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率先举起武装抗日的旗帜,提出抗日主张,领导北平抗日救亡运动,推动全民族团结抗战。七七事变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投身全民族抗战;在平郊领导创建抗日根据地,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在北平城内组织开展地下斗争,进行情报战。中国共产党是北平抗战的中流砥柱和红色脊梁,为抗战胜利作出重要贡献。
今年是全民族抗战爆发84周年。
84年前,全民族抗战在北平西南卢沟桥畔打响。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北平人民不畏强暴、浴血奋战,付出巨大牺牲,最终与全国人民一道取得抗日战争伟大胜利。
中国共产党在组织、领导北平抗战过程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史上谱写了光辉篇章。
1931年9月20日,中共北平市委号召“反抗日本帝国主义吞并满洲,推翻日本帝国主义在华统治”,提出“驱逐日本在华一切海陆空军”等口号。中共北平市委组织动员大批东北籍干部、学生返回东北开展抗日斗争,北平各左翼文化团体也纷纷成立,以文艺为武器,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北平学生为先锋的各界抗日救国会成立,号召“我中华同胞乎,共速兴起,共赴国难”,发出抗日救亡的先声。清华大学女学生陆璀(持话筒者)在北平西直门外进行抗日宣传
1935 年,日军制造华北事变,中华民族危机加深。北平学生悲愤喊出:“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12月9日,在中共北平临时工作委员会领导下,北平学生举行声势浩大的抗日游行,由此开始的一二·九运动迅速席卷全国。不久,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北平学生联合会组织平津南下扩大宣传团,“努力把抗日救亡运动发展到农民中间去”。在此基础上,中共北平市委组织进步青年成立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提出“动员全国武力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境”“成立各界抗日救国会”等8项纲领。一二·九运动“揭露了日本吞并华北进而独占中国的阴谋,打击了国民党的妥协退让政策,极大地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为全民族抗战做了重要思想准备和政治动员。
1935年12月9日,北平学生5000余人举行抗日请愿游行,“反对华北自治”,要求“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图为北平学生的游行队伍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悍然对北平西郊的宛平城和卢沟桥地区发起攻击,制造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中国第二十九军官兵奋起自卫,“七七事变成为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端,由此开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8日,中国共产党通电全国:“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全中国同胞,政府,与军队,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寇的侵掠!”13日,毛泽东题词:“保卫平津,保卫华北,保卫全国,同日本帝国主义坚决打到底。”在中国共产党的积极推动下,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亿万军民团结一致,奋起抗敌,开始了气势恢宏的全民族抗战。全民族抗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法宝”。平郊抗日根据地“是晋察冀边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在华北最早创建的抗日根据地之一”。1937年8月,中共中央洛川会议作出在敌后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创建抗日根据地的战略决策。 八路军在平郊首先开辟平西抗日根据地。平西山川交错,在此建立根据地“可直接威胁日伪统治中心北平和张家口,控制交通命脉平绥和平汉两线,并作为晋察冀边区的屏障和向冀东、平北发展的前进基地”。七七事变后,原中共宛平县委书记魏国元奉命返回家乡平西,率先举起抗日旗帜。1938年2月,晋察冀军区第一军分区邓华所属第三团开赴平西,摧毁伪政权,收编地方武装,扩编为邓华支队。3月底,邓华支队在东斋堂村创建平西第一个抗日民主政府——宛平县政府。5月,八路军第一二〇师宋时轮支队开至平西,与邓华支队合组挺进纵队(后改称第四纵队)。1938年五六月间,第四纵队向冀东开拔。冀东指北平以东地区,以雾灵山为中心,扼东北、华北之咽喉。7月上旬,中国共产党领导冀东大暴动,攻占昌平、平谷等9座县城,摧毁冀东伪政权,建立10个抗日县(联合县)政府。1939年1月,中共冀热察区委成立,马辉之任书记。2月,八路军冀热察挺进军成立,萧克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统一指挥在平西、平北、冀东的抗日武装。萧克明确提出,要把“巩固平西、坚持冀东、开辟平北”作为战略任务,并概括为“三位一体”。在平西,根据地逐步巩固发展,“构筑了一个以斋堂川为中心的指挥网络”。从1939年2月至1943年6月,平西军民粉碎日伪军多次“扫荡”。1944年,平西部队开始局部反攻。至抗战胜利,平西已完全掌握在抗日军民手中。
