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加盟商转店、供应商被拖欠巨款 投资女王徐新看好的NOME怎么了?
仅仅一年时间,NOME便从进驻高端商超转向进入下沉市场,做起了当初被陈浩认为“必死”的十元店,是什么让陈浩的创业逻辑来了如此一个大逆转?对于NOME的加盟商、供应商们而言,能否顺应这一模式转向?
日前,生活家居的新零售品牌NOME(诺米,由于显示问题,下文提及的NOME均为陈浩创立的带上标的NOME)对外宣布“已于2018年底完成了由红杉资本和华兴资本共同领投,天图资本、今日资本跟投的B轮融资,融资金额达6亿元人民币。”
当被问及融资后规划,NOME的创始人陈浩指出,会将B轮融资中的2亿投入产品研发与品牌推广,另外4亿投入新业务的开发。
值得关注的是,在谈及新业务时,这位被称之为“投资女王徐新投过的年龄最小的创业者”却做出了一个“出尔反尔”的战略决策——他想探索“诺米超级十元店”,并计划在今年9月开出门店。
时间回溯至2018年3月26日时,陈浩还言辞犀利地指出,“新生产力注定会埋葬落后、腐朽的旧生产力。”在他口中的“旧生产力”指的是以“广州阿富”为代表的“十元店”商业模式。这位85后青年在彼时认为,在NOME新零售模式的“创新革命”下,“十元店”模式终将会被抛弃。
尽管陈浩解释其“超级十元店”的“超级”表现在模式上加入了“线上联动”的体验创新,但他同时也指出,“国内十元店做的不纯粹,面积小,款式少,价格也调高了。我们就做全场十元,全场不超19.9元。”
仅仅一年时间,NOME便从进驻高端商超转向进入下沉市场,做起了当初被陈浩认为“必死”的十元店,是什么让陈浩的创业逻辑来了如此一个大逆转?对于NOME的加盟商、供应商们而言,能否顺应这一模式转向?日前,经济观察网记者从接近NOME的人士处获悉,不少加盟商向NOME方面申请退店未果之下,开始寻找机会进行转店,而供应商们更是出现催款、压货、停供现象。
对此,经济观察网记者也进行了一系列调查采访,还原NOME及其上下游产业链的真实处境。
李成算得上陈浩创业历程的亲历者,从当年陈浩创立KM快时尚品牌,到后来做起“新零售”NOME,这也让李成在“坑”里踩得越来越深。
原来,作为KM的加盟商,李成曾在北京、沈阳开了两家品牌店,但自2017年出现盈利下滑后,“一个品牌店铺50万押金。”当他向陈浩提出退店想法后,“他提出来让我直接转为NOME的加盟商。”从服装到家居用品零售,李成也想试试,“万一成了呢?其实也没想这两家店能多赚钱,只要不亏损就行。”据李成透露,其他NOME的加盟商的店铺押金都在60万,而他算是特殊的一个,“打折优惠了”。
不过,真正经营NOME店后,李成才意识到起初想得依然乐观了。两家店铺都开在高端商超里,即便在装修之初用了熟悉的包工队,节省了一小笔,但李成透露,NOME的店铺无论是拿地价格、人员工资等都高出不少,单店的营业额在开业两三个月后就开始下滑了。
尽管李成嘴上说着“两家店拿在手上,以后做点什么都可以”,但当经济观察网记者化名为店铺买家的合作伙伴,与其沟通时发现,谈到转店,李成依然是迫切期待的。
“怎么着也得拿回两家店的押金100万。”李成说只要和陈浩提出退店的事,对方就打“感情牌”,还不如找到合适的买家出手,“止损最重要。”
李成并不是最为迫切来见买家的加盟商,一下子与陈浩签约了北京、河北、河南、东北近五家店的刘芮,面对买家更是急切。
她最为关心的是转店的同时是否能将此前和陈浩签订的合同一并转接走。原来,自2018年11月签约经营NOME门店以来,经营也就4个多月时间,门店的营业额走势就让刘芮心里感觉不踏实。
与刘芮一样,眼看着营业额在经营三四个月后出现50%的差距,让来自西安的NOME加盟商林伟也着急了。
“拿地价格、装修费用、人员成本都高得不行。”林伟坦言,加盟NOME,以上都得按照NOME的规定走,自己就像一个投资员,只要去付钱谈落地商场就行,而最终的经营困局却也是留给自己解决。
而记者从成都某加盟商的两家店的销售数据中看到,其中1店在2019年1月的销售额在47.33万元,客流量在70499,然而2月的销售额却直降10万至37.27万元,客流量仅为43394人。
2店在今年1月的销售额为37.80万元,客流量为37686人,2月的销售额为28.84万元,客流量为30168人。
在林伟看来,这样逐月递减的销售额和客流量,就是在用事实说话。他向经济观察网记者透露,“现在的大环境是十家店里,也就一两家盈利。”
“我记不清每家店的流水,但总体来说,的确是不如预期的。”除却门店的经营状况让刘芮不放心外,原来门店的装修费用在签约时承诺会有3成的补贴,在经营三个月后反给加盟商,可刘芮从2019年2月开始催问NOME公司,得到的回复只有一个字“等”。
记者拿到了一份北京房山龙湖天街店加盟商与广州诺米管理品牌有限公司签订的市场经营服务合同,每个店铺的保证金在60万,门店装修是3000元/平方预收。
