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三问筹建雄安大学

武义青等 前线理论圈 2021-09-22


摘要

《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等政策文件明确提出“以新机制新模式建设雄安大学”。组建雄安大学,对于雄安新区高质量发展、我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和高等教育强国均具有重大意义。在定位上,雄安大学是一所以研究生培养为起点、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大学,实行部省共建体制,设置“高精尖”的学科体系;在办学体制机制上,应探索建立新型治理结构,探索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面向全球选聘校长、管理团队和师资队伍,建立多元化的教育经费投入体制,突出科教融合、产教融合、国际化办学等特色,着力提高办学水平和质量。


京津冀区域空间格局示意图(新华社)


2018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复《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指出构建具有雄安特色、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教育体系。《纲要》提出,以新机制、新模式努力建设世界一流的雄安大学,构建高水平、开放式、国际化高等教育聚集高地。2019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北雄安新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支持雄安新区引进京津及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支持“双一流”建设高校在雄安新区办学,以新机制、新模式组建雄安大学,努力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2019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提到,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发展雄安新区教育……以新机制新模式建设雄安大学。落实上述文件精神,组建雄安大学,是雄安新区建设进入启动阶段的一件大事。


筹建一所大学,必须认真回答三个问题:为什么要办这所大学?要办成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这所大学?这涉及大学发展的三个核心命题:使命、目标和策略。具体可细分为战略意义、办学定位、学科设置、管理体制、办学模式与运行机制五个方面。


认识雄安大学的战略意义


组建雄安大学,是雄安新区建设发展的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工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这对雄安新区高质量发展、京津冀联手打造“全国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新引擎”、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和教育强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雄安大学是雄安新区高质量发展的动力之源。创新是雄安新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也是时代赋予雄安新区的历史使命。国内外经验表明,创新的源头在高校。美国斯坦福大学成就了硅谷“全球创新中心”的地位,麻省理工学院带来了128号公路附近的科技繁荣。依托英国剑桥大学城而出现的高科技产业园区,被称为“剑桥现象”。在国内,北京海淀区各高校之于中关村、华中科技大学之于武汉光谷的重要性,尽人皆知。雄安新区作为一座几乎零基础起步的新城,要建设成为我国创新驱动引领区和全球科技创新高地,亟须引进和培养大量高端人才。雄安大学通过建设国际一流的科技教育基础设施,必将集聚人才、学科、资源和平台优势,为雄安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和科技支撑。


雄安大学是促进京津冀高等教育协同发展的必然选择。京津冀整体科教资源密集,但空间分布极不均衡。优质的大学和科研机构主要分布在北京和天津两个直辖市,河北省没有985高校,唯一一所211高校(河北工业大学)位于天津市。雄安新区的首要定位是“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集中承载地”。一方面,河北对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需求十分强烈;另一方面,京津很多大学与科研院所均面临空间狭小的发展瓶颈,异地建立分支机构成为常态。通过雄安大学这个平台,吸引和带动更多的高水平大学从首都疏解转移,有利于优化高等教育布局,补齐河北省优质高等教育短板,也有利于促进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


雄安大学在我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和高等教育强国的新征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雄安大学作为一所在体制改革上具有示范效应的大学,承担着引领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开放与创新发展的历史使命。在全新的体制机制下,充分发挥高校人才荟萃、学科齐全、思想活跃、基础雄厚的优势,努力形成更多更先进的重大原创性科学成果,将优质丰富的科学研究资源转化为人才培养优势。这不但有助于将“京津雄创新三角”打造为“全国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新引擎”,而且将助力我国在新一轮全球科技竞争中牢牢掌握战略主动权。


雄安新区(新华社)


明确雄安大学的办学思路


立足新时代历史坐标。办学定位对学校长远发展具有统领和引导作用。办学定位主要包含目标定位、方向定位、学科定位、特色定位、类型定位和层次定位等。雄安大学的办学定位应该放在新时代历史坐标上来思考,承担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体现国家重大战略意图,立足中国大地办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大学。


