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立夏的习俗禁忌与养生,你知道多少?

秒懂国学 2022-10-07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u0398lpwh01&width=500&height=375&auto=0

打开视频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立夏,四月节。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立夏之“夏”本意为“大”,意指作物都开始长高长大了)。


立夏,二十四节气的第七个节气。夏季的第一个节气。


立夏之后,昼长夜短。孟夏时节的正式开始。


立夏三候


《逸周书*时训解》曰:“立夏之日,蝼蝈鸣。又五日,蚯蚓出。又五日,王瓜生。”



一候,蝼蝈鸣 | 田间穴土中的蝼蛄开始鸣叫



二候,蚯蚓出 | 蚯蚓感受到阳气而爬出地面



三候,王瓜生 | 王瓜的藤蔓开始迅速攀爬生长



立夏习俗




在立夏的这一天,古代帝王要率文武百官到京城南郊去迎夏,举行迎夏仪式。


君臣一律穿朱色礼服,配朱色玉佩,连马匹、车旗都要朱红色的,以表达对丰收的祈求和美好的愿望。宫廷里“立夏日启冰,赐文武大臣”。


冰是上年冬天贮藏的,由皇帝赐给百官。

 



立夏吃罢中饭还有秤人的习俗。人们在村口或台门里挂起一杆大木秤,秤钩悬一根凳子,大家轮流坐到凳子上面秤人。司秤人一面打秤花,一面讲着吉利话。


秤老人要说“秤花八十七,活到九十一”。


秤姑娘说“一百零五斤,员外人家找上门。勿肯勿肯偏勿肯,状元公子有缘分。”


秤小孩则说“秤花一打二十三,小官人长大会出山。七品县官勿犯难,三公九卿也好攀”。

 


立夏吃蛋的习俗由来已久。


俗话说:“立夏吃了蛋,热天不疰夏。”


相传从立夏这一天起,天气晴暖并渐渐炎热起来,许多人特别是小孩子会有身体疲劳四肢无力的感觉,食欲减退逐渐消瘦,称之为“疰夏”。女娲娘娘告诉百姓,每年立夏之日,小孩子的胸前挂上煮熟的鸡鸭鹅蛋,可避免疰夏。因此,立夏节吃蛋的习俗一直延续着。



立夏中午,家家户户煮好囫囵蛋(即水煮蛋,不能破损),用冷水浸上数分钟之后再套上早已编织好的丝网袋,挂于孩子颈上。孩子们便三五成群,进行斗蛋游戏。



无锡民间历来有“立夏尝三鲜”的习俗。


三鲜分地三鲜、树三鲜、水三鲜。地三鲜即蚕豆、苋菜、黄瓜(或元麦、蒜苗);树三鲜即樱桃、枇杷、杏子(或梅子;水三鲜即海蛳、河豚、鲥鱼(或鲳鱼、黄鱼、银鱼)。




旧时,人们用赤豆、绿豆、黑豆、黄豆、青豆等五色豆和米煮成“五色饭”,后演变为倭豆肉煮糯米饭,称“立夏饭”。

立夏养生



  中医认为:“暑易伤气”,“暑易入心”。立夏时节,时值乾卦,自然界阳气渐长、阴气渐弱,相对人体脏腑来说,肝气渐弱,心气渐强。因此,夏季养生要以“养心”为主。


  饮食


  在饮食上,常吃坚果能够有效强心护心。如常吃干果、杏仁、山核桃和花生等坚果,都有助于保护心脏。而由于夏季阳气盛于外,阴气居于内,造成前文所说的“苦夏”,所以夏季应多以清淡食物为主,如白菜、苦瓜、丝瓜等。


  夏季养心补心,除了多吃清淡食物,还应多吃些赤色或苦味食物,以养心安神,如小枣、莲子、百合等,这些都能起到养心安神的作用。除此之外,在早晚餐时喝粥和汤类对身体也大有好处,既能生津止渴,清凉解暑,还可健脾祛湿,补养身体。


  养神


  夏季除了饮食养生外,贵在养神。《素问·上古大真论》言:“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说明养神对于养生的重要性。进入夏季,由于天气炎热,人们往往心躁不安,从而产生许多精神方面的不良症状。所以在精神调养方面,夏季应静心养性,清心寡欲,戒大喜大悲。多静心养神,少贪心杂念。


  运动


  夏天是晨练的好时节。中医养生中讲究“冬藏夏放”,也就是说冬季要注意营养和能量的积累,而夏季就要增强身体的新陈代谢能力,所以,晨练是不错的选择。大家应早睡早起,加强锻炼,增强自身免疫力。


       需要注意的是,锻炼虽有利身体,但在夏季不宜运动量过大。由于夏天天气炎热,容易出汗,带走身体的能量,所以,要及时补充消耗的能量。建议在炎炎夏季自备一些降温防暑饮品,比如绿茶、绿豆汤、酸梅汤等,都是止渴生津的养生饮品。


四时天气促相催,一夜薰风带暑来。

夏天来了,

热情四溢的季节来了,

适合和过去漂亮告别。

春天,再见。

夏天,你好。


祝福各位朋友,夏日愉快!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