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谷雨养生七件事,少做一件都不行!

秒懂国学 2022-10-07

谷雨,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六个节气,谷雨,源自古人“雨生百谷”之说。它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同时也是播种移苗、埯瓜点豆的最佳时节。


“清明断雪,谷雨断霜”。谷雨节气的到来意味着寒潮天气基本结束,气温回升加快,大大有利于谷类农作物的生长。


《群芳譜》:“谷雨,谷得雨而生也。”


《通纬·孝经援神契》:“清明后十五日,斗指辰,为谷雨,三月中,言雨生百谷清净明洁也。”


天文学规定,太阳在黄道上运行到达黄经30°时为谷雨,这一般都落在每年的4月19-21日。到这时节,田中的农作物特别需要雨水的滋润,有“春雨贵如油”的说法,中国古代的农业是“靠天吃饭”,只有天上下雨,地上的百谷才能生长,而这时雨越来越多,百谷丰收有望,“雨生百谷”,故名谷雨。


据《淮南子》记载:仓颉造字,是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黄帝于春末夏初发布诏令,宣布仓颉造字成功,并号召天下臣民共习之。由于仓颉造字功德感天,玉皇大帝也便赐给人间一场谷子雨,以慰劳圣功,这就是现在的“谷雨”节气。

谷雨三候


第一候萍始生:谷雨后降雨量增多,浮萍开始生长


第二候鸣鸠拂其羽:接着布谷鸟便开始提醒人们播种了


第三候为戴胜降于桑:然后是桑树上开始见到戴胜鸟


谷雨前后是牡丹花开的重要时期,因此牡丹花也被称为谷雨花。“谷雨三朝看牡丹”,谷雨时节赏牡丹的习俗已经绵延千年。


牡丹开放以后,酴醾、楝花依次开放。

节气民间习俗


“雨生百谷”,谷雨是降水类节气。“谷雨不下,庄稼怕”,雨量充足而及时,农作物就能茁壮生长。谷雨是春季最后一个节气。


这个时候,冬小麦进入孕穗抽穗期,养蚕进入关键时刻,茶农忙于采摘、加工茶叶。于是相关的习俗就形成了:灭虫杀蝎、敬祭仓颉、赏花品茶等。


1饮茶


谷雨茶也就是雨前茶,是谷雨时节采制的春茶,又叫二春茶。民间传说真正的谷雨茶能让死人复活,可想这真正的谷雨茶在人们心目中的份量有多高。


春季温度适中,雨量充沛,加上茶树经半年冬季的休养生息,使得春梢芽叶肥硕,色泽翠绿,叶质柔软,富含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使春茶滋味鲜活,香气怡人。


茶农们说,真正的谷雨茶就是谷雨这天采的鲜茶叶做的干茶才算是真正的谷雨茶,而且要上午采的。


茶农们把这天采摘来做好的茶留起来,给自己喝或用作来招待客人,他们在泡茶给客人喝的时候,会颇为炫耀地对客人说:“这是谷雨那天做的茶哦。”言下之意,只有贵客来了才会拿出来给人喝。


2渔民节


在我国北方沿海一带渔民们,过谷雨节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到清朝道光年间(1821)易名为渔民节。由于谷雨这天,沿海的渔民祈求海神保佑,出海平安,鱼虾丰收。故今天富裕起来的渔民,在谷雨这天,隆重举行“祭海”活动,向海神娘娘敬酒,然后扬帆出海捕鱼。


3禁蝎


清乾隆六年《夏津县志》记:“谷雨,朱砂书符禁蝎。”旧时,人们在谷雨日画张天师符贴在门上,名曰“禁蝎”。陕西风翔一带的禁蝎咒符,以木刻印制,画面中央雄鸡衔虫,爪下还有一只大蝎子。“禁蝎”的民俗反应了人们驱除害虫及渴望丰收平安的心情。



4走谷雨


古时有“走谷雨”的风俗,谷雨这天青年妇女走村串亲,有的到野外走一圈就回来。


5摘茶


南方谷雨摘茶习俗,传说谷雨这天的茶喝了会清火、辟邪、明目等。所以谷雨这天不管是什么天气,人们都会去茶山摘一些新茶回来喝。


6食香椿


北方谷雨食香椿习俗,谷雨前后是香椿上市的时节,这时的香椿醇香爽口营养价值高,有“雨前香椿嫩如丝”之说。


7祭仓颉


谷雨祭祀仓颉起于何时无人考证,祭祀历经数千年,而约定成俗。在陕西白水史官乡每年谷雨都要举办仓颉庙会,并于谷雨这天公祭或民祭仓颉。


养生谨记七件事


谷雨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源自古人“雨生百谷”之说。同时也是播种移苗、种瓜点豆的最佳时节。谷雨节气的到来意味着寒潮天气基本结束,气温回升加快,大大有利于谷类农作物的生长。