承担新时期历史使命。新组建的雄安大学,应该是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爱国情怀的世界级科技大师、诺贝尔奖得主、两院院士、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为使命,以探索与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相适应的科研管理体制和人才培养模式为己任,以研究生培养为起点,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经济主战场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教育部直属和部省共建的公办研究型大学。最终目标是培养出一流的人才和一流的科研成果,作出一流的社会贡献,成为一所办学水平和声誉蜚声中外的一流大学。


科学设置学科体系。雄安大学在学科设置上,要强化国家战略导向和目标引导,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和“先长高、后长胖”的原则,有选择、有重点地谋划相关学科群和院系建设。世界上一些地位上升较快的大学,往往是先有一两个学科的突破性发展,然后带动整个学校水平的提高。雄安大学在学科门类上不应“贪大求全”,在起步阶段应以理工科为主,选取3—5个符合雄安新区高端高新产业发展需要的特色优势学科作为主攻方向,力争在较短时间内在 1—2个学科取得突破性进展,带动整个大学水平的提高。学科要突出基础性和前沿性,在“杀手锏”技术和“卡脖子”领域下功夫,以形成标志性科技创新成果为宗旨,力争实现我国关键核心技术从跟跑向并行和领跑转变。要与已有高校学科错位发展,重点在已有高校没有干、不能干或干不好的基础和新兴学科领域进行部署,不搞低水平重复建设。对标斯坦福大学、加州理工大学等世界一流学府的学科设置,组织相关领域知名专家进行充分论证,打造“高精尖”学科体系。


重点打造高精尖学科群。精心建设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命科学、新材料等学科群,促进我国在人工智能、高端芯片、移动通信、物联网、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取得新进展,在脑科学、细胞治疗、基因编辑等生命科学领域取得新突破,在新型能源材料、高技术信息材料、生物医学材料等领域形成新优势。重视学科间的相关性和互补性,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和协同创新,不搞简单的“学科拼盘”。


探索雄安大学的办学模式


探索建立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雄安大学应秉持“敢为天下先”的办学理念,通过创造性的实践,明晰党委、校长、大学理事会、学术委员会等机构的权责关系,力争成为我国高等教育领域改革的“领头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等法律法规规定,我国高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在此前提下,可借鉴国际通用的共同治理模式,组织大学董事会、行政管理部门、教师、学生等各类成员共同参与大学治理,探索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大力深化高等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大幅减少各类检查、评估、评价,实现“管办评分离”,切实赋予学校高度的办学自主权。


坚持开放办学原则,面向全球选聘校长、管理团队和师资队伍。大学校长主要负责学校的发展方向规划和对外事务部署,肩负着完善学校内部组织机构、组建优秀教学管理团队、筹集和分配经费、参与高层次社会活动等职责。雄安大学使命重大,要提早谋划“掌舵人”的遴选,建立规范的遴选程序和明晰科学的选拔标准。面向海内外大规模征询意见,扩大校长候选人范围,着重考察其领导和管理复杂大型组织的能力、与校内外不同群体协调合作的能力、学术背景等综合因素,选拔出专心于大学管理服务的优秀领导人。以点带面,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大学校长选拔制度提供有益借鉴。


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资金的多元教育经费投入体制。雄安大学是和新区同步启动的,由于新区自身财力所限,在起步阶段必须由中央财政和省财政足额投入,建好校园和基础设施。探索改革由政府主导教育拨款的方式,建议建立国家教育拨款委员会和地方教育拨款委员会负责教育预算,并监督实施。这既能保障财政性教育投入,又可避免不必要的干扰,专心办学。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出资捐资,雄安大学本身也应积极争取社会资源,部分特色学院或研究中心可适度吸引社会资本出资办学。


