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三个“张学良第二" | 底片

2017-07-19 亢霖 九州出版社读书会






九州好书

点击图片了解详情



三个张学良第二

亢  霖 | 文


在近代史上,张学良是独一无二的,但他独一无二的命运常被拿来作类比。


李宗仁:与张学良最后的落脚点不同


李宗仁,1890年生于广西桂林,1969年卒于北京。


李宗仁的地位和影响力比张学良有过之而无不及,他是桂系军人的首脑,早年参加同盟会,也算得上辛亥革命元老。作为国民革命军的将领,他在北伐战役中颇有表现,后历任军政要职。李宗仁作为军人最耀眼的一刻,是在抗战中组织指挥了震撼中外的台儿庄大捷。

李宗仁跟蒋介石的恩怨纠葛比张学良更复杂,1929年他曾经参与国民党地方派系联合“倒蒋”行动,失败后又接受了蒋的领导。1948年4月,他执意参选副总统,打败了蒋介石属意的孙科。


1949年1月21日,面临内战颓势的蒋介石在多方逼迫下下野,由李宗仁代理总统,但蒋仍以国民党总裁身份裁决军政,暗中部署指挥,使李代总统受到重重羁绊。1949年年末,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台,李宗仁以就医理由赴美,未到台湾。


1950年3月1日,蒋介石在台北“复行视事”。1952年1月11日,“监察院”以李宗仁“遽离国土……不顾舆论指责与各方劝阻,弃职离走,希图自全”,对李宗仁提出弹劾,指责李宗仁在美国发表有关“合作政府”之议是在“颠覆政府,危害国家”。1954年3月10日,“国民大会”议决监察院弹劾案,罢免了李宗仁的“副总统”之职。


到底李宗仁为什么滞留美国不到台湾?在后来的回忆录中,他说明了理由:“台湾是蒋先生清一色的天下,他掌握了生杀予夺的绝对权力”。“在这种局面下,我如贸然回台,则无异自投罗网,任其摆布,蒋的第一着必然是迫我‘劝进’,等他‘复正大位’之后,我将来命运如何,就很难逆料了。以蒋先生过去对我衔恨之深,我一旦失去自由,恐欲求为张汉卿第二也不可得了”。

(被软禁的张学良与赵一荻)


李宗仁在回忆录中提到张学良,但他终究没成为张学良第二。1965年,李宗仁返回祖国大陆,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盛待。

(李宗仁和他的夫人郭德洁女士从海外归来,于1965年7月20日上午乘专机到达北京,周恩来等领导人前往机场热烈欢迎)


李宗仁的生命曲线划过了大陆、台湾省、美国,与张学良类似,但最后的落脚点不同。在这一点上,吴国桢更接近。


吴国桢:欲求为张学良第二而不得


吴国桢,1903年生于湖北建始,1984年卒于美国萨凡纳市。


吴国桢一直被视为国民党内的“亲美派”,192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后赴美留学,获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学位。1928年起,历任国民政府外交部秘书、汉口市长、重庆市长、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长、上海特别市长等职。


1949年到台湾后,任“总裁办公室”设计委员。退台之际,声望跌到谷底的蒋介石为了拉住美国的支持,让有着“民主先生”之称的吴国桢继陈诚之后任台湾省政府主席,兼保安司令。 

(吴国桢夫妇)


对蒋介石来讲,吴国桢只是做给美国看的“民主橱窗”。朝鲜战争爆发后,吴国桢利用价值相对减少。蒋介石着力培养儿子蒋经国的政治势力,动摇了吴国桢的地位。


冷暖自知的吴国桢于1953年3月找了跟李宗仁一样的理由,以健康欠佳为名呈请辞职,远赴美国芝加哥。同年11月,台湾当局开始指责吴国桢“套汇美金”“携资外逃”,吴国桢极力澄清,要求当局辟谣,却得不到答复,只好在台北的报纸刊登声明,要求“政府各界”还他清白。


1954年2月16日,吴国桢在芝加哥召开记者会,说明滞美未归的理由,讲到“与政府有关争论的政治情况未变”,“为了争取自由国家的支持,必须在台湾实行民主政治”,“目前统治台湾的政府过于专断”。


吴国桢把话挑明,拿出了破釜沉舟的态度,引来双方越洋大战。台湾当局立即还击,“立法院长”张道藩痛斥吴国桢“言论狂妄、破坏国家形象”“非法乱纪”。


吴国桢干脆直接致函“国民大会”,指摘国民党当局一系列缺失,包括:一党专政,特务横行,干涉选举,逮捕人民,威胁敲诈,人权无保障,言论不自由等,还特别指出,当时成立所谓“青年反共救国团”,“实系模仿希特勒”。吴国桢要求采取的改革措施,包括制定政党法,保障反对党的成立,促使军队国家化等。


