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内地西藏班35年:归来仍是少年

醍醐 来自喜马拉雅的礼物 醍醐 2021-02-11

这是来自喜马拉雅的

第 1090 份礼物

●●●


↑点击视频观看内地西藏班纪录片《当年离家的年轻人》↑


马尔克斯·加西亚在《活着为了讲述》中说:“生活不是我们活过的日子,而是我们记住的日子,我们为了讲述而在记忆中重现的日子。”
2020年年底,一部“内地西藏班口述史”的纪录片和图书,如乍起的风,吹皱了一池高原寒玉,引发了十几万内地西藏班学子的集体回忆,也看哭了无数因为真情实感而被感染的人。近日,该书作者丹臻群佩,跟醍醐君分享了记录背后的故事。


丹臻群佩

35年,十几万被改变命运的孩子


再度我唱起这首歌,

我的歌中和有风雨声,

归不到的家园、鹿港的小镇,

当年离家的年轻人。

——罗大佑《鹿港小镇》


《当年离家的年轻人》纪录片画面

2021年1月9日,北京西藏大厦,当《内地西藏班:35年35人口述史》最后一场分享会结束时,窗外繁华的北京正华灯初上。人群慢慢离场,迅速融入车水马龙中,仿佛35年前,从西藏来到内地求学,突然被抛进时代洪流的孩子们。


无论是纪录片的主人公,山南乃东区结巴乡地新村的白玛格桑,还是接受采访的次仁扎西、多吉罗布、黄香、巴塔……他们都是被一个政策改变了命运的人。


“内地西藏班”,对于内地朋友来说有点陌生,但在西藏却一直是“梦工厂”的代名词。1985年,国家为了加强对西藏的人才培养,在国内主要城市开设了内地西藏班。4年初中,3年高中,35年来共为西藏培养和输送了十几万毕业生。


对他们来说,“内地西藏班”是打在身上一生的烙印,是梦想的起点,也是心灵的归宿。


丹臻群佩在拍摄内地西藏班口述史纪录片现场

从没有离开过高山的懵懂的孩子,背负着众望背井离乡外出求学,一去好几年。在内地感受到了老师父母般的关心,也对自己的阿爸阿妈念念不舍,带着建设家乡的使命感,在“我不勇敢,没人替我坚强”被迫逞强中一路成长,这群被命运选中的孩子,注定经历不凡。


在很多人看来,考上内地西藏班是件令人骄傲的事情。可是这么些年来,在这条特殊的道路上,他们究竟过得如何,得到了些什么又失去了些什么?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对上海回民中学西藏班初91级、天津红光中学高95级,
卓梦教育创始人罗布占堆进行口述史访谈

丹臻群佩,西藏拉萨人,95后。一个从小就喜欢听故事,未来不管在哪个工作岗位,都立志将口述历史作为毕生使命的人。


作为一位内地西藏班的学子,他太清楚那种十二三岁拖着比自己还重的行囊远走他乡,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城市,好几年都难得回趟家见一面阿妈,喝一口酥油茶的感觉。


也好奇那些走在前面的人,当个人命运和时代命运交契时,他们都发生了哪些故事,有怎样的心路历程?


于是,他决定来当这个倾听者和记录者。


对重庆西藏中学初89级校友、
高争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旦增进行口述史访谈


35人,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世上有一万名读者,
但只有一个《哈姆雷特》。
——丹臻群佩

《当年离家的年轻人》纪录片画面

2019年秋天,在完成了所有筹备工作之后,丹臻在拉萨闹市区租借了一个小剧场,改造成了临时的采访间,去掉所有的繁杂的装饰,舞台中央只剩下两把椅子和一束灯光。


邀请十几万内地西藏班的毕业生中的35位作为代表,口述那段青春岁月。


当灯光暗下来,剧场安静下来,访谈正式开始。丹臻和所有受访者一起,坐上一台时光之车,去追溯真正属于他们的一段青春回忆。


对天津红光中学初87级、高91级,
那曲市文旅局局长达桑阿米进行口述史访谈

时光倒流二十年,他们回到了当年那个天还未亮全家人就起床,阿妈在打酥油茶,阿爸用哈达捆好行李,爷爷一直握着手不舍得放开的出发的清晨;


