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从王菊、蔡徐坤到杨超越:当我饭偶像,我在饭什么?

风间海色 创业邦 2018-12-17


偶像元年——有人这样称呼2018,虽然在真正的偶像饭圈,有粉丝笑称:照你们资本圈的说法,大概我们已经过了四、五个偶像元年。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除去2016年曾因SNH48 Group的爆发性增长,被广泛认可为中国的“女团元年”;直到2018年,在互联网资本和其旗下视频平台推出的网综《偶像练习生》与《创造101》的助推下,中国的偶像工业,才正式以更成规模的形式,出现在大众的面前。


年初蔡徐坤的爆火,《偶像练习生》的持续刷屏,就曾经引发过一个讨论:为什么火?这群人到底有什么不一样?


年中,当风从男团刮到女团,《创造101》在数期辗转后迎来爆点,王菊在一次PK被救下之后,突然刷爆首页,所有公众号都再次问出了那个问题: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


而最近两周,粉丝之间的战役开始越来越被扩大,另一个名字出现在微博、微信与各大媒体的文章标题里:杨超越。


这个以“废柴人设”著称的选手,在唱歌时造就了一个堪称演出事故的“车祸现场”,成为众矢之的。但她居高不下的票数,再次引发了人们的讨论:为什么连这样业务能力不怎么过关的人,都能在这场女团出道战里获得别人的喜爱?


作为一个新兴行业,“偶像造星”背后有一套正在逐渐成型的工业体系。上述三个人,可以说是三种类型人设的代表人物。而更抽象的说,他们是三种代表性的产品。他们的人设不稀奇,成名的原因有迹可循,为何能够引发讨论也有十分清晰的的逻辑支撑。


这背后就是市场的选择,也是无数公众号,无数路人,解读了无数个大同小异的版本,铺天盖地地推送,试图解决掉的那个,关于市场的终极问题:当你们饭偶像,你们在饭什么?


01 王菊:难以复制的反抗者

 

提起《创造101》,王菊是那个首先不能被绕过的话题。


这位看上去很难说符合传统审美的选手,在一场濒临淘汰的PK之后,迎来了自己的“逆风翻盘”。这个故事前几周被刷屏的读者小伙伴们,可能比邦哥还要熟悉。


那么,当我们抽象出这个女生身上的标签时,我们会发现什么呢?

 

  • 不符合主流审美的个人形象:皮肤黝黑,大腿粗壮,妆容浓艳,以至于一开始有人做了她的表情包:“地狱空荡荡,王菊在土创”;

  • 对表达自我和“个人欲望”,有着较为坦然的态度:在节目里毫不避讳地表示“别人放弃的,正是我渴望的”。

  • 反抗者:“我觉得我各方面都不比别人差,这个时候别人就觉得我没有资格站在这个舞台上。为什么别人凭好看就能被观众喜爱?”



“不符合主流”,即是所谓“亚文化”的起源;对“目的性”的坦诚表达,则往往代表着“力量”;而一个有力量,又不符合主流审美的形象发起的,对于主流社会的“反抗”,往往会进一步调动更大范围内对“主流”的不满,形成一场亚文化的发酵。


“反叛者”、“独立精神”、“不做花瓶”、“Gay Icon”,这些标签放在一起,邦哥想到的是另一个词,叫“政治正确”。而类似的形象我们也依稀觉得在哪里见过:在13年前,那个人叫做“张靓颖”。


2005年,21岁的张靓颖虽然外型看上去最符合主流审美,但比赛中的表现却像个横冲直撞的“愣头青”,顽强地与主流中“为人处世”的规则进行着抵抗。


她会在评委引导她称病卖惨的时候一脸决然说“我很好”,也会在评委试图盲目夸赞她的时候不懂拐弯的表示“我对今天的自己不满意”。在那个21岁女生的世界里,似乎所有是非曲直都很直截了当,没有缓冲,也没有中间值。


世界依旧“非黑即白”,她以一种耿直到有些蛮不讲理的方式冲撞着既定好的剧本与框架,然后在“体系的力量”被冲撞的七零八落之后,把那场游戏带入了疯狂与大众狂欢的境地。


2005年的张靓颖,曾是中国造星综艺中最早的“反叛者”形象。她的反抗,让“剧本”失效。她与评委的对峙,引发一场声势浩大的“万人签名”声援。有人自发给她买大屏广告,有社会名流公开站队声称自己是“凉粉”。


