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发布!华大基因个体化用药指导基因检测 (安觅方®快速版) 产品上市
导 读
用药安全性及有效性一直是临床的关注重点,而个体化用药已成为未来人人基因组临床应用最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自1959年“遗传药理学”的概念被首次提出,药物基因组学 (Pharmacogenomics,PGx) 在此基础上形成并得以快速发展。美国前总统奥巴马于2015年提出“精准医学计划”,作为该计划的前沿研究方向和个体化治疗的理论基石,药物基因组已成为将基因组信息整合到临床实践并提供临床决策支持的首选领域之一。医生可参考基因检测结果,在药品选择、剂量控制等方面帮助患者实现个性化评估、预测和治疗。
2017年6月,华大基因正式发布了安全用药基因检测产品,并受到了业内的广泛关注;2020年5月,安全药物检测产品经研发团队的打磨迭代,已升级为基于高通量测序平台并专注于心脑血管、内分泌、精神系统等应用领域的检测系列。为了满足临床和门诊患者的个性化精准用药需求,2021年9月华大基因全方位布局“个体化用药指导基因检测系列”产品,隆重推出个体化用药指导基因检测 (安觅方®快速版),依据药物基因组学知识库 (Pharmacogenomics Knowledge Base,PharmGKB) 和《药物代谢酶和药物作用靶点基因检测技术指南 (试行)》,科学选取药物基因位点,涵盖了包括叶酸代谢能力检测、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华法林、他汀类、降压类、硝酸甘油及别嘌醇等8种药物,科学选取了临床证据等级明确的基因位点进行快速检测,交付周期缩短50%的同时提升了新产品报告的易读性,以期通过不断优化个体治疗方案,保障临床的用药安全,改善公众健康水平。
以药物基因组学为基础的个体化精准用药成为趋势
个体化精准用药应用迫在眉睫
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 (2020年) 中指出,随着医疗机构报告药品不良反应的积极性和数据信息化水平的提高,我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2020年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累计收到《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167.6万份,其中国家基本药物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78.1万例次,严重报告10.4万例次,主要累积的器官系统为胃肠系统疾病、皮肤及皮下组织类疾病、全身性疾病及给药部位[1]。此外,临床医生与患者面临着药品的治疗有效率偏低的问题,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预防和持续稳定的治疗慢性疾病至关重要。据世界卫生组织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 预测,2025年我国慢性病药物费用将超过2,500亿美元,其中约有50%属于无效支出[2,3]。
因此,正确选择药物与合适剂量,做到精准用药,对于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减少不良反应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药品不良反应与其影响因素
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影响因素包括患者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指数、肝肾脏器功能、妊娠、发病病程及并发症、抽烟喝酒等环境因素以及遗传因素。然而在众多影响因素中,遗传因素往往被忽略。
遗传是药物代谢与效应的重要影响因素
基因 (遗传因素) 是药物代谢与效应的重要影响因素,其导致的个体间药物代谢与效应差异平均占60%,甚至可达95%[4]。基因多态性变异可引起蛋白序列改变或基因表达的变化,进而导致药物代谢酶、药效相关蛋白的功能异常,最终影响药物代谢效率及药效发挥,成为产生药物效应个体差异和种族差异的重要原因。
基因 (遗传因素) 是药物代谢与效应的重要影响因素
药物代谢酶:药物代谢酶参与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其基因多态性将导致个体对药物的代谢能力发生改变;
药物转运体:药物转运体影响药物在体内的转运过程,其基因多态性会影响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和消除;
药物作用靶点:药物作用靶点是药物与机体生物大分子的结合部位,其基因多态性可引起药物与作用靶点的亲和力发生改变,从而产生药效的个体差异;
人类白细胞抗原:人类白细胞抗原是构成移植排斥反应的重要抗原物质,其基因多态性可引起罕见药品不良反应。
临床上,一线降血脂他汀类药物可以引起肌病 (发生率5%左右)、转氨酶升高 (发病率0.5%-2.0%) 和头痛等其他不良反应。肌病根据严重程度分为肌痛、肌炎、横纹肌溶解症,这种不良反应的产生与SLCO1B1基因相关,SLCO1B1 基因突变的用药患者的肌毒性是正常基因型的20倍[5];抗癫痫药物-卡马西平产生的Stevens-Johnson综合征 (Stevens-Johnson syndrome,SJS) 和抑制尿酸合成药物-别嘌醇产生的中毒性表皮坏死症 (Toxic Epidermal Necrolysis,TEN) 分别与HLA-B*1502和HLA-B*5801相关[6-7];一线抗血小板药物氯吡格雷与药物代谢酶CYP2C19的代谢型息息相关,CYP2C19中间代谢型和慢代谢型患者如果服用氯吡格雷,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概率明显增加,因此建议换用其他药物[8]。叶酸代谢与MTHFR (c.677 C>T) 相关,该位点突变可导致叶酸代谢障碍,引起胎儿神经管畸形、妊娠期高血压、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疾病。
因此,以遗传多态性为基础的药物基因组学,是精准医学临床转化的基础和关键环节。近年来,药物基因组学与个体化精准用药的关系成为研究热点,越来越多与疗效或不良反应相关的生物标志物被发现,以此逐步实现精准的个体化用药。
药物基因检测行业规范化文件指导合理用药
