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简介:张冀,影视编剧,代表作《中国合伙人》、《亲爱的》、《少年班》,曾获北京国际电影节最佳编剧奖,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原创剧作奖,2015年凭《亲爱的》获香港电影评论学会最佳编剧奖。
由荣耀和种子娱乐联合主办的荣耀新力量2.0短片大赛自开赛来受到了广泛关注。本届大赛选取54名入围选手组成创作特训营,在5天的特训时间里请来赛事金牌导师和嘉宾导师为大家做主题分享。创作特训营于今日正式开启,导师张冀就自己的经验与大家探讨了电影剧本创作中的几个问题。
关于灵感:依靠灵感 不可能成为职业编剧
张冀:大家好,前段日子有人跟我讲,在剧本写作中很难碰到灵感,他觉得很枯燥,我觉得这还算一个话题,就粗拟了一个主题“编剧创作的几个困难”,想和大家多讲一些和编剧专业有关的东西。
我现在正式做编剧近十年,觉得碰到灵感的几率每年只有10次,就是我每天都在写,每年可能只碰到10次。记住我的话,如果依靠灵感的话,是不可能成为一个职业编剧的,让你成为一个职业编剧的,就是那些没有10次灵感的一年中的那些天。
关于剧本决策: 切忌取悦自己、取悦观众
还有一个比较大的困难就是决策的困难。我近年来通过观察感到,大家看到的烂片,幕后的剧作人员和导演都非常热心,很多烂片都用了很多心血。做决策通常是一帮人关在一个屋子里海聊,当你聊完时通常会有一个大纲出现,这个大纲出现以后,会由编剧去写,到分场,经过无数次讨论之后进入剧本一稿创作阶段,然后二稿、三稿、四稿,越是烂片可能创作的稿数会越多,真的。一般的好片(剧本)可能一稿定乾坤。《社交网络》编剧艾伦•索金,就写了一稿,大卫•芬奇就那来拍了,只做了小的修改。
很多烂片反而经过了很多次剧本修改,我后来觉得可能是决策的方向上出问题了。我下面主要想就决策讲两个问题。
在电影市场至上的时代我们会去取悦观众,但取悦观众不要一概而论。今天看《捉妖记》火了就写捉妖怪,那是典型你对观众没有认识,你对观众有认识就真正写你喜欢的东西。比如我现在谈恋爱很有感觉,我就写个爱情片,加一点喜剧,加一点类型。我就是很喜欢探究秘密,那我就写点悬疑片,就从内心开始。通常很多编剧和新人导演取悦观众都是吃力不讨好,首先你真的不太了解观众需要什么,而且中国有十几亿电影观众,观众群层是很复杂的,而且不太定性,你光想取悦观众实际上是根本不太可能的。
有些人想取悦自己,比如新人导演或新人观众。据我观察,想取悦自己的人通常都是在逃避自己。他们不知道怎么去面对自己的时候,才会去做取悦自己的(事)。因为有时候你要认识到自己是非常难的,可能到40岁之后才有那个勇气真正认识你自己。认识你自己可能最大的价值是认识你自己的界限。
上面两点可能发生在你没有很多的创作经验,也没有很多创作自觉性,甚至对你自己本身缺乏认识的时候,对你造成决策困难。还有第三个方面,投资方急功近利,逼迫你做一些事情,这时候决策会出现方向性问题,不管后期你做任何的补救,那个方向可能都是南辕北辙。
关于创作主题 :如何保持主题与情节的统一
写作,特别是写电影或者写剧本是一个火花四溅的事儿,你每天万念丛生,还有一帮人告诉你这个好那个好。拿《亲爱的》的剧本创作来举例,一个父亲找一个孩子中间可以编无数的桥段,他遇到骗子了,遇到警察了,遇到贼了。而且一个段落和一个段落之间的衔接也有无数种可能,只有一种可能是切合你的主题的,你可能中间要走很多弯路。
你的主题是什么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因为主题是需要提炼的。悉德•菲尔德说,什么是主题,主题就是事儿,就是一堆人在某一天去做一个事儿。很有道理,这样的话你的故事就会凝练干脆,非常简洁,而且会把故事的可能性做得很强。
一定要记住,不管你用何种方式构置你的主题,这个主题一定是有意义的。不是我把这件事儿讲完了就完了。比如做《亲爱的》这个剧本,我们最开始看原始纪录片材料的时候,最开始肯定是愤怒、悲伤,和正常人的情感是一样的。但后期当你以创作人的心态进入这个故事时,你就会想我为什么要讲这个故事,为什么要讲述苦难,为什么不拍个喜剧片呢?首先要学会问自己问题。
主题如此重要,你就不要轻易下判断,要慎重又慎重。因为你以后做的所有事儿都是为这个服务的。当你找到一个真正感兴趣的故事或者题材的时候,要往里走,你往里面走有时候会找到真正的好东西,不要放弃往里走,总有一种主题是适合你的。我经过相对比较长的时间找到了一个,我觉得真正地,可以把这个故事构建起来的主题。主题非常重要,你一旦找准了,所有的事儿都会写得很有意思,因为你所有的事儿都为这个服务,但你找到它是很困难的。
关于情节取舍: 要有创作洁癖 敢于忍痛割爱
