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市场规模将达5000亿,预制菜“热度”持续发酵,餐饮商家跑步进场
疫情期间餐企涉足预制菜有一定偶然性,但由于疫情不确定因素的长期存在,餐企发力预制菜似乎正在从可选项变成必选项。
作者丨陈晓
编辑丨房煜
图源丨摄图网
疫情的反反复复,使得餐饮业在2022年遭遇了全行业的至暗时刻。
为了自救,餐饮企业也竭尽全力,积极开展各种方式维持运转。外卖、社区团购、餐饮零售,能尝试的办法都在尝试。最近,他们又不约而同地盯上了近几年大热的“预制菜”赛道,有条件的企业,正马不停蹄地跑步入场。
预制菜其实是个比较宽泛的概念,也并非近年才有的新事物,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预制菜更倾向于TO B端销售。而在2020年开始的疫情之后,红透半边天的“宅家消费”直接刺激了C端消费预制菜的加速。
在上海、北京堂食暂停期间,居民在家用餐频次和客单都有明显增加。仅“五一”期间,北京市预制食品的供应就增长了近10倍,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线下门店业绩的空白,算是餐企“自救”的思路,有些餐饮店甚至以此为契机,推出更多预制菜新品,为增长寻找新曲线。
创业邦了解到,北京、上海的诸多餐饮企业例如全聚德、海底捞、西贝、新白鹿等,都主动增加了预制菜食品的供应,包括速冻蔬菜、火锅丸子及家常菜料理包,试图让消费者在家通过简单烹饪享受到堂食的味道。
从投资角度看,无论是一级市场还是二级市场,很多企业都热衷给自己贴上预制菜的标签。
疫情期间餐企涉足预制菜有一定偶然性,但是,由于疫情不确定因素的长期存在,餐企发力预制菜似乎正在从可选项变成必选项。而从整个预制菜市场来看,餐饮企业的加入,势必会搅动预制菜的发展格局,加速整个市场规模的扩大。
为何餐饮大佬扎堆预制菜?
做预制菜的队伍中,有不少老品牌。早在2020年初,海底捞就以“开饭了”为品牌推出过预制菜。而今继续在产品研发上发力,推出小龙虾预制菜。据统计,上市第一周日销量就达到1万盒。
供应链企业蜀海从海底捞独立后,供应链企业聚焦原材料及中餐半成品供应,如今SKU已过万,还给7-11、丰茂烤串等大型连锁店供货。
北京餐饮老字号全聚德,专门推出了新品牌“川老大”,专做川味预制菜,并将在6月底上新3-4款预制菜新品,而全聚德旗下的四川饭店、丰泽园抢先在4月底、5月初推出预制菜新品,数量均不少于4种。
西贝紧跟预制菜风口,斥资10亿在天津自建中央厨房,为旗下预制菜品牌“贾国龙功夫菜”保驾护航,菜品涉及八大菜系、30多个SKU,被当做未来十年的核心业务。而疫情期间接受采访,创始人贾国龙首度松口,坦言西贝会考虑上市,原因也是“预制菜需要做大规模,而规模效益必须有资本进入”。
当然,还有很多餐企在跨界组局进入,跟传统预制菜企业联手推新品,比如毛肚火锅巴奴,联合眉州东坡旗下川味预制菜品牌王家渡,推出了短保质期的低温午餐肉。
杭州中餐连锁餐厅新白鹿在疫情期间,联合预制菜供应链企业推出了30多种预制菜菜品,从今年开始,正式增加了预制菜品类。
4月开始,新白鹿在饿了么等外卖平台上线销售预制菜品,5月以来,白灼熟虾、手包春卷等预制菜更是成为了南京东路等门店的热门外卖菜品。
虽然预制菜从投资角度看,正在成为一个小风口。但是餐饮人选择预制菜,也不是跟风,最主要的原因是应对瞬息万变的市场的需求。“第一是预制菜可以减少人力成本,其次也可以缩小厨房面积,另外制作标准统一,保证口味的稳定和食品的安全,新白鹿餐厅上海负责人许芳对创业邦说。
也就是说,预制菜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原材料、租金和人工成本的压力,盈利的想象空间被放大,此外预制菜的高度标准化,也给了连锁餐饮管理品控的底气,在堂食上做到如西式快餐般的稳定输出,提升翻台率。
“我们在两三年前就在观察预制菜赛道,预制菜的头部企业发展势头迅猛,一边做市场调研,一边跟供应链开展合作。”许芳介绍,在今年疫情的催化下,新白鹿加速了预制菜的布局,与味知香、蜀海等供应链合作,研发推出了30多种SKU,包括其原创的拳头产品和合作菜品,并通过社区团购、饿了么、美团等外卖平台来售卖。
据其介绍,新白鹿在5月份预制菜销量在100万左右,和正常堂食的的毛利率相比,预计高出10%左右。
从数据上来看,预制菜给受疫情所困的餐饮企业带来了一些曙光。预制菜作为一个新品类,特殊时期也给新白鹿带来了新的客群。饿了么数据显示,4月以来,新白鹿上海购买预制菜的用户中四分之三是新客,预制菜带来的新客占比约达两成。
预制菜兴起的背后,其实是餐饮供应链需要更加快捷、高效的诉求。
“原来我们在餐饮店或者酒店经常看到九转大肠之类比较复杂的菜,需要摆盘、雕花的菜品。现在基本在快时尚餐厅很难看到了,因为商超翻台率、人工成本等因素的制约,这种工序复杂的菜已经没有办法让我们生存下去了。”许芳对创业邦说。
餐饮企业做预制菜胜算如何?