美国和欧盟先后开展了多项关于药物基因组学与临床合理用药的研究,并针对新药研发中的药物基因组学制定了相关指导原则和规范。截至2021年8月已有313余种药物经FDA批准增加了药物基因组学标志物标签,用于不同基因型的临床患者在应用药物前对疗效和毒性进行预测[9]。PharmGKB数据[1]自2005年设立至今,也已标注700余条药物基因组学的注释信息[10]。
2015年 国家卫健委发布《药物代谢酶和药物作用靶点基因检测技术指南 (试行)》,随后国家科技部设立了精准医学专项,整合全国资源,建立精准医学集成应用示范,更为重要的是建立适合中国人药物基因检测目录和生物标志物。
2020年 《中国临床合理补充叶酸多学科专家共识》指出在制订叶酸补充方案时 (补充剂量、时间、类型等),需考虑遗传 (MTHFR C677T基因型)。
2020年 广东药学会发布的《基于药物基因组学的抗血小板药物个体化药学服务指引》指出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及替格瑞洛药物基因组学的临床意义。
2021年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统筹推进婚前孕前保健工作的通知》指出促进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和增补叶酸均等化。
2021年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指出,开设合理用药咨询或药物治疗管理门诊,开展精准用药服务。
通过将药物基因组与临床决策支持系统相结合,在医嘱开立时触发相应规则并呈递后续决策信息,实现其最大应用价值,有助于优化个体治疗方案,保障用药安全,改善公众健康水平。
以基因科技造福人类为愿景的华大基因,始终致力于将前沿多组学成果应用于临床实践,本次发布的个体化用药指导基因检测 (安觅方®快速版),旨在通过更加快速、高效的检测方案服务于临床个体化用药,为妇科、产科、生殖科、心脑血管、风湿免疫科等多个系统治疗效率的提升保驾护航。
新产品亮点
· 交付周期显著提升
为了满足临床合理用药的需求,更好的服务于临床和门诊患者,通过免核酸提取和检测项目程序通用化将到样后的交付周期压缩到3-5个工作日,整体提升50%,对于非急症患者,药物基因项目可优化患者处方,最大程度精简用药。
· 流程规范合理,优化报告内容
通过数据库、临床研究及临床医生指导,报告形式简单明晰,通俗易懂,更符合临床需求和预期用途,除了提供检测结果和基因位点等必需项,还增加了与之对应的临床意义和个体化用药建议说明,为患者快速找到个性化处方干预方案。
· 资质与质量保障
天津华大医学检验所先后通过ISO9001:2015、ISO14001:2015、ISO27001:2013、ISO45001:2018体系和CAP认证。天津华大医学检验所满分通过2021年国家卫生健康委临床检验中心组织的全国临床检验室间质量评价,涉及药物基因检测的包含叶酸代谢基因 (MTHFR) 多态性、辛伐他汀药物转运体基因 (SLCO1B1) 分型、人类白细胞抗原(HLA)B*5801基因检测、氯吡格雷药物代谢基因 (CYP2C19) 多态性、华法林药物代谢基因多态性、他克莫司药物代谢基因 (CYP3A5) 分型、他莫昔芬药物代谢基因 (CYP2D6) 多态性等项目,全面保障质量合格。
结 语
随着新的和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比例持续增加,以药物基因组学为基础的个体化用药应用迫在眉睫。为了更好的优化个体治疗方案,华大基因多平台全面布局“个体化用药指导基因检测系列”,针对妇科、产科、生殖科、心脑血管、内分泌、神经、消化、风湿和感染等多个系统的更多药物种类和检测位点实现全面覆盖,兼顾了科学性和时效性,以期能帮助临床医生提高用药安全性和有效性,改善患者预后、缩短疗程、减少药物副反应并节省治疗费用,为改善国民健康水平贡献基因科技的力量。
推荐阅读
参考文献:
[1] 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D].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2020.
[2]王辰.精准医学:药物治疗纲要[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10.
[3] Spear B B, Heathchiozzi M, Huff J.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pharmacogenetics[J]. Trends in Molecular Medicine, 2001, 7(5):201-204.
[4] Belle D J, Singh H. Genetic factors in drug metabolism[J].
[5] SLCO1B1 variants and statin induced myopathy. N Engl J Med. 2009 Jan 15;360(3):304.
[6] 阳国平, 郭成贤. 药物基因组学与个体化治疗用药决策[ 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179-180.
[7] Khanna D, et al. 2012 American College of Rheumatology guidelines for management of gout. Part 1: systematic nonpharmacologic and pharmacologic therapeutic approaches to hyperuricemia. Arthritis Care Res (Hoboken). 2012 Oct;64(10):1431-46.
[8] Mega JL,Hochholzer W, Frelinger AL 3rd, et al. Dosing clopidogrel based on CYP2C19 genotype and the effect on platelet reactivity in patients with stable cardiovascular
disease. JAMA. 2011;306(20):2221 8.
American Family Physician, 2008,77(77):1553-1560.
[9] https://www.fda.gov.
[10] https://www.pharmgkb.org.
滑动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