吴国桢的这些言论,理所当然引起台湾当局的强烈反应,“国民大会”裁决不受理吴国桢的信函,全体“国大代表”一致要求严厉制裁。


3月17日,蒋介石发布命令,指责吴国桢“背叛国家,污蔑政府,妄图分化国家,离间人民与政府关系,予以撤职查办”。国民党中常会开除吴的党籍。随后省议会成立专案组,调查吴任职“省主席”期间的贪污渎职罪行。吴国桢此后一直滞留美国,从事教育与著述工作,直至病逝。


在吴国桢的人生中,离台赴美是关键一步,他算逃出了罗网。否则,按照当时和后来的媒体评论,他也是“欲求为张汉卿第二而不得”。


孙立人:真正的“张学良第二”


真当了张学良第二的,是和李宗仁同为名将的孙立人。


孙立人,1900年生于安徽庐江,1990卒于台湾台中。 


如果说吴国桢是政界的亲美派,孙立人便是军界的亲美派。他不幸遭际的根源除恃才孤傲外,还在于他的军旅起点不是黄埔。与吴国桢一样,孙立人1923年于清华大学毕业后,赴美国普渡大学攻读土木工程系,后进入维吉尼亚军校学习军事,学成后于1927年回国加入军界。


1941年他率中国远征军赴缅甸作战,在仁安羌之战等一系列战役中打得漂亮,成为声名大噪的“抗日名将”。


抗战胜利后,他先后任东北绥靖副司令、陆军副总司令及陆军南京训练营总司令等职。他率领新一军在东北与人民解放军拉锯,后受杜聿明排挤离开,却也成了东北战场上唯一没被解放军击败的国民党高级将领。1949年,孙立人出任台湾防卫总司令,1950年升任“陆军总司令”。

(孙立人)


在大陆、在台湾,孙立人不断得罪着大批黄埔系将领,更严重的是他不赞成部队内的政工制度,直接向担任“国防部总政治部主任”的蒋经国挑战。他与美国顾问团团长蔡斯关系密切,也引起猜疑。1954年,孙立人被调任荣誉性虚职——“参军长”。


1955年8月20日,孙立人的部下郭廷亮少校被指为“匪谍”,说是预备“兵谏”,涉嫌叛乱,孙立人遭到牵连,罢去“参军长”职务。此事受牵连者高达三百多人,有三十五人被以军法起诉。孙立人被视为“侧面鼓励”部属,企图进行“叛乱活动”。


此后,孙立人被长期软禁于台中,直到蒋经国过世后的两个月(1988年3月20日),才获得人身自由。孙立人获得彻底“平反”是在2001年,“监察院”通过决议,称此案是“被阴谋设局的假案”,此时他已去世十年。


被称为“张学良第二”的孙立人被软禁了三十三年,这跟张学良本人相比是小巫见大巫,少帅的囚徒生涯是五十四年。


虽然四个人的命运都被与蒋介石的恩怨情仇所左右,但三个“张学良第二”与张学良不同,他们都曾被美国当作替代蒋介石的人选,吴国桢和孙立人还威胁到蒋经国的地位,犯了大忌。



本文摘自《一本书读懂台湾史》

作者:亢霖

出版:九州出版社



这是一部由资深驻台记者写出的历史随笔集,所有的随笔联合起来,是一部完整的台湾史。全书分为五部分,基本按年代划分,用一个个具体生动的人和事,体现出不同时代台湾的风貌、命运、价值取向。




相关阅读:

不在加勒比的海盗

韦小宝的师父和情敌

李登辉:“无间道”之谜

张学良:浊世公子成人难

周恩来因何事“三哭”张学良?

赵四小姐的家族与爱情:出身名门,为爱离家投奔张学良

蒋介石靠黄金三万两使得白崇禧愿意劝李宗仁交权



点击阅读原文,加入读书会,成为会员,参与我们不定期举行的免费福利赠送活动;另,您也将会在每个节气日在所填写的邮箱中收到我们送出的《读·享 | 九州》电子杂志。


九州出版社读书会

ID:jzhpress

书香九州,智慧长留。

谢谢您的关注!

Copyright ©2017年

九州出版社读享团


Email:jzhpress@126.com

个人微信号:jiuzhou911,暗号:寂寞就读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