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国庆前夕,“感恩奋进·共和国摇篮谱新篇“全国党刊全媒体江西行联合采访团一行,奔赴井冈山采访。在黄洋界保卫战旧址,近百名记者面对黄洋界保卫战胜利纪念碑,不约而同地吟诵起毛泽东的这首耳熟能详的《西江月·井冈山》。“感恩奋进·共和国摇篮谱新篇“全国党刊全媒体江西行联合采访团在毛泽东重上井冈山雕像前合影
这首词描述的是红军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之一——黄洋界保卫战。黄洋界上炮声隆
黄洋界哨口位于井冈山北面,海拔1343米,雄峰耸立,陡不可攀。中国工农红军第31团的两个连对决国民党湘军和赣军共5个团。当时,中国工农红军第4军主力在湘南行动受挫后转移到桂东。红4军前委书记毛泽东率领第31团第3营由井冈山赴桂东接应主力。国民党湘军和赣军5个团,趁红4军主力欲归未归之际,对井冈山根据地发起第2次“围剿”,妄图乘虚摧毁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并迫使红军主力无法返回。红4军第31团团长朱云卿、党代表何挺颖等得悉敌人即将来犯,根据毛泽东坚守井冈山的指示,在赤卫队和人民群众的支援下,组织部队利用山险,设置竹钉,构筑工事,进行作战准备,等待主力回师,共同粉碎国民党军的“围剿”。敌人乘雾开始进攻。因为山路狭窄陡峭,两侧又设置了竹钉,敌人只能一个一个往上爬。待敌人一个个进入有效射程时,朱云卿一声令下,红军的各种火器齐开,礌石滚木像奔泻的山洪,从山顶一直滚到山下,敌人躲闪不及,伤亡惨重,丢下大批死尸退了下去。接着敌人又组织了两次冲锋,红军严防死守,没让敌人占到半点便宜。下午,敌军孤注一掷,集中全部火炮轰击,向黄洋界发起了新一轮冲击。关键时刻,朱云卿把放在留守处修理的一门迫击炮调到前沿阵地。一声炮响,炮弹恰好击中敌军指挥所,十多人应声而到,敌团长陈纪良也受重伤。这时,红军吹响了冲锋号,各山头的革命群众,一边放起假机关枪(铁桶里放炮竹),一边用礌石滚木向敌群砸去……慌乱中,敌指挥官以为是红军主力回来了,仓皇遁逃……正率主力回师井冈山的毛泽东,途中获悉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喜讯,诗兴骤起,欣然写下了《西江月·井冈山》这首具有重要的军事、政治和历史意义的史诗。短短50字,纪实叙事一体,抒情言志结合,展示了毛泽东在危难时刻从容不迫,运筹帷幄,以不变应万变,决胜千里之外的雄才武略和对革命必胜的乐观态度。黄洋界上挑粮忙
在黄洋界,还流传着一个大家比较熟悉的故事——朱德的扁担,小学课本中《朱德的扁担》一课,说的就是这段故事。1928年冬,由于国民党的严密封锁,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食盐、棉花、布匹、药材、粮食奇缺,红军一日三餐大多是糙米饭、南瓜汤,有时还吃野菜。“朱德挑谷上坳,粮食绝对可靠。大家齐心协力,粉碎敌人围剿。”黄洋界下的大陇镇案山下村,记者看到当地村民的墙上,依然写着当年在井冈山流传的这首歌谣,并画有朱德挑粮的壁画。时年42岁的朱德和35岁的毛泽东,身先士卒,拿起扁担投入到挑粮队伍之中。那时,大部分粮食是从井冈山附近的砻市、古城等地收购,存放在大陇。大陇到井冈山,来回要走100多里的山路,海拔1300多米的黄洋界是必经之地,翻山越岭挑几十斤粮食,难度可想而知。在黄洋界哨口旧址旁边,顺着解说员手指的方向,记者看到一条蜿蜒曲折的山路,不时有游客自下而上爬上来,有的游客肩上还特意扛着一根扁担,头上早已大汗淋漓。
黄洋界下风景如画神山村
解说员说:“这就是著名的朱毛红军挑粮小道,不过这只是当年红军挑粮上山路线的一小段。当年,毛泽东、朱德和红军战士一起挑粮上山,每次都要在黄洋界这个营房里休息一会,然后继续将粮食挑往井冈山上的茨坪和大小五井。红军靠着肩挑背驮,硬是把30多万斤粮食运上了井冈山,解决了给养困难问题。”重上井冈山
井冈山革命战争时期,黄洋界因其地势险要,先后在这里发生多次战役,很多革命先烈在这里流血牺牲,也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保住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创造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保住了红色的革命火种,意义非常重大。为了纪念黄洋界保卫战的伟大胜利,1960年,井冈山管理局在黄洋界红军哨口遗址兴建了一座木质结构、高5米的“黄洋界保卫战胜利纪念碑”。1962年,朱德重上井冈山时,曾在此座碑前照相留念。1965年5月22日至29日,毛泽东重上井冈山,特意在黄洋界停车并在纪念碑前照相留念。重上井冈山,驻足黄洋界,毛泽东抚今追昔,感触良多,写下了两首以“井冈山”为题的词,一首是《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
毛泽东手书《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毛泽东手书《念奴娇•井冈山》
两首诗,不约而同地都把黄洋界作为了诗词中的意向,可见黄洋界在毛泽东心中的地位之重。不过,今天我们看到的黄洋界纪念碑,已经不是当年朱德、毛泽东留念的纪念碑了。原来,在1965年冬黄洋界纪念碑被改建成了12米高的钢筋混泥土结构的纪念碑,碑的一面是毛泽东手书的《西江月·井冈山》;另一面是朱德题字“黄洋界保卫战胜利纪念碑”。文化大革命期间,由于朱德受到批判攻击,这座碑被炸毁,在碑的原址上建了一座“火炬亭”,上面是林彪写的“黄洋界”三个字。1977年底,为恢复历史本来面目,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火炬亭”被拆除,在原碑基址上又恢复了原纪念碑的造型。现在这座主碑座西朝东,高12米,底座长4米,宽2.8米,正面镶刻有朱德”黄洋界保卫战胜利纪念碑”的亲笔题字,背面是毛泽东同志的手迹“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改建主碑的同时,又建了一座高7米,长11米,宽2.6米的横碑,横碑的正面镶刻的是毛泽东手书《西江月·井冈山》,背面则为朱德手书的“黄洋界”三个烫金大字。
朱德手书的“黄洋界”横碑
如今的黄洋界,已经成了井冈山重要的旅游景点之一,每天慕名来此参观、学习的游客络绎不绝。
来源:微信公众号“东方红啦”
责编:林苗苗
监制:李爱玲
图片来源于网络
转载请注明微信公众号:前线理论圈
点击图片下载前线客户端
或在应用商店搜索【前线杂志】
更多精彩内容,点击链接阅读
中共北京市委前线杂志社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
点个“在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