无论有没有疫情的影响,预制菜市场的整体规模正在逐渐扩大,是不争的事实。
2021年,中国预制菜市场的规模就达到3459亿,据艾媒咨询预测,未来预制菜将以20%的增长率逐年上升,2023年中国预制菜规模可能将增至5165亿。
但此时,市场的竞争也愈发激烈。扎堆入局预制菜的餐企,面对的不仅有味知香、安井、龙大、思念等这些正统预制菜食品企业,还有近年来吸金无数的麦子妈、叮叮懒人菜、珍味小梅园、轻烹烹等新锐预制菜品牌。另外,盒马、叮咚买菜、每日优鲜等线上平台都在开发上线自有预制菜品牌。
一时间,餐饮企业、零售平台、传统供应链、新锐消费品牌在预制菜赛道中陷入了混战。
据饿了么预制菜业务负责人黄震介绍,目前平台上做预制菜的商家主要有三种类型:一种是综合性商家,例如叮咚、每日优鲜,提供切配好的生鲜品;第二种是做加热即食食品的大型品牌餐饮商家,大家熟悉的例如西贝、海底捞;第三种是具有城市化特色的城市商家,例如成都做冒菜、东北做血肠的预制菜商家。
从外卖平台看当下整体供销的情况,综合性商家的体量还是最大的,中长期来看,预计大型餐饮商家、城市特色商家的增长空间也非常大。
也就是说,在预制菜整体蛋糕尚未分完的过程中,每位参与者都有可能分得一杯羹。
而据京东方面的数据显示,5月23日-6月1日,京东生鲜预制菜成交额同比增长超200%,销量同比增长接近200%,正大、西贝、安井、眉州东坡、王家渡、周黑鸭等部分合作品牌的预制菜类目在销量上同比增长超一倍。
而对大部分餐饮企业来说,预制菜是“做大蛋糕还是抢蛋糕”,全聚德集团总经理周延龙认为,预制菜是餐饮消费在家庭消费层面的延伸,未来“预制菜+堂食”的模式将共同构成餐饮市场。
许芳也表示,预制菜更多是新白鹿餐厅销售菜品的补充形式,丰富品种的同时降低一定的损耗,面对的竞争还是餐饮企业间的竞争,与预制菜供应链企业更多是合作关系。
预制菜赛道的蛋糕虽大,但整体来看,目前预制菜行业还存在诸多问题。比如集中度低、区域发展不均衡、规则规范不统一、进入门槛低等。
从盒马、叮咚买菜、每日优鲜等线上平台的评价来看,“味道不足”、“缺乏烟火气”成了预制菜餐品体验被诟病之处。
入局者要想端稳预制菜这盘大菜,仍需要组织、标准等行业约束。
今年预制菜的行规标准相继而来,4月16日,首个全国公益性预制菜行业自律组织,“中国预制菜产业联盟”在京成立,联盟将以产销对接为核心,帮助预制菜生产企业对接十万B端采购商渠道和千万消费者平台。
针对预制菜中较为成熟的子品类“佛跳墙”,京东超市、中国预制菜产业联盟联合发布了电商渠道首个“佛跳墙预制菜标准”——《佛跳墙预制菜产品标准规范》。后续还将计划发布“低温午餐肉”、“烤肠”、“牛肉丸”等其他相关预制菜品类的标准规范。
当预制菜有了标准,行业有了规范,这条赛道才会真正有序健康的发展。预制菜是未来餐饮不可避开的趋势,口味控制也是把握无数C端消费者的关键,即食、即热、即烹、即配预制菜如果能无限接近“厨师味道”,或许那时,预制菜才能真正成为居民餐桌市场的主流角色。
找靠谱商机,关注创业邦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