在冀东,由包森、李运昌等领导的抗日武装继续开展游击战争。至1941年春,冀东抗日根据地基本形成,6月,冀东“已是大块游击根据地”。到1944年末,冀东抗日根据地共建立25个联合县。1945年1月,冀热辽军区成立。至抗战胜利,冀东大部国土已经解放。平北是指北平以北、长城内外地区,是伪满、伪华北、伪蒙疆3个伪政权结合部。开辟平北,可使平西、平北、冀东三地游击战争相互配合。早在“三位一体”战略提出前,平北已有八路军活动,但由于敌众我寡,最终撤离。因此,冀热察区委和挺进军提出要“波浪式的发展,在发展中求巩固”。1940年1月,刚组建不久的中共平北工委、平北游击大队由平西开赴平北。至1942年1月,初步形成了根据地。此后,平北军民进行反“扫荡”、反“蚕食”斗争,度过困难时期。1945年5月,平北部队展开反攻,8月,解放张家口。至抗战胜利,平北共建立了10个县(联合县)。平北抗日根据地“对平西抗日根据地起了护卫和屏障作用,并成为冀东抗日根据地的交通站和战略依托点”。平郊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巩固和发展,有力牵制、消耗了日军兵力,直接配合了晋察冀边区反“扫荡”斗争。自1938—1945年,平郊八路军和地方武装与日伪军作战4200余次,共毙伤俘日伪军4.6万余人,为战略反攻夺取胜利提供了有力支持。平郊抗战堪称“实践中国共产党抗战战略战术的成功范例”。平郊抗日根据地涌现出众多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如有着“平北小白龙”之称的平北军分区副司令员白乙化,在战斗中身先士卒,不幸中弹牺牲,“血沃幽燕,名垂千古”;平西妙峰山下秘密交通联络站,为晋察冀等敌后根据地运送了大批急需的物资和人员。经典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在平西堂上村创作并传唱开来。冀东焦庄户开展地道战,也成为党领导人民战争的典范,被誉为“人民第一堡垒”。 秘密交通联络线上的部分交通员
从1937年7月29日北平沦陷,到1945年8月21日北平光复,8年间,中共北平地下党组织不畏困难、不怕牺牲,“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情报工作”,堪称“中共情报工作的一个杰出范例”。战斗在隐蔽战线的地下工作者,在虎穴狼窝中忍辱负重,在搏斗厮杀中毙敌于无形,被誉为“无名的伪装者”。1939年6月,中共中央北方分局社会部成立,专门负责领导华北敌后城市情报工作。在北平,有部分地下党成员主要工作对象是日、伪机关和高等院校的上层人物,专门搜集敌方政治、军事、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情报。以黄浩为例,他原是新街口福音堂长老,曾以教会、学校、工厂为媒介,设立十余处秘密掩护点,为根据地输送大批急需的药品,白求恩称赞他“真了不起”。再如陈叔亮,日本早稻田大学毕业,以父亲是华北盐务局官员的家庭身份作掩护,曾任平津情报组组长。因叛徒出卖身陷囹圄,他坚定沉着,没有暴露任何机密,敌人因拿不出任何证据,只得将其释放。后来,他“特意请日本宪兵队的人来看戏,以麻痹敌人”,最终得以顺利撤离北平。1941年1月,根据中央指示,中共中央北方分局城市工作委员会(简称“城工委”,后又组建为城市工作部,简称“城工部”)成立,专门从事城市工作,聂荣臻任书记。为加强北平地下党的力量,1942年到1943年初,城工委抽调王若君、崔月犁等干部进入北平。城工委明确北平地下党的工作重心主要放在大中学校方面,包括:整顿党组织,把党建立在巩固可靠的基础上;在积极分子中个别发展党员,建立精干隐蔽的地下党组织;输送革命青年知识分子去根据地,团结上层抗战人士;到一切有群众的地方去,宣传和组织抗日活动突破敌人的封锁线,建立“城工委”系统独立的秘密交通线。这里涌现出许多感人的故事:女中豪杰王若君,利用在北平的家族关系,先后在北平的学生、工人、店员中发展11名党员,并陆续向抗日根据地输送60多名大中学生,还开辟了一条从河北易县到北平城的秘密交通线,她矢志“做中国的热纳达尔克(Janedrk,法国民族女英雄)”“像一把宝剑插到敌人心脏”;燕京大学女学生、共产党员王册,多次转移革命同志、传递革命书籍,后在日军“扫荡”中不幸被捕。她怒斥日本侵略者,当场遇害,时人写诗称赞她:“谁说弱女子?发我民族魂!”中共地下党员王若君(前排女学生)参加一二·一六运动游行示威照片
在北平从事情报工作的,还有隶属八路军前方总部的情报队伍。1941年底,八路军前方总部情报处成立,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左权兼任处长。次年左权牺牲后,由滕代远任处长。情报处主要任务是:搜集敌伪、国民党的军政情报,调查研究其动向;查明敌伪部队番号、兵种、作战地域等,为我方决策提供参考。从事情报工作的,在政治上必须绝对可靠。这些特工人员打入敌占区,潜入敌伪内部,可谓工作战斗在敌人的心脏。当时,负责派遣工作的是林一。在北平从事地下情报工作的主要有刘新、白羽夫妇,以及王岳石、贾建国、姚继鸣等。以刘新为例,1941年春,他奉命到北平开展工作。出发前,上级领导强调:“假如发生意外,必须保持革命气节,宁可自己牺牲,绝不暴露组织,绝不连累同志。”刘新不负所望,利用其同学关系,打入敌伪要害部门广播电台,接触许多敌伪中上层官员,了解到大量重要情报,并在北平先后建立8个秘密党支部。刘新日后曾回忆说,每个同志都像埋伏在敌人心脏里的一颗炸弹,忘我地为党的事业而奋斗着。回首中国共产党在北平地区抗战的光辉历程,从领导北平抗日救亡运动,到领导创建平郊抗日根据地,再到领导组织开展北平地下斗争,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始终不变。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是团结抗战的坚强核心,是夺取抗战胜利的民族先锋和决定性力量,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作者:罗存康,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党委书记、馆长;程皓,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副研究馆员
文章来源:《前线》杂志2021年第5期
责任编辑:金蕾蕾
版式:刘卫东
图片来源:人民网、视觉中国
投稿邮箱:qianxianwang@126.com