“有力量而不被接受”、“不符合某种主流而被节目组/世俗打压”,会塑造出反抗者们孤胆英雄般的悲壮。这从来不是一个稀奇的人设,但其成功的偶然性在于需要两个除了人设之外的核心条件:


  • 人们对于主流/体系/规则/节目组的不满已经积累到了近乎爆发的边缘;

  • 体系/节目组对于整体形势的掌控力存在真空或者不足。


前者决定了一个“偶像”是否能够以反抗者的姿态横空出世,后者决定了横空出世的人能否“人设不崩”地存续下去。


冲突要激烈才会被买账,无法被控制才能成就“英雄”。而英雄如果陨落,或者被收编,大众能给的也不过就是一声叹息而已。


在集体具有“反叛精神”的05三强(李宇春,周笔畅,张靓颖)之后,2006年这个人设某种程度上被“尚雯婕”延续了下去。再后来有很多人曾试图靠拢这个形象和人设,一直到今天的王菊。


当我们以人设产品的角度回顾过往,“反抗者”一直都不是偶然出现的人设,但反抗者的真正成功却需要太多的“天时地利人和”,以至于根本不可复制。


尤其是,在任何成熟规范的工业体系之下,“失控”,都是无法被容忍的。


所以“张靓颖”们只会出现在“选秀造星”鸿蒙初开的年代;而“王菊”,也只能出现在偶像工业尚未真正成熟的今天。


甚至,王菊本身也已经有了“人为营销”的工业痕迹,13年前的张靓颖还只会梗着脖子对试图操控她的剧本说“我不”,而13年后的王菊已经学会用“重新定义女团”的口号,精准地敲击每一个人的神经。


而相应的,她未来被体系所收编、所淹没的可能性,也远远高于13年前的张靓颖。


而一个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是:如果说王菊式的火爆需要过多外部条件而具有偶然性和极端的不确定性,那么这个行业中的确定性与必然性,又在哪里呢?

 

02 蔡徐坤:一个体系下“成品”的纯粹优秀

 

和号称要颠覆标准的王菊不同,蔡徐坤年初的爆火,是标准的偶像工业下的产物。


蔡徐坤火爆的过程当中,遇到的不同声音,大多是“质疑”,而非“争议”。我们在深入偶像饭圈的过程中,较少见到对他不服气的声音,质疑大多从外界而来,针对的也多是他相对“韩系”的阴柔妆容。而真正看了节目的人,很难否认一点:蔡徐坤的综合实力确实“一骑绝尘”。


所谓“显而易见的实力优势”,助推这个画着眼线,染着金发,本身绝不符合中国大众审美的韩系偶像,在舆论中罕见地一路畅通,在节目观众口中完成了一场压倒性的“胜利”。就连邦哥身边最厌恶韩系男偶像的朋友,在看了几期节目之后,都发出了这样的感慨:“虽然我不喜欢他,但他赢得没话说。”


 

邦哥曾经看到一位《偶像练习生》的路人观众感慨,蔡徐坤像是“天生该站C”。

但世间,往往没有什么“天生如何”。


《偶像练习生》的最初那群人,着实是一群“歪瓜裂枣”。而相比其他人五花八门的背景,蔡徐坤显然经历过更加专业的训练和偶像工业的洗礼:


他早年出身TF家族(TFBoys的练习生),但最终未能在TF出道;后续辗转Swin男团,成为Swin成员正式出道,至今长达两年。这期间他演过电影,演过偶像剧,参加过中韩合资的大型偶像综艺《星动亚洲》,而且拿过前15的名次。


换言之,他早已不是素人,甚至也早已不是练习生。他在节目中展现出的压倒性优势,恰恰是因为,比起其他正在养成的偶像们,他已经是这套工业体系下生产出来的“成品”。他的成功不是意外,而恰恰证明了一件事:这套偶像工业的体系,起作用了。


如果说“反抗”作为一种精神需求,能够引发共情的范围是随着情况的变化而变化的。但实力碾压下的“纯粹优秀”,是更加容易被所有人认可的竞争结果。

 

03 杨超越:“废柴人设”的自我修养

 

写到这里,有人要问邦哥了:蔡徐坤是依赖“优秀”脱颖而出,那么杨超越是怎么回事呢?