那个收到阿妈用牛皮纸写了两页的家书,却一个字也看不进去,眼睛里布满了泪水的下午;


那个老师们放弃与家人团聚,留在学校跟自己一起唱着歌跳着舞,看着外面烟花绽放的除夕;


那个离家多年好不容易回趟家,下了车之后,发现家人由于分隔太久没有认出自己,正抱着别人家的孩子嚎啕大哭的哭笑不得的时刻……


还有那个兴冲冲地从外地回到家,爷爷、奶奶、爸爸都从房子里出来迎接,可是阿妈却迟迟没有出来,那时才知道,在自己离家的这些年,阿妈已经去世了的崩溃时刻……


对浙江绍兴中学初92级校友、
团拉萨市委副书记慈旦德吉进行口述史访谈


在访谈中,像这样笑着笑着却突然在沉默中留下泪水的时刻有很多。


每当这种时候,丹臻都会暂停采访,什么也不说,什么也不做,就让他们沉浸在自己的情愫中,慢慢变回当年的那个孩子。


努木:牧区少年变身记


山有三座峰,各自立一方,
但是山上的白羊是相通的。
人有蒙藏汉,各自在一方,
但是心灵是相通的。
——那曲民歌

那曲


35个故事,丹臻说每一个都可以拍成一部电影,例如努木教授。


努木是第二批内地西藏班的学子,也是那曲地地道道牧民的孩子。


35年前,他是当地唯一一位考上内地西藏班的学生,得知消息的当天,父亲奢侈地买了一个大西瓜,两人在一个放牛粪的屋子里把西瓜吃了,努木说,这是他人生中吃过的最甜的西瓜。


出发当天,地区领导都过来送行,嘱咐他们每一个人从地委大院的院子里头,装一把土放在提前精心缝制的布袋里。


听到这里,丹臻眼前浮现了离家第一晚,一个人在重庆看着窗外的场景,那天晚上的心情、温度、甚至月亮的形状都记得清清楚楚。


对天津红光中学初86级、
西藏民艺研究所所长努木教授进行访谈

到学校一个月后,努木就真诚地跟老师说,实在待不下去了,太想回家了。在那段最孤独的日子里,是父亲的书信支撑着他一直走下去。

此外,向来不善表达的父亲还会定期给他买格萨尔王的书,先用布包起来,再用粘土粘上,然后两边各夹一个木板,最后再用牛皮的绳子捆起来,用心保存起来,等到每次见面的时候送给他。

四年后初中毕业,努木第一次回家。先坐火车到成都,再坐飞机回拉萨,到了拉萨之后再坐公共汽车回那曲。车快到那曲的时候,他们看到外面的小山坡,车上所有的学生都哭了……


努木天津红光中学毕业证


撑过了那段孤独难熬的日子,努木现在是西藏民艺研究所的所长,就像是生活在城市里的牧民,为了西藏民艺贡献着他的光和热,也在城市里继续着他的田园牧歌。

虽然相隔了20多年,社会环境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听努木讲述他的故事时,也总是会勾出丹臻心底的回忆。

尤其当听到努木说,某次回到家,才知道母亲在三年前就已经离世……丹臻心里都是小时候每晚入睡前,母亲讲故事哄自己睡觉的画面

这种跨越时空的共鸣,都是因为那个共同的身份。

丹赳:是起点也是归宿


凡我在处,便是家乡。
——丹赳

因疫情原因,作者通过视频方式对重庆西藏中学初86级、
成都西藏中学高90级,现为济南西藏中学丹赳老师进行访谈

内地西藏班对丹赳老师来说同样意义非凡。


1986年,丹赳从拉萨考到了重庆西藏中学。刚去重庆上学的时候,看到操场上穿着短衣短裤跑步的学生,还觉得不好意思。因为那时在西藏,没人穿短衣短裤出门,在他们眼里,短衣短裤就是内衣内裤。


