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医声 | 武汉市第一医院刘嵩:重视肠癌预防,早筛早诊很关键

华大医学BGIDx 华大医学
2024-11-09


如果有一种癌症会成为未来国人最大的担忧,那么它有可能是:结直肠癌。现代人受到生活、饮食习惯和家族遗传等因素影响,使结直肠癌近年在世界范围内流行率不断攀升。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 (IARC)《2020年全球最新癌症负担数据》,我国结直肠癌新发55.5万,占中国恶性肿瘤新发病例第二位;结直肠癌死亡人数28.6万,居中国恶性肿瘤第五位。


为落实“健康中国2030”以及湖北省“323”攻坚行动方案要求,武汉市从2021年开始就将“免费结直肠癌筛查项目”作为“武汉市政府十件实事”民生项目,首次对辖区内10万名45-60岁常住居民进行结直肠癌筛查,及时发现部分居民的肠道异常症状,提前干预,阻止了肠道疾病的重症化、恶变化、肿瘤化倾向,取得了较好经济和社会效益。我们也很荣幸采访到了武汉肠癌筛查民生项目定点医院之一,来自武汉市第一医院消化内科的刘嵩主任,她将在本期《医声》跟大家共同分享肠癌早筛在临床应用的经验。




刘嵩 教授

武汉市第一医院 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

专业方向: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疾病诊治和消化内镜下治疗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内镜委员会青年委员;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内镜学专委会胃早癌专委会、小肠镜专委会委员;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中西医整合脾胃消化病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学装备协会适宜技术分会委员;

湖北省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

武汉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委员;

武汉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青委会委员;

武汉市消化内镜质控中心委员;

武汉市内镜学会小肠疾病学组委员。


 “筛诊保治”闭环模式,力争双向获益最大化

目前,癌症高发已经成为严重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而在众多恶性肿瘤中,结直肠癌是一种相对容易发现和被清除的隐患,其预后与诊断分期密切相关,结直肠癌早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可达90%。对抗癌症,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能够有效降低死亡率。


刘嵩主任介绍,武汉此项肠癌筛查民生项目从基层出发,通过手机预约即可到就近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街道卫生院领取采样包,通过留取的粪便标本中携带的肠道脱落细胞DNA甲基化水平来评估居民罹患结肠癌和癌前病变风险,当检测结果呈阳性即提示为高风险人群,这部分人群还可以到市内定点医院进行免费肠镜检查,同时享受病理学检查,这样就达到了“诊”和“保”的目的。在此基础上,如果发现早癌,可以及时视情况进行相应的治疗。



“这一系列的流程对一个几乎完全没有医学知识的市民来讲,从筛查到诊断到保障到他的治疗,基本上就是一体化的闭环管理,对患者来讲,可以提供给他包括预防筛查、诊断治疗、康复在内的一个全病程的解决方案。”刘嵩主任解释道。


“筛诊保治”的闭环模式可以提高癌症筛查的依从性和覆盖率以及提高早诊早治率,降低发病率及死亡率,最终实现临床经济的一个双向获益。


 结直肠癌筛查黑科技--粪便DNA甲基化检测

肠癌的发生主要是由肠息肉演变而来,而从肠息肉发展为肠癌大约需要5-15年的时间,在此期间有充足的时间做到发现息肉,阻止其癌变进程。刘主任讲道,“肠镜结合病理检查依然作为诊断结直肠癌的一个金标准,定期做肠镜检查可以有效预防结直肠癌的发生”。而往期肠癌筛查调查数据中显示,因不愿意支付检查或治疗费用、不愿意前期清肠和害怕疼痛等原因不做肠镜检查的人数比例达到40%[1]


粪便筛查作为一种常规的筛查手段,它具有无侵入性,留取方便和经济实惠等优势,可以作为无症状人群和非高危风险人群的常规筛查。刘主任介绍,在粪便检测的两种方式中,便隐血试验是通过检测样本中的血红蛋白等情况,当病灶已经发生出血或者少量渗血的情况下,才可能检测出阳性,这种情况往往是病灶已经到了中晚期,所以该方法灵敏度性和特异性有限。粪便DNA甲基化检测是通过基因检测技术检测粪便携带的DNA中肠癌标志物基因的甲基化水平,不仅灵敏度和特异性比较高,而且还有很高几率检测出早期病变和腺瘤,以此来评估受检者罹患肠癌及癌前病变风险,优势明显大于便隐血试验。


 

 提高早筛意识,守护肠道健康

“这种筛查是不是有意义?”

