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北电表演老师的朋友圈是什么样子?

2017-08-29 樹儿 拍电影网

导言

北京电影学院的李浩老师发现,他带过的一位明星学生的朋友圈里尽是聚会与美食的图片,可见其作为演员的生活的贫乏。他提醒她要过上一种演员的生活,去看电影,看戏,看展览,听讲座,练习表达和写作。如果有一天你没有做这些,都应感觉到心慌和匮乏。


回归演员的生活方式

机会来敲门,才不会错过


文丨樹


为什么先聊匠人精神?



前几天,我去旁听了李浩老师拍电影网的导演班讲的表演课。进教室之前,我以为老师应该会讲表演是什么以及导演与演员的关系。但意外的是,老师一开始讲的竟是匠人精神和学习的前提。为什么先“顾左右而言他”呢?原来李老师自有其用心。


老师一开始用PPT列举了《匠人精神》中的“匠人须知30条”。其用心,在于学习表演之前,我们得先是一个拥有基本能力和完善人格的人,要能够清晰地表达自我和聆听他人,顺畅地与人沟通和协作,懂得尊重他人,有基本的礼貌常识,对生活有一定的观察与思考,还能做好洒扫庭除之类小事儿。同时,作为团队中的一员,要有一定的自觉和自律,不迟到、不早退、不缺席,更不要心不在焉。


此后,话题便转入了学习的前提。为什么先聊学习呢?因为现在的机会太多了,但即使到你面前你也未必能抓住,因为你并没准备好。李老师随口举了两个例子,一个是冯远征先生曾在某次讲座中聊到的,人艺招不上好演员,于是选择宁缺毋滥。另一个,是李老师说经常有人请他推荐演员,他却没得推荐,实在是没人选。



机会找上门,怎样才能抓住?



机会找上门,如何才能抓住呢?重要的是平时的积累和准备。而这些,就需要一种学习的能力。在李老师看来,学习,需要三个前提:


专注


意志力


时间的积累


李老师给大家上课时情境


先说专注。现在的生活干扰和诱惑太多了,我们很难真正静下心来专注于自己眼前的事情,就拿听课这件事来说,又有多少学生可以做到不去看手机也不在脑子里放电影呢。然而想要好好学习一门技术或艺术,我们必须有这种潜心钻研的精神,这专注,来自你对学习对象的浓厚兴趣。


通过强大的意志力,将这种专注和兴趣贯彻到自己的日常生活,进入一种随时随地学习的状态。这样的话,随着时间的积累,你终将变成一个时刻准备着的人,那时候,机遇便会主动找你。


讲到这里,李老师给我们看了一段关于料器邢的视频。短短两分钟的视频里,你会发现,为了做出来的料器逼真,老人家生活中,时时处处都在琢磨和研究,走在路上都在端详路边的花呀鸟呀。那个时候,她虽然是个走在街上的普通老太太,实际却是一个并不普通的艺术家。用她自己的话说:


一件事只要深入进去了,就会发现它的海阔天空。成天琢磨这事儿,哪有止境呀。


工作中的料器邢,图片来自网络



料器邢的作品,图片来自网络



建立自己的生活方式



相比料器邢,我身边更鲜活的例子,其实是李老师自己。


首先,这个料器邢的视频,就是李老师在等待地铁的时候在地铁视频里看到的,当时特别吵,基本上听不到声音,他只看画面,便被其吸引。因为他在日常的通勤生活中,便无时无刻不在观察。


四年前刚认识李老师的时候,是因为他是《表演的艺术》一书的译者,而我是编辑。第一次见面的时候,当问及他为什么想从演员转向翻译的时候。他说,某一天,当他扮上角色的装,照着镜子,突然觉得自己像个小丑。就这样浑浑噩噩的过下去吗?他突然想要探知国外表演究竟发展到了什么地步,那些伟大的演员成功的秘密何在。凭着这种兴趣,他产生了一个花五年时间译介十本国外比较有代表性的表演专著的计划,《表演的艺术》是第一本。(关于这一想法的具体内容,请参见《表演的艺术》的译后记。)



此后,我们互加了微信。


微信朋友圈里,我看到的李老师的生活大多是排戏、看戏、逛书店、推荐书、看展览、旅行、参观表演学校、在地铁里做观察人物练习、关注京剧和传统曲艺,以及最重要的——表达自己的观点。


而在因为工作需要碰面的简短交流里,我捕捉到的信息有:


  • 教书之余,每天晚上他会回家做翻译,同时,为了动静相宜,每天他会打一段拳。


  • 他在洗澡时,喜欢把自己翻译的文章播出来,从听感来判断译文是否通顺易懂。


  • 他喜欢在地铁里观察人物。


除了戏,他会关注京剧演出。


曾经有两次,我和他不期而遇,一次是在人艺的剧场里看一部俄罗斯的戏,一次则是在朝阳书市上。


而从他上课用到的辅助视频中你会发现,他的兴趣太广了,他会看电视台播放的郭兰英的演唱、裴艳玲的演出,也会到现场去听张火丁的戏,会研究政治人物的演讲视频,也会看秒拍上一些有意思的人物。


舞台上的裴艳玲,图片来自网络


总之,他已进入了一种表演研究者和教育者的日常生活,而日常生活中的种种,都在滋养他的研究和工作,一切又被他安排得那么从容而充实。


希特勒的演讲也成为他的研究对象

(图片来自网络)


他年纪轻轻,却自带一种气定神闲的从容和对凡事都感兴趣的灵敏,目光,永远在寻找和观察。这种生活与工作的状态,曾一度鼓舞着我在浮躁的空气和心境下踏实面对自己的生活与工作。



为自己的理想做了哪些准备?



写到这里,我想到了李老师讲他带过的一位已成名的学生。他发现她的朋友圈里尽是聚会与美食的图片,可见其作为演员的生活的贫乏。他提醒她要过上一种演员的生活,去看电影,看戏,看展览,听讲座,练习表达和写作。如果有一天你没有做这些,都应感觉到心慌和匮乏。


最后,用一个李老师经常举的例子来结束这篇文章。他常常在课堂上问学生,你们觉得《我是路人甲》里的主人公会成功吗?答案虽是悬念,但可以先看看他的生活,除了被动等待和与周围有门路的人建立联系,有多少是真正留给创作的?他们又为自己的理想做过哪些努力?



彩蛋



与大家分享李浩老师翻译的迈克尔·契诃夫的《表演的技术》一书中提到的演员的高层次自我,这一点似乎也适合我们普通人。


演员的高层次自我的四种主要功能。


首先,是对剧本与角色的个性化诠释;


其次,是区分善与恶两种势力的能力;


第三,是演员和他所处时代的关系;


最后,是通过把演员从狭隘自私的自我中解放出来而获得的幽默的客观性。


所有这一切,使演员的精神境界得以拓宽,使他的感知变得敏锐,也使其艺术作品更加具有意义。


顺手打个广告,若您对李浩老师的表演课感兴趣,2017年9月他正好有个表演高级班要开课啦,详情请戳这里



长按识别上方二维码,可直接报名表演高级班!



文中部分内容来自

《表演的艺术》

[美]斯特拉•阿德勒 著

译 李浩

《表演的艺术》

长按识别二维码即可购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