高考后,丹赳如愿考上了华东师范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回了西藏大学语文系。就在所有人都以为丹赳会一直在拉萨这样安稳地生活下去时,丹赳的人生却发生了巨大地转折。


转折来自于新婚妻子田苗。


丹赳在济南西藏中学参加学校运动会


田苗是山东姑娘,结婚后义无反顾跟着丹纠来了高原生活。夏天氧气充足的时候还好,可一到冬天,就会缺氧、头晕,一度症状还特别严重,必须回山东调养。


就这样,新婚夫妇前几年都处于分居状态,这时候丹赳做了一个重要的决定:既然妻子没办法来高原生活,那我就去她的城市。


2011年,经过组织批准,丹赳来到了现在的济南西藏中学工作。他说,从内地西藏班毕业,又回到内地西藏班任教,我是孩子们的老师,也是他们的大师哥,甚至大多数时候,我也是他们的父亲。


在济南西藏中学工作的这些年,丹赳把自己对家乡的感情全部倾注在了那些西藏的孩子身上,生活得非常开心,他也早已活明白了:凡我在处,便是家乡。


1988年郑州四中西藏班谢通门县同乡合影

像努木和丹赳这样被知识改变命运的内地西藏班的毕业生还有十几万,他们被称为西藏的孩子。


就像天津红光中学初86级校友巴塔说的,如果没有内地西藏班的政策,或许我的人生轨迹也都不一样了,但庆幸的是,我有过这条轨迹


可喜的事,当年那些离家的年轻人,基本上绝大多数又回到了青藏高原,反哺这片养育他们的土地。


即使是像丹赳老师这样离开西藏的毕业生,也依然在祖国的某一个角落,做着与西藏相关的工作。


丹臻群佩口述史新书分享会南京站后合影

通过访谈,丹臻为他心中的疑问找到了答案。


当个人命运和时代命运交契时,内地西藏班的孩子选择勇敢立于潮头,乘风破浪,不断奋进,一直往心中的那座灯塔靠近,直至安稳靠岸。


这是内地西藏班的精神内核,也是十几万人的精神家园。



丹臻群佩


丹臻群佩,藏族,拉萨人,中共党员。重庆西藏中学初2008级、高2012级校友;本科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政治系;台湾金门大学公派交换生,该校历史上首位藏族学生;欧盟法律与政治制度研究项目交流生;中国传媒大学硕士研究生,师从中国新闻界代表人物白岩松。现任中华口述历史研究会副秘书长、拉萨市青联委员,主要从事口述历史研究与实践工作,搜集、抢救、记录与传承珍贵家国记忆。


丹臻群佩曾创建全国首个青年大学生法治宣讲团和多民族团结公益组织,发起省级双语特色模拟法庭和百余项公益活动;获评为“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国家“2011计划"司法文明指数优秀调研员、《中国青年杂志》2020年第十期封面人物等。


丹臻群佩新书






【相关阅读】


西藏:一措再措

2021西藏跨年指南

新年台历|国际博物馆唐卡典藏

只有冬天的藏北小城里,我遇见了人生的春天


点击卡片即可转至购买页




点击“阅读原文

寻找来自喜马拉雅的礼物



招聘 | 加入我们,让世界遇见当代西藏!

查看醍醐开放职位


醍醐艺术中心·拉萨

拉萨市仙足岛环岛南路 0891 6626599

醍醐艺术中心·上海

上海市莫干山路50号3-108 021 63152563

醍醐古城店·拉萨

拉萨市大昭寺八廓街转经道东街13号 0891 6500134

醍醐衙门店·拉萨

拉萨市大昭寺清政府驻藏大臣衙门口 0891 6831926

醍醐古树店·拉萨

拉萨市大昭寺八廓街旁拉让宁巴古院口 0891 6549551


 觉得不错就点个在看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