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复旦学霸到创业者,创赛冠军的科创逐梦之路
这里有热爱探索的本硕博和MBA
也有成长迅速的青年教师
欢迎来到 [Hey!年青人]
本期主角:朱向莹
2021年复旦管院“聚劲杯”创业大赛冠军
复旦大学遗传学博士
复旦大学MBA、复旦科创领袖营校友
认识她——
保送复旦、硕博连读,多年求学生涯淬炼了朱向莹高水准的科学素养与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十年职场路,从无到有陪伴创业企业走到科创板的门口。2017年,她重返校园,通过就读复旦MBA完成了从团队管理者向企业经营者的华丽转型。
2020年独立创业,短短两年光景,朱向莹创立的恒驭生物迅速成长为医药行业三方检测机构知名企业之一,恒驭生物“创新药物质量及药理药效检测平台”项目更是荣膺2021复旦管院“聚劲杯”创业大赛“聚劲大奖”。
“豁得出去、拒绝躺平”是她时常挂在嘴边的话。敢梦、敢干,是她精彩人生的真实写照。
可以继续做科研,怎么想着去创业?
复旦培养了我全面且扎实的科学素养,更激发了我对于技术本身的热爱。尽管当时有留校的机会,但我总觉得还是应当多多深入产业链,希望可以用所学的技术解决更多实际的问题。
其实现在谈起科创企业,大家好像都有一些刻板印象,觉得科学家与企业家之间有着很鲜明的差别。而我认为,真正优秀的科学家与企业家在很多地方都具有相似之处:科学家要完成一个科学的验证的逻辑闭环,需要先有假说,然后去设计一系列的实验,通过观察、记录,来证明或者证伪这个假说;而企业家也是一样,需要先有一个商业逻辑,然后不停地去整合资源、解决市场问题,最终验证或者证伪自己的商业逻辑。
所以我觉得,好的科学家需要有企业家的思维,好的企业家也更要有科学家的思维,才能真正成就杰出的科创企业。
在事业上升期,为什么重返校园读MBA?
当时我刚刚从科研人员转向企业管理岗位,觉得自己一直以来的路线太偏技术了,希望能够对公司运营、供应链、财务、组织等方方面面的知识进行系统地梳理和学习,深入了解企业的经营管理之道。而复旦MBA的课程更好地帮助我们把握商业底层逻辑,让我开始了从企业管理者到企业经营者的成长蜕变。
在管院学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我深刻地记得我在MBA入学的第一天,就发现班上优秀又努力的人实在是太多了。整个视野格局瞬间被打开,知识领域也得到了极大的拓展。
我们的HRD管华也是MBA学习小组的同学,大家彼此了解和互相信任,怀揣着对科创赛道的共同憧憬,携手向前,这是一种非常良性的状态,我很感恩。
其实,我的管理能力是在“野外游击战”中磨炼的,尽管实战经验也算丰富,但还是非常有必要结合理论去进一步复盘,而管院的平台则给了我继续成长的机会,也帮助我在后来的创业路上变得更加自信且笃定。
描述一下创业后的生活状态?
其实我的前十年也算是在一家创业公司,单纯从忙碌的程度上说,几乎没有差别的,但是由于角色和责任不同,所以操心的事情类型不太一样。
现在创业的方向,团队的状态,都是我内心非常认可的,所以就很容易被使命和团队激励,几乎每天都是能量满格的状态,即便遇到一些挫折,也都是很快可以“回血”。
所谓“压力”,是来源于事情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才转化为一种情绪,所以我还是更愿意尽可能抛掉情绪,回归事情,跟团队去讨论和拆解压力的源头,只要核心团队能够达成共识的,所有压力都会化成动力。
心情不好的时候,我会选择暂时放下工作陪伴家人,跟他们聊天和分享,他们的鼓励和支持都会让我的心情瞬间明亮起来。
穿越疫情,有没有最难的时刻?
特别凑巧,我是在2019年底的时候开始辞职创业的,刚离职的时候新冠肺炎疫情还没有出来,等到真正开始创业以后疫情一下子来了,然后整个世界瞬间静止,我一度感到非常绝望,不过好在后来生物医药又一下子火了起来,整个行业重新步入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
这种大起大落,让我很强烈地体会到,外部环境我们永远都把控不了,我们唯一能控制的就是自己的选择。
如果问我对于创业后不后悔,答案肯定是不后悔,因为我相信如果注定是要选择出来闯闯的,永远是越早做越好。越到后面,顾虑就越多,沉默成本也越高,体力、精力可能也会跟不上。
你认为,企业家最重要的特质是什么?
相信自己是这个领域最专业的,相信自己能够把事情做好,相信自己能够得到市场的认可。如果连你自己都对这条赛道没有信心,那么又怎么可能指望吸引他人跟着你干?又怎么能够指望客户对你有信心呢?
有没有心里话想对创业者说?
使命召唤,是创业的核心前提。事实上,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创业,在正式开始创业之前,我们都必须扪心自问是不是真的被使命所召唤。创业是一条不归路,真豁出去需要巨大的心理能量做支撑,否则的话打打工其实也挺好,现在整个行业薪资待遇都在高速增长。
足够聚焦,是创业成功的关键。有些初创企业上来就是什么都可以做,讲非常漂亮的故事,得到资本市场的青睐和追捧。但事实上,我个人观点是,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一个初创企业想要在一个巨大的市场里面实现差异化竞争是非常困难的,很多看似漂亮的故事实际并不成立。所以,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能够抓住一些大厂暂时还不太关注的市场,把握这个市场尚未被很好满足的需求痛点,反而有助于企业走向成功。
附赠一个冠军锦囊
创业大赛冠军说:
不可或缺的创业“三板斧”
战略
对于初创企业,一定要想清楚自己的核心商业逻辑到底是什么。在这方面,科创领袖营对我的帮助非常大,无论是战略课程学习还是IPO流程辅导,亦或是组织管理与赋能,各方面都讲得深入且透彻。
文化
在新型组织形态下,用什么样的文化来把大家凝聚起来至关重要。你把一帮优秀的高学历人才组织在一起打仗,肯定就不能够简单沿用传统企业的方式来进行管理与考核,我们得多从人性的角度,合理创建属于自己的企业文化,才能真正凝聚力量。
人才
拥有人就拥有了全世界,对于生物医药赛道尤其如此。可以说,越是细分的赛道,如果你能争取到这个赛道里面绝大多数的人才,那么企业就能在激烈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
* 本文根据《上海日报》记者王艳琳采访内容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