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者不避难,智者不失时。东汉时期,班超奉命出使西域。初到鄯善国时,全国上下对他们礼遇有加,可匈奴使者到后,从中挑拨离间,鄯善国国王便对班超一行冷淡疏远起来。
班超遂召集部下商议,“今虏使到裁数日,而王广礼敬即废;如今鄯善收吾属送匈奴,骸骨长为豺狼食矣”。他进而说道,“不入虎穴,不得虎子……灭此虏,则鄯善破胆,功成事立矣”。
谋定而后动,他们趁夜色杀掉了匈奴使者。鄯善国国王听说后知道形势大变,就和班超重归于好,班超最终圆满完成朝廷交付的任务。
“志不求易,事不避难,臣之职也。不遇盘根错节,何以别利器乎。”东汉名臣虞诩被派往贼寇横行的朝歌任职时,面对故人旧友的担忧和挽留,他这样回答。诚然,排忧解难乃人臣之责,不遭遇盘根错节的困难,又怎能判断是否为国之利器?而且,困难越大,战胜困难后取得的成绩也越大。明正统年间,明英宗北征瓦剌遭遇惨败被俘,当时有大臣提议南迁以求安身。危难之际,兵部尚书于谦力主抗战。他临危受命,率军迎难而上,最终大败瓦剌,赢得京师保卫战的胜利,使时局转危为安。迎难而上、坚忍不拔,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解放战争时期,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由于“没有后方”而危机四伏、困难重重,邓小平在野战军直属部队连以上干部会议上指出:“困难一定要克服,共产党员的特点是越困难越有劲、越团结。”历经几个回合的艰苦斗争,刘邓大军粉碎了敌人对大别山的围攻,实现了党中央所寄望的“争取最好的前途”。焦裕禄初到兰考县工作时,正值兰考遭受内涝、风沙、盐碱最严重的时候,重重困难没有吓倒焦裕禄,他毅然喊出“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的口号,带领30多万兰考人民亮剑困难、治理灾害,谱写了改天换地的动人篇章。
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唯有迎难而上才能破茧而出,唯有百折不挠才能拨云见日,唯有攻坚克难才能成就事业。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为打破西方国家的核讹诈和空中霸权,维护国家安全,广大科研工作者无惧困难挑战,在物质、技术基础十分薄弱的情况下,用智慧、青春、热血乃至生命,创造出了“两弹一星”的伟业,进一步奠定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大国地位。时至今日,诞生于艰难困厄之中的“两弹一星”精神,依然熠熠生辉。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一个政党、一个民族之所以伟大,根本就在于在任何困难面前,从来不放弃、不退缩、不止步,百折不挠为自己的前途命运而奋斗。正是保持 “敢于压倒一切困难而不被任何困难所压倒”的英雄气概,在荆棘密布处披荆斩棘,在惊涛骇浪中乘风破浪,我们党领导人民战胜了无数艰难险阻,取得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伟大胜利。回望历史,无论是革命建设时期,还是改革开放年代,“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始终是我们党不变的奋斗姿态。无视困难是危险的,回避困难更是不可取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我们还将面临许许多多想到、想不到的困难和挑战。这些阻挡在我们面前的险峰、沟壑,需要以更大的勇气迎难而上、奋力前行,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不断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作者:王李彬
文章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2020年11月19日,原标题“事不避难者进”
责编:小林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投稿邮箱:qianxianwang@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