在确定好主题后,每一场戏你都要一个字一个字写,导演要一个镜头一个镜头拍,你会容易走马观花,偏离方向。因为你进入到具体的场景的时候,会发现女主人公内心世界比男主人公重要,但显然我们的主题是讲男主人公寻找的价值。怎么办?这时候左右为难,那就要靠你对自己狠一点。即使你自己击节叫好,一旦和主题没关系就要把它拿掉。我见过所有的创作者里最清醒的人是陈国富,任何一场戏如果他觉得不在你的主题内,你写的再好都会把它拿掉。
我觉得编剧应该偏向理工男一点。编剧是理性的过程,当然你必须创作出感性的结果,但中间必须得有逻辑和细节的服务。我们讲到主题与情节的统一,这就是我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创作洁癖。一定是敢于忍痛割爱,只要你的细节和主题对撞的时候,大无畏地清醒选择你主题的东西。
关于人物建构:人性值得书写 要重视人性的复杂和幽微
人性不是道德判断,不是符号书写,它非常复杂,非常幽微。人很宽泛,社会属性、自然属性,人的神性,人的兽性,人的人性都可以来讲,但剧本来讲,可能人的人性最重要。
人性不是符号书写,你单方面下道德判断,这个人我不喜欢,这个人非常自私,这个人非常冷漠,但是另一方面其实人家也有苦衷,可能人家不是按照你的方式生活。我们很容易在把生活中犯的错误放到我们剧本里,是因为我们不了解人性也不尊重人性。
举个例子,《少年派》有句话我非常喜欢,“我们现在的人啊,怀疑所有美好的东西,但是又拒绝相信现实的残酷”。我觉得这讲的就是信仰危机,讲出这个话的人非常了解人性。我认为大家要极端一点,不要做《少年派》说的这种人。你得接受现实的残酷,或者你得相信现实的美好。当然你也可以不极端,但你要学会观察那些极端的人,这样你可以过得很安全。说了这些话,就想告诉大家,人不去做符号书写这个事儿真的很难。
我们经常直接道德判断,你是个坏人,你是个小三,上来一场戏就是逛商店,买各种名牌衣服,那叫写人吗?人性总有个来龙去脉吧,总有一个改变的过程吧,没有改变你总得有前因后果吧。我不是说道德善恶模糊论,你写坏人的时候总得有基本的观念,总得知道他怎么变坏的,是他父母的原因,同学的原因还是前男友的原因,这是哲学的理论。所以,写人性是个工程,这个工程取决于你对自己的认识,你得尊重人性,你得尊重所有人都是平等的。
就像我们听电影配乐、交响乐之类的,一般不会产生道德感,但会有感情,你不会说这是坏的还是好的。我听了贝多芬,会突然有一种激动,但他道德了吗?说教了吗?给你编造任何东西了吗?这就是音乐的魔力。高级的东西是我写出来,观众也感觉不到我有价值立场,但又觉得我写的人很到位。 要模仿音乐写人性。
什么是故事 故事是变化中人的境遇和选择
如果从人的角度来讲,什么是故事?我认为故事就是无常变化中人的境遇和选择。这是我自己对故事的总结,所谓无常变化,就是这个故事的情境变化。在这个情境中我们要看到人的境遇,我为什么要把人的境遇提出来,因为人的境遇是写实的姿态,写现实主义的姿态,你要进入这个人的境遇必须了解那个时代,了解这个人,了解这个人与时代的关系,与社会的关系,与家庭的关系。所以境遇是非常重要的,需要你去书写、建制的。
但是当你自认为找到这个人物的脉络,故事在你的想象下往下走时,通常你会发现往下走了一段以后会打架,因为你会发现人物自己在走,你是俯瞰的所谓上帝视角的人。你有时候觉得这么去走是不是走的不够精彩,这么走是不是走的不够巧。 当你在打架的时候,我觉得还是要努力保持叙事的自主性,特别是在一稿阶段,让故事延伸自身逻辑结构去发展,而不是去进行理性干扰。因为在一稿的阶段是个开路的阶段,路走的对不对,稳不稳是最重要的,沿途风光好不好是次要的。所以,一定要学会让剧中人自己走,因为那可能是踏实的,正确的东西。
不奢求专注 耐得住寂寞方得长久
还有一个困难,就是怎么专注,怎么克服寂寞,这真的无解。我只能告诉大家,你不能做到什么,你不能做到写作的时候不寂寞,这个很重要。不要认为写作可以保持12个小时,8个小时全程专注,只有4—5个小时, 4个小时以后开始看手机了,这不怪编剧,因为真的会烦。希望大家知道自己的界限在哪里,不要奢求专注。寂寞注定与你为伍,不光导演还是编剧。
我就以寂寞结束我总结的讲话。谢谢大家!
版权信息
本文为荣耀新力量2.0特训营专稿,由主办方授权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微信内直接回复关键字 张冀 | 亲爱的 ,可获得拍电影网小机器人为您推送的相关专业文章。
更多关键字文章查询,请持续调戏拍电影网小机器人。
拍电影网,每个人的电影学习课堂
投稿|合作 tougao@pmovie.com
长按上图,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