谷雨前后15天,脾处于旺盛时期。脾的旺盛会使胃强健起来,从而使消化功能处于旺盛的状态,消化功能旺盛有利于营养的吸收,因此正是补身的大好时机。


但是随着气温不断回升,这个时候人们易发感冒、咳嗽等疾病。面对春季肝木旺盛、脾胃衰弱我们又该如何调养呢,在“少酸多甘”的大原则之下,吃好喝好,迎接盛夏的到来,小编给大家准备了谷雨养生要做的七件事,看看都有哪些吧!


1柔肝疏肝


从中医养生的角度讲,春属木,与肝相应。立春之后,体内肝气随着春日渐深而愈盛,在清明、谷雨时节达到最旺。此时如果七情不畅,会影响肝的疏泄和阳气的生发,导致脏腑机能紊乱。因此,柔肝疏肝,调畅情志也是这一季的养护重点。


应对方法:在日常饮食中,可以适当进食一些酸味食品,如山楂、橘子、葡萄等,但是,酸性食物摄入过多会损害脾胃,所以要适量食用。


2健脾和中


中医认为,脾属土,为内脏平衡中心。少思节虑,不争名,恬淡清静可养脾。脾中不化为实,不喜食为虚;多疑惑者为脾不安;面色憔悴为脾有伤;喜甜食者为脾气不足;痰盛者为脾气湿重。因此,早睡早起,口味清淡,避免厚味肥甘,是护脾的关键。


应对方法:地瓜、山药、土豆、香菇等都是补脾胃的食物,具有补脾、益气的功效,在春天的这个时节不妨食用一些,特别是山药,中医认为山药味甘,归脾胃经,具有健脾补气、补肾固精、养阴养肺的功效。


3防“湿邪”伤身


由于谷雨节气后降雨增多,空气中的湿度逐渐加大,是神经痛的高发期,因此需防“湿邪”侵袭伤身。注意开窗通风,加强保暖,不要着凉,多晒太阳,适当运动。如果已有“湿邪”侵入,在日常饮食中,可增加一些利水渗湿的食物,如红豆、茯苓、冬瓜、薏米等。


应对方法:谷雨时节湿度大,按揉位于小腿内侧、膝下胫骨内侧凹陷中的阴陵泉穴能健脾祛湿。



4泻火泄热


谷雨之后,气温逐渐回升,上火的人又多了起来。中医认为,春天阳气升发,易扰动人体肝胆、胃肠蓄积的内热;加之春季干燥多风,人体较难保持新陈代谢平衡,易使生理机能失调而致上火。


应对方法:点按内庭穴,最好在早7-9点早餐后进行,这时胃经气血最为旺盛。可用大拇指按压或火柴头点压,100次为宜,每天按摩1-2次,有清胃、泻火、解毒的疗效。


5避免接触过敏源


风大沙多是这一节气的显著特点,应尽量避免在浮尘天气进行户外活动,外出时尽可能选择浮尘较轻的时段,并戴口罩或用纱巾蒙头,多喝水,适当多吃些清肺、润肺食物。此外,谷雨前后,杨花柳絮随风舞,很容易引起鼻痒、鼻塞、咳嗽和皮肤过敏等症状,所以如果进行户外活动,一定要做好防护。


应对方法:冷水搓鼻翼,谷雨前后飞絮较多,早晚用冷水洗鼻和揉搓鼻翼,有助缓解过敏。


6早晚适当“春捂”


常言道:“谷雨寒死老鼠”,意思是说,谷雨时节天气忽冷忽热,人易患感冒,应注意保暖。虽然谷雨时气温升高较快,但昼夜温差较大,往往是中午热、早晚凉,因此早晚还应添加衣服,适当“春捂”。但“春捂”也要有度,一般来说,气温超过15℃就没有捂的必要了,如果再捂下去易使火热内生。


7防范风湿病


谷雨后雨水增多,空气湿度加大,风湿病易复发,应小心防范。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关节部位的保暖,不要久居潮湿之地,不要穿潮湿的衣服,少吹风,避免淋雨,天气好时应多到外面晒太阳,适当锻炼身体。如果出现关节肿痛、肿胀等症状,并且日久不见好转,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