合同的白纸黑字写着的,加之作为加盟商的刘芮的真实情况,记者了解到,NOME一直将尾款拖着未与加盟商结算。
林伟共加盟了两家店,“未来不到三个月,就得有亏损的态势了。”他强调,如果十家店,有七八家在赚钱,自己怎么也不会有转店的想法。
在向NOME公司问询后,林伟得到的回复是“如果确认要退店,就发流程,一个月之内办理。”压根等不及的林伟坦言,“出于加盟费的考虑,必须转店。”
除了与林伟相似的经营问题,让刘芮下定决心转店的是,进入3月后,部分门店的货品开始出现断供,有些货品还出现残次问题等。
就刘芮提及的货品问题,经济观察网记者经过多方取证,与NOME的供应商取得了联系。
作为NOME门店一部分T恤和针织衫的合作供应商,某服装公司老板陈红算是较晚与陈浩进行合作的。即便如此,她向记者透露,“陈浩拖欠货款都差不多四五百万了。”
被NOME拖欠货款的供应商里,陈红不是孤例。据她了解,“我周围加起来应该有两个亿了。”陈红进一步指出,“像她这样做T恤的,欠款算是少的,还有做牛仔裤、羽绒服的,陈浩拖欠七八百万的多了。”
在暗访中,陈红讲到单就合同条款利,他们可以用法律保护自己,“只是时间问题,不怕陈浩不给钱。”原来,陈浩给了陈红一个“缓冲”的时间期限,3月20日一笔,之后4月份、6月份相继还款。
不过就记者暗访了解到的情况是,截至3月21日,陈红目前还在等着。
“已经终止接NOME的单。”陈红讲到,在接完近9万多件的一单后,她退掉了两单,自春节后一张NOME的单都没接。
正如陈红所言,为NOME供应冬季服装的厂商负责人朱君则是被陈浩拖欠的一个“大头儿”。
“我一直以为是600万,结果让财务算了下,起码还差我800多万。”朱君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我昨晚又没睡好觉。”
在暗访中,朱君告诉记者,陈浩起初就是做服装生意的,所以服装的供应商资源他不缺,可能这就是后来做NOME会大量拖欠服装供应商的钱的原因,“陈浩首先要保住比较弱势的地方”。在朱君看来,陈浩对于服装供应商不当回事,是因为NOME缺乏的是一些小商品供应商,这对于陈浩而言也是劣势。
据朱君透露,陈浩与他之间的帐期是半年,“本该在去年10月份时就付款,但就付了一点点。”朱君说,陈浩就像挤牙膏那样,每次给个10万20万,但整体就拖欠了七八百万。
就目前来看,陈浩及NOME还在照常运作,并选择在这个节点公布其融资消息,让经济观察网记者不禁要与上述一系列暗访结果加以关联。
在记者调查暗访中获悉的,加盟商提及的店铺保证金、各种尾款,加之NOME拖欠各个供应商的欠款,可以偿还吗?
经济观察网记者从公开资料获悉,成立于2017年的NOME到目前已正式完成三轮融资,此前分别是今日资本领投A轮及红杉资本领投、今日资本跟投的A+轮,至今累计融资超十亿元。
但陈红在暗访中曾透露,陈浩给服装供应商下的单量过大,像她接一单就近10万件,但从NOME门店的真实销售情况来看,库存必定存在积压,如此导致流动资金受阻,更在预料之中。
“本来做服装赚很多钱就不现实。”朱君近来一直很晚才能入睡,想到陈浩拖欠的钱,他甚至不敢想,“如果他申请破产了,我们怎么办?”
像陈红、林伟这样的供应商,陈浩在这里的欠款高则数亿,低则数百万,即便将对外公布的6亿“火线融资”用于补窟窿,结果都未可知,何况陈浩还说着要拿这笔钱去投入品牌宣传和开发新业务?
来自广州诚和管理投资有限公司的执行董事程子文,此前参与过美团等的投资,也正因此对华兴资本也有所了解。谈及NOME近来刚刚公布的于去年底完成的B轮融资,程子文在接受记者暗访时也表达了他的质疑。
在程子文看来,他的判断建立在两大依据上,“按说已经融资三个月了,可到目前为止NOME都还没有做工商变更。”其次,程子文认为NOME陈浩还没拿到全部钱,“可能连三分之一都没拿到”,他透露,一般对于投资方来说,只有企业的经营业绩达到了一定指标才会给全款,就目前NOME的真实发展状态而言,全部钱到账很难。
对于程子文所言的第一依据,经济观察网记者也登陆天眼查进行查询,在广州诺米品牌管理有限公司的变更记录里,并未看到相关B轮融资的信息显示,最新的一次投资人股权变更还停留在去年5月时。
此前在商标品牌之争时,陈浩曾怒怼名创优品创始人叶国富的“十元店”模式走不通,短短一年时间过去,陈浩本人却要做“十元店”,其考量又在哪?
对此,记者多次致电陈浩本人,未能获得回复。但透过现象看本质,如今NOME在全国范围内“疯狂”开店,数量暴增之下反而展露了其掣肘:加盟成本趋高、加盟商亏本转店、供应商催缴欠款等问题,都已经让NOME存在挤兑风险。
就NOME后续的发展问题及陈浩所讲的新业务探路,记者还将进一步追踪报道。但对于加盟商与供应商能否拿回本钱,这也只有陈浩能给出答案。
(为保护采访对象,文内李成、刘芮、林伟、朱君、陈红均作化名处理)
洞察变化的商业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