探索建立新型治理结构,为公办研究型大学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提供样板。通过学校章程合理划分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的职能、界限与分工,避免权力越位或缺位现象。例如,组织机构设置、规章制度的建立、年度工作计划的制订、基本建设、资产管理等事项由行政机构负责决策和管理。学校发展规划、学科专业设置与调整、重点学科建设、教学计划的制订、课程设置、教师聘任等由学术机构咨询审议,行政机构负责决策。教学科研项目的立项等由学术机构负责决策。树立“师生为本、学术至上、有限行政、优质服务”的理念,建立服务型行政组织,其行政职能主要是为教学科研和师生服务,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充分尊重和加强学术权威,加强学术组织建设。在学校层面,建立健全学术委员会、教师队伍建设委员会、专业建设委员会、教学指导委员会、实验室建设委员会等学术组织。各类学术组织要有明确的章程、职权范围和议事规则。扩大基层学术职权,加强院系一级学术组织建设,发挥教授委员会在院系重要事项决策中的主导作用。发挥好校长的纽带作用,推动学术机构和行政机构协调配合。校长不仅仅是大学行政最高负责人,向政府负责,还是大学的学术代表,对教师和学生负责。校长的双重角色,使其成为学术体系和行政体系的重要枢纽。例如,可探索校长担任学术委员会主席,以利于学校行政系统贯彻执行学术组织的决议。


借鉴中国科学院大学科教融合的办学模式,在高水平科研活动中培养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强化“科教融合”,是顺应新时代的必由之路,也是新一轮改革浪潮的重点。“科教融合”本质上是围绕学生培养的全方位全过程融合,在实施上是一个面向“创新驱动发展”的系统性改革工程。全面实施“高校与科研院所协同育人工程”。美国是教育强国,其研究生院的建制、校企联合研究所、商业资助实验室的形成,构筑了多样化的科教融合体制,帮助美国成为全世界的科学中心和高等教育中心。雄安大学应进一步完善依托高水平研究基地的人才培养机制,积极联合科研院所、企业、金融机构共建产业创新中心,联合承担重大科研任务,建设专业化、高水平的科技创新智库。麻省理工学院只设6所学院及相应的6个研究生院,却设有各类跨学科研究中心100多个,跨学科、跨专业、跨领域、跨界交流互动的深入开展,正是其创造力、创新力、创业力的不竭源泉。雄安大学应加强跨学科的独立研究院建设,围绕国家关注的重大课题、国际尖端领域及全球问题,组织跨学科研究院,为跨学科科研活动与人才培养提供坚实的平台和组织保障。完善大学的教育、科研和社会服务功能,打破高校与社会的隔离状态,建设知识溢出效应明显的大学园区。举办面向市民的学术论坛、科普讲座,将图书馆、博物馆等资源向市民开放,推进科研成果在大学园区内转化。推动高校内部科研与教育活动的贯通互补、协同共进。可以借鉴麻省理工学院“创业中心”的做法,将创业教练和实践导师引入终身教职行列,带动创新创业教育,弥补我国高等教育与实践脱节的短板,努力实现人才培养的知行合一。


支持“双一流”建设高校在新区办学。雄安大学是一所全新组建的大学,从零起步,缺乏历史积淀。应鼓励和支持在京津的大学、研究机构与雄安大学深度合作,争取将部分实力较强的学科整合到雄安大学。例如,组建相对独立的研究生院,共建部分学院,建设开放性的教育和研究平台用于共享。统筹科研设施和科技创新平台,组建一批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等国家级创新平台,集中力量打造大科学装置群。


突出国际化办学特色。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扩大教育开放,同世界一流资源开展高水平合作办学”。截至目前,我国现有9所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中外合作大学,全部位于东南沿海发达地区。例如宁波诺丁汉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上海纽约大学、昆山杜克大学、西交利物浦大学等。它们从建校伊始就采用与国际接轨的办学理念、办学模式,短短几年就声誉鹊起。实践证明,与世界一流大学联合办学,既能借助一流大学的品牌影响力吸引集聚高端创新要素,又可以借鉴利用国外母校先进成熟的办学理念、模式和经验,迅速提升办学水平。以中外合作方式创办雄安大学,能够大大推进京津冀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进程。如果以公办为主,则应加强与国际高水平大学和学术机构开展实质性合作,整合利用全球创新资源推进协同创新,积极引入国际标准和参与国际评估,以开放促改革,激活高等教育体制,提高雄安大学的活力和办学质量。


作者:武义青,河北经贸大学副校长,研究员;张云,河北经贸大学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柳天恩,河北经贸大学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助理研究员


本文发表于《前线》杂志2019年第4期

责编:沈聪

排版:邝岩

监制:李爱玲

图片来源于新华社

转载请注明微信公众号:前线理论圈(ID:qianxiantheory)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