“查这个到底靠不靠谱?”


这是刘主任在日常工作中经常收到的咨询信息,其中也不乏来自其他科室的同事,在刘主任看来,这是一种好现象,说明“粪便DNA检测”已经引起了大家的注意,有关注才会去问去预约,把“早筛”这件事提上日程,由此可见,基层社区对大众正确积极的宣教尤为重要。从医院的角度,首先要联动更多专家,对于技术和惠民项目做更大范围的宣传,其次要加强医联体内部学科建设,通过媒体、自媒体等渠道全方位向大众传递权威信息。


近年来,随着国民健康的内涵日益丰富,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切实推进癌症早筛工作,大众筛查意识也在不断提升。在刘主任接手的病例中,有患者看到宣传后在社区预约做了肠癌早筛,发现早癌后通过及时诊治恢复了健康。也有患者做了肠癌早筛提示为高风险,在后续肠镜环节发现了浸润性的癌。当然,不同时期癌症治疗效果大不相同,越早发现就能越早进行治疗,一旦进入中晚期,不仅治疗难度会大幅增加,也将给患者自身、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刘主任也表示,患者自身经历对周边人群的影响是巨大的,而且越来越多的群众即使没有任何症状也开始选择在适龄阶段做检查,“还是需要这样大型的普惠民生项目或加大宣传力度,才能慢慢提高市民的早筛和健康意识”。


 从标准到精准,肠癌患者应进行规范化治疗

针对筛查出来的早期癌症患者,如何进行下一步的规范治疗,刘主任对此表示,对于结肠癌的治疗,手术根治切除仍然为目前首选手段。但手术方式随着医学的进步变得越来越微创,患者的创伤越小,越能提高其生活质量,所以在患者肿瘤发展的不同时间和阶段,需要用到相应的手术方法。例如,癌前病变或早期癌需要患者在消化内科进行内镜下微创治疗;对于浸润性的癌在没有发生多脏器转移的情况下,患者需在外科进行切除手术;如果是发现的时期较晚,就要考虑去肿瘤科进行治疗。


刘主任还指出,对于术后随访复查,要根据最终切出来的标本结合病理的综合评估,以及肿瘤的具体情况,再建议患者进行肠镜或CT等项目的复查。而患者在整个过程中,会不会复发,能不能预防复发,预防肠癌等情况是没有特效药的,因为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原因复杂,是遗传、环境、生活方式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对于患者来讲,保持一个好的生活作息习惯,可能患病率都会下降。


在此刘主任也建议有结直肠癌家族史或肿瘤家族史、炎症性肠病患者、日常爱吃红肉和加工肉的食品的人群、肥胖的人群,喜欢吸烟喝酒的这些高风险人群40岁以上就需要进行早期的筛查,“我觉得这个筛查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非常必要的”。



结 语


结直肠癌作为最常见的消化道肿瘤之一,早期症状隐匿,令大多数患者放松警惕,贻误最佳治疗时机,导致许多结直肠癌一经发现就是中晚期。但是,结直肠癌的发展比较缓慢,如果在癌变发生前或早癌时期锁定病灶并及时干预,就可以极大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生风险。这也是此次武汉“免费结直肠癌筛查项目”的意义所在。相信随着基因科技的发展,「天下无癌」的美好愿景终会实现。




了解更多

▲ 十几颗息肉长在结直肠里,我慌了...

▲ 华常康®无创肠癌基因检测

▲ 滴!手动选择健康的方法你学会了吗?

DDDD,你的肠子有多长?面积有多大?你不好奇吗

▲ 案例分享 | 华见微®MRD检测助力提高结肠癌患者二次手术治愈几率

医声|新生儿遗传病基因筛查收获重要成果,新技术临床转化再获提速

▲ 医声|云南地贫防控成果显著,基因科技助力重型地贫患儿“清零”


参考文献:

[1] 天津2012和上海2015肠癌筛查数据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华大医学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