 

  • “养蛊”式的偶像森林法则

 

“实力说话”跟“偶像选秀”联系起来,会让很多人不习惯。但事实是:相比起王菊式人设需要倚重不可控的外部因素来说,蔡徐坤这类“实力碾压”式的突围,才是偶像工业中常见的“出头”方式。


这跟这个圈子中极其残酷的竞争环境是有关系的。我们以最典型,竞争制度也最透明的48系为例:


今天的SNH48 Group成员超过300人,队伍多达十几支,每支队伍成员都在20个上下,还有预备生制度。在剧场演出之外,这些成员基本处于放养的状态,要怎么突围,完全成为成员自己的课题


这是一个隐性的“赛马机制”,或者说得更形象些,这种方式类似于“养蛊”:只有最强悍,才能活得下来。


在这个残酷的工业体系之下,失败是偶然的,成功却是必然的:你或许只是碰巧没有被选上,但被选上的人,绝对不是碰巧才被选上的。她们是残酷生存法则里面的幸存者,而能够活下来本身即是一种能力。


这种远超一般观众想象的残酷竞争压力,是偶像界的普遍状态。因此真正能够突围的,往往是从商业价值,到业务能力,乃至个人品行,各方面都能形成碾压性优势的成员:


SMAP中的日本全民偶像木村拓哉、号称AKB48不动ACE的前田敦子、宇宙少女中号称“一人奶全团”的程潇,以及单飞前曾是SNH48绝对ACE的鞠婧祎,不外如是。


但在《创造101》里,出现了一个看似另类的“废柴”:杨超越。


 

  • 依旧是工业体系不完备的“实验性”产品

 

杨超越在传统偶像饭圈的口碑差到近乎一场灾难,这里面有一个逻辑是:传统偶像饭圈习惯了上述残酷的竞争,“小偶像”千千万,在供远远要大于求,且成为粉丝要花费巨大精力和金钱的情况下,Pick一个人,是需要逻辑支撑的理性决策过程,而不是脑子一热的看谁顺眼就好了。


而对于非传统偶像圈子的大众来说:喜欢是没有什么理由的,它是纯粹的感性举动,你会不会唱歌跳舞都没有什么关系,我看你顺眼就好了。


由于对“偶像生存环境”存在一定的认知偏差,让以这两方为代表的人们产生了巨大的矛盾冲突。但核心的矛盾,是杨超越“闪光点”的不够突出和“服众”。


事实上,偶像圈子从来都不缺“废柴”人设,其中有两个代表性的人物:日本的指原莉乃,和中国的曾艳芬。


前者现在是如今的日本48系第一人,虽然背过“废柴”人设,但却以公认的高情商,和极高的综艺天赋诸称。


后者曾经是SNH48的两届“神七”,颜值相当出色,脱口秀能力惊人,是2016年SNH48能够爆炸性增长的功臣人物。


在邦哥看来,“杨超越”所引起的争议,与“王菊”的爆火一样,都是工业体系建设过程中出现的探索和实验。


作为人设的完成度来看,无论是指原莉乃,还是曾艳芬,都比杨超越更加“成熟”和有卖点。


目前为止,似乎《创造101》的节目中,杨超越尚未有一个真正明确的闪光点被开发出来。我们看到的通常只有两样标签:一是颜好,二是努力。


但这个圈子,第一个不缺的就是颜好的小偶像。至于努力——让邦哥用很喜欢的一段话作结吧:

 

“在这个赛场上,努力是最不值得拿出来夸口的东西,因为这只是基本。是人人都会做到的,是最底层最渺小的东西。搞清楚这一点,再向高处攀登吧!”

 

与君共勉!

 

- END -



MORE | 更多精彩文章


推荐邦哥的好朋友“毒舌科技”,ID:dushekeji

商务合作请加微信:bangcbd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