security Review Commission)发布了关于来自中国广州的快时尚电子商务公司(Shein)和Temu的调查报告,报告直指两大平台对美国构成了安全风险。


18. 警惕!美国“脱钩”换“围棋思路”,科技领域风险大,中国如何破局?

近年来,随着拜登政府启动“印太经济框架”企图构建排除中国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中美 “脱钩”再次成为两国各界关注的焦点。“脱钩”抉择背后,实际上是中美关于更宏大战略竞争的路径之分。而目前,中美博弈正在从短兵相接的象棋冲突转向体系竞争的围棋博弈。相比起特朗普时期的封禁令和关税壁垒,中美之间的博弈越来越注重自身实力的塑造,包括产业链转移、创新和芯片研发力度的增加等。


长期来看,中美经贸领域的完全“脱钩”并不符合中美两国的利益,因此,美国更可能通过部分“脱钩”来建立一个有利的战略环境,并试图塑造中国的行为。与之相反的是部分关键领域的竞争则愈发白热化,在数据领域和尖端技术领域,美国采取“小院高墙”的手段加大“脱钩”力度,以用最小的代价限制中国关键能力的发展。未来,中美在整体与特定领域的“脱钩”方式将会呈现一种分化与“拧巴”的态势,形成中美“温战”的格局。


19. 布林肯走了,“惊涛骇浪”要来了?中国电商开启“大出海时代”!

拖了半年多,布林肯的中国之行也算是“相对圆满”的结束了。在访华的最后时刻,终于见到了习近平主席——布林肯本次访华最想见的人。双方都提出了应践行两国元首在巴厘岛会晤达成的共识,中方的态度是明确的,布林肯话里话外也算带着“无意同中国发生冲突”的态度来的。

但我们有必须明确的是,布林肯的表态并不一定完全能代表全体美国政界的态度。不久前,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在日本东京与日本、韩国、菲律宾三国国家安全顾问会面。在会面中,他表示布林肯访华并不会给中美关系带来重大突破,只是美国为了管理和控制中美紧张局势而进行的常规操作

未来的中美局势终将走向何方?我们不能完全确定,我们唯一可以确定的是,SHEIN、Temu、TikTok、速卖通……一众中国跨境电商企业,正开启了一项新的“海王争霸赛”,属于中国企业的“大出海时代”到来了吗?



——END——


点关注不迷路,加星标更好找



其它系列内容

点击图片,查看更多



加入全球政经观察员

加微信“x-923604517”拉你入群


 

刘典

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副研究员


主要研究领域为数字经济、数字货币、网络与数据治理,国际政治经济学等。


个人专著包括《非常法史》、《法眼看民国》、《政策沟通:国际合作引擎》;参与编著《“一带一路”大百科》《读懂“一带一路”》《破解中国经济十大难题》、《中国改革大趋势》等。


在《中国金融》、《文化纵横》、《人民论坛》等核心期刊发表十多篇研究论文,在《光明日报》、《经济日报》、《解放军报》、《北京日报》等数十家权威纸媒发表近百篇评论文章。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刘典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