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看着慢实际快的道理

祁金利 前线理论圈 2022-07-03
工作和生活中有很多看着慢但实际快的事情。
有这样一个故事:从前一个村子里有两个小伙子都是靠卖水为生,每天从距村子很远的河里挑来清水卖给村民,每担水卖三元。小伙子甲每天拿到这三块钱,用来添置帅气的衣服,购买鲜花美酒和村里的姑娘们嗨皮,家里的饭馇也很快好起来,一时引得村里人的羡慕。小伙子乙每天只留下几毛钱维持家人的基本生活,剩下的钱每天买一节竹筒悄悄存放起来,家里日子依然过得朴素,连姑娘们也很少找他来约会。三年过去了,人们终于发现了小伙子乙的秘密:他攒够了从小河到村里的竹筒,于是清清的河水就流到了村里。过去一天只能挑一担水,现在一天几百担水还多。他不再卖三元一担,而是五毛一担。由于水便宜了,村民买的水就更多了,他的家境很快得到了改善。而青年甲依然是一天挣一天光,当清清的河水通过竹筒引到村里的时候,他只好寻求别的营生。
上个世纪80年代的时候,伴随着改革开放,农村人开始兴起打工热。记得当时到一些建筑公司打工一天可以挣到4块钱,一个月粗粗一算就是120块钱。与当时普通工薪阶层一个月只有四五十块钱收入相比,这显然是非常高的收入,于是读书无用论的思潮又开始流行起来,一些家长让孩子辍学早早加入打工的队伍。用不了几年,家里的新房就盖起来了,新家具添置起来了,给孩子说媳妇的也纷至沓来。那时候,往往看看家里谁家房子最破旧,就知道谁家有孩子在念书。但是几十年过去了,事情反而颠倒了过来,念书的日子越来越好,辍学的很难再有长足的进步。
再说一个学武术的例子,一般刚学武术的孩子心都比较急,非常羡慕师兄师傅把刀枪器械打得虎虎生风。所以在刚学习之初,都是急迫地要求老师加快教学进度,尽快把真本事学到手。如果是一些商业教学行为,也会迎合人们这种心理,很快让你上手学一些能有显示度的东西。看上去学艺长进很快,但长期来看,能练出来的很少。有眼光的人都知道,所谓的绝招儿常常都是很简单的招数,但是前提是基本功打得非常扎实。有很多谚语来说明这个道理,“一招鲜吃遍天,招招会活受罪”“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打拳不溜腿,必是冒失鬼”。
上面说的都是一些和个人成长联系比较紧密的事情。涉及国家的事情、社会的事情,也有着同样的道理。以重工业和轻工业为例,都知道重工业投资大、周期长、利润低、见效慢,轻工业则相反,投资少、周期短、利润高、见效快,所以建设思路也可以少搞重工业或者不搞重工业。同样的钱投入轻工业,市场很快就能繁荣起来,老百姓的吃穿用也能很快好起来,人人都觉得好。但是这样的产业结构就像一个人没有强壮的骨骼一样,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抗外部冲击的能力不强、保卫自身安全的能力不强,要成为一个有影响力的大国是不行的。
建高速公路、互联网也是这个道理。建高速公路投资很大,工程复杂,一条路要修很多年。但是修一条乡间土路,修一条低等级的公路,往往立竿见影,短了三五天,长了几个月就可以投入使用。今天的中国人都能明白高速路网对于社会意味着什么,对于国家竞争力意味着什么。互联网初建的时候,也得一个单位一个单位地连线,一个局域网一个局域网地建设。工程浩大,同样前所未有,往往需要几十年的时间。但是一旦网络贯通,其效益也是无法估量。鼠标轻轻一点,甚至就可以撬动整个地球。但这种高效率的轻巧背后是以一点一滴的笨功夫积累为前提的。 
看来抓基础性的工作、抓战略性布局工作,通常都是很花时间、很花精力的,都是需要长期下笨功夫的。“聪明”的人可能会追求投入少、见效大、见效快的事情。智慧的人则更能忍受较长时期的艰苦困顿,致力于打好基础,谋划好战略布局。这看起来很慢,但实际上很快。


作者:祁金利,中共北京市委统一战线工作部副部长


责编:李爱玲

版式:陈莉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监制:李爱玲


欢迎投稿,转发分享
投稿邮箱:qianxianwang@126.com




推荐阅读




中共北京市委前线杂志社新媒体矩阵


前线理论圈


前线客户端



东